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8_20150510
icon47
創作天地
2015.05.09
2015.05.10:文章2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今天,老師提醒同學們做任何事都要盡力時,我想起那句刻在心裡的話,想起那件意想不到的事……  考試前一天,温習期間,我沒有聽從媽媽的方法去温習,只是盲目地做練習、背課文……到了考試時,我一時緊張,就把温習的內容忘記得一乾二淨。 第二天上中文課時,課室裡鴉雀無聲,籠罩著緊張的氣氛……老師向我走過來,用可惜的眼神注視著我,然後輕輕地把考試卷放在我的桌子上。我翻開一看,果然,我的成績不如理想。我忍不住難過地哭了起來。老師再走過來對我說:「海琳,不要難過,你盡了全力應付就行了。」 放學後,我心裡仍然是非常難過。回家途中,我想盡辦法要欺騙媽媽。我又在想,媽媽一定會不停地責罵我,怪責我不聽從她的辦法去温習,才弄出這成績……想著想著,我就回到家裡。 正當我打算向媽媽撒謊時,聰明的她已經發覺我不對勁。她温柔地對我說:「孩子,若你已盡力就行了。」突然,一股暖意湧上心頭,我的眼眶濕透了!我真是想不到媽媽會原諒我。 這件事令我很感動,也明白到誠實的重要性。我以後也不會欺騙任何人了。這件意想不到的事所帶出的道理,永遠刻在我心中。 吳海琳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 五A     媽媽的背影 媽媽,她那高大美麗的背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我永遠也忘不了。 小時候,她總是騎著那輛自行車載我去上學。往往,我一抬起頭,總會看見她那高大的背影是多麼美麗。高興時,我邊唱歌,邊搖擺著。當時,我還不知道這樣的一搖一擺給她帶來多大的負擔。我只知道依在她背後。於是,我就在這安全的港灣裡哼著小曲,帶著童年的夢漸漸成長。 「咯吱,咯吱 !」車邊響起了一聲聲自行車的呻吟聲,這自行車老了。我想到了,一抬頭,媽媽那寬寬的身影依然高大,卻少了往日的風采。 看著她的背影,我彷彿看到了她肩上的重擔。媽媽要照顧爺爺、奶奶,做家務,照顧我,指導我學習。媽媽日常做的事一件件的浮現在我眼前,她為我、為家庭、為工作付出的一切已成為我的記憶。 媽媽高大的背影幫我擋住一切困難險阻,幫我開通一條暢通的道路。 黃苑琪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六EL     媽媽,我真的很愛你 媽媽,我真的很愛你!我和你一樣,愛對方勝過愛自己。 記得小時候,弱小的我常常生病,你是我的白衣天使。你總會連夜照顧我。在我感到無比痛苦的晚上,耳邊隱約飄過一次又一次的話:「女兒,沒事吧?」「要不要吃點東西?」「要不要……」我覺得十分煩厭,便忍不住對你怒吼:「你不能閉嘴嗎?我已經很痛苦了,你還要用你的聲音來折磨我!」媽媽沒有再發出過任何聲音,卻流露失望和悲痛的神情。 在默書不及格的時候,我回到家裡,馬上躲到房間裡大哭了一場。可是,媽媽對我卻沒有半點責備,反而關切地安慰我、安撫我、鼓勵我,叫我不要灰心,下次再努力。媽媽對我的愛,猶如太陽一樣温暖。 在我六歲生日那年,媽媽從下午一直開始準備,直至晚上七時都沒有休息。我見她一次又一次滴下如珍珠般的汗水,在廚房裡忙這忙那,十分辛苦。她沒抱怨半句,就是為了讓我有一個豐富而難忘的生日會,想我開心和滿足,但我竟然對她態度不好,埋怨她準備得太久了,害我和朋友們都餓著。媽媽對我那份無私的心,當時我並沒有體會到。 媽媽,我想收回那種種的怨言,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對不起!這十二年來,我一定令你傷心了千千萬萬遍⋯⋯其實,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給我最好的。你時時刻刻關懷和愛護我,現在我全都感受得到呢!」 媽媽,我想對你說,「你是大樹,我永遠是被你蔭庇著、保護著的小草。媽媽,我真的很愛你!」  衞筱筠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六D     第一次做飯 今天早上,媽媽和我躺在床上睡覺。我睡醒時,突然感到很奇怪,因為媽媽平常不會這麼遲還沒有起床的。況且,今天是星期天, 她不是要到商場購物,就是約了鄰居的嬸嬸喝茶,通常不會留在家裡的。今天,有事發生嗎?  原來,媽媽今天生病了。我的肚子餓得發響了,於是我自己做飯。 「呀!」我高聲地叫,再跑出廚房,因為我把烏冬放在鍋子裡炒,鍋子便嘩啦嘩啦地叫。三十分鐘後,烏冬炒熟了。雖然味道有點鹹,有的菜也糊了,我已經非常滿足了。媽媽流下了眼淚,說:「靜儀,我的乖女兒!你已經長大了。」 這件事令我明白只要不怕失敗,努力練習,終於是會成功的。 鄭靜儀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五B     無盡的愛 每個人都有長輩,我也不例外。