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60605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6.04
青苗天地〔2016.06.05〕:文章
西港城巡禮 石佩婷  嘉諾撒書院 四丁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摩天大樓、名店商場比比皆是。但,凡事總有例外,在中環一片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中,西港城別樹一幟。西港城古老樸實、既富歐陸風情,又保留著中國民族色彩,這內外的反差成了商場獨有的特色,深深地吸引著我。 西港城的前身是中環街市,外牆用紅色的磚頭併砌而成,有如一座教堂。推開大門,內裡的景像一目了然,門口兩側矗立著兩個核桃木偶,它們像守衛一樣,盡忠職守地捍衛這個美麗的商場。經過它們,一陣濃郁的花香撲鼻而來,若有蜜蜂、蝴蝶在此經過,恐怕會流連忘返吧。離開「花叢」,一間間的古董店迎入眼簾。這類古董店鋪都在售賣玉佩、流蘇、鈴鐺等的飾物;而店主們大多是上了年紀的,相信他們隨時可以退休,享享清福,這些老店主使我莫名地對這些商店產生出一份親切感。地下所售的商品大同小異,忽然揚起了一陣微風,片刻間叮噹作響,其聲音之清脆,可不是電腦製造的聲效可以比擬的。 踏上扶手電梯,抬頭往上一看,我看見一道道玻璃窗:窗外的白雲懶洋洋地躺在藍天之上。二樓是一個賣布的市場,賣布匹的商店一間俟著一間的,中間通道只容許一人行走,實在是狹窄得可憐。走在通道上,店鋪擺放出來的布匹總會碰到我的雙臂,那絲滑般的觸感誘使我多次來回行走。布匹的款式真的繁多,我走了那麼多遍,不但沒有看到相同的款式,更看到了六十年代的花紋。 西港城靠四角的樓梯貫通各層。樓梯巧妙地隱藏在走廊盡頭的門後方。而門的後方,又有另一片新天地。樓梯的扶手用金屬製造,上面刻了簡約樸素的花紋,觸摸時有一種透心涼及凹凸不平的感覺。牆上裝設了七彩顏色的玻璃窗,引入自然光,折射出不同顏色的光線,讓這鮮為人知的小天地增添上多一點的浪漫風情。 可惜,西港城將被納入下期「活化歷史社區建築伙伴計劃」,商場內的店鋪會被迫搬遷,改成酒莊,西港城將會變得更現代化,對香港的旅遊業可能有莫大的益處。但是,那些店主及有民族色彩的商品又何去何從?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行將又少了一點,給毫無感情的高檔商品取而代之,難道香港的發展當真容不下一個小小的懷舊商場?我可不想在將來重遊舊地時,心中會跳出一句:「景物依舊,人事全非」啊!   富特色的商場 温曉霖  德貞女子中學 四仁 叮叮⋯⋯叮叮⋯這些聲音隨著電車響遍整個港島,打進每個港人的心裡。此刻聲音「屏息」著,時間彷彿也停頓著。從上環電車總站看出,眼前就只有一座帶英國愛德華風格的舊式建築物。它的存在卻與身後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做成強烈的對比,顯得與摩登的香港格格不入,那裡就是—西港城,一個富有特色的商場。 你可能未曾聽過西港城,這裡沒有華麗的名店,沒有堂皇的裝修,也沒有時尚的娛樂設施。與其他商場相比,這裡格外冷清。或許,港人只喜愛逛金碧輝煌丶名店林立丶千篇一律的商場。這大概是這裡寂寂無名的原因吧! 西港城在上環屹立了過世紀。它既是商場,亦是法定古蹟,充滿著古舊的氣息,沒有被時間的巨輪淘汏。縱使現在已經人面全非,這裡仍是繁囂鬧市僅存的復古小地方,這片寧靜的空間給予我們一個緬懷過去的機會。 從電車上俯瞰著,西港城仿如由一塊塊朱紅的積木堆砌而成的模型,揉合著中西文化的建築,帶著一絲殖民統治時期的色彩。下車後,踏進商場的一刻,時間亦彷彿逆轉,帶我回到過去那輝煌的瞬間。商場內部建築既古色古香又細緻,真是耐人尋味。商場內有一檔專售布匹的店鋪,原位於中環花布街,後來因重建而搬遷。