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_20170226sa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7.02.25
善用金錢
十歲的孩子在今個農曆年收到很多利是,我著他儲起來留作他日之用,他卻說我意圖佔有他的金錢。因此,他想自行決定使用利是的方法,但我怕他亂花,又怕他被人欺騙。 邦Sir,請告訴我如何是好?  孩子在農曆年收到的利是錢,數目逐年增加,有時可能高達數千元,孩子得了這筆意外之財,總提出買這買那,而家長卻傾向為孩子在銀行裡開立儲蓄戶口,把錢儲起來。但孩子踏入青春期,有自己主見;因此,利是錢也成了他們自主的一部份,倘若家長與孩子對如何善用利是錢存在分歧,很多時會成為衝突的原因。其實,家長完全沒有沒收利是的企圖,只是不想孩子們亂花錢,甚至害怕他們被騙,以致雙重損失。 其實,孩子也知道把錢儲在銀行,等於放棄這筆金錢,因為他日提取這筆錢時,定必關卡重重,家長定必問這問那,而且必須依照家長的意願才得提取,因此孩子不太願意把利是儲在銀行。 如果真的讓孩子自行決定如何用利是錢, 家長會害怕他們買些不管用的東西,而浪費金錢。因此,家長可以利用這機會教導孩子作有建設性的消費,或作一些愛德行動。開始時,家長不妨和孩子商量利是錢的使用方向,例如,買一部電腦、遊戲機或一些課外書,家長切勿以自己的喜好為孩子決定,因為孩子會認為這是家長消費,不是自己。商量後,可陪同孩子一起去買,若價錢太貴,利是錢不夠,家長可要求孩子省下零用錢,待儲足數目後才買。若買了所需的東西還有餘錢,不妨鼓勵孩子作愛德行動,與他人分享。 家長在商量買甚麼時,也要考慮利是錢的多寡。若利是錢只得數百元,就不要買昂貴的物品,如遊戲機,免得差額太大而令孩子失望 ;而考慮的東西也可包括一些服務項目,例如吃自助晚餐或旅遊,孩子只須支付自己的一份或他想邀請的人,其餘則由家長支付。 這做法,可使孩子對自己的利是錢有話事權,而孩子的消費,亦在家長的監管之下進行, 兩方面都開心;家長不妨試試,再把結果告訴我。
kjy06a_20170219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7.02.18
書評
買陳美齡的親子書時,旁邊放著另一本親子書──《我的女兒麥明詩── 一張白紙到10優的培育經歷》以10優港姐麥明詩作封面,原來是她媽媽寫的。翻開一看,內容也很有趣,有很多照片,可以看到一位港姐的成長。 邦Sir,你對這本親子書的意見如何?  很高興看見今天的父母,非常重視子女的培育,不停地充實自己,有參加工作坊的,也有購買坊間的親子書籍,看看可否應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在此,我從社工的眼光看這本書,然後給予意見,完全沒有吹捧或貶低該書的目的,亦沒有鼓吹家長買或不買該書的意圖。 在書的摺頁,介紹了作者何小娟(即麥明詩的媽媽)的學歷及專業資格。她原是物理治療師,育有一子一女,兒子是一位醫生,女兒是人人熟悉的港姐麥明詩,畢業於劍橋大學 法律系。她對子女的培育方法,引起家長們的興趣;而她子女的成就,也成了家長們夢寐以求的。因此,作者寫這本書,完全有說服力。 書的內容主要把孩子的生活技能和技巧、 心理發展,以至孩子成長的心理需要等,以不同的章節,羅列書中。當談到一些問題時,作者更把與孩子的經驗羅列出來,那確實是值得家長們參考的地方。 對我而言,我很欣賞書中由麥明詩寫的《落敗宣言……》和作者的《中學生不宜談戀愛?》這兩篇短文,值得細味,也很有啟發性。 最後,我節錄該書的後記,「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是天父賜予我們的恩物, 因此栽培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我們應多學習、多思考,再配合自己孩子的特質, 便能事半功倍。」希望每個家長都能了解自己孩子的需要,不要只求管教的方法:A方法適用於A孩子,卻未必適用於我的孩子,請家長注意。    
kjy06a_20170212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7.02.10
我的兒子是個頑劣的學生嗎?
