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0312Lnew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3.12
聖母書院曾悅澄
揮出信心與專注
每一次進行劍擊比賽,聖母書院的中三學生曾悅澄皆在賽前先唸一遍《聖母經》,「若我未能唸完,代表我當刻非常緊張,會提醒自己需要放鬆,專心一致,直至成功唸完經文為止。」由小學起悅澄已在聖母小學就讀,儘管她不是教友,但自幼在學校的宗教培育她養成祈禱習慣,讓她學會面對挑戰時,將一切交託給天主。   現年14歲的曾悅澄現時是香港劍擊總會少年組代表隊成員,她剛出席3月初在烏茲別克舉行的亞洲青少年劍擊錦標賽(亞青),在女子少年組佩劍團體賽上,為香港贏得銅牌。而她早於本年1月參與分齡劍擊錦標賽,在U17及U20女子佩劍組別分別奪得亞軍及季軍,這次比賽成績令她由少年組排名第四位升至第三位,因而獲選出席本年的世界青少年劍擊錦標賽(世青),「原本我只有亞青賽的參賽資格,一月的賽果使我有機會出席世青賽,此機會十分難得。」   曾悅澄的劍擊運動日程排得密麻麻:完成亞青賽後,隨即赴法國巴黎及比利時接受訓練,參與三月中在法國舉行的世界青年劍擊賽,稍事回港後,4月將出發往保加利亞出席由國際劍擊聯盟舉行的世青賽。   變得勇敢和開朗   悅澄自幼學習不同的運動:劍擊、游水、跳水、花式跳繩、田徑等,她的母親希望女兒藉著運動保持良好的體魄,直到準備升小一時,母親要求她選擇一種活動持續學習,她選擇了劍擊,「劍擊需要戴上面罩,我當時認為蒙上面罩便沒人見到自己,便選擇了。」   她形容自己的個性被動,做事不夠果斷,藉著劍擊訓練打破自己所有弱點,更訓練出勇敢與開朗的個性。每次練習劍擊或參賽,她說最難是教練要求她在每個得分也要叫喊出來,「小時候教練迫我一定要大聲叫出來,我當時不明白,只覺得很難做到。」教練認為藉著叫喊,提升自信心,「每一下贏得分數,叫喊是對自己的肯定,也向裁判示意自己得分。」   成為劍擊運動員已有9年,小學階段以學習花劍為主,到小六時轉打佩劍。她形容花劍劍式仔細與準繩, 佩劍則強調速度與力度,她有接近七年打花劍的基礎, 基本功更紮實,步法及手上動作更活,更易掌握練習佩劍的技巧。   感激家人支持與鼓勵   2021年10月,曾悅澄獲香港劍擊總會推薦成為「香港體育學院獎學金計劃」的潛質獎學金運動員,自此劍擊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現時她逢星期一、二、四、五放學後,以及週末早上到香港體育學院接受每次3.5小時的訓練,並於星期三及星期日到劍會受訓。她形容每天朝7晚8的生活,日間上學,黃昏至晚上參與劍擊訓練,生活有如「返兩份工」,訓練雖然艱辛,「但是我找到目標,也相信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有成果,故此我不會輕易放棄。」   能夠花上大量的時間苦練劍擊,她說家人的支持成就她努力朝向目標奮鬥的最強後盾,「放學後外祖父會駕車載我前往體院訓練,讓我在車上休息,母親下班後到體院等候我一起回家⋯⋯」每當舉行比賽,其母也身兼她的支持者及攝影師,記錄她比賽的過程作賽後檢討。   悅澄讀書成績優異,儘管學習時間比同學少得多, 反而令她更加把握每個學習的機會,在港期間,她每週日到劍會練習前,會請教劍會的師兄教她數學。母親對她的信任,也鼓勵她相信自己能兼顧劍擊訓練與學業,「現在將有數個月時間離開香港比賽及習訓,母親認為我有能力追趕學習進度,我也會盡力做好。」   對於將來在劍擊的發展,她認為要把握現在做好本分,除了在各項賽事上有穩定表現,也期望他日可入選成人組別的亞洲及世界賽事,把握每個學習階段,「此階段我有能力做好,便要盡力做好, 不要讓自己後悔。」(高)  
kjy01_20230212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2.12
聖若瑟英文小學
「香港‧亦情」攝影展覽
(本報專題)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不安、迷惘感覺似乎籠罩著香港,在忙碌防疫的同時,我們有忽略到生活中的美及快樂嗎?聖若瑟英文小學資優小組的數碼特工(攝影小組)在過去三年從學校所在的彩石里出發,走訪香港多地,用相機記錄香港在疫情下的各種美態;作品將於2月18 日至19日於香港文化中心展出。   學生曾到訪香港藝術中心、大館、香港迪士尼樂園等多個地方拍照,六年級學生楊樹熹最難忘的是到香港尖沙咀維港海傍的一座大型購物中心拍照,因為當天下雨,所以學生在戶外拍攝時都十分狼狽,「但我們互相幫忙,有些同學撐著雨傘, 另一些拍照,體現了我們學校就是一個大家庭, 成員之間互相幫助。」   