除了售賣五花百門的布料外,它還售賣著一種無價寶—一份店員與客人的情懷,如朋友般,無所不談。這份情已經是碩果僅存。現在,看見更多的就只有以市儈和功利心態待客的店舖,人情味在香港亦漸漸消失,難道這份「 老香港」 情懷就只能在西港城中懷緬? 西港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這裡沒有水貨客,也沒有拖著一箱二箱內地遊客的蹤影。只有寥寥可數想認識丶了解昔日香港的旅客和執意緬懷過去的港人。西港城的特色之處並不在於美侖美奐的外觀,或是各式各樣的名店,而是那份真摯的情懷。好客和待人親切的服務為這裡增添了生氣和色彩。即使外觀多華麗,設備多齊全的商場也沒法取替這份濃厚的人情味。西港城的確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商場,因為在這裡,我們找到昔日的香港。   科技與人性 許景翎 潔心林炳炎中學 四丙 生命是在精卵交合的一剎那誕生, 上主賦予它永恆不滅的靈魂。 現今的科技昌明,人工受孕的技術日新月異,不育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人工受孕讓人類意圖取代造物者的角色,控制生命的存在,這也衍生代孕、代孕母等問題,以致生命尊嚴的界限漸趨模糊。 有人因渴求得到一個健全的小生命,摒棄懷有缺陷的胚胎,這與親手扼殺生命無異。撫心自問,這樣與當初所期求的,是否背道而馳呢?尋找另一位代母代孕孩子,有違倫理價值,竟出現孩子會有三位母親的機會,分別是為他提供卵子的母親、十月懷胎孕育的母親和撫養是成人的母親。孩子不但未能判斷親人的定位,更難以承受自己是人工合成的實驗品,最終只會一生鬱鬱不歡。 科技進步,人性淡漠。生殖科技的進步下,人類過分掌控生命,是利還是弊?於我來言,強扭的瓜不甜,生育本是自然之事,人又何苦執意操縱?  
kjy01_2015092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19
專訪寶血會劉燕棠修女 追隨基督以愛育靈
(本報專訪)中學時期的劉修女就讀寶血會開辦的德貞女子中學,她認識信仰時亦由寶血會修女講授要理,中學畢業後領洗入教。「我在中學才接觸信仰,感謝學校的良師益友,讓我認識天主。」畢業時,她已立下投身教育界的志向, 並升讀教育學院;教育學院畢業後,她亦順理成章,擔任教師。 德智並重 全人教育 1980年,劉修女加入寶血會,1989年宣發永願,「修女透過傳教生活,可以愛更多的人。」她表示度奉獻生活是源於對天主的愛,一路走來,她滿懷感恩和喜樂;而她進行教育工作時, 亦是懷著同一的心。除了三年的初學培育和三年修讀神哲學,畢業後,她從未離開教育工作。 接受修會的派遣,劉修女先在寶血會培靈學校擔任教師,後來擔任該校校長。經過五年的光陰,她到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上午校)擔任了一年教師,其後升任校長,直至上午校2009年遷至現址,轉為全日制小學(即寶血會思源學校);劉修女繼續擔任校長。 多年來的教育工作中,劉修女一直秉持寶血會的教育精神:「犧牲修和」。「我希望學生實踐校訓『愛主愛人』,亦期望他們樂於服務,願意與人和好。」此外,她亦著重在智育、德育方面培養學生,「知識創造未來,但品德教育和信仰培育同樣重要;像小鳥要兩翼平衡才能飛翔, 學生也需要德智的平衡發展。」 關懷弱小 心繫福傳 劉修女認為不論是教師或是修道人,教授知識以外,以身作則亦非常重要。「我很認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句說話,身教言教,作為教師和修女,我的行為也是學生的模範。」她強調修會亦十分重視與弱小者同行,「學生中亦不乏弱小者,可能是資質方面,也有的是行為甚或家庭背景方面比較弱勢,但我們更加應該疼錫這些學生。」