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00426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04.24
疫情下博物館停開 網上認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報專題)在疫情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暫停開放博物館及停辦活動。但即使不到博物館,我們身邊亦有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涼茶、港式奶茶以至粵劇,都反映香港及鄰近地區的文化,值得我們停下腳步,欣賞並保育這些文化。 甚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非遺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份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這包括手藝技術,以及實物工藝品。 非遺深承載了前人的歷史,反映民間智慧及其精神面貌,因此,保育工作可以讓年輕一代了解前人的生活。 生活上有哪些非遺?  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四百八十個項目,可分為五個類別: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以及傳統手工藝。 有指感冒初起、生痱滋、咳嗽或濕氣重,可以到涼茶鋪喝杯涼茶紓緩症狀。在香港已有百餘年歷史的涼茶,是「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方面的非遺。 而在表演藝術方面,粵劇便是其中一個非遺項目,它糅合了文學、戲劇、曲藝、舞蹈及武打,是以粵語演唱和念白的戲曲,唱腔、化妝和曲譜等都蘊含著豐富藝術價值。粵劇亦會作為地方酬神、打醮等宗教活動的「神功戲」,具社會及文化價值,因此,它於二○○九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來,在茶餐廳內亦有非遺,那就是「絲襪奶茶」(港式奶茶)!絲襪奶茶是由殖民地時代的英式奶茶,經過百年的演變,成為餐廳常見的飲品。經調配茶葉、煲茶、撞茶、焗茶、撞奶等步驟製成的絲襪奶茶,反映香港飲食文化的中西交融, 以及市民的生活和飲食的面貌。因此,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獲列為非遺中傳統手工藝。(吳) 
kjy06_20200329s
icon47
創作天地
2020.03.27
創作天地 2020.03.29
一件錯事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做錯了一件事。 在早會時,老師教導我們:「乖孩子一定要幫忙做家務。」我把這句話記在心中。 有一天,當媽媽在睡午覺時,我悄悄地幫她做家務,想給她一個驚喜。我收拾好了玩具和打掃好房間後,家裡變得既乾淨又整齊,我頓時感到滿心歡喜!  那份成就感驅使我想幫媽媽多做點家務。於是,我打算使用洗衣機洗衣服。首先,我把髒兮兮的衣服放進洗衣機。接著,我把整整一盒洗衣粉倒進去,再按下開始鍵,洗衣程序便啟動。我在這個等待的時刻去了客廳去看小說。突然,我聽到了小狗在廁所汪汪的叫聲,我馬上跑去查看發生甚麼事。整個廁所地上被白沬覆蓋了,洗衣機頂絡繹不絕的吐出白沫,我被這畫面嚇了一跳!我應該是放了太多洗衣粉,所以地上滿滿是泡沫。 我立即拿來一條毛巾,試著把泡沫清理。這時,媽媽出來了,她二話不說的跟我一起清理泡沫。我慚愧地對媽媽說:「對不起!我不知道會弄成這樣子的,我只是想幫忙做家務。」媽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教我如何正確使用洗衣機呢!  我要努力學習,將來要成為媽媽的好幫手!  何宛穎   天神嘉諾撒學校 四C 不一樣的體驗 疫情的日子下,我今天大約八時半起床,吃過早餐,和媽媽做些拉筋運動後,媽媽指導我做網上功課。爸爸在家工作 (Home Office),有時要關上房門,戴上耳筒開視像會議;所以我們盡量保持安靜,不去騷擾他。 吃過午餐後,下午我和媽媽做些簡單的親子活動,例如羽毛球、畫畫、摺紙手工藝、整理書櫃,打掃家居地方……  我喜歡烹飪,尤其是甜品,和媽媽一起製作,完成後放冰箱內。 傍晚,媽媽煮飯做菜,我自己做功課。 晚上,爸爸放工後,一起看電視和進餐,菜式豐富又有營養。及後我拿來甜品,給爸爸品嚐;他吃得津津有味,並說著: 「小孩子好乖,很甜啊!」。 然後,爸爸提議星期六,到郊野公園行山和燒烤。星期日, 到碼頭釣魚。 他們提醒我早點休息,大約十時半睡覺。 學校灌輸我們「愛主愛人,求道更新」的理念。有祈禱、領養巴斯卦羊等等,而我會賣旗捐款給慈善機構。 現在生活是另一方式:簡單樸素,令我重新思考,學習過著正向豐盛人生。 陳顥欣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五C 圖畫: 我獨自在黃昏下懺悔  馬晞瑜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六D   
