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40414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4.14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
一切從「愛」開始
(本報專題)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本年慶祝創校40周年,主題為「感恩、喜樂、傳承」, 於早前舉行校慶啟動禮祈禱會及千人遊戲日。在祈禱會上,學生把各班以校慶為主題的作品拼貼成數字「40」,並奉獻給天主,承諾在生活中事事感恩、常懷喜樂。   祈禱會後,校監、校長、學生、家長及教師等進行千人遊戲,各人戴上不同顏色的手套參與「傳球」遊戲,喻意傳承天主的真、善、美。而在最後的千人舞活動中,基督小先鋒帶領師生及家長一起唱跳禮儀舞「Give Thanks」,感謝天主一直的照顧和祝福,顯示他們對天主的愛。   愛主、學校及生命   倫理宗教科主席薛藹雯老師提到「Give Thanks」是該校本學年的主題曲,期望把感恩的價值傳遞給學生,亦配合今學年倫理宗教科的主題「愛」與「感恩」。   除了在校慶啟動禮活動中,鼓勵參加者敬愛天主,校慶的其中一個活動:「喜樂同心跑」籌款活動,學生及家長在青衣運動場舉行的校運會一起跑步,為學校的建設及維修而籌款。「我在學校讀書六年,學校在我的成長路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對學校有深厚的感情。」六年級學生余健鈴說。她愛這所學校,尤其是校內的圖書館。所以她與家長報名參加籌款活動,期望為學校出一分力,可惜健鈴在活動前因腿部扭傷而未能下場。但是見到同學及家長揮灑汗水的畫面,也使她感動,「同學們都愛學校。」   喜愛閱讀的健鈴也參加學校的「書朋狗友」計劃,義工帶著狗隻到學校,陪伴學生閱讀,過程中健鈴對著狗隻朗讀書本,完成閱讀報告後, 又能獲得獎勵 —— 餵飼動物的機會,這加深她對動物的同理心及愛心,愛護不同的生命。特殊教育需要統籌曾寶玲主任補充,活動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及社交能力,從而建立自信,也學會體會別人及其他生命的感受。   愛同學、弱小者及家庭   為使學生關愛同學,學校也推行了「小一快樂童盟」及「沿途有你」活動,讓高年級學生關顧低年級學生。參加「沿途有你」的六年級學生駱柏熙說,他在小息時陪伴學弟學妹玩耍,又會教導他們做功課,「這呼應寶血女修會『犧牲、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精神,我是與他們同行的大哥哥。」在過去的聖誕節,柏熙與同學探訪安老院時,參加了聖誕報佳音話劇,扮演聖若瑟, 在傳揚福音的同時,也關愛社區上的弱小者。   四年級學生甄悅希也有參與探訪活動, 除了送禮物,也與長者一起遊戲。這是悅希首次進行安老院的義工活動,「我感受到天主帶領我們,為長者帶來快樂。」這次的經驗鼓勵她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有需要的人。   學校期望透過不同活動,幫助學生實踐關愛及福傳的精神,學生的家庭也接受到這份「愛的禮物」。一年級學生何珮嘉與媽媽參加了「愛心cooking傳心意」活動。媽媽提到在活動中,學生獨自為家長製作一份三明治,使女兒倍有自信外,也積極與她分享製作中的趣事。媽媽也學懂如何在生活中,多加讚許女兒的行動,彼此學懂如何向家人表達愛意。   敬主愛人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的前身是位於大窩口的寶血會德貞學校,後來因為大窩口區重建,於1984年遷至荃灣綠楊新邨,一直堅守校訓「敬主愛人」及寶血女修會「犧牲、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精神。校長鍾詠嫺堅信,愛是永垂不朽的核心價值,且作為修會學校的一分子,學生及教職員有福傳的使命,展現天主的愛。因此, 學校在不同活動中,向學生傳遞愛的價值, 鼓勵他們時刻敬主愛人,把愛的價值植根於學生心中。(吳)  
