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_20230319_f
DIY
齊齊DIY
2023.03.17
聖若瑟紙袋手偶
kjy11_20230205 B_f
400 400 堂校一家
堂校一家
2023.02.05
非一般的校慶感恩祭
聖方濟愛德小學早前舉行60周年校慶感恩祭,由夏志誠輔理主教蒞臨聖方濟各堂主禮,校監譚永明神父、范錦棠神父及韋格光神父共祭。除了實體感恩祭,不少校友和學生也透過網上直播參與這盛事。   感恩.傳承.展翅飛 禮儀開始前,播放了學校的歷史片段,70年前石硤尾大火令50,000多人無家可歸,教區率先為區內居民及學童興建聖堂及學校提供服務,聖方濟愛德小學也因應日益增多的學童所需而創立,及後學校經歷了一次校舍擴建、兩次遷校、三個不同的校舍,學校發展的難度及動力殊不簡單,感恩歷任校監、校長帶領教師團隊努力耕耘,學生努力學習,不斷求進;學校不斷完善, 配合社會發展,裝備學生,讓學生為理想追夢。   同為真理作證 夏主教講道時提到,校長王澤純雖因身體抱恙只能透過網上形式參與,但所有教職員齊心合力,如若望福音第5章33節所記述「為真理作證」,鼓勵各人繼續以言以行努力做好自己。   傳承表心意 感恩祭結束後,教育事務主教代表龔廣培及夏主教,頒發教職員長期服務獎,服務十年或以上的教職員多達24位。致送給嘉賓的紀念品富有心思,送給夏主教的禮物就是首屆完整讀畢六年的校友,與本年度畢業生,合作以剪紙及書法創作而成的藝術品;其他嘉賓紀念品,則是來自校友藝術家的似顏繪作品,極具傳承之意。 校長王澤純透過直播及Zoom 「接待」來賓,與嘉賓「拍照」留念及致謝辭,希望各人善用紀念品方濟手偶教化學生,讓更多人認識學校主保聖方濟各「愛主愛人愛大自然」的聖德精神。   非一般的校慶感恩祭 —— 聖方濟愛德小學   全新專欄「堂校一家」本主日上架,報道堂區與區內學校活動,攜手福傳。——編者
kjy01_20201108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11.06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電影教育 學生寫劇本培養創作能力
(本報專題)用簾幕打造成的黑漆漆環境、30張電影院座椅、投影裝置、地毯……這不是一間普通的電影院,而是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內的「光影流聲室」—— 一個推行電影教育的場地。學生在流聲室欣賞電影的同時,也藉此提升語文和創作能力。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推行的電影教育,由中、英文科的教師把電影扣連語文科教學內容。教師從多角度評賞電影的方式,帶領學生描述、詮釋、評價及反思電影內容。 上語文課,學生便會到光影流聲室,不同年級的學生分別觀看不同的電影,例如四年級的學習電影便是《朱古力獎門人與巧克力冒險工廠》。中文科教師鄭婉婷說:「這裡營造出戲院的感覺,學生一進來便自動地收起說話聲浪,學習也更投入」。 「(電影教育)不是純粹看電影,而是希望把電影語言,套用在課程上」。鄭老師說,教師製作的電影教學單元,剪輯了相關的電影片段,配以文字,讓學生學習評賞電影後再進行討論。 中文課堂上,電影教育讓學生學習描寫人物性格,在電影中可觀察到不同人物的特性,相較只看文本,學生可以學習更具體的描述角色性格。「在朱古力獎門人中,有一位小女孩性格驕傲,可以怎樣以行為、說話呈現她的驕傲?」鄭老師引用電影片段,讓學生從中分析電影怎樣描述角色的樣貌、說話、行為;再詮釋角色驕傲的原因, 然後再進行評價及反思。   