在眾多長輩中,有我最尊重和崇拜的,我很愛他們,也很珍惜他們。其中,外婆是我最敬愛的長輩。外婆陪伴我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與我分擔喜怒哀樂。 小時候,爸媽因工作忙碌而無暇照顧我。在無可選擇下,他們迫不得已把年幼的我交託給外婆照顧。外婆每天早上都會送我到幼稚園上學。每次當我上學時,拖著外婆那大大、厚厚的手,我感到格外溫暖。放學時,我會跟外婆分享在幼稚園裡的趣事;空暇時,我喜歡伏在外婆的膝上,聽她說她的童年生活點滴。 記得有一次上學途中,我向外婆撒嬌,要求她抱我。外婆沒辦法,她只好硬著頭皮,吃力地抱著我往學校。那天晚上,我在外婆房間的門縫,悄悄地看她,我看到她揉藥油的樣子。她把藥油塗在膝上,她全身酸痛,累極了。我從沒看過外婆那麼憔悴的樣子,這時, 眼淚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知道這都是我撒嬌惹的禍。我暗自從心裡答應自己要懂事,以後也不可再任性了。 外婆教導我很多人生道理。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十分同意這句話。現在,外婆年紀大了,她需要別人來照顧。我會對她關懷備至,體貼入微。我會照顧外婆,報答她教養我的恩惠。   伍汶萱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六D
kjy01_2013051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5.19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欖球隊 寓教學於運動 發展學生所長
偌大的翠綠草場是他們的小天地,抱著橄欖型的皮球時,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在不被對方隊員觸碰的情況下,越過得分線,將球放到線後觸地奪分。慈幼葉漢千禧小學欖球隊成立以來,多次在學界比賽獲獎。同學參加欖球隊卻不為獎牌,只因享受過程,喜見進步,在球場上不斷揮灑汗水。      (本報專題)欖球運動一向予人激烈、具攻擊性、男性化的印象,慈幼葉漢千禧小學欖球隊兼有男、女隊員,同樣表現出色。校方主要訓練同學進行身體碰撞較少的六人制非撞式欖球,但要在十二分鐘的限時比賽中勝出,體能、靈敏度、團體精神和紀律通通不可或缺。 從挫敗中學習 六年級的劉思瀅在隊中擔任翼鋒,主力進攻, 「我的主要任務是利用速度跑到得分線,將球放下或用上半身持球觸地,為球隊得分。」三年的經驗讓她得益不少,「其中最難忘的是一次比賽中,我抱著球快到得分線時,卻一不小心掉了球。」誤失咫尺之間的得分機會,思瀅當時十分懊悔,「但隊友們不單沒有責怪我,反而給我支持,鼓勵我繼續努力。」事後她明白從錯誤中學習的道理,「大家都會出錯,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改善和堅毅的精神。」 張瑋芝和Sean Inciong同樣就讀六年級,三年前與思瀅一同加入欖球隊,最近二人分別參與校外的地區性球會訓練,訓練以衝撞式欖球為主。他們在隊中擔任中鋒,主責助攻、傳球,與翼鋒合作。過去兩年的比賽中,瑋芝均曾獲最有價值球員的榮譽;但得到認同絕非偶然,背後她付出了不少努力。「團隊合作非常重要,以往未能與翼鋒好好配合,為了改善情況,我們經常在小息和午膳時間加緊練習。」 兩年前的學界小學組欖球賽賽制及當時球證容許女生參與男子組比賽,男生卻不可參與女子組比賽。一次比賽中男子隊有成員受傷,欠缺後備的情況下,瑋芝後備入替。「賽事繼續,兩場比賽過後也沒人發現我是女孩子」,她笑著回想,只因她當年蓄著短髮,加上非常勇猛,與男孩子相比並無不及之處。「欖球運動真的很有趣,即使會受傷,我也沒想過放棄!」 Sean亦十分認同合作的重要性,「比賽期間隊員需要互相提醒,也需要傳球給有利進攻的隊員,讓球隊爭取更好的成績。欖球不是一個人的事。」關於紀律,Sean另有深刻體會。一次決賽中他不認同球證判決他犯規,「於是我與球證理論,結果更被判不君子行為,要到場邊罰站兩分鐘後才可繼續比賽,自此我明白服從球證的重要性。」他表示會繼續投入欖球運動,「因為我看見自己在努力中不斷進步。」 在運動中施教 該校體育科羅惠玲老師是欖球隊的負責老師,她表示十分欣賞隊員的堅持,「這項運動對體能的要求很高,參加比賽的隊員要在半個足球場大小的賽場, 不斷來回跑。」她續道,「不論好天氣時曬傷,抑或下大雨時全身濕透,甚至勝算不大時,但只要球證未吹哨子,他們的腳步都不會慢下來。」羅老師分享與同學相處的點滴,「有一次外出比賽,女隊員知道我還未吃午飯,悄悄跑到小食亭去,給我買了一盒咖喱飯,完全是我意料之外。」 雖然隊員在校內進行非撞式欖球的訓練,但每年羅老師亦會利用康文署提供的學生免費入場機會,帶領同學觀賞衝撞式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縱使衝撞式欖球與他們熟習的非撞式有所不同,但我亦希望他們可以更了解欖球、有接觸更多運動的機會。」