kjy01_20240407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4.07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創意科學遊樂園
(本報專題)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辦「創意科學遊樂園」,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安排了不同的創科活動,包括創意工作坊、創科講座、創科作品展示等,五年級學生王洛童當天參與了多個攤位活動,但為她最深刻的一定是科學實驗活動。洛童提到在過程中,曾經因為化學物質的添加比例不正確,而未能成功完成實驗,幸得在現場協助的中學生幫忙,嘗試數次後終於成功。這次的經驗使她學習到永不放棄,及科學實驗中嚴謹求真的精神。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近年積極推動STEAM教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精神,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解難能力,將理論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校長容偉鴻說:「我們希望自小學開始,培育小朋友有一份STEAM的研究精神,建立相關的基礎、認知,銜接至中學以至未來。」這次舉辦「創意科學遊樂園」目的是希望擴闊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增強學習動力。   當天的開幕禮,學校邀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總學校發展主任(觀塘)張嘉祺及天主教香港教區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胡艷芬主禮及致辭。在活動中,學校也邀請了教育機構或商戶舉行攤位活動;以及多位博士主持講座,分享未來十年學生在數碼化世界的選擇,STEAM教育在小學中文教育中的效能,及天文學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講座活動引發參加者對創意科學教育的思考。   幼、小、中交流及學習   除了該校學生及家長外,多間幼稚園及中學的師生和家長也一同參與,互相交流及學習,場面十分熱鬧。   六年級學生林思語參加了VR躲避球活動,她帶著控制器感受玩躲避球的感覺。相對現實中玩躲避球,她更喜歡以VR形式進行,笑說沒有被球砸疼的風險,但仍會有比賽的刺激感。   六年級學生丘㦤晴參與了電子跳繩活動,由跳繩機幫助她統計在30秒內跳動的次數,並與其他參加者的成績做比較。㦤晴提到,跳繩機收集到的數據可以幫助她改善跳繩的頻率、動作,使她倍有成就感,又能有規劃地進步。   㦤晴認為「創意科學遊樂園」活動,使她獲益良多。她平日也喜歡參與學校的STEAM活動,並提到最近在利用編程軟件製作地圖,向遊客推介香港的不同景點。她認為活動讓她有機會發揮創意,使她有成功感。   除了講座,「創意科學遊樂園」還設有公開課,包括以「親切的水」為主題的科學課程, 以「AI@English Learning」為主題的英文課程,以及「氣球動力火箭」為主題的數學課程。參與其中的盧嘉穎老師表示,活動中期望透過讓小朋友動手操作, 實踐課堂所學,及學習不同的學科知識。另外,由於中學及幼稚園的教師也會觀摩課堂,這也促進彼此的交流,增進了解。   五年級學生陳靖楠參與了「氣球動力火箭」的公開課,她稱在三次測試中,見證著作品漸趨成功,她從中學習到反作用力及作用力等知識外,也學到與同學合作及溝通的重要。   