kjy01_20200301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02.28
明愛提供網上學習資源 停課間幫助親子一起學習
(本報專題)在疫情下,全港學校不早於三月十六日復課,停課期間,你每天在家中怎樣渡過呢?  明愛家庭服務高級督導主任羅鄭玉珍二月十八日對本報說,以往因天氣或之前社會事件引發的停課,不少雙職家長仍會送子女回校託管;但在這次疫情下,家長傾向與小朋友待在家中,較少帶小朋友回校。 因此,為了讓幼兒在家中達致停課不停學,「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 幼稚園」在臉書專頁為家長提供網上學習資源,包括:定期更新疫情繪本、關顧情緒小錦囊、家居親子運動及手工藝推介等,讓親子在家中一起互動學習,同時關顧他們在疫情下憂慮的心情,讓小朋友了解疫情,培養孩子的品格優勢,從小培養正向思維。 社工李泳儀說,為增加互動性,專頁中亦設有「每週挑戰」,由中心社工與孩子拍攝短片,再邀請其他親子一起進行挑戰,並分享短片或照片。 社工黃詩懿說,停課初期他們分享了一些繪本,教導小朋友潔手、戴口罩或講解現時的疫情,協助家長解答小朋友「為甚麼要戴口罩、困在家中」等疑問。羅鄭玉珍說,稍後亦會提供適應復課的資訊,好能面對長時間停課後的上課安排,讓家長可以與小朋友早些作準備。 關顧家長情緒需要  培養幼兒正向思維 除了關顧小朋友的情緒外,中心亦著重支援家長的情緒需要,於每週三在臉書中更新家長情緒支援的資訊,幫助家長面對疫情下的壓力。黃詩懿說,有些在家工作的家長反映,工作期間小朋友會希望家長能陪伴玩耍,所以除了親子活動外,專頁亦會放上具教育意義的影片等,讓小朋友可以獨自學習,給予父母私人時間。 其中,中心根據正向心理學概念,繼早前已推出的六段影片, 二月中起陸續在YouTube推出另外十八段短片,故事圍繞一個家庭的經歷,有爸爸、媽媽,以及三個可愛的孩子:亞愛、亞德,以及亞喜。每個小故事約三至四分鐘,主題包括「勇敢」、「希望」、「創造力」等合共二十四個與品格優勢相關的故事,向幼兒帶出正向思維及品格。 羅鄭玉珍說,每位小朋友都有這些品格優勢,但在成長路上很容易會忽略,例如「長大後沒有了小時候的好奇心」,所以家長亦可在停課期間,留意小朋友在這方面的發展,發掘他們的求知欲。 在疫情下為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避免感染的風險,中心在二月底嘗試推行網上小組,讓家長及小朋友以軟件在電腦或手機進行小組活動,例如由導師透過繪本、小手工等為親子提供更多學習資源。(吳) 
kjy04b_20191215s
CatholicAgent
教友特工
2019.12.13
美術的塔冷通(下)
我受雇於靈火文化BONFIRE,由神師慈幼會會士李海龍神父及兩位熱心天主教教友所創辦,宗旨是通過不同的渠道,推廣生活化的信仰,「燃點你我心中靈火,推廣信仰生活文化」。 我的工作是為天主教小學創作天主教金句的輔助宗教圖畫、小手工、文具小禮物、宗教佈置等教材的創作小組。同時負責網頁設計和平面宣傳的設計。 為甚麼我會在教會內工作?因為天主引領我到了聖堂,以後我在聖堂參與多年義工,有機會協助教暑期畫班、做海報宣傳、設計書刊,還有機會製作短片。我感恩於天主讓我透過服務,加強了我的能力、態度和信心。所以,當李神父問我要不要幫天主忙,我當然願意嘗試,一轉眼,已十五年了。 我現在一部分時間,會在辦公桌上研究製作新的海報或手工。我最喜歡的工作,就是尋找信仰上的內容和圖片,然後翻開聖經,接著在紙上畫畫,一邊畫還會一邊笑呢。整合部分就會用電腦排版設計,做成檔案印刷。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工作,就是製作教案教材,並到學校分享聖經講座。近五年我們還專注初領聖體班的輔助教學,讓我接觸很多青少年,十分有趣。亦加深我信仰上的認識,十分感謝天主的派遣。 其實,本來我甚麼都不太懂,但做義工做得多,我也慢慢地成長。我學會了,即使沒有天才,但當別人有甚麼需要,試著去幫忙吧。因為可能就是天主在召叫我們,只要是天主願意的,就一定會完成的。願天主祝福你們,主佑。(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