兒子今年十七歲了,他的 學業成績不錯,但在校內屢犯校規,上課時搗亂秩序,下課時欺凌同學,對老師不禮貌,記過見家長更是「家常便飯」。由於他屢勸不改,現在被學校勸喻停學,我的孩子真的那麼頑劣嗎?有方法幫助他嗎?  你提出的問題,的確很難指出原因所在。你提到孩子的學業成績不錯,應該不是無心向學的一群;因為,當孩子覺得上課沒有趣味,成績又跟不上,自然在課堂中做出破壞的行為。因此,你的兒子可能天資聰穎,早已明白老師所教的知識,才對學習提不起勁及在課堂中做出破壞的行為。因此,你必須弄清孩子對課本的理解能力。 我相信學校作出停課勸喻之前,必定在校務會議討論過,我想學校社工和訓導老師亦曾出席,及介入你孩子的個案。因此,他們對你的孩子有一定的認識,你不妨向他們了解及諮詢專業意見,聽聽他們對孩子的看法、解決事件的方法等。最重要的是,你先控制好情緒,心平氣和地與校方商討,因為學校要你的孩子停課,你的心情必定很差或對學校感到不滿。 除此之外,同文作者黃宗顯醫生也是一個好的資源,他可從情緒及精神方面協助你的孩子,若發現孩子的情緒有問題,可及早給予醫治,並在醫治後重過正常的學習生活。
kjy06_20170122sa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7.01.21
吾家有子初長成
兒子今年中三,學業成績不錯,又是學校籃球隊成員,且經常練波。兒子和同學時常討論功課,我要他切記,不回家吃晚飯就早點致電通知;但他卻沒有,吃晚飯時經常仍未回家,或回家後才說已經吃過了。打一個電話回家真的那麼難?是否他已長大,重視自己的朋友,卻輕視自己的家?  孩子到了外面,好像把自己的家拋諸腦後,甚至打個電話回家也做不到,這種情況,真的使父母非常氣餒,原本是家庭的一分子,父母辛辛苦苦養育出來的孩子,現在好像變成了陌生人,不難受才怪。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期,遇到以上的情況是很普遍的。做家長的,也應了解孩子成長的需要,獨立、自主,正是他們的需要。你的兒子,特別是當與他的「波牛」朋友一起時,他要在朋友間表現獨立;要他在某一個指定時間致電回家,必然被朋友笑他是「裙腳仔」;假若父母嘮叨不已,肯定成為同學朋友的笑柄。這樣,他如何在朋友面前立足?因此,他唯有選擇不致電回家,寧願返家後被家長責怪,總好過給朋友作笑柄。父母要明白這點,才能與孩子商議出解決的方法。 幸好,父母可利用現今的科技解決以上的問題。現今的年青人,利用電話發短訊是很普遍的事,父母可以著兒子在弄晚飯前發短訊回家。因為,將來待他成家立室, 他也應告訴妻子會否回家吃晚飯,免得做多了飯成了廚餘,此舉也可令家人放心。若問題繼續發生,父母可試一試,告訴兒子若他在某個時間前不發短訊給父母,即表示他今晚不回家吃飯;就算兒子在晚飯前回家,也沒有他的份兒。可能很多父母不忍這樣對待孩子,但我深信經此一役,兒子必明白應如何處理吃飯的問題。 可見,儘管是一件簡單的吃飯例子,也可教導成長中的年青人過渡成負責任的成年人;而做家長的,也要明白孩子在成長期的需要,兩者合一,必能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