為讓家長體驗STEAM教育的發展及重要,活動中設有親子創意科學工作坊、親子遊校園活動、展覽及攤位活動,潘東強主任提到這為父母及子女提供了共同體驗學習的機會,讓家長認識子女的學習內容,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   「無框」、「無限」、「無私」   容校長認為在STEAM教育中,學校應培養學生具「三無」的學習態度,分別是「無框」、「無限」及「無私」,即學生能從多角度思考,衝出框架,持續深化及優化知識,並在創作過程中,思考他人的需要。   他表示,學校構思是次跨專業、跨界別、跨地域、跨世代的學術交流活動,期望能擴闊老師的交流圈子、學生及家長的眼界和認知,讓教師及學生在教授及學習時,都能樂在其中。(吳)  
kjy01_20240324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3.24
寶血會思源學校
宗教日 傳遞愛
(本報專題)寶血會思源學校於3月15日舉行宗教日活動,「愛是甚麼樣子?」是當天的主題。校監、校長及全校師生均在禮堂參加啟動禮,為宗教日揭開序幕。當天,全校展開了一連串的活動,其中五年級學生分組用紙箱拼砌出逾一米高的巨型十字架,再在便利貼上寫上自己的過錯,接著把它們貼在十字架上。最後,學生背著十字架走過校園內的卵石徑,展開「苦路默想之旅」,感受基督受苦受難的過程,並承諾悔改更新。   五年級學生黎茜瑜與同學一起製作這巨型十字架,她在便利貼上寫了曾說謊的過犯。她承諾在四旬期內每天祈禱,希望天主寬恕自己。茜瑜認為這次的活動十分特別,讓她能反省自己的過失,並默想耶穌受苦的過程。   在宗教日當天,學生參加了學校為他們安排的多項活動,例如:「水墨傳主愛」中,同學學習繪畫玫瑰花;「聖母花園親子花藝」中,家長和學生一起學習插花;「iPad宗教遊蹤」中,學生在學校四周進行遊蹤活動,尋找天主愛的印記,還有參與書展、製作巴斯卦羊等等。學生走遍校園每個角落,加深對信仰的認識, 感受天主的臨在。   感受天主的愛   在眾多活動中,四年級學生葉榮曦特別喜歡攤位遊戲,他提到其中一個遊戲,這是要配對聖人的圖像及名字。這個活動加深了他對聖人的認識,效法他們的芳表。   六年級學生鄭心莜則參與了「聖母花園親子花藝」及「iPad宗教遊蹤」活動,她藉著花藝活動表達自己對天主的愛,而在過程中也有祈求聖母的轉禱。在遊蹤活動中,心莜與同學都留意到學校的各項宗教布置,例如柱子上的宗教圖像, 升降機門上的宗教故事,以及課室牆壁上的聖言,也能感受到天主的愛是無處不在。   學生從學校正門開始,可以看到校園內的不同宗教布置,包括創世紀壁畫、聖母像、耶穌馬賽克壁畫等。四年級公教學生劉子謙說,老師在宗教課堂中,也會帶領他們到聖像前祈禱。子謙每天都會在進食、睡覺前祈禱,感謝天主的愛,也為世界、老師及同學祈求天主關顧。   子謙的媽媽當天應學校邀請,協助活動的進行。她欣賞學校濃厚的宗教氛圍,並提到學校於去年也曾舉行朝聖活動,邀請學生及家長一起參加。去年5月子謙初領聖體時,學校除了送上恭賀卡外,老師也前來觀禮,見證這重要時刻,讓子謙的媽媽深切體會到學校很支持同學在信仰方面的成長。   認識信仰 傳遞主愛   除了不同的宗教布置,宗教科主任梁臻樂老師表示學校往年曾舉辦宗教週活動,而今年選擇在四旬期內舉辦宗教日活動,期望讓學生加深對宗教信仰的認識,感受耶穌無私的愛,效法他犧牲的精神,提醒學生四旬期克己、祈禱及樂捐的精神。   為配合本年度宗教日的主題,校牧吳燕薇補充,學校期望學生在整天的活動中體會到愛的真諦,再把手工作品等有形的標記帶回家中,與家人分享,把愛傳播出去。   校監游勵明修女、校長鄒桂芳當天也與學生一起參與宗教日活動,陪伴他們走近天主,感受天主給予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恩賜。鄒校長提到除了發揚基督精神的工作外, 作為寶血女修會轄下的一所學校,學校在教學工作上也彰顯修會「犧牲與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精神,例如:在本年四旬期,老師帶領學生探訪老人院,透過社區服務,將愛傳遞,讓愛永不止息。學校希望學生透過親身體驗,在天主的愛中學習和成長。(吳)  
