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巧奪天工 JY WEB   1200
400 400 最新資訊
最新資訊
2022.11.13
訂購公教報最新出版 ——《巧奪天工 天主教手工集》
公教報最新出版  《巧奪天工 天主教手工集》 銷售處:  公教報 公教進行社 塔冷通 網購表格:  https://forms.gle/AhBxSrWMu26TRADN8 郵寄表格:
kjy06_20220113 F
DIY
齊齊DIY
2022.11.13
漂浮的聖若瑟.谷白
kjy12_20221106 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11.06
喜樂中學 - 中學動態
梁式芝書院舉行初領聖體 暨堅振聖事感恩祭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早前假聖若翰彌撒中心舉行初領聖體及堅振聖事感恩祭(圖),由校監溫國光神父主禮。   彌撒當日,該校校長吳小玲、老師、家長,以及校內不少同學都一同出席禮儀,為六位領受聖事的同學祈禱。   溫神父在講道中鼓勵參禮者時刻相信天主的帶領,天主會給予人恩寵去面對自己的欠缺和不足,基督徒要警惕自己,不要把信仰當作包袱。   他又特別提醒領受堅振聖事的同學,領受堅振就是接受聖神的恩寵,例如是超見與上智等聖神七恩,結出聖神的果實,努力實踐基督徒的使命。(教)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65周年校慶感恩聖祭   (本報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早前舉行開學暨65周年校慶感恩聖祭,由聖方濟各堂主任司鐸譚永明神父主禮,該校首位回應修道聖召的舊生、獻主會的馮景豪執事襄禮。由於抗疫措施的限制,學校不能如常全校到聖堂舉行聖祭。   在講道中,譚神父講述瑪利諾會早期在內地福傳及五、六十年代在香港負起牧民工作的歷史,以及他自身與瑪利諾神父的關係,見證瑪利諾會神父們在大中華地區傳教時,把東西方的文化融合於信仰生活之中的特色,例如將中式設計融入建築風格之中。   學校在其65年的歷史中,亦實踐了瑪利諾會以愛服務社會,通過其教學促進東西文化交流的願景。   在講道後,一眾學生領袖接受神父和執事的派遣和祝福。他們承諾親和盡責,忠誠謙遜地為學校及同學服務。   禮儀中,學生的手工作品(圖)連同餅酒一同奉獻。作品展示聖神在聖母的代禱下,賜予學校更豐厚的聖寵開拓新篇。(教)   天主教普照中學•圖書館閱讀區大翻新   (本報訊)天主教普照中學圖書館獲九龍倉「學校起動」計劃(Project WeCan)捐助,更新了圖書館大門、書包櫃及閱讀區裝潢及設備。 此外,圖書館亦新增了電子屏幕及電視播放器,播放圖書館最新資訊,例如新書介紹、老師學生好書推介、圖書館活動等。 圖書館閱讀區翻新後,該校早前舉行揭幕禮(圖),邀請了九龍倉「學校起動」計劃基金會委員會委員許仲英,以及「學校起動」計劃秘書處秘書長鄧家鳳出席,以及主持揭幕儀式,出席揭幕禮的還有家長教師會主席張玉華及校友會主席林俊興。 其後在圖書館風紀的帶領及講解下,大家參觀了裝修後的圖書館,最後舉行圖書館吉祥物設計比賽的頒獎禮。(教)   德蘭中學主保瞻禮•暨45周年校慶感恩祭   (本報訊)德蘭中學早前舉行主保瞻禮暨創校45周年校慶感恩聖祭,彌撒由陳永超副主教主禮,江志釗神父及校監劉富根神父共祭。   聖道禮中,陳副主教勉勵學生要善於探究,因為一切事情都充滿奧妙,要留意天主給人們箇中的奧秘,並懷著感恩之心關愛他人,體驗上主的慈愛和恩寵,延續教育精神的使命,自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禮儀中,葉妙顏校長奉獻學校新添置的聖爵和聖盤給主禮祝聖(圖);為慶祝主保瞻禮和45周年校慶,由師生獻上餅酒,代表大地辛勞的成果;及該校在過去45年來培靈育人的努力,仰賴天主的助佑,在各方面所得的成就。陳副主教在禮儀中祝福中六學生,祈求學生如聖女小德蘭般,在天主聖神的引領下,身心靈各方面均得以不斷成長,將來能擁有豐盛和美好的人生。   校監劉神父致謝辭時,祝願該校在未來的歲月繼續傳承「慎思明辦」的校訓,致力實踐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培養學生具備「德蘭人」的素質:有氣質、慎思明辦、富責任感。   隨後主禮嘉賓主持慶祝儀式,主禮嘉賓為舞臺上的六棵小樹苗注入生命的水分。每一棵小樹苗代表著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即家庭、生命、愛德、義德、真理及本校加入的第六個價值——貞潔。 葉校長在致謝辭中,提到今年學校以「家庭」為宗教培育的重點,這也是慶祝主保贍禮及校慶感恩聖祭的主題。(教)  
kjy16_20221106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1.06
香港鄧鏡波書院
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下一代
