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5_20220313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03.11
喜樂中學 動態 2022.03.13
寶血女子中學•藍雪櫃理念分享講座 (本報訊)寶血女子中學早前邀請善行體育基金創辦人兼佐敦區居民共享雪櫃計劃(藍雪櫃)發起人簡仲文到校為學生舉行理念分享講座。 簡仲文與學生分享在社區設置藍雪櫃的經驗時說,他參考電影《麥路人》其中一幕——郭富城對無家可歸的年輕人說:「要是沒錢,附近小店的門口有個雪櫃,老闆會把賣不完的東西留給街坊。」——的情節啟發,他仿傚電影做法,在辦公室旁的垃圾收集站檢獲一個雪櫃,然後用藍色油漆裝飾這個雪櫃。 簡仲文向同學分享到藍雪櫃取食物的街坊苦況。他指出藍雪櫃中的乾糧也許不能讓人三餐溫飽,但最重要是將互助互愛的精神在社區內傳遞開去。(教) 德貞女子中學•中三級全方位活動 (本報訊)德貞女子中學的全方位學習工作小組及校本課後支援組於中三級「苗圃計劃」中,舉辦多元化、高互動性的全方位學習活動。除了擴闊學生視野,發展不同潛能,提升她們對學習的興趣外,也藉著洗滌心靈的活動,讓學生在個人藝術及品德修養方面,增強自信心,建立正面積極的態度。 早前該校舉辦「禪繞畫」活動,學生除學習禪繞畫基本概念與哲理和基本圖樣外,亦運用所學完成畫作,並一同將畫作併在一起互相觀摩。禪繞畫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接納生命中的不完美。每節課最後的時段,導師均鼓勵學生一起把畫作放到大桌子上:「即使你覺得未完成、未完美的也可以拿出來,因禪繞畫就是隨心,並沒有對錯、好壞、美醜……」導師鼓勵學生將錯誤重新定義,擁抱「失誤」:「當你退後幾步看,近觀時的所謂瑕疵便顯得微不足道。」 課堂中還有靜觀練習,讓學生認識寧靜的心法、放鬆、反觀自身。中三同學在這四節「禪繞畫」課堂中學會重新認識自己,練習與自己溝通,洗滌心靈。為了讓其他級別的同學認識「禪繞畫」,學校除了展示同學作品之外,更安排中三同學在不同場合示範製作禪繞畫,充分發揮同學所長。(教) 教區學校聯會新春團拜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2月15日假高主教書院禮堂舉辦「2022年新春團拜」,活動以視像直播形式進行。籌委會表示,藉此祝福教區上下所有同仁,並維持教區團隊成員之間的聯繫和感情。 當日實體出席參與的有周守仁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教育事務處主教代表龔廣培和一眾助理及顧問們。 而透過視像參與的包括三位副主教:甘寶維神父、陳永超神父及蔡惠民神父、40位校監及99位教區中、小、幼學校校長、修會聯會主席郭明英修女及其團隊、明愛職業訓練及教育服務總主任李劍華。 專題講座中,周守仁主教祝願大家透過教育使命,並有著長頸鹿的慷慨和兼容的心,以及長頸鹿的視野,為我們愛惜的香港和世界培育學生。 周主教繼續分享香港不少年青人在過去兩年面對失落、迷惘、悲傷、失望、無助、無奈、身不由己和想放棄而出現「躺平」的狀況。加上停課、復課、網課,師生關係難免已經打了折扣。他鼓勵教師縱然在疫情聚少離多的情況下,希望教師仍能努力建立或強化與學生的關係,因為有了關係和感情後,受教的適當時機(The Teachable Moment)就可能有所增加。 講座後的新春團拜以創新方式,由周主教及夏主教透過WhatsApp傳送祝福及派「利是」給所有參與者。隨後播放了預先準備長達約七分鐘的祝福片段,讓所有中、小、幼學校校監校長互相拜年祝賀。(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20213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2.11
德貞女子中學初中生 培植中草藥 提升科研興趣
(本報專題)「魚腥草也被稱為『愉心草』, 具清熱解毒及有利尿通血管之效以外,飲後會使人心情開朗,有好心情」,現就讀德貞女子中學中二的雷佩諺在種植中草藥魚腥草時,讓她認識中草藥的功效及主治用途,有助增進其知識。 德貞女子中學初中生由去年起,以探究中草藥為題材作為科學探究,嘗試結合綜合科學科與電腦科作專題研習,培養女生對科學與科技的興趣。在參與過程中,令佩諺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小心翼翼地把幼苗移植,「植物只有手掌的一半,移植時保護根部很重要。」這經歷教佩諺學會愛護及保護植物。 中草藥與科技應用 德貞女子中學由2019學年開展「中醫藥科學及科技」,作為初中STEM教育課程,該校在上學年以中草藥作專題研習,在中一年級開始推行,學生分組種植艾草及魚腥草,並配以科學科及電腦科進行跨學科學習,包括設計光感測器的裝置;運用編程、流動應用程式及雲端平台,監測與植物生長相關的數據觀察植物生長。 