在疫情肆虐時,香港似乎較往日平靜,所以當五年級學生劉弘毅跟隨老師到迪士尼拍照時,都被樂園內仍然開心、熱鬧的氣氛吸引,「原來疫情下的香港並不是只有悲傷,也有很多歡樂。」其中一張他在遊玩設施「瘋帽子旋轉杯」拍攝的相片,運用了追蹤攝影的技巧,使焦點放在其中一組遊客上,並令背景模糊又有速度感,「凸出在疫情下, 都可以親密、開心地玩。」   校長學生合作 寄意香港美好將來   聖若瑟英文小學資優小組的數碼特工(攝影小組)約於20年前由校長鄭德明及教師陳倩芝成立, 除了教授學生拍攝技巧,也經常帶學生外出,運用不同的拍攝技巧,捕捉一事一物,透過鏡頭訴說學生眼中的世界。   鄭校長有時也會參加小組的外出拍攝活動,其中一次到訪大館時,便教導五年級學生何顯雋運用技巧,拍攝出充滿心形圖案的相片「Light Fantasy」, 顯雋說:「我用慢快門,然後再在二至五秒畫出相應的圖案。」這相片寓意「即使疫情繼續,香港人都能繼續保持樂觀正面。」   除了在陸地上拍照,學生亦乘船出海拍攝,六年級學生周樂道提及在一艘行駛中的船上,拍攝頗具難度,因為若在過程中出錯,便難以再拍攝到相同的效果。所以他便在船上先計算角度,再用廣角鏡拍攝昂船洲大橋,「大橋一直延伸至照片外,寄意香港有一個美好的將來,像這條跨海大橋般跨過疫情。」   第七屆相片展覽 記錄香港美態   數碼特工從2009年起,每兩年在香港文化中心籌辦相展,向公眾人士展示學生的攝影成就,惟因疫情緣故,本屆展覽延遲一年舉行。首屆相片展覽主題是「從彩石里出發」,而今次舉行的第七屆相展,仍會以這個主題作延伸,配合「Hong Kong GoFit」為拍攝方向,記錄香港疫情下的美態。   五年級學生黃傲然在大館以一堆疊在一起的椅子為主角,拍下一幅充滿線條美的相片,「每一條線條都像是一條條道路,是通往社會復常正常的一條路。」他與其他數碼特工成員將會在展覽中擔當導賞員,向參觀者介紹作品。他期待與參觀者分享他的拍攝技巧,吸引更多人喜歡攝影。   四年級學生趙公亮的相片亦帶出一條前往光明的路的寓意。對於自己的作品能在展覽中展出,公亮感到興奮, 並已邀請家人屆時參觀,透過相片,向遊人、家人分享他眼中的香港。   發掘潛能 培養自信心   教師王熹東指出,除了這次相片展覽外,不少成員近年也參加不同的攝影活動和比賽,屢獲殊榮。他解釋相展主題「香港‧亦情」時說:「『亦』代表香港美麗亦然, 『情』亦代表人情味。」而這次與同學到訪的地方,都是比較富有香港特式的地方,「大館富有歷史文化背景,藝術館是中西藝術家交匯的地方,維港的景色,從建築、光影,或人情味上,都可以透過照片,展現在參觀者面前。」   是次展覽將展出來自32位學生共53幅作品,教師陳倩芝指出在拍攝過程中,學生不時遇上困難,例如天氣欠佳的情況,「縱使陰天,也有它的美,透過雨水的倒影, 也可拍出精彩的效果。」她表示,在活動中也教導學生以正面態度看待事情,並喜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發掘潛能, 亦培養出自信心。(吳)  
kjy07_20230115 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1.15
保祿六世書院吳昊婷
透過鏡頭 訴說青年的聲音
「我希望透過影片,表達我對世界的看法。」保祿六世書院中五學生吳昊婷兩年前發掘了對攝影的興趣,在鏡頭下訴說一個又一個故事,也藉著短片帶出現今青年的心聲。   吳昊婷回想中三時在視覺藝術科上攝影課,開始發掘自己對攝影與剪接的興趣,「課堂上需要提交攝影功課,老師事前教授拍攝時的構圖方法,攝影三大要素—— 快門、曝光、光圈之間的關係。」她於是運用所學,希望彌補自己在繪畫的弱項。從那時開始,她發覺自己喜歡攝影,用相片說故事,例如在校舍取材,她攝下牆上爬行中的螞蟻,以螞蟻抉擇應走的方向,比喻自己也在尋找人生方向;她會刻意在校內捕捉飛機經過的一刻,吸引人多留意校園的周邊環境。   藉短片說心聲   準備升讀中四的那年暑假,她與另外兩名同學參與由香港心理衞生會舉辦的拍攝比賽,獲得高中組冠軍,她的短片帶出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重要,也幫助自己整理內心的思緒,「升上高中後,我對未來充滿著未知之數,既期待高中的生活,內心也感到緊張。」她相信其他青年與自己的感受相似。在三分鐘的短片中,女同學反問努力學習背後所為的是甚麼?想考好DSE,只為了升上大學?面對外界給予的期望成為無形壓力,片中的學生說:「其實,我們正在努力,我們都想做好,但是,為甚麼這麼困難⋯⋯我不想要這些壓力,我只是想要一句簡單的⋯⋯鼓勵。」吳昊婷擔任該短片導演,以及撰寫獨白的部分,她希望從中帶出青年的心聲,「真正的鼓勵,是鼓勵的同時和你一起解決⋯⋯」   獲獎後,她主動向校方請求安排把短片在學校放映,「我認為作品不只用作參賽,我想更多人看過後,多了解青年。」