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2120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12.09
奇妙的音符 專訪鋼琴家李嘉齡
踏入將臨期,又是準備聖誕節來臨的時候,相信不少讀者已開始期待今年的聖誕禮物吧!那會是新布偶、新模型嗎?還是最新的電子遊戲?抑或是考試得到好成績?不如到國外旅行?剛由德國返港的年輕鋼琴家李嘉齡卻希望送大家一份更大的禮物:和平的信息。      (本報專訪)相信李嘉齡(Colleen Lee)的名字對本報讀者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她透過本報英文專欄Magic Mirror,隔星期與讀者分享音樂、信仰、在德國進修的生活點滴和遊走世界各國演出的見聞。剛回到香港,嘉齡馬不停蹄,又準備北上國內演出。 愛 恆久的喜樂 嘉齡每年聖誕節都在聖堂渡過,身為歌詠團成員的她,會練習彌撒和報佳音的歌曲。回想孩童時代的聖誕節,嘉齡笑著憶述,「沒有大餐,也很少外出,因為要準備考試,所以我總會羨慕在假期前完成考試的學生。」儘管如此,小嘉齡仍堅持每年親手製作聖誕卡給父母和身邊的人,「雖然只是一張卡,但我相信他們能感受我的心意;早前更有朋友告訴我,他一直保存著我送的聖誕卡。」 嘉齡的另一個聖誕回憶是媽媽每年也會為準備聖誕禮物而十分頭痛,這誘發她思考:到底聖誕禮物是否必要。「收到禮物固然高興, 但聖誕節的信息是否停留在『開心』這樣簡單?」聖誕節是耶穌基督降生成人,來到我們中間的大日子,我們為此歡欣踴躍,慶祝救主來臨。嘉齡認為物質享受帶給人的只是一瞬間的快樂,真正的喜樂常存,「例如你收到一份有心思、特別為你挑選的禮物,感受到別人的心意、感受到愛,這種快樂才是恆久的。」 歐洲國家每年聖誕節都會舉行聖誕市集,德國更是聖誕市集的發源地。熱紅酒厚重的香料芳香在空氣中飄盪,市集中盡是售賣聖誕蛋糕、傳統小吃和手工藝品的攤檔。嘉齡表示市集的云云商品中,最吸引她的,是人手造的木製聖家聖像。「那些聖像沒有塗上顏料,十分簡樸,但我認為很切合耶穌降生成人的事跡」,嘉齡分享,「耶穌是這麼重要,他卻以卑微的姿態來到我們中間,將愛帶給我們。」 和平 彼此的分享 除了耶穌誕生,嘉齡認為聖誕節亦帶來愛與和平的信息,「這節日提醒我們要以行動實現愛與和平,關心身邊的人,亦應將自己擁有的跟別人分享。」嘉齡的音樂才華毋容置疑,而她亦願意好好利用自己的天賦, 散播和平的種子。今年起, 嘉齡應邀擔任P e a c e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香港國際和平基金)的和平音樂大使,為推動和平出一分力。 音樂與和平看來互不相干,嘉齡並不認同,「心情不好的人聽音樂能緩和負面情緒,減少不滿和憂慮。」音樂也能帶來歡樂,「有些貧窮的孩子沒我們幸運,甚至樂器也沒有見過。我的演出令他們十分興奮,給他們帶來喜悅。」但她強調和平並非理所當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們可由小事做起,跟別人分享開心的事、樂於幫助他人,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和平使者。」 