她補充,學生成材便是老師的驕傲。 對於學校,劉修女有更深的一份情,「學校是家以外的另一個家,老師、家長、學生都是一家人,大家也有責任愛護學校。」服務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上午校)及寶血會思源學校二十多年,劉修女見證學生畢業後回來母校執教,又難忘當年聘請的新老師現在已成家立室,更曾有老師借用學校的禮堂舉行婚禮,「在學校裡,大家就是一家人。」她感謝天主,給她一個優秀的教師團隊,「老師間友愛共融,互相幫忙,他們以言行身教培育學生,並對學校富有歸屬感。」 服務學校以外,劉修女亦關心國內的教育需要。她參與1991年成立的慈善團體川彥社,該社關注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重點關注山區少數民族,籌款助學及建校。「長假期時,我會和其他成員親身到山區考察、落實建校等,我認為這樣的工作亦能實現與弱小者同行的精神。」   卸下學校的工作,劉修女表示自己當然對學校有不捨之情,但她是開心、放心地離開。「因為學校的教學團隊成熟了,我不擔心,也不掛心。」未來一年,修會安排她進行靈修年,讓她反思修道生活,可以在修道旅途上有更多力量繼續向前行。她指尚未知道修會將安排她未來進行甚麼工作,「我懷著待命和服從的精神,等待修會派遣,但我對到中國福傳有一團火,我渴望到中國內地服務。」(澄) 
kjy10_20140316
icon19
青苗天地
2014.03.16
2014.03.16 : 文章
  樹 苗 陳楚明 聖言中學 二A  兩天前,在大陸生活的爺爺因中風而去世了。得到這個消息時,我默默地低著頭,不讓自己眼中的淚水湧出來。小時候,我和爺爺的感情非常好,幾乎是形影不離。但自從我搬到香港居住後,就很少聯絡了。每次爺爺打電話過來時, 我只是冷淡的回應幾句。我好後悔,我為甚麼沒有理會過爺爺?為甚麼我沒有關心過爺爺?  哪怕只是和他聊一會也好啊,但現在,我又能為他做甚麼⋯⋯  爺爺溫柔的笑容⋯⋯  爺爺慈祥的目光⋯⋯  爺爺那乾皺皺但溫暖的手⋯⋯  這些,已經再也不能擁有了。小時候,有一天,我以為爸媽不要我,所以讓我待在爺爺的家,就大吵起來。其實,當時爸媽只是外出工作,才讓爺爺來照顧我。可是,讓一個小孩待在一個從沒見過的人家裡, 我又怎會不害怕呢?記得當時爺爺看到我這樣,就走了過來, 遞了一顆種子給我,說:「你父母只是去工作而已,不用害怕。來,這是幸福種子,把它埋下,有一天它就會長出幸福樹來。」我半信半疑,接過種子,然後在爺爺的指導下,埋下了種子。每一天澆完水後, 我就會問站在我旁邊,溫柔地笑著的爺爺:「爺爺,幸福樹甚麼時候會長出來?」這時,爺爺就會一邊笑一邊回答:「呵呵,快了快了!」就這樣,爺孫的感情也變得好了起來。當我要離開爺爺的家, 要去香港生活時,爺爺那傷心的目光是多麼令人心痛,但我卻全然不知。 我站在一棵樹面前,這就是小時候,爺爺和我埋下的種子。其實,這並不是甚麼幸福樹,只是一棵普通的樹,我卻找不到這棵樹的品種。或者,它就是幸福樹吧。   我已經從奶奶口中得知,爺爺是在為這棵樹澆水時突然中風的,而爺爺每一天都會為這棵樹澆水,風雨不改。我真的很後悔,後悔這些年來沒有關心過爺爺;現在,我就只能繼續照顧這棵樹了。   鋼筆情緣——致我最敬重的陳老師   綰心 德貞女子中學 三望 記得七歲那年,我懷著害怕而緊張的心情, 被爺爺帶進了小學的校門。迎面走來的是我的兩位班主任,她們帶著微笑與我打招呼。那時的我膽小怕生人,便不自知地拉著爺爺的衣襟,躲在他身後。爺爺拉著我攥緊的小拳頭,把我的手放到了陳老師的手裡。這似乎是把教育我的重擔, 交託予這位年輕的老師,當時誰也想不到這一託付便是六年!我在她的身邊,從一個個字牙牙學語到整篇文章琅琅上口;從橫豎撇捺到字跡可人;從握筆練字到執筆成文…… 在我三年級的時候,她就逼著我們用鋼筆寫字。記得有一天下午,上寫字課,陳老師在黑板上一撇一捺地做示範,就像我們初學寫字時那樣耐心地教導我們。