短片最終在家長周年大會,以及早會中向高中生播放,校長更表示, 有家長看過片段感動而哭泣。   參與拍攝後,提升昊婷對日常生活的觀察, 多了留意街上的人和事,例如清潔工友日常在社區的工作,也發現社區上有不少長者的足跡。   保祿六世書院位於葵青區的山上,常被人稱之為「山區女校」,學生普遍在學校附近居住,她也不例外,平日她主要活躍於葵青區,因著攝影讓她走出「山區」,到處拍攝,「我習慣一個人影相:植物、樹木、路人、天空等,我享受按下快門的聲音,是我減壓及治癒的時刻。」每當參與攝影比賽,她便相約拍擋到不同的社區拍攝,其中她於去年七月參與由世界傳道會那打素基金25周年慶典的「全港中學生短片創作比賽」,以「我.發現.愛」為題,走遍港島、九龍及離島拍攝200多條片段,在社區尋找愛的足跡。就在她與拍擋到尖沙咀取景當天,因投入拍攝而遺下手機,當她折返拍攝現場尋找時,一位清潔工友正在等候著手機的主人,「我真的發現了愛,讓我感到世界充滿愛。」   主動學習 分享成果   這次吳昊婷主動向全校師生發送電郵,邀請全校參與網上投票,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短片,其實她不介意投票數字, 「只要有人有看過我們的作品,已能夠帶出愛的訊息。」   視覺藝術科科主任莊傑雄欣賞昊婷把握自學機會,例如她在中四時擔任學校大使,為學校拍攝短片作宣傳;她也是天主教活動小組的副主席,協助拍攝活動及剪輯片段;中四時她自薦獲選為副總領袖生,本學年她更是總領袖生,其榜樣展現該校的學年主題「自主學習、感恩承傳」的學習態度,他喜見昊婷從中培養出「具備方向及計劃,對她的成長很有幫助。」(高)
kjy12_20221218 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12.18
喜樂中學 - 中學動態
元朗天主教中學 • 參與國際飛鏢錦標賽   (本報訊)元朗天主教中學早前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展貿廳參與「第16屆ADA國際飛鏢錦標賽」,奪得中學組及青少年U16個人賽多個得獎項(圖)。   ADA國際飛鏢錦標賽由亞洲飛鏢協會主辦,比賽吸引逾900名本地選手參與。元朗天主教中學共17人參賽,他們以兩個月時間備戰,其中「元天A隊」獲中學校際四人隊際賽季軍、「元天B、C及D隊」獲得中學校際四人隊際賽第五名,以及中五級盧采喬與中四級曾晉滔獲青少年U16個人賽首8名。   藉著比賽中互相扶持,各隊員於每場比賽後檢討得失,以在下一次比賽中提升自己的臨場表現,不斷進步。(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宗教週義賣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早前舉行兩天的宗教週義賣活動,為香港明愛籌款。   籌款活動於午膳時段在校內的孫保祿修士紀念堂舉行。現場售賣由老師及學生製作的各式各樣美食及精品,並設有攝影角(圖),吸引大批師生爭相解囊。   此外,午間宗教音樂會亦同步進行,將本已熾熱的氣氛推至極致。   宗教週義賣活動不但為聖若瑟大家庭帶來歡樂,更將愛心惠及社區:兩天義賣活動共籌得超過1萬7千多港元善款。所得款項將不扣除成本,全數撥捐香港明愛以作慈善用途。(教)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融合教育週   (本報訊)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西崇活力隊」於12月18日在西貢碼頭海濱市集舉行,學生為社區人士介紹17套生命動畫,向香港社區發送幸福正能量。   早前該校舉辦一系列與共融相關的活動(圖),例如「西崇活力隊」參加「和富基金──簡心活創新資助計劃」,並以「快活心.快活人.幸福能量之旅」為題撰寫計劃書,成功入圍。   計劃亦包括在暑假舉辦了五天的「生命動畫師」電腦動畫及主題性的正向教育,讓同學們提升對「抗逆力」及「衝突處理」的認識。動畫內容包括親情、尊重別人等信息。   此外,該校於各班舉行「生命動畫讚LIKE欣賞大會」,讓參加者分享自己創作的動畫短片,同學藉著給予LIKE,學習從正面的角度出發,多欣賞他人的優點、付出和努力,一起培養成就感和投入感,產生更多正向情緒。   計劃亦推行五個核心的正向價值觀,一連四天的校內攤位,以「打走壞心情怪獸」、「尋找幸福能量」、「情緒解難小骰子」、「解決衝突五部曲」及「畫出好心情」等作為主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