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40324_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4.03.24
孩子的一片天空
「望子成龍」是每一對父母終其一生的願望,希望子女跟隨父母指引的路向前走,成為人中之龍或鳳。為此,每對父母都悉心希望孩子走父母認為對的路。   曾經有一個家庭前來求助,父母形容家中女兒在小學階段是父母眼中的「孝順兒」,女兒學業名列前茅, 事事聽話,處處讓父母放心。但不知為何女兒升上中學後,突然性格大變,開始約朋友外出,不想上興趣班,反而想發展一些「對前途沒有用」的興趣,父母大感不解,亦覺得痛心。   女兒之後向筆者透露,升上中學後,她覺得自己只知道跟著父母的話去做就是好孩子,她不知道自己喜歡甚麼,只是個玩具機械人,若然失去了父母的指引,就甚麼都做不了。因此,她想了解自己,幫自己做決定。   「我也是為她好啊!」父母聽完女兒的意見,不明白自己有甚麼地方做錯。   其實雙方都沒有錯,父母希望給子女最好的;女兒亦沒有突然「變壞」了,只是想建立自我的時候,父母卻不習慣了。其實,沒有人想做個被操控的機械人,能夠建立自己的一片天空,是每個孩子都想做到的事。父母需要了解,接納和扶助。  
kjy13b_20230507_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3.05.07
誰是學習的主人翁
筆者的兒子是幼稚園學生,有一天,我與兒子做功課,功課的內容是要圈出不同類別的物件,當我們做第二條題目的時候,我和兒子有以下的對話:   媽媽: 哪樣物件是不同類別?(足球、直升機、手帕、飛機積木) 小朋友:(手指指向手帕和足球)   媽媽: 你再想想看,足球、飛機積木和直升機是否屬於玩具類? 小朋友: 不是,這個是足球呀。(同時圈了足球和手帕)   媽媽:是否只需要圈一樣物件? 小朋友:老師是這樣教的。   媽媽:但是…… 小朋友: 我有上課,你沒有上課啊!媽媽,所以我知道。   媽媽: 是的,我沒有上課。(我們繼續做餘下的功課)   家長們,如果你是我,當下你會怎樣處理?堅持自己的意見,要求小朋友更改答案?或是與筆者一樣,由他自決,做學習的主人翁?   其實,當下我認為只需要圈一樣物件,所以答案應該只是圈手帕,但我最後選擇尊重兒子的決定,畢竟是他上課學習,功課也是他的,而且他亦表示了他上課有聽老師的教導。再說,如果他功課真的做錯了,這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他會有更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也會有得著,成績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吧!家長只需要鼓勵小朋友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如留心上課,自己做功課等,他們就會更積極學習了。   後記:學校派回功課,結果,兒子的答案是對的。我稱讚兒子上課留心,孩子聽到媽媽的讚許,他亦感到開心,每天更樂於完成他的功課﹗   恩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家庭服務社工  鄭慧玲  
kjy13b_20230423_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3.04.23
小孩教曉我的二三事
記得有一次,我正準備與一羣小孩一起閱讀繪本,孩子們都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當我翻開繪本時, 其中一位小男孩站了起來,然後離開座位,接著就開始在房間內蹦蹦跳跳,繼而躲在桌子下。我曾經嘗試用不同方法邀請他返回座位,小男孩依然在房間內四處遊走。由於我要顧及其他在場的小孩子,於是,我邀請另一位職員協助看管這位小男孩,以確保他在房間內的安全及能適時回應他的需要。   我嘗試繼續重新專注小組,但眼角不斷留意著小男孩的一舉一動,看見他時而圍著房間跑圈,時而伏在牆角, 時而躲在櫃子後面,儘管大部分小孩子都能投入參與,然而我卻意識到自己內在的不平靜,心裡泛起焦慮不安,一方面擔心小男孩會影響整體秩序,導致其他小孩子分心;另一方面我看見小男孩在擾擾攘攘,心裡不禁有點不耐煩,認定他對這類繪本活動不太感興趣。男孩的不投入,帶來我內心的情緒起伏。   一星期後,又到了繪本小組第二節。經歷過第一節的狀況,這次我做了充足的準備,加入了更多互動環節,預備了精美的獎勵貼紙,期望協助小男孩可以嘗試專注投入小組活動。   小組第二節開始,我與孩子們進行熱身活動,首先重溫上一節的繪本人物與故事內容,怎料小男孩都能一一回答,並獲得了很多貼紙,他當刻燦爛的笑容,至今仍深深印在我腦海中。   這次經驗為我帶來了很多反思。原來我眼中所認為的投入與專注,只是我一向固有既定的想法而已。小男孩表面上看似沒有留心,原來他正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地參與。同時,我檢視當初心中所泛起的情緒起伏,發現我內心的煩燥,正反映著我對人的不接納與質疑。   感恩與這個小男孩的相遇,他擴闊了我的想法,讓我面對自己的不足, 他亦讓我與真實的自己相遇,教我調整自己的心態,學習放下偏見,調整了我看孩子的目光。   恩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社工  蔡超婷  
kjy13b_20230305_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3.03.05
陪伴的禮物
六歲的琪琪被媽媽形容為情緒失控,大吵大鬧,情緒化的小女孩。就是在這個前設下,琪琪接受了遊戲治療以改善情緒管理。在遊戲室中的琪琪叉著腰,指駡著跟前的玩偶:「你快點吃飯!如果還不快點,我就罰你」、「你做事慢吞吞像隻蝸牛!」看著這個畫面,我不禁會心微笑,想像到家中她們親子的溝通狀況。看來大吵大鬧的是另有其人呢?   在遊戲治療中,我只是專注地陪著琪琪,有時描述她的行為,有時回應著她,有時靜靜地凝望著她。有一次, 琪琪媽媽表示女兒希望媽媽變得像我一樣的溫柔,琪琪媽媽百思不得其解。我細問她們的互動情況,琪琪媽媽表示平日要忙著家務,所以總是一心二用地回應孩子,有時眼看女兒做事緩慢,便會氣沖沖地對她下指令, 久而久之,女兒也變得脾氣暴躁。   琪琪媽媽回憶著昨晚琪琪向她展示自己的畫作時,她因忙於預備晚餐, 在沒有細看畫作的情況下,便匆匆說道:「畫得很好,不要打擾我,你自己繼續去玩吧!」我跟琪琪媽媽表示,我在遊戲室中其實沒有做甚麼艱深的事情,只是在45分鐘內專注地陪著琪琪玩,有時描述她的感受,有時描述她的行為,沒有一刻的分心,讓琪琪感覺被重視和被關注。   在繁忙的生活中,家長因為要照顧子女的日常起居,往往無法對孩子專注。原來,專注的陪伴,是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你願意送給他嗎?   恩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家庭社工  鄧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