學生編寫劇本 故事帶出小道理 除了欣賞電影,學生也會在課外活動中,運用到電影教育的知識, 創作劇本。當中,該校設有「電影教學布偶劇場教育活動」,學生製作布袋偶、手偶(襪偶)、皮影及海棉偶後,編寫劇本並演出。 五年級的毛敏希與同學創作了一個學生旅行的故事,他們在布幕後,舉起布偶扮演學生在旅行中遇上困難的情況。毛敏希第一次創作劇本,她說由教師指導,過程中她也很享受,「選擇旅行是因為接近生活日常,容易編寫。」 「今日是布偶學校的數學考試,究竟會發生怎樣有趣又可愛的事呢?」另一位學生、六年級的周美茵便創作一個講述學生學校考試的劇本,劇中角色在考試前均出外玩耍,所以考試表現不好,當教師布偶派試卷時問:「你們究竟有沒有溫書?」學生布偶異口同聲說:「沒有!」這個場境立刻引起台下同學大笑,周美茵為此很開心。她說,最開始寫作時沒有靈感,便與同學商討,又再諮詢教師的意見,最後製作了這有關學習日常的題材。 學生創作的故事均帶出道理,在周美茵創作的故事尾聲,學生也藉著布偶,向台下同學傳達要努力溫習的信息,具教育意味。 《Bye Bye茶餐廳》簡介 電影由學生飾演的兒子詠聰,他在學校作文時寫了《我的爸爸》開始,帶出爸爸為生活與養育兒子,放棄熱愛的音樂工作,去了茶餐廳工作。詠聰作文時美化了爸爸的形象,被同學取笑是「大話精」…… 製作電影 搬上大銀幕 為在校內推行電影教育,學校早年邀請校外導師為有興趣的教師,開辦電影培訓課程。副校長李瑞娟說:「外聘導師教學生製片,十分容易,但我們想把這融入至課程內,所以要培訓校內老師,再教導學生。」 由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製作的電影《Bye Bye茶餐廳》,便是教師於電影培訓課程的功課。這套片長20分鐘、由教師及學生一手一腳包辦導演、編劇、演員等工作的電影,更在去年搬至電影院大銀幕首映。 身兼該電影的電影製片李瑞娟說,這套電影是關於父與子之間的小故事,電影取材自該校家長,因他們很多都在茶餐廳工作,故此圍繞茶餐廳為題材。老師希望學生在觀看這電影的同時,能運用電影語言,即是留意鏡頭、剪接、道具等,評賞電影情節,反思及從中得到體會。例如電影中,詠聰(兒子)見完老師後踢倒雪糕筒,他的爸爸便幫忙執拾,呈現爸爸了解到兒子的困難,而作出協助。 李瑞娟認為,電影教育能直接及立體地幫助學生明白人物的情感變化;而多元化的電影主題,更讓教學時能涉獵環保、友情、家庭等課題。 該校亦開設了YouTube頻道, 發布學生在校園電視台的節目,由教師教授學生創作短片,六年級的吳偉樂及邱朗燊便曾參與學校YouTube頻道的「擦膠大比拼」及「Stopmotion影片——愚人節」的影片拍攝。 相比於幕前,吳偉樂及邱朗燊都比較喜歡在幕後工作,吳偉樂私下更是一位YouTuber,運用在校內學習的拍攝及剪接技巧,拍攝旅行影片;他指在拍攝擦膠大比拼時,收集了數個擦膠,讓主持人評價各個擦膠,以找出最好用的擦膠。(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17012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1.21
天主教香港教區幼稚園 不一樣的音樂課堂
