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10.30
德雅中學 跳繩運動員陳寶兒
一切發自愛
德雅中學本學年慶祝創校60周年, 以「愛德」作為學年主題,並引用慈幼家庭主保聖方濟沙雷氏(St. Francis de Sales)的思想「一切發自愛,非出於勉強」作學習方向,鼓勵眾人在生活中愛主愛人,承行天主的旨意去生活。該校中五學生陳寶兒表示,此話對她別具意義,「我小學時是跳繩運動員,升中後沒有再繼續,直到中三時得到教練的邀請,讓我有機會重拾花式跳繩,這才發現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即使鍛鍊過程不容易,但既然是我的選擇,便不會放棄。」
陳寶兒早在小學一年級學習花式跳繩,並加入校隊,小四時跟隨教練參與香港專業花式跳繩學校訓練,直到升中後,她認為要走出跳繩的世界,尋找其他更有趣的事物,她加入了排球學會及參與其他活動,希望可以擴闊眼界, 「可是每當我在體育新聞中,見到有花式跳繩運動員在國際賽上取得佳績時, 我會更渴望返回花式跳繩運動。」
兩年前寶兒的教練黃冠傑正招募運動員,邀請她參與,她沒多加考慮便立即答允。
寶兒於2021年參與全港分齡跳繩比賽,獲得團體賽的總亞軍,當中更在二人花式跳繩比賽上奪冠。
學校支持全人發展
寶兒表示,由於花式跳繩不設政府資助,平日訓練、個人裝備及比賽的報名費用也需自費,然而學校為學生設有精英獎助學金,幫助她繼續在跳繩運動上的發展。
該校體育科主任兼寶兒的班主任陳寶芝看到寶兒在重拾跳繩運動後,整個人也有明顯進步,「看到她在運動及學業訂定目標,現在她就讀精英班別, 跳繩運動需要付出許多時間練習,但她願意放下娛樂,平衡學習與運動。」
她現在平均每週兩晚到運動場練習,每次三小時,也要經常鍛煉體能。寶兒表示,重拾花式跳繩練習,讓她再次經歷數之不盡的「在失敗中學習」。
堅持下去便有希望
跳繩分為速度和花式兩個項目,速度是單車步跳繩,以快捷取勝,而花式跳繩是在跳躍與繩子之間做出不同的跳繩動作。花式跳繩正是寶兒最喜愛的項目,然而,每次學習一套花式套路,需要反覆練習才能使肌肉及身體產生記憶,更時常會被繩絆住,這正是她所說的「在失敗中學習」, 是一項講求專注與身體協調的運動。
她很享受花式跳繩的樂趣,她表示, 與隊員一起練習、一起成長,過程充滿歡樂,「我視花式跳繩如打機過關,我仍未『爆機』,仍然有許多關口未闖。」
疫情下,好些賽事轉為網上舉行, 寶兒在本年參與的亞洲跳繩錦標賽,以及香港代表隊選拔賽均在網上參賽,她事前與隊友一起錄製跳繩片段代替現場比賽, 「要每個動作也以零失誤完成,真的很難,稍一不專注便會出錯。」
陳寶兒剛在本年9月底成為花式跳繩香港代表隊成員,屬於19歲以上女子組的團體組別,她希望明年也能取得港隊代表的資格,期望可於2023年出戰在美國舉行的世界賽。(高)


小學專題
2022.10.23
福德學校
全方位傳教 帶領學生認識基督
(本報專題)為慶祝學校成立70周年,福德學校的校長、老師及學生,在畫家帶領下,合作繪畫一幅宗教壁畫,描繪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和善牧耶穌,帶出學校在過去70年來,仿效善牧耶穌愛護學生的精神,並帶領學生認識耶穌基督,積極活出五大核心價值,成為主所喜悅的小羊。
「作為慕道者,宣揚天主的福音是我們的使命。」六年級學生凌宇一去年開始參與學校的兒童慕道團,期待來年能領洗入教。他回想以往被宗教課中聆聽到的聖經故事所吸引,而應修女邀請, 參與兒童慕道團。他期待藉著這幅壁畫,讓更多同學認識善牧耶穌。