音樂像是魔法,給人帶來歡樂,也是一種神奇的語言。不同國家以當地語言舉行彌撒,但經文內容相同。嘉齡常到世界各地演出,因此會到不同聖堂參與彌撒。「雖然不明白外語歌詞,但聽到熟悉的聖樂,就知道大家的祈禱意向都是一樣。」音樂,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聖誕將至,嘉齡亦向讀者們推介兩首聖誕歌曲:《T w e l v e D a y s o f C h r i s t m a s》和《Wh i t e Christmas》。「前者的歌詞很有趣,希望小朋友能從中發掘聖誕節的真正意義;後者描繪下雪的聖誕節,雖然香港不會下雪,也希望小朋友能藉此曲感受一下白色聖誕的氣氛。」聖誕節快到了,你有甚麼計劃呢?(澄)   
kjy02_20111218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2.18
熱愛生命,珍惜天恩 2011教友年
天主教小學
徵文及填色比賽頒獎禮 特輯
  2011教友年天主教小學徵文及填色比賽中,參加組別分為初小(小一及小二)、中小(小三及小四)及高小(小五及小六)。參賽學生分別以題目「耶穌愛我,我愛耶穌」、「主!我跟隨你」及「主!我願意」參加填色及徵文比賽。   耶穌愛我,我愛耶穌 頒獎禮當日,三十多位入選學生中,年紀最小的一群是初小組(看圖填色)學生,他們特別討人歡喜。這十多位的小一、二學生穿著整齊校服,按次序踏上台階,準備領受獎項。在台上,他們有的面帶笑容,有的神情認真,難掩緊張心情。宣布結果後,不管名次先後如何,小朋友們都鬆了一口氣,展露可愛的笑容,與台上嘉賓合照。 無獨有偶,幾位入選學生均在畫作中繪畫彩虹,當中包括冠軍得獎者、來自大角嘴天主教小學的布曦桐,她說:「我覺得彩虹很美,代表天主創造的美麗世界和大自然,我們幸福快樂地生活。」除了彩虹外,就讀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二年級的李映彤更繪畫地球,她獲初小組亞軍獎:「我在圖畫裡的地球繪畫不同種族的人,手牽手,因為耶穌愛所有的人。」獲優異獎的鄭旨傑(油蔴地天主教小學)和陳莉儀(聖安多尼學校)分別認為作品中的天空和天使,代表天主的創造和愛。 談到兒童心目中的耶穌,受訪的小朋友均踴躍發言:耶穌心地善良、待人慷慨。入選作品中,只有曦桐所畫的耶穌,滿臉鬍子,率直的曦桐認真地說:「在我心目中,耶穌就是這個模樣啊!」   主!我願意 高小組參賽的學生心思細密,創意十足,他們以不同的個人生活經驗和寫作方式表達「主!我願意」的心聲。 亞軍得主柯凱薰的作品以「主,我願意......」的句式作為每段的開始:「我選取了聖經中有關天主創造天地、原祖父母吃了禁果和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章節,作為寫作的材料,抒發我的感受。」凱薰首次參加徵文比賽,心情興奮。老師通知她作品入選,當天剛好是考試。明年將升讀中學,凱薰坦言期望自己能實踐作品中所寫的承諾:珍惜天主所賜的一切,貢獻社會。 獲季軍的陳柏豪經常參加校外徵文比賽,對是次提交的作品,滿有信心:「這次參賽,感受特別深,我希望以這篇文章,向天主祈禱。」柏豪在中文課堂學習寫作新詩,靈機一觸,把作品寫成新詩的格式。在首三段,他描寫個人心目中的天主,隨後兩段向天主作出承諾,這兩段亦是柏豪最喜歡的部份。