她亦認為這國際盛事讓學生擴闊眼界,「他們可以與打扮各異,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交流。」(澄)    師長感言      區志成校長 學校為同學提供不同的課外活動,希望他們可以發掘、發展自己的興趣。獎項並不是投入活動的目的,不論得獎與否,我們都會為同學舉行祝捷會,感謝他們的努力和付出,期望他們建立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得到成功感之餘亦學會感恩。感謝身邊一直支持他們的人,以及天主。每次練習、比賽前後也有同學負責領禱,感謝天主。我們相信當他們學會感恩,他們便會懂得施予,將這份精神承傳下去。      邱德輝體育主任 得到冠軍並非首要,因為奪冠需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 有很多影響的因素。我看見同學在數年的訓練中成熟了不少,亦非常欣賞他們的毅力;他們的成長比勝出比賽更重要。學校近年亦在聯課活動中加入欖球運動,希望每個同學均有機會接觸這運動,我們亦可從中發掘有潛質的學生。      
kjy01_2011092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09.25
本土根,把古跡留住 兒童廣播 聲音傳情
  近年,香港市民開始關注保育本土文化和文物古跡,除了努力保存這些古跡的同時,我們也可以藉著不同創意表達的方式,抒發對文物古跡的情感及推廣古跡保育的重要性。香港教育劇場論壇(Hong Kong Drama / Theatre and Education Forum, TEFO)舉行第二屆把古跡留住——「古跡劇場」廣播劇創作和徵文比賽,透過廣播劇創作及文字創作,讓學生表達對本土文化和古跡的情感,分享這片土地的人、情、事。 
(本報專題)廣播劇沒有佈景、服裝,演員只憑聲音演繹,配合音效,表達故事內容。七月初,入圍這次廣播劇創作比賽決賽的中小學生,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陸陸續續到達香港文物探知館,當中包括代表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參賽的王思彤、袁心亭、徐源佑。去年,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奪得該廣播劇創作比賽的小學組冠軍,今年該校以「吉慶圍」為題材,再度奪冠。 
三位高小年級的學生思彤、心亭和源佑,經常參加校外故事演講和朗誦比賽,他們已掌握聲線運用和情感表達的能力,有助演出廣播劇。三人均為獲獎而感到興奮,思彤微笑說:「評判很欣賞我們以故事的形式表達對古跡的情感,這提高廣播劇的趣味性。」心亭補充說:「我們用心地把劇本背誦,在演出時更能自然投入,我想這也是我們致勝的原因吧!」是次比賽中,小學組參賽隊伍必須於三分鐘內完成廣播劇。為免超出演出時限,該校負責老師梁漢基把學生從搜集所得的資料而寫成的劇本,反覆修改。他說:「在編寫劇本時,我們亦需要考慮連接場次的方法,廣播劇與話劇明顯不同,廣播劇不能以落幕、更換佈景和服裝表達不同場景。」 
從六十至八十年代,香港的廣播劇發展蓬勃,透過大氣電波風靡普羅大眾。熱愛戲劇和廣播劇的梁老師認為學生接觸廣播劇的經驗,十分寶貴,他說:「本校近年舉辦廣播劇訓練班,邀請專業導師,讓年紀小小的學生接受專業訓練,演出廣播劇,他們學習運用聲線演戲、製造音效等,演出的難度不亞於話劇 。」 (仨)   思彤:參加了校內的廣播劇訓練班,使我加深對廣播劇的認識。導師教導我們運用聲音演戲,如運用丹田發聲、控制說話的聲調語氣和模仿聲音等。在廣播劇中,我可以運用聲音塑造不同的角色,很有趣呢!   源佑:我覺得演出過程十分刺激,演員需要隨機應變,使演出順利完成。是次比賽中,我負責音效部份,在現場配合劇情和對白,打響銅鑼。此外,我更一人飾演多個角色,扮演山賊和村民,真的不容易啊!   心亭:我很喜歡與別人合作演繹故事的經驗。廣播劇中對白的連貫性十分重要,這講求演員合作的默契。   香港廣播劇知多少? 香港的廣播劇發展始於四十年代,廣播劇的題材除了舞台名劇外,還有單人講述的天空小說、通俗故事和諧劇,亦有多人演出的廣播劇。及至六十年代,廣播劇的題材變得多元化,如偵探故事、社會小說、人海傳奇、科幻小說等,種類繁多。踏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台開展立體聲廣播年代,廣播劇仍然大行其道。九十年代始,廣播劇節目的數目減少,漸漸被其他形式的電台節目取代;雖然如此,不同年代的廣播劇,見證著香港社會民生的變遷,不愧是時代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