40多位學生在炎熱的天氣下繪畫壁畫,沒有抱怨或放棄。另一位兒童慕道團參加者、六年級學生賴泓熹負責繪畫小羊,他認為活動使他更認識耶穌,與耶穌變得親近,「我在開始畫畫前也特別向耶穌祈禱,希望一切順利。」
副校長梁雁瑩指出在疫情下,學生長時間上網課而少了相聚機會,或有些校友因為身處海外,而難以回港參與校慶活動,「這使我們更珍惜彼此的愛與聯繫。」梁副校認為教職員與學生合作繪畫壁畫,正正呼應學校70周年校慶主題「凝聚・愛」。
復修聖母像 求主保代禱
福德學校於1953年由瑪利諾神父創辦,肩負向貧苦大眾傳教與教育的使命;創校校監為紀念福爾德主教而命名學校。
除了創作宗教壁畫,學校也復修了幾座歷史悠久的聖母像、福爾德主教油畫像,以及重新裝修了祈禱室。該校的主保為聖母瑪利亞,學生與聖母建立了緊密的關係,例如高年班學生在測驗前會到聖母像前祈禱;低年班學生也會在聖像前,寫上心意卡彼此代禱。
藉壁畫追憶創校歷史
重新裝修的祈禱室增添了壁畫,講述聖母領報、耶穌誕生及三位賢士朝拜耶穌聖嬰的故事。此外,由於該校前身為聖母聖誕堂,所以祈禱室內也增設一幅聖母聖誕壁畫。
早前,瑪利諾女修會為祝賀學校70周年,送上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瑪利諾神父)的主保——瑪利諾聖母像。學校在祈禱室供奉這座聖母像,期望學生追憶美國天主教傳教會興建學校的歷史。牧民助理彭修女介紹時稱,祈禱室的三塊玻璃門描繪「沙灘上足印」的故事,提醒學生即使面對困難和挑戰,天主也必會陪伴眾人渡過。
售賣明愛獎劵 活動中認識聖言
「除了宗教課教導福音,我們也舉辦不同宗教活動,或在校內營造濃厚的宗教氛圍,使學生常在耶穌的懷抱、聖母的陪伴中。」彭修女認為學校眾人一同向「福傳」的目標努力,大家向著同一目標進發,這「龍舟式」的全方位福傳,使學生更能認識天主聖言。
黃麗桐主任補充,學校每年舉辦不同宗教活動,例如聖母像巡遊、聖誕報佳音、宗教問答比賽,又或帶領學生參與聖堂舉辦的聖言宣讀比賽,「這些愛德、宗教活動,讓學生認識聖言,因而鼓勵他們參與兒童慕道團,領悟到天主的道理,去年我們便有13位學生參與收錄禮。」
五年級的公教學生陳懿彤是基督小先鋒的成員,參與不同的宗教及愛德活動,包括最近向同學收集玩具、文具,以備聖博德堂用作明愛賣物會售賣之用,「我們也會在小息時向老師、同學售賣明愛獎劵,這些活動為明愛的服務籌款,十分有意義。」
培育聖召
福德學校的祈禱室內有一個燈箱,記載著福爾德主教的傳教故事、瑪利諾神父在福德崗進行的救濟工作、神父修女曾於聖母聖誕堂的牧民工作。此外,這燈箱也記錄了歷年來學校所栽培的神父和修女校友,例如李志源神父、曾偉雄神父、林櫻英修女等。
衞智立校長稱許學校的宗教氛圍,並肯定學校70年以來的教育及福傳使命,使學生在學校中認識天主,學校成為了培育神父和修女的搖籃。(吳)


中學動態
2022.10.23
喜樂中學-動態
粵港澳大灣區STEM挑戰賽•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中小學組參賽
(本報訊)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多間中學及小學早前在聖若瑟英文中學參與「粵港澳大灣區STEM挑戰賽」香港區賽事決賽。
STEM挑戰賽由粵港澳大灣區STEM教育聯盟及香港科創協會主辦,理光香港及可可樂博(CocoRobo)協辦,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共同支持,活動合共28間小學和14間中學學生參賽,參賽者於過去一年在課餘學習相關知識及研讀比賽章則。是次比賽主題為「陸空協作」(無人飛機及無人車),目的是透過比賽加深學生對人工智能,物聯網通訊,編程和工程學的了解;同時提升學生對STEM及科創技術的認知及創新。教區學校聯會更藉此活動加強教區中學及小學彼此之間的交流。