她在黑板上寫,我們在本子上一筆一劃地跟著學。可是我偏偏不爭氣,竟然寫得亂七八糟。老師一怒之下,當場撕了我的作業!「那是我辛辛苦苦、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想到這裡,心裡不禁暗暗委屈,眼淚從心頭湧了上來,一不小心就從眼眶裡漫了出來,滾落在我小小的臉頰上。 看著老師怒髮衝冠的模樣,我不敢哭了,用指尖悄悄拭去那幾顆晶瑩的珍珠,然後抬頭望了望老師,她示意我坐下然後重新再寫一次。我坐了下來,提起頎長而厚重的鋼筆,正準備落筆的時候,老師突然俯下身子,左手撐在桌子上,右手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筆的在紙上寫著,一邊寫一邊說: 「不要心急, 慢慢地寫, 把字寫漂亮」。那時的我並沒有覺得她的舉動有多麼特別,反而有點怨懟之言。現在回想起來,我只覺得老師就像是一位嚴厲而和藹的母親教導著自己的兒女。時間改變了我許多觀念,現在只能說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時光荏苒,到了我們畢業的季節。六年的光陰終將消逝,她依舊是用鋼筆在畢業證書上,刻下我的姓名。這個代表光陰的名諱,當然還有一位母親對即將遠航的兒女的叮囑。看著我的畢業證書,心裡空想著小學的筵席已然散場,我再不是那個唯唯諾諾、膽小怕生的孩子,再不是淚眼汪汪的孩子,再不是被老師握著手寫字的孩子! 時間不停的流逝,雖然改變了我們對一些事物的觀念,卻沖不掉我的記憶,抹不去我的過往,更加帶不走這段鋼筆情緣。
icon19
青苗天地
2014.03.09
2014.03.09 : 文章
  恩 賜 王景軒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三丙 小時候上幼稚園,吃茶點前,老師也許會要我們誦唸:「感謝天父賜我飲食……」那時候, 我們知不知道自己在唸甚麼,又明白了多少句子裡的意義?現在看來,終究是老師們要求我們從小就懂得時時刻刻感恩,感謝上天的恩賜。 生活中,我們有多少次把目光從電子屏幕上移開,看看天底下的風景。湛藍湛藍的大海、古老翠綠的大樹、無垠的藍天與白雲,它們的姿態都那麼美麗。簡單如窗外的景色,那怕污煙瘴氣,也有一梱樹、一小片天空能讓我們透透氣, 這也是上天的恩賜。「感謝天主,為祂莫可名言的恩賜。」(格後9:15)  如果上面的文字,讓我們驚覺自己沒有好好體察自己的生活,那我們就要稍稍回過神來,整理一下生活的軌跡。生活上的急速節奏、無形壓力都麻醉了我們的神經,一直營營役役。於是, 我們失去了感受恩賜,以及感謝恩賜的能力。 要感受恩賜,先要拋開自己,意思是把自己看得卑微一點,像把自己比作茫茫宇宙裡的一顆塵粒。然而,這顆塵粒會呼吸、會思考、會走動,還會表達,不神奇嗎?再想像下去,這塵粒有疼愛自己的父母,有與自己一脈相承的下一代,還落戶在太陽系裡,不太冷又不太熱,又有空氣和水的地球,不幸運嗎?然後,這塵粒又在繁榮升平的城市裡,用著地球富裕資源,在二十一世紀裡享受高科技為生活帶來的便利。這樣的我們不幸福嗎?是天主賜下了生命給我們這些塵粒。「是你將生命的恩惠賜給了我,細心照顧維持了我的氣息。」(約10:12)    如是這般,感應到上天賜給的恩典,我們要持謙卑的心,多多感謝。常常覺得自己受到眷顧,讓我們不因為比較而覺得自己有所匱乏,不因為自以為有所匱乏而產生負面想法,走上歪路,就如同聖詠119:29裡說:「求你不要使我走錯誤的道路,求你恩賜我常遵守你的法度。」   敬師日與我   羅淑媚 德貞女子中學 四信 每年九月十日,香港不少學校都會舉行「敬師日」活動。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敬師日。我一早回到學校,驟眼看過去,門口已有幾位同學,背著書包,包圍著一位女老師高聲談話,並不時傳出笑聲。我繼續舉步向教室前進,在上樓梯期間,遇到一位相熟的老師。