本學年二年級同學則以種植靈芝作為科學探究,認識該植物的生長條件與特性,並設計及製作智能種植裝置。校方計劃於下一學年向中三級教授銷售中草藥的產品營銷技巧,包括市場調查、品牌定位、宣傳策略及銷售渠道等,作探討如何營銷中草藥的方案。 陳錦江副校長指出,從研習中加深學生對於中草藥認知,融入科學研究,如使用編程學習邏輯上的判斷,有效在培植植物時,理解到植物生長的特性。他指出上述課程幫助學生作自主探究,研習科學的過程時加強設計思維,應用資訊科技工具如立體打印,去幫助學生設計,例如光感探測器的裝置。 設計裝置收集數據 另一中二生何穎詩也對中草藥的科學探究很感興趣,她說, 以Micro:bit進行編程,裝置放在魚腥草旁用以收集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及光度的數據,並製作用以保護裝置的盒子,她與組員負責透過溫度去了解植物的生長速度,把兩盆植物分別維持25度及35度,結果發現魚腥草在35度的溫度下長得較高,葉面面積亦相對大。 而雷佩諺的一組負責研究光度,對比長期用紫外光燈照明植物,以及用黑布遮蓋植物時,發現用紫外光燈長期照明,魚腥草成長迅速,葉面面積也有一半手掌般大,相比黑布蓋住的大於一倍。 領悟公平測試 有助科研 學生在學習設計探測植物生長的裝置中,領悟到何謂「公平測試」,何穎詩說, 同樣的幼苗在設定環境下,認識植物成長的變化,「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及光度會如何影響植物生長?在測試時為植物設定一個特定的環境,再分別作出不同的研究,測試其生長, 這有助我學習如何做到最公平的研究。」 本學年中二生繼續在科學科及電腦科中,認識種植靈芝的跨科學習,陳錦江指出,種植靈芝需要在適宜的濕度與溫度條件下,才能令菌絲生長,一般溫度需要在28至30 度,濕度在85%至95%下進行培植,要在種植期間達到以上條件需在盆栽旁邊加設裝置,分別作出濕度及溫度的對比,從數據中觀察, 並找出最適合靈芝生長的效果。他期望學生能「深度學習中草藥,提升對生物種植的興趣。」(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20116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01.14
喜樂中學 動態 2022.01.16
德貞女子中學資訊日 (本報訊)德貞女子中學於12月11至12日舉辦資訊日,向區內小六家長及同學簡介升中資訊及學校概況。 為了讓小六家長及同學對升中資訊有更深入了解,該校為家長安排了升中資訊講座,讓他們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及升中要求;而小學生則同步參與升中模擬面試,為未來升中面試作好準備。 在講座及模擬面試後,該校安排了多項活動讓家長和同學參加,包括校園遊蹤、迷你教室、ENGLISH CAFÉ、德貞有心人之「創意手作坊」、英文科及日文科攤位以及親子花藝體驗課程等。 此外,科學科的「科學趣趣地」、視覺藝術科「乾花書簽大製作」、科技與生活科「聖誕Q版甜甜圈」等迷你教室,讓同學體驗一些小學沒有開設的科目,活動生動有趣,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教) 聖言中學•聖誕感恩彌撒 (本報訊)聖言中學剛於12月16日舉行聖誕感恩彌撒,邀請主業團黃炎雄神父主禮,並由校監張明德神父及聖言會港澳區會長張興灝神父共祭。 黃神父在講道中,提醒學生要學習聖若翰洗者謙遜的精神,準備耶穌基督的道路,作為耶穌的先驅。他指出,眾人要有謙虛的態度,忘我的精神,慷慨地空虛自己,把自己抽離,多點為其他人著想,這樣才會有空間服務他人。 此外,神父還鼓勵同學把「愛心服務」常掛在心中,多為其他人設想,服務其他有需要的人,得到主內的平安和喜樂,過一個有意義的聖誕節。 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關係,當天只邀請了中一及中六全體班主任及學生在禮堂參與,其他級別則留在課室觀看直播。(教) 明愛馬鞍山中學•生命盛宴計劃 (本報訊)「生命有價教育工程」是明愛馬鞍山中學近年的重點發展項目,此工程由「生命盛宴」及「有價巴士生命體驗館」結合而成,旨在藉不同活動向師生歌頌生命的奇妙與可貴。 名人系列講座是「生命盛宴計劃」其中一個重要項目。因此,該校12月13日邀請了蘇樺偉到校與師生真情分享。為了提高分享會的互動性,該校在真情對話分享會前,先辦一場電影放映會,好讓師生對蘇樺偉有更深的認識。 當天,學生踴躍向蘇樺偉發問,當被問及與家人的相處之道,蘇樺偉表示坦誠最重要,就算有爭拗,也要以禮相待。在分享中,蘇樺偉亦多次感謝母親的支持和鼓勵。是次活動讓學生知道,只要心態正確,配合無比的毅力,成功就會出現。(教)  嘉諾撒培德書院•聖誕慶祝會 (本報訊)嘉諾撒培德書院剛於過去的12月17日舉行聖誕慶祝會,主題為「惜『星』.