柏豪從學校認識天主,在宗教課,他常聽到耶穌所行的神跡,印象中的耶穌和藹可親:「我常常記起五餅二魚的神跡,耶穌關心我們每一個人。」   優異獎 兩位來自新界區的小女孩,在生活中透過不同的人與事,與主相遇。她們被天主的愛深深打動,小小的心願是成為天主教信徒。 梓欣:「那天,老師提及徵文比賽時,我已決定參加。我在回家的路上,開始構思大綱,再跟媽媽商量。我憶起在二年級時,從宗教科老師口中認識了德蘭修女,她的事跡令我感動,我常常想起她。我在文章裡談到願意以德蘭修女為榜樣,學習她跟隨耶穌。」 天虹:「我在文章分享了個人的經歷:我曾暫居仁愛之家,並在那裡遇見陳日君樞機,我感到天主常常陪伴著我。在我心目中,樞機爺爺好像年邁的耶穌,他經常探望有需要的人,接納卑微的人,愛護小孩子。我是基督小先鋒的團員,也曾參加主日學。我用心上宗教課,真的願意跟隨天主!」 主!我跟隨你 受訪的四位中小組入選學生,表現坦率的個性,在作品中分享生活經驗,真情流露。 今年,李俊傑參加了學校宗教團體基督小先鋒,以行動證明跟隨天主的決心。獲亞軍的俊傑藉獲獎文章表明了他的心跡:「我在聚會中加深認識天主和耶穌,我想到還有許多人沒有機會認識天主,傳福音十分重要呢!」雖然俊傑來自非天主教家庭,但他相信天主創造宇宙萬物,他認真地說:「難道人能創造天空嗎?又能創造水和小草嗎?只有天主能做到!」聖誕節快到,俊傑不忘聖誕的真正意義:「我常常提醒自己:將臨期內,我們要醒寤、悔改、喜樂,因為天主與我們同在!」乖巧的俊傑特別感謝家人出席是次頒獎禮,分享他的喜悅和天主的喜訊!   季軍得主李虹姻首次參加校外的徵文比賽,在作品中,她記述一次坦白承認錯誤的經驗,並願意改過,她認為這份誠意獲評判垂青。虹姻表示願意跟隨天主,除了祈禱,她也會幫助同學,愛人如己。這位小女孩深信天主帶領她走正確的道路:「小息時,我常與同學結伴到祈禱室祈禱,當我遇到困難時,祂必定幫助我作出正確的決定!」    優異獎 在家人的愛護下,小小的心靈滿載著愛。雅婷和鎧誼分別感謝天主教信徒的母親和爺爺,在他們身上,兩位小女孩敢於張開雙手,擁抱天主。   雅婷:「我在三歲時領洗,成為天主教信徒。每個星期天,我參加主日學,媽媽更與我一起參與彌撒。在構思文章時,我想:應怎樣表達福音精神呢?媽媽提醒我留心聆聽神父的講道。於是,我把一次幫助失明人士的經驗加入文章中,因為耶穌教導我們關懷最小的兄弟。」   鎧誼:「我寫關於爺爺的事,他剛於數月前去世。他在臨終前接受領洗,成為天主教信徒,我很掛念他!爺爺住在療養院時,他每晚與我通電話,跟我分享聖經故事。爺爺曾跟我說:『不要怕,只管信!』這也是我最喜歡的聖經金句。我在祈禱中,很高興地跟天主和爺爺說:我的作品入選了!」  
kjy01_2011121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2.11
獻主會小學 擁抱天主的愛 親親小耶穌