比賽期間,聖若瑟英文中學學生擔任AI 大使招待友校及嘉賓、此外,分別有八位中學老師與八位小學老師互相為對方組別擔任裁判工作。中學組由聖貞德中學獲得冠軍、天主教南華中學和天主教郭得勝中學分別獲得亞軍及季軍;小學組由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奪冠、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獲亞軍、季軍則由聖嘉祿學校獲得;此外,油蔴地天主教小學,大角咀天主教小學和慈雲山天主教小學獲頒優異獎項。
大會邀請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澤松博士、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小學組)及教區學校聯會主席蕭思銓校長(中學組)致辭;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教區學校聯會主席蕭思銓校長、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主席黃綺霞校長及中學組主席潘永强校長頒獎。(教)
主教座堂九所屬校•慶祝教育日為師生祈禱
(本報訊)聖母無原罪主教堂區內的九所天主教學校的校長、師生和家長早前在「教育日」共同參與感恩聖祭(圖),回應教育日主題「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善良」,一起為師生祈禱。
九所學校包括嘉諾撒聖心幼稚園、嘉諾撒聖心學校、嘉諾撒聖心私立學校、高主教書院幼稚園部、高主教書院小學部、高主教書院、天主教總堂區學校、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及明愛聖方濟各幼稚園。
彌撒由主教座堂主任司鐸陳志明神父主禮。陳神父鼓勵參禮者成為「梅瑟與先知」。他又向教育工作者表示,要虔敬於自身的信念,輔以堅忍的耐力,以善意去傳播來自天主的正義、信德和愛德。
彌撒結束前,全體校長、教師、家長、學生及教徒作出承諾:校長和教師承諾會帶領學生積極探索生命的價值,以開放的心胸去接受救恩;家長承諾在管教子女的過程中,學習主耶穌善牧的榜樣,認識、接納、體諒、關懷、愛護、支持和引領子女;學生願意在家庭和學校內,活出身為天父子女的精神; 信眾承諾願意努力把堂區建設成為培育青少年的青蔥園地, 為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 (教)
嘉諾撒聖家書院50周年 校慶感恩祭暨校慶活動啟動禮
(本報訊)嘉諾撒聖家書院早前舉行50周年校慶感恩祭暨校慶活動啟動禮(圖),邀得林祖明神父主禮。校慶活動以「聖德弘揚五十載, 薪火相傳樂滿家」為主題。
林神父寄語師生成為耶穌的朋友,見證祂的愛。全體師生席間誦唸許諾禱文,承諾效法會祖聖嘉諾撒瑪大肋納及納匝肋聖家的榜樣,努力在生活中成聖,使聖家成為一個愛的團體,並在愛中茁壯成長,以發揚學校「同繫於愛」的校訓。
感恩祭後,林神父、校長、助理校長及學生代表一同參與校慶活動啟動禮。啟動禮中,學生設計了一個大型的骨牌裝置,以航拍的視覺呈現聖家同學一日的校園生活,一張骨牌撞倒另一張骨牌,啟動不同的裝置,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結合。隨後,林神父為翻新後的圖書館主持祝聖儀式,盼望圖書館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尋求智慧、認識真理的新園地。