相『識』」,邀請了天主教傳信會傳教士陳倩盈向師生分享她往海外傳教的經驗。 在防疫按排下,同學在課堂內收看現場直播。幾位師生先分享生命中如何遇上引領他們認識主耶穌的「星星」,接著,陳倩盈亦分享海外福傳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成為他人的「星星」。天主教同學會幹事謝纤華表示,很佩服傳教士的信德和勇氣,即使傳教工作遇上重重困難,仍能信靠天主,深信天主的引領。 分享完畢後,全校師生為他們生命中的「星星」寫下祝福語並一起摺星星。最後,主持帶領師生祈禱,祈求天主賜予師生力量,成為祝福他人生命的異星。學校期望分享會使同學更體會聖誕的意義,學會知恩、惜恩、感恩,也能成為異星閃耀他人,引領更多人迎接耶穌基督的蒞臨。(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20109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1.07
德貞女子中學 藝術體操運動員 馬蔚妍 毋忘初心超越自我 冀能出戰奧運
女孩子當然喜歡穿戴漂亮。一件閃亮亮的衣服,再加上運動員優美的姿態和靈活的身手,頓時成功吸引了當時僅就讀小一的馬蔚妍學習藝術體操。現時已是德貞女子中學中三學生的馬蔚妍回想起當日情景,旋即展露出甜絲絲的笑容,一切仍然歷歷在目。蔚妍經過多年來的艱苦訓練,目前是香港藝術體操代表隊運動員。 停學集訓 表現突飛猛進 藝術體操就是以圈、球、棒、繩和絲帶配合體操動作,包括跳躍、平衡、轉體等。馬蔚妍自小學習芭蕾舞,身體柔韌度高,非常適合藝術體操運動,加上得到母親的鼓勵,便開始了藝術體操的學習生涯,當時中國香港體操藝術總會的教練推薦她參加精英隊選拔,順利入選。蔚妍經過四年的集中訓練,小四時更停學半年,毅然獨自到深圳集訓:「該段時期很艱辛,教練的要求非常嚴格,卻使我在心態和基本功夫上有很大進步,這經歷很寶貴。」蔚妍不諱言當時非常惦念家人,曾經躲起來哭泣,幸好後來透過視像與父母對話,疏導思鄉情緒。 艱苦訓練 妥善分配時間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馬蔚妍在2018年正式成為香港藝術體操代表隊運動員,每週最少練習16小時,包括一些芭蕾舞基本功、跳繩、壓腿、練習背部和腹部肌肉等基礎訓練。蔚妍笑言每次練習後非常疲憊,卻感到滿足和快樂。小妮子每週既要訓練,同時兼顧學業會否感到吃力?蔚妍表示,要平衡兩方面的確辛苦,但只要妥善分配時間便行。她每天放學後到體育學院練習, 之後回家做功課及梳洗,再抽時間與飼養的布偶貓和熊仔鼠玩耍作為減壓;睡前亦會瀏覽YouTube頻道,觀看藝術體操比賽,汲取經驗,取長補短。 大家可有留意:藝術體操比賽的運動員總是身型窈窕,到底是先天纖瘦抑或後天控制體重?馬蔚妍耐心解釋:「的確, 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體態很重要,我也控制飲食和保持體重。食材方面,媽媽會特別選用高蛋白質和低脂肪的原生食材,配合低油、低糖和低鹽的烹調方法。」晚餐戒吃澱粉質的蔚妍笑言自己不饞嘴,亦不嗜甜食;當然勝出比賽時也會吃朱古力作為獎勵。她強調,無論多疲累也堅持每天進行基礎練習和體能訓練,每星期進行兩次健身運動,保持體態。 藝術體操改變自己 馬蔚妍直言藝術體操在生命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令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待人處事更富自信和獨立;她亦培養出堅毅精神:「做事不能半途而廢,無論遇到甚麼困境,也要相信自己可以突破難關。」蔚妍近年看到隊友因著不同原因放棄訓練,促使自己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即使受傷仍積極訓練,改善不足。蔚妍多年來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她在全港藝術體操公開賽及全港藝術體操學界比賽,分別贏得冠軍及個人全能亞軍,同時在北京鍾玲盃邀請賽的個人全能項目贏得亞軍。 感謝最強後盾 努力奔向奧運夢想 父母可以說是子女的最強後盾,不論成功或失敗,他們總在背後默默支援,蔚妍絕對認同,感謝兩人支持自己追尋運動員的夢想:「運動員的生涯很短暫,他倆鼓勵我努力克服各種困難, 成為出色的香港運動員。」蔚妍亦感激教練的耐心教導,提升技巧和表現。 跟許多運動員一樣,馬蔚妍也有「體壇偶像」作為奮鬥目標,就是體操運動員石偉雄。蔚妍欣賞對方雖然多次受傷仍堅持下去的不屈不撓精神,原來兩人更是甥舅,舅舅亦經常鼓勵她。蔚妍每天接受艱苦訓練,希望他日能夠代表香港出戰奧運,為港爭光。她銘記禮、義、廉、恥的校訓,祈求上主護佑,無畏無懼地向奧運夢想進發!(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