(本報專題)八名青年透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的保育,去欣賞及珍惜傳統文化, 天主教徒學生李曦賢說:「明白萬物也由天主創造,藉著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明白更需要保育及珍惜其價值。」學生期望透過保育,世代相傳現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確保非遺的生命力。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香港鄧鏡波書院八名中四學生於上學年參與由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主辦的「歷史文化學堂──非遺零距離」比賽,派出三組作品均獲獎項,包括李曦賢、利景希、黃孝賢及李泓羲在「茶樓點心與蒸籠」專題報告獲得亞軍;陳業林及張祖爾在「海陸豐麒麟」專題報告,以及勞健朗及賴浚維以「麒麟」為題的手工╱ 模型作品比賽上獲優異獎。   茶樓文化 懷念推車仔情懷   「蝦餃、燒賣⋯⋯叉燒包、奶皇包⋯⋯」上茶樓品茗、吃點心,職員推著點心車叫賣,茶客上前圍著點心車挑選點心;天還未亮,點心老師傅以精湛的手藝,在茶樓廚房製作粵式點心,讓早上到茶樓的食客能夠品嘗熱騰騰的點心。你有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景?該校作「茶樓點心與蒸籠」專題報告的學生,在研究茶樓文化時親身到茶樓品茗,他們形容,現今茶樓品茗文化漸趨息微下,形成一種「頻臨絕種」的體驗。   同學們分別到兩間傳統茶樓——蓮香樓和蓮香居考察後,蓮香樓剛於本年8月宣布結業。他們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在茶樓「買少見少」的情況下,甚至即製點心的傳統手藝也減少,不少酒樓已改用在工廠製成的急凍點心。   住在蓮香樓附近的利景希說,平日甚少到茶樓品茗,主要是家人感到茶樓不及新式酒樓整潔,當他進行專題研習而到茶樓品茗,卻發現在茶樓有不少香港文化特色:茶樓樓高兩層,下層賣餅,上層飲茶,推點心車叫賣及焗茶盅等風格,這些是他在新式酒樓難以看見的特色。   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的資料顯示,「茶樓點心製作技藝」以及「蒸籠製作技藝」早於2014年納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組長李曦賢表示,在研究上述傳統文化時,才發現「點心」一詞早在唐朝出現,他對於這非遺連繫著每一代人,希望能繼續傳承下去。   黃孝賢及其餘組員也不是修讀中國歷史,在考察非遺的飲茶文化過程中感到很有趣,「我喜歡了解點心的歷史,例如蘿蔔糕出現於抗日戰爭,中國人痛恨日本人,稱他們為『蘿蔔頭』,將蘿蔔剁成蓉,並加以煎炸,成為蘿蔔糕⋯⋯這是很有趣的歷史。」   學生父親傳授紮作工藝 傳承後代   在香港,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隨著時間逐漸息微,其中碩果僅存的麒麟紮作傳統工藝,曾有資深紮作師估計,在香港現只有大約30位麒麟紮作師。在另一專題報告「海陸豐麒麟」中,學生訪問紮作師傅對於保育麒麟紮作的看法, 紮作師慨嘆現今青年追求創新與高科技, 對於保育文化不感興趣,他認為麒麟是中國傳統文化,必須承傳,然而在愈來愈少人認識此工藝下,憂慮技藝總有一天會消失。   住在長洲的學生勞健朗的父親一直對麒麟紮作感興趣,並有多年麒麟紮作的經驗,勞健朗年幼時常見到父親在傳統節慶如太平清醮傳統活動前,忙於紮作海陸豐麒麟。這次他在比賽中與隊友賴浚維以「參半麒麟」為題,參與手工藝的製作, 特意把麒麟紮成一半,只見麒麟的骨架, 另一半已貼上紗紙及上色的麒麟完成品, 帶出紥作麒麟的四個步驟——「紮、撲、寫、裝」:即是先紮骨,遂貼紗紙,後施彩、裝飾。   勞健朗表示,希望藉此讓公眾了解麒麟紮作的過程,同時邀請眾人共同創造未完成的麒麟,吸引大眾了解紮作的傳統工藝。   勞健朗先得到父親教授紮作技巧,再回校教導同學,組員賴浚維首次接觸紮作工藝,他說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例如難以貼穩紗紙,製作每個部驟也要十分細心才能完成。至於參與「麒麟」專題報告的陳業林及張祖爾,從文字帶出麒麟紮作過程、麒麟的由來、紮作傳承等問題。   張祖爾及陳業林在專題報告中提到麒麟象徵吉祥,相傳民間有驅邪趕鬼、麒麟獻瑞之說。在研習時他們從觀察同學製作麒麟紮作,更了解紮作技藝的傳統文化。   電台錄廣播劇 宣揚非遺   同學在「茶樓點心與蒸籠」及「海陸豐麒麟」專題報告上,獲選為50支優秀隊伍的作品,學生早前到新城知訊台錄音,稍後於電台節目中播出。   利景希表示,透過廣播劇形式,闡釋一個家庭到茶樓飲茶時閒話家常,帶出茶樓和點心的歷史,並引用蓮香樓的歷史和建築設計,喚起聽眾重視茶樓與點心的文化遺產。該校中史科主任李曦璇指出,學生在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進行考察與探究,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並將傳統保存下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