另一方面,該校早前舉行開學彌撒,由陳德雄神父主禮。陳神父稱,感恩的先決條件是謙虛,愈有智慧的人愈懂謙遜。該校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愛德,以實踐本學年的主題「懷抱愛德、謝忱盈溢」。(教)


小學專題
2022.10.16
長洲聖心學校
愛主 愛人 愛動物
(本報專題)風光明媚的早上,十多位長洲聖心學校的學生,帶同「特別嘉賓」到長洲花地瑪聖母堂參與禮儀,這特別嘉賓就是學生心愛的寵物。花地瑪聖母堂早前舉行聖方濟瞻禮,學生與參禮者帶著寵物圍圈站立,堂區主任司鐸馬浩恩神父(Josekutty Matthew)向動物灑聖水,五年級的公教學生鄭焯豪當天帶著兩隻烏龜參與禮儀,「我希望牠們能長命百歲,身體健康!」這是焯豪第二年參與聖方濟瞻禮,他期望心愛的寵物都能健康成長。
聖方濟特別喜愛大自然及動物,除了被稱為「環保主保」外,更是「動物主保」。近年長洲花地瑪聖母堂舉行寵物祝福,以彰顯天主創造萬物的大能,參禮者帶狗隻、烏龜,甲蟲及蜥蜴等寵物參與,場面熱鬧。
烏龜、蜥蜴、甲蟲。 學生寄望寵物健康成長
學生不論宗教信仰,都帶同寵物出席禮儀,期望牠們能得到神父的祝福。六年級的非公教生黃雪盈同樣帶著烏龜參與祝福禮。她已飼養烏龜一段時間,每天負責給牠們餵飼, 「看著牠們在地上爬來爬去,十分有趣。」
雪盈憶述一次與烏龜相處的趣事時說,一天早上醒來時,發現牠不在飼養箱內,緊張之際,聽到積木屋傳來聲音,原來烏龜爬到玩具裡。她表示當時感到驚訝,及後又因為找回烏龜而歡喜。在飼養烏龜的過程中,雪盈學會要負責任,細心確保牠們的安全。
另一位三年級學生鄭紫妍帶了家中的最新成員——18厘米長的蜥蜴參與祝福禮,寄望這剛加入家庭四個月的蜥蜴,能得到祝福,「我看到神父灑聖水時,感到很高興。」
除了蜥蜴,紫妍家中還養了很多動物, 其中包括與她同年出世的烏龜,「我們都是八歲,又是女仔!」鄭紫妍日常除了會餵飼寵物外,還會跟牠們分享心事,她表示寵物是她的好伙伴,也是良好的聆聽者。
二年級學生潘知悦從寵物店購買了一隻翼子不能閉合的甲蟲,「因為牠的翼子不能合上,而沒有找到主人。」雖然這隻甲蟲身上有缺憾,但其閃亮的外殻十分美麗,所以知悦亦帶同甲蟲參與禮儀,接受神父的祝福。
培育愛德精神
「神父灑聖水時,學生趕忙地打開蓋子,或舉高桶子, 他們擔心寵物沾不到聖水。」牧民助理黃德芬表示,很多非公教學生參與是次禮儀,而從學生的小舉動中,看到他們的愛心及珍惜與寵物之間的關係。
長洲聖心學校毗連花地瑪聖母堂,與堂區關係緊密, 堂校之間經常舉辦活動,學校又會發通告邀請學生參與聖堂活動。黃德芬指出,在活動中,學生亦有機會與其他寵物主人交流飼養心得。
該校近年集中培養學生包容和接納別人的心,強調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愛德」的培育,「所有事情都是以愛來維繫。」校長伍麗英指出,是次寵物祝福禮也是讓學生實踐關愛萬事萬物的機會。
為培育學生的愛德精神,建立同理心和關愛校園,學校近年也舉辦多項活動。例如,在去年四旬期,學校邀請學生分擔家務,以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老師在疫情下也透過陽光電話,關顧學生在家的情況;每間課室擺放一棵祈禱樹, 讓學生張貼祈禱意向,並在宗教課中分享、彼此代禱。
伍校長期望透過邀請學生在家庭、學校實踐關愛,培養他們包容及接納別人的心,在社區繼續關愛鄰人,「使人們在街上憑著行為認出他們是長洲聖心學校的學生,亦想起傳教士最初來到長洲傳教,以愛還愛的精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