kjy01_20240317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3.17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全方位撒下信仰種子
(本報專題)「我喜歡耶穌的勇氣,他雖然要被釘十字架,但也沒有害怕,因為要替人類贖罪。」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六年級生周珮芝娓娓道來。同是六年級的葉梓凌補充,欣賞耶穌服從天主的說話,願意犧牲性命被釘十字架。兩位同學雖然不是教友,卻都是校內資深的基督小先鋒,除了參與校內的宗教推廣活動,回家後還與父母分享聖經故事。   周珮芝自覺在天主教學校唸書,須增進對宗教的認識,故一年級起已加入基督小先鋒,一做便是六年。她說耶穌的勇氣能幫助她的學業:「有時補充作業、工作紙的題目我可能不懂得做, 但也會嘗試去做,就算錯了也不要緊。」二年級起受宗教老師啟發而當上基督小先鋒的葉梓凌則稱,會效法耶穌的服從幫助母親做家務:「媽媽叫我洗碗,我就馬上洗,不會拖拖拉拉,洗衣服和摺衣服也一樣,如果我摺得不好,她會要我重新再摺,很麻煩, 但我還是會聽話。」   學校現時有七位學生是教友,將有一位同學在今年復活節領洗。屬全校「七分之一」的何利文也是基督小先鋒的一員,她說耶穌的善良最能觸動她,「不論病人是骯髒還是整潔,他也會幫忙醫治。」所以她也會多點幫助別人,例如買旗、捐錢、教弟弟做功課等。   濃厚的宗教氛圍   葉梓凌和何利文不約而同說耶穌「撒種的比喻」是她們印象最深刻的聖經故事。校長蕭茵充當「撒種者」的角色,希望靠耳濡目染,在校園加強天主教信仰的氛圍。甫踏進學校校園,便會見到聖母山和真福八端的字句,校內不同樓層也張貼了聖經金句,禮堂亦有14處苦路的畫像。除了每天由校長及老師輪流帶領祈禱,學校亦舉辦學生拜苦路、聖母月玫瑰摺紙、聖誕祈禱禮和聖誕劇表演等活動,宗教氣氛濃厚。   蕭校長期望,可以用「合適的土壤,加上灌溉,讓信仰的種子慢慢發芽。」她相信這些「種子」在不少學生心裡經已發芽,至於結果會是怎樣,就看天主的旨意了。她又會提醒學生多思考在活動中學會了甚麼,並與家人分享感受,靠小朋友把「種子」帶回家。   如此看重宗教培育,只因蕭校長認為,知識和技能可在校外學習,在小學階段,首要培養學生們正確的價值觀:「是不是考第一、全部100分就算是人才呢?作為校長,我覺得不是…… 學習耶穌的德行,將來回饋社會、幫助別人,把愛傳出去,這才是我心目中的棟樑。」   推動持份者信仰   學校也積極為教職員、家長和訪客等營造宗教氛圍,讓持份者感受校方對天主教的重視,例如教職員會議、家長教師會甚至幼小銜接的活動都會有祈禱環節,近年亦舉辦全體教職員的朝聖活動,到訪西貢鹽田梓、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等。   英文科主任許子聰本身認同天主教的理念和學校「以愛還愛,彼此相愛」的校訓,但就是欠一下「push(推動)」讓他決定領洗: 「多得校長常常談及天主,提醒我做決定時多從天主的角度去想,這決定是否建基於愛,還有後來做了我代母的宗教科主任,她們都在我迷失的時候push我,叫我嘗試走近天主一點。」他終於在數年前加入慕道班並領洗, 現已是宗教科老師之一, 希望能成為「push」到學生走近天主的人。   被蕭校長「push」到的,還有家長教師會主席高志超。他以往只認識基督新教,覺得天主教給人的感覺是「拜聖母」。直到兩名兒子入讀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蕭校長跟他解釋天主教和基督教同宗同源,都以主耶穌基督為中心,更鼓勵他參加慕道班:「有一晚校長致電給我,說替我找了慕道班。我還回答說,校長我不跳舞的啊。她說,是『慕道』(不是『舞蹈』) 班,報讀後可以認識天主教。」剛完成收錄禮的他初次參加彌撒,感覺不俗,慶幸有機會能重新認識在天主教的基督。(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