  踏入為期四星期的將臨期,天主教信徒準備心神,慶祝基督降生成人的奧跡。聖誕節快到了!人們興高采烈地迎接聖誕節的同時,你有沒有關心這位在馬槽裡誕生的聖嬰耶穌?   本報專訪)可愛的聖嬰安靜地躺在馬槽裡,祂的誕生證實天主對世人的愛。受訪的四位學生中、年紀最輕的歐陽靜每想起聖嬰耶穌,便會發出會心微笑:「小小的聖嬰耶穌令人憐愛,我想學習照顧小朋友,就如呵護聖嬰一樣。我也會用心照顧我的妹妹。」獻主會小學的四位聖嬰會會員潘俊傑、張家雄、張瑋時和歐陽靜,與本報讀者分享從聖嬰身上學習的感受。   奉獻愛德 每年聖誕節前,學校安排全體聖嬰會會員在聖馬善樂彌撒中心參與主日彌撒,彌撒後,學生在校內舉行聖誕聚餐和集體遊戲,一同慶祝聖誕。福音記載耶穌誕生的事跡,使家雄想起天使讚頌天主,印象深刻:「天使向牧羊人報喜訊,並讚美天主,這幕情景令我感動。我十分喜歡唱歌,去年,我跟家人報佳音,以歌聲傳福音。」 在常規聚會中,導師除了帶領會員參與以愛為主題的活動外,也會安排校外活動,如探訪老人院和暑期生活營等。提起聖嬰會的會規,四位受訪者齊聲說:「日日祈禱,天天讀經,力行仁愛,為主作證。」俊傑和瑋時最愛探訪老人院,俊傑微笑說:「服務長者是實踐愛德的機會啊!我們也探望住在安老院的獻主會神父,包括前校監孫益軒神父。」   祝福兒童 耶穌喜愛兒童,在兒童的心目中,對嬰孩時期的耶穌有甚麼印象呢?俊傑認為耶穌是一位謙遜的君王,祂誕生在簡陋的馬槽,而不是華麗的皇宮中。家雄說:「聖若瑟和聖母瑪利亞幾經辛苦保護聖嬰,我覺得耶穌必定能明白父母的愛,並孝順父母。」 該校黎潔儀校長指出聖嬰會由前校監孫益軒神父於一九七五年籌組而成,讓四至六年級學生在課餘時參與宗教活動,認識福音。該會會員以聖嬰耶穌為模範,努力在生活中實踐愛主愛人的使命。該校牧民助理馮景豪表示:該會現有四十二位會員,兩年前開始,聖嬰會與該校基督小先鋒合併成為一個團體,這樣的轉變更豐富了活動內容。在聚會中,學生透過不同的活動,認識聖嬰及學習耶穌的事跡,從而擁有滿載祝福和愛的童年。     各國各地的基督信徒以不同傳統習俗慶祝聖嬰誕生,該校校監、來自天主教國家波蘭的獻主會會士簡立和神父(Rev. Slawomir Kalisz, OMI)跟本報記者談笑風生,介紹家鄉預備和慶祝聖誕節的傳統習俗。 簡神父來港十四年,提起家鄉波蘭,臉上不禁流露想念之情。每年,當地天主教信徒十分重視聖誕節前的將臨期,等待聖誕節的來臨,簡神父說:「將臨期內,聖堂於清晨舉行特別彌撒,兒童自製燈籠,他們提著燈籠步行至聖堂參與彌撒。回想起小時候,兒童奉獻自己的善工給聖嬰耶穌,每次實行善工的時候,便儲存一些乾草,在子夜彌撒前,我們把這些乾草舖滿馬槽,這代表我們的心意——讓聖嬰躺在舒適的馬槽裡。」在聖誕節前,大部份家庭在家中擺放當地特式的馬槽(波蘭文稱為Szopka krakowska)(圖1)。 當地信徒在平安夜當日守齋,不吃任何肉類。簡神父笑說:「當天空中出現第一顆星,聖誕餐便開始,所以兒童都十分期待這顆星的出現。波蘭的冬天晝短夜長,下午四時許便會看到星星!」聖誕節是家庭相聚的節日,波蘭人在開始聖誕餐時,首先燃點室內的蠟蠋,一家之主的父親恭讀福音中描寫耶穌誕生的記載,家人一同詠唱聖詩,並彼此祝福。簡神父提到當地特式的聖誕餅(Oplatki):「我們拿著聖誕餅互相祝福,聖誕餅呈長方形,有點像彌撒中未被祝聖的麪餅。先祝賀對方,然後把對方的聖誕餅撕一小塊來吃,對方亦這樣做。」(圖2)擺放聖誕餐的餐桌上需預留一套餐具和座位,這是為耶穌或是登門造訪的客人而設的。 在波蘭,聖誕歌約有幾千首,都是當地傳統歌曲,內容講述聖子降生成人的事跡。簡神父哼著民族傳統的聖誕歌:「按照傳統,我們慶祝聖誕至二月二日獻主節(獻耶穌於聖殿慶日),在彌撒中,我們仍會詠唱聖誕歌。」(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