(本報專題)上課時,學生總會呵欠連連。但上月初,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及天主教聖安德肋幼稚園(下稱聖安德肋),卻充滿著音樂與歡笑聲,這是甚麼回事呢?原來是教區幼稚園舉辦「教區幼稚園音樂活動培訓工作坊」,由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施孟琪(Miki老師),為幼稚園教師進行一天的培訓日及五天的示範教學,參加者約一百六十名。培訓課程目的,是加深老師對音樂範疇的理解,及提升「奧福音樂」教學的技巧和實踐。 最重要開心 天主教甘霖幼稚園溫佩芬老師表示,Miki 老師透過不同活動、遊戲,加上肢體動作和音樂,增強了老師們對「奧福音樂」的認識。示範教學當日,Miki老師戴上動物耳朵形狀的頭箍,向幼稚園學生介紹有關蚯蚓的繪本, 然後播放音樂及扮演蚯蚓,跳著有趣的舞步,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剛開始時,學生不太願意跳出舞步,但漸漸地便投入音樂,一邊笑、一邊跳。熱身過後,Miki老師利用手偶公仔說故事,她抽取故事中的一部份情節,與學生玩「不浪費」遊戲,包括一位學生丟物品,另一位學生負責收拾;最後把豆袋、襪子等物品組成圖案,如機械人、城堡、太陽等,並互相分享成果。他們還利用膠袋和膠樽,配合音樂,發出不同的聲響,學生玩得樂而忘返,從遊戲中也能學習不浪費的概念。 就讀聖安德肋的馬芯怡、陳恩童和林言量表示十分喜歡「奧福音樂」的形式上課,芯怡喜歡Miki老師戴著耳朵頭箍,並認為「樣樣都好玩,最喜歡『不浪費』遊戲」。言量笑著說自己最喜歡拿著膠樽滾來滾去發出聲響,還能跟老師一起用物品拼出機械人。他表示雖然上課時間長,但是遊戲很好玩。恩童則最喜歡手偶公仔浸溫泉,扮演蚯蚓跳舞時也感到很有趣。 恩童表示,平時上課只是做功課和畫圖畫,比較沉悶,可是這課堂的遊戲很好玩。言量補充:「這些遊戲比動感王國(校內音樂室)更好玩,平時音樂課只是一邊唱歌,一邊圍著圈走;但這課堂十分特別, 希望以後上課都是這樣。」 Miki 老師表示, 「奧福音樂」的宗旨, 就是要孩子開心玩音樂, 使課堂裡充滿喜樂。溫老師發現,學生上課充滿歡笑聲,享受過程,甚至會利用言語和肢體表達。即使較文靜的學生,到後期也樂意表達自己,舉手分享。 由簡到繁 「奧福音樂」除了讓孩子利用音樂帶來歡樂外,也是綜合性的音樂課程,會配合節奏、樂器等方式,由簡單到困難、由模仿到創造、由個人學習到多人學習,即是「由簡到繁」,都是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Miki老師有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她在設計課程前,必先從故事出發,並找出與故事相呼應的律動,再配合兒歌, 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這些都是以「由簡到繁」的方法設計課程。 天主教露德聖母幼稚園陳家意老師認為,在培訓中最大的啟發就是學習「由簡到繁」,原來音樂課中的每一環節,都可以讓學生發揮創作的機會。她說:「在示範教學中觀察到學生反應很好,他們扮蚯蚓跳舞時,也扮著鬼臉,對他們的自信心有很大幫助,也能提升觀察力和創造力。」溫老師補充,學生開始時是模仿老師的動作,但到後期透過繪本和故事遊戲,他們開始創造各式各樣的動作。 溫老師最欣賞分享環節,「 開始時,學生由個人參與,到互動活動及共同分享中,同學們關係融洽。」陳老師舉出一個例子,有兩組同學都是用物品組成機械人,但學生之間沒有鬥爭,還會互相欣賞:「你真是很棒。」,「對呀,你也能做得好好。」他們透過觀察,得到啟發,從而學習怎樣做得更好,也能增加溝通機會。 我們對上課的印象大多是因為沉悶,而產生抗拒。但Miki老師分享,「奧福音樂」能配合任何科目,例如利用音樂,以歌唱形式學習語文;除學習外,「『好玩』也是教學重點,『好玩』才能令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妤/ 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