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50920
icon47
創作天地
2015.09.19
創 作 天 地 2015.09.20 圖畫
胡樂怡 福德學校 二B 盧政程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六D 
JY20150913p0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12
教者父母心 樹人三十二載 馮意方校長榮休
1997年回流香港,當時的馮意方老師重投教育界。光陰荏苒,十多載時光過去,馮意方校長於2014至2015學年結束後榮休。經歷結校、縮班、招生、擴班的高低起跌,她表示自己從事三十二年的小學教育正式結束,回首再看,她感激天主一直與自己同行。  (本報專訪)實施專科專教前,當時的馮意方老師在小學曾任教中、英、數、常、健教、視藝等科目。1987年移民加拿大,十年後回流香港重新在小學執教,她主要任教英文科和音樂科。回流後一年,她轉到普愛學校任教,展開她在天主教學校的教學生涯。 謝天恩 與主偕行 2005年起,馮意方擔任天主教普愛學校校長,亦是該校的最後一名校長。「接任時我已知道學校將不獲派小一學額,將在三個學年後結束。」隨著2007至2008年度學年畢業禮落幕,有四十八年歷史的普愛學校正式結束。 2008年馮校長調任位於赤柱的聖德蘭學校,「我很喜歡聖德蘭學校的環境,她是一所很精緻的學校,而且接近大自然。」可惜因收生不足,該校按教育局(前教統局)通知,於2010至2011學年後結校。「聖德蘭學校於1945年創辦,歷史悠久,不但同事和校友捨不得學校結束,當時不少坊眾也有相同的感受。」她補充該校一直在區內作育英才,但面對結校,她和老師衷誠合作,積極尋找其他學校接收學生和安排教職員轉職。 直至2011年,馮校長調任仁德天主教小學。她感恩這個安排讓她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她坦言,「過去的一段時間都在處理結校, 對學校結束有一定經驗;來到仁德天小,招攬學生、提升學與教等都和以往的經歷不同。感謝學校的老師團隊與我一起努力,讓學校不斷發展。」馮校長形容自己是一個甘於平淡、追求簡單生活的人,「因此面對生命中的高高低低時,我感謝天主與我同行。」 懷信德 邁步向前 中、小學就讀基督教學校,馮校長直至1997年才開始深入認識天主教信仰。「我認識了當時紅磡聖母堂的主日學校長,我從這位青年身上看到服務和信仰的喜樂,因而開始慕道。」不過,她完成第一次的慕道班後並沒有領洗,直到她再度慕道後才正式入教, 「我認為領洗是一個承諾,是嚴肅的,我應該準備好才領洗。」 領洗後,馮校長參加了聖母堂的信和光團體;這團體為智能挑戰和自閉症人士及其家人、關心他們的朋友而設。調任聖德蘭學校後,她亦參加昌品恩典會,定期到羅湖懲教所探訪囚友。「我從這兩個團體體會到不應放棄任何人,亦明白到每個人也會犯罪,只要有適當的引導和機會,人可以改變壞習慣和行為。」 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教育路,馮校長深信學校是老師和學生的第二個家,教者父母心,而所有小朋友都希望自己能做得好,亦有他們的長處。她相信透過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 學生能發展潛能,亦能讓他們擴闊眼界,甚至學習團隊精神,透過不同的學習經歷成長。她亦認為學校的宗教氛圍有助學生認識信仰,「我們將信仰的種子埋下在孩子心中,至於種子何時發芽生長,天主自有安排。」   馮校長感謝多位曾合作的校監和校董,「多謝他們給予我很多的支持和很大的自由度,他們各有風格,但我均從他們身上學習了不少。」退休之際,她亦為學生留下勉語,「人生只能活一次,希望同學珍惜生命,學習真理、知識和義德,在家庭和生活中實踐愛德。」她最後祝願所有學生,「願你們能乘風破浪,成為生命的掌舵人,並銘記耶穌曾對我們說:『不要怕,祇管信。』(馬爾谷福音5:36)」(澄) 
JY20150913p0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12
天主教聖華學校 吳潔蘭校長 有教無類 師生情濃
新學年伊始,天主教聖華學校迎接初來報到的小一新生,同時也歡迎新任校長吳潔蘭。來到新學校、新崗位,吳潔蘭校長希望自己能活出基督精神,營造積極、正面、關愛的教育環境,做好天主給她的新任務,在更多的孩子心中撒下信仰的種子。 (本報專訪)在師範主修英文和數學,副修中文,畢業後,吳校長於1986年加入教育界。她坦言自己初任教師時雖然用心教學,但只視教師為一份平淡穩定的工作。讓她確認教育是自己終身事業的,是因她皈依天主和統籌學校的手語雙語共融計劃。 心繫學子情意濃 師範畢業後,吳校長於一所基督教小學任教了四年。在那裡,她遇上一位令她印象深刻的學生——黃雅榕。雅榕於小四時插班,因當時的吳老師及後轉至華德學校任教,她只教了這位學生兩年。「難能可貴的是這二十七年來我們一直以書信來往,保持聯絡,感覺我一直陪著她成長。我們相知相交,亦師亦友。」 黃雅榕回憶小時候感覺吳老師平易近人,她感謝吳老師大方地給她通訊地址,又願意在書信中與她分享私人生活,「更重要是吳老師願意付出坦誠之心與我溝通,否則只是我單方面寫信, 這段亦師亦友的關係根本不能維繫。」 華德學校是吳校長的母校,當她到天主教學校任教時,便感受到校園濃厚的宗教氛圍。後來轉到聖若翰學校(上午校)任教,她更在副校長的鼓勵下參加慕道班,並於2002年領洗,成為天主教徒,這位副校長更擔任她的代母。 