平時,我一定會低下頭,微微點頭或當作看不見老師;因為我知道即使打招呼,老師都是經常不回應我。想起今天是敬師日,我不應該因失敗而不在這個本應尊敬老師的日子,沒有向老師打招呼或問候,反而,我更應該向他們打招呼。無論失敗與成功,至少,我在這天向老師表達了我應有的尊重。 於是,我強裝鎮定,表現出和平常一樣的走路姿勢。其實,只有我才會知道自己的心跳得有多快, 小腿是如何在打顫。我揮著手,向著這位老師說了聲:「早安!」意料之外,那位老師也回了我一聲: 「早安呀!」隨後,老師就走了,我也轉身繼續走向課室。我的心依然跳動不已,摸了摸臉,原來臉頰早已滾燙。 不久,「敬師日」活動開始了,我們部份學生由教室前往禮堂,其餘則在課室觀看直播。我是在禮堂觀禮的其中一員,在觀禮的過程中,我留意到和同學坐在一起的老師,會和同學談話;最後的活動是唱《良師頌》,唱完後可以自行放學了。這時,大家將準備好的禮物拿出來,並說出祝福語。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老師,並感激他們對自己的教導。   我希望以後每天都是敬師日。大家能尊敬老師, 將來回到母校,看望一下那些曾教導過你的老師。   成為謙遜的僕人   陳瑤玲 聖安當女書院 四A  所謂「施比受更有福」,我一向很喜歡當義工,聽到學校宗教組招募義工,為少數族裔與單親家庭學童補習,我立即聯同好友向老師報名。 在開始服務前,老師先為我們講解是次活動之目的,除了服務他人外,也是回應天主愛的召叫,仿傚學校主保聖人聖安當捨己為人的精神。 聖安當生於埃及一個富有的基督徒家庭。有一天,他在聖堂裡聽到福音:「你若願意是成全的,去!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瑪19:21)他聽了這番話後,便將自己所繼承父母的大筆遺產變賣,他去救濟窮人,然後踏上了獨修的生活。附近的人被他吸引過來,聽他說道理,這讓更多的人認識天主。聖安當捨棄了榮華富貴,甘願將財產分給有需要的人,無私奉獻。 我雖然沒有錢,但我可以用我的能力去幫助他人,協助弱勢社群融入社會。在心理上做好準備後,我們便參與四次的工作坊,學習與學童溝通的方法,掌握成為小老師的技巧。及後的每個星期四放學後,我和同學揹著書包,懷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向社區中心走去。經過一天上課, 加上堆積如山的功課,在教導學童時,我感到有點力不從心。但在那小小的房間中,見到一張張天真的臉龐,每人都緊緊地握著鉛筆,一筆筆笨拙但認真的字跡,令我的疲勞頃刻消失,他們專心學習的態度讓我又恢復了衝勁。我的服務對象是一個內斂的初小學生。我翻開他的練習簿,把他不懂的地方逐點解說。可是,他聽後依然一臉懊惱。我們面面相覷,我想:我說錯了話麼?幸好中心的社工為我們解圍,原來那孩子聽不懂我那中英夾雜的說話,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平時說話有這樣的毛病。     這次的義工活動令我可以幫助那些弱勢學童,還讓我明白聖經的道理:「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因為人子, 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谷10:43-45)要懷著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求回報地去幫助其他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喜樂。我要以基督為榜樣,實踐愛德,成為謙遜的僕人。儘管自己的力量有限,但總有一日,這個社會將充滿愛,變得更和諧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