教育人靈力不餘 2003年9月,聖若翰學校(上午校) 遷校,易名為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成為全日制小學;2007年更參與試行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吳校長當時擔任副校長,負責統籌這計劃。吳校長表示這計劃對她影響甚深,「我終於真正了解教育的意義,我重新檢視自己的教學,明白甚麼是有教無類,人人可以受教,亦能體現照顧最弱小的兄弟、愛與關懷的精神。」 在第一屆共融計劃的畢業生之一陳芷瑩身上,吳校長體會到堅毅不屈的精神。「起初芷瑩缺乏自信心,但看到她在校慶金禧劇中努力練習、發揮才能、建立自信,為她高興之餘,我也感到很滿足。」她亦感謝蘇蘊珩退休校長和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胡艷芬校長, 「蘇校長讓我明白如何愛學生,胡校長在工作上給我支持和指導,讓我知道甚麼是領導。」 芷瑩眼中的吳副校既有溫柔的一面,亦有嚴肅的一面。「她樂於聆聽和給我們建議,可以向她訴說心事,而且她教會我們很多知識,上她的課很開心,有不明白的亦可向她請教;但我們頑皮的話她也會責備我們。」良師離開母校,繼續發展教育事業;芷瑩知道吳校長喜歡做運動,不忘提醒她多做運動,保持身心健康,「我不會捨不得她離開,因為我會去聖華學校探望她。」 吳校長強調信仰深深影響她的生命和教育理念,「我想假如沒有信仰的話,成就不了今天的我。」她認為天主要自己作祂的工具,通過教學,將小孩帶到祂的身邊;她願意在孩子身上撒下信仰的種子。她亦從耶穌基督身上學到犧牲精神,並願意身體力行,「縱然教學有時令我疲累,我仍願意堅持, 為學生的學習和進步而付出。」   今個學年起擔任聖華學校校長,吳校長表示當校長需要勇氣、決心、信心,更需要承擔。她期望自己謙卑服務,深化學生的信、望、愛三德。「我深信天主和學生與我同行,正如耶穌上山受試探(路加福音第四章),他知道困難仍面對挑戰;我遇到挑戰時亦不會退縮,會依靠天主前行。」(澄) 
kjy01_20150628_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05
培育孩子 夢想飛翔 梨木樹天小 創校40周年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色彩繽紛的校舍宛如一道彩虹,是學生邁向夢想的橋樑。校園裡,學生在師長的循循善誘下學習知識,同時獲得機會,發掘和發揮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找到自己的理想。慶祝創校四十周年之際,學校亦以「夢想飛躍」為主題舉行才藝匯演,透過音樂劇和才藝表演,同學們一同展現夢想的力量。 (本報專題)為慶祝創校四十周年,該校舉行多項校慶活動,包括親子嘉年華、標語創作比賽、徵文比賽、校運會暨步行籌款等。繼四月二十四日邀請夏志誠輔理主教到校主持校慶感恩祈禱會,並舉行校慶晚宴後,該校於五月十八日舉行才藝匯演,為四十周年校慶的慶祝活動劃上圓滿的句號。 無懼追尋心中夢 「夢想飛躍40年」才藝匯演假荃灣大會堂演奏廳舉行,包括中樂團和小提琴表演,以及音樂劇《夢之飛躍》。該劇由學校老師創作,參與香港學校戲劇節,內容講述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一個夢。是次才藝匯演中,演出的加長版配合劇情發展,加入非洲鼓、英語話劇、街舞等才藝表演, 共有170多名學生參與演出;其中,四位話劇組成員分享參演感受和得著。 六年級生蔡詠琳和梁曉嵐在劇中分別飾演YoYo和梁老師,YoYo夢想當一名作家,卻因為急於成就夢想而抄襲別人的作品,幸好她最後在夢仙子的協助下向梁老師認錯。參與此劇對詠琳有所啟發,「我們一定要有夢想,並要好好裝備自己,因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她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演員,「發揮自己在戲劇方面的實力。」 曉嵐飾演鼓勵同學追尋夢想的梁老師,為了演好角色,她平日會多留意老師的言行舉止。劇中的海汶和子洋夢想成為記者和校長,他們為此努力裝備自己。曉嵐表示這兩個角色提醒了她要為自己的夢想做好準備,「我要努力讀書,因為我想成為一名醫生。」她也從話劇中體會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每一個角色都有他的挑戰性, 少了任何一個角色話劇都不能順利演出。」 盡心教導謝師恩 就讀三年級的曾冬誼飾演YoYo 的妹妹,未有夢想的妹妹在協助夢仙子尋夢時也找到自己的夢想—— 成為一名舞者。「我很喜歡這個角色,因為我很喜歡跳舞,不過劇中每一個角色其實都很重要。」她表示演出當天,觀眾的反應很熱烈,她認為這次經驗十分難忘,「特別是和很多高年級的哥哥姊姊一起跳舞。」 至於另一位三年級演員蘇永成夢想成為歌手,他在劇中則擔演一個夢想成為村巴司機的學生,「因為可以載媽媽去買菜和送她歸家。」劇中包含舞蹈,永成因為未能掌握舞步,每天也提早回校練習,「我希望可以做得更好,結果我對自己在正式演出的表現很滿意。」   四位同學均很高興能參與學生四十周年校慶的慶祝活動,為詠琳和曉嵐作為應屆畢業生,感受卻特別深刻。曉嵐表示捨不得離開母校,「老師們悉心照顧我們,各位班主任和話劇組的老師都為我們付出了很多。」詠琳亦回想小學階段中老師和同學給她的鼓勵,「本來我的數學科的成績不太好,幸好有老師耐心教導,讓我能夠進步,我十分感謝老師們。」她表示會將這次演出的經驗和感受牢牢記住,好好珍藏。(轉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