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_20221113B 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2.11.13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
還記得首次到小軒的家進行家訪,他甫看見陌生的社工便嚇呆了, 整個人立刻楞住,身體僵硬起來,更緊張得不住流口水,原來他一直害怕接觸陌生人。可是,如今小軒每次看見我,都會熱情地大喊「姑娘,你好!」彷彿怕我聽不到一樣。到底是甚麼令一個本來「害羞」的孩子有如此轉變?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安全感」。   接觸遊戲治療以前,小軒在社交上常常感到焦慮:在幼稚園門前不願離開媽媽上學去,緊張起來滿口口水;上體育課時整個人僵硬起來,不肯參與活動;即使見到熟悉的親戚,也表現得退縮害怕……然而,透過遊戲治療,社工能夠接納他的不安,透過說話、表情等讓他感到安全,鼓勵他去嘗試,提升他的自信心。漸漸地,小軒能夠由黏著母親,到自行進入治療室;由只說一兩個單字,到可以自由自信地表達;由玩耍時木無表情,到能夠無拘無束地大笑大叫;由只接觸熟悉的玩具到放膽地探索新玩意,甚至享受嘗試……原來安全感可以讓兒童感到安心和放鬆,讓他們卸下生理和心理上的防衛,展現最真實的自己─—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子。   親愛的家長,家庭正是為孩子提供安全感的地方,只要令孩子感到你們是他們的強大後盾,讓他們感覺即使偶爾犯錯,你們都一樣接納和支持他們, 多鼓勵、少批評,孩子定能健康成長, 帶著安全感去活出真我。   曾路得 恩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家庭社工
kjy13_20210321_s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1.03.19
孩子的服從性很高, 甚至依賴父母作決定, 可以怎樣處理呢?
在剛剛舉辦完的家長團拜中,大家不期然談到自己的孩子,有一位家長說他正為太聽話的孩子擔心,他說這孩子實在太聽話了,可以說是沒主見,你問他甚麼,小至吃甚麼,大至買自己穿的,他總是交由父母作主。其他家長卻羨慕不已,因他們正為孩子的反叛性格而煩惱。 在我們社工而言,孩子的性格是後天塑造的,沒有是天生的性格,否則便沒法予以改造。如果說孩子沒有主見,一切事情由父母作主,那我會問家長:你可曾讓孩子自己作主?有一次,我在茶樓看見一個孩子在點點心,他點完後交媽媽過目,媽媽說這太肥,那太甜,這又太熱氣,竟把孩子點的否決了大部份,試想孩子那有興趣再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孩子覺得,最後的決定權是落在父母手上,而他知道,他的選擇,最終可以全被父母否決,他點的可能是白費,所以不如不選,交由父母作主。 在家長一方,往往出於關心,而限制孩子的選擇,像上面的媽媽,為要孩子吃得健康,便限制孩子不可吃某一種食物,這原本無可厚非,但若家長容許孩子自己去選,而事先又沒有說清楚不要點煎炸點心,家長應接受孩子的選擇,不應予以阻止。而家長可以在孩子選擇前設下條件,在有限制下自由去選。在現實社會中也是一樣,自由選擇不是任由個人喜好來選,而是在規矩底下去選,家長應留意這一點。 對於現在沒有主見的孩子,家長應學習放開手,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事,例如過年添衣、飲茶點食物等;對於這類孩子,不要一時間交太多的東西給他作主,這會令他更難作選擇,家長要按部就班,由一些小事情開始,在評估過孩子的能力後,慢慢地給予更多和更大的空間去選擇和決定。 本期重點 1. 孩子的性格可以由後天去改善,家長宜加努力。 2. 家長往往出於關心孩子,而否決孩子的選擇,這會令孩子不去選擇 3. 家長可以預先設下條件,才讓孩子自己去選。 4. 對於沒有主見的孩子,可以按部就班,由小到大,訓練他自己去作決定。 徐邦雄 不少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教聽話,遵守家裡的規則,不會作出反叛的行為。因此,從孩子小時候開始,父母便為孩子安排很多他們認為正確和應該進行的活動和事情,最後孩子習慣了這樣的模式,有部份孩子願意服從,繼續生活在父母預設的框架下。聽父母的話好像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孩子可能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做很多事前都會聽聽父母的意見和指示,假如父母沒有給予明確的指示和方向,孩子可能感到不安和緊張,感到徬徨失惜,沒有信心自己有能力去處理事情。 假如父母留意到孩子過度依賴,便需要考慮調節或改變教養和管教方式。父母應該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需要調節自己的想法,對孩子要抱有信心,讓其獨立處理很多事情,自己則從旁指導,在孩子有需要時可提供適度的支援。假如孩子成功做到某件事情,父母便應作出鼓勵和讚賞,以增強孩子獨自處理事情的自信心,也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被其他人認同。過分溺愛孩子,或過度約束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沒有好處,因此在管教上,父母需要取得平衡和恰到好處。 另一方面,孩子過分倚賴父母作決定,其中一個原因是安全感不足,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應該給予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每次父母離開孩子的時候,都應該給予簡單易明的解釋,讓孩子不會因父母偷偷地溜走已感到不安。孩子與父母分離,可會構成不安和焦慮感,父母應該慢慢讓孩子適應這種分離的情況,讓孩子漸漸適應。每位孩子在成長中有可能需要依賴父母,父母應該慢慢協助孩子過度這個階段,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責任。 本期重點 1. 假如父母留意到孩子過度依賴,便需要考慮調節或改變教養和管教方式。 2. 父母應該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3. 過分溺愛孩子,或過度約束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沒有好處。 4. 父母應該慢慢讓孩子適應分離的情況,讓孩子漸漸適應。 黃宗顯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4_20201108_s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0.11.06
喜樂中學 文章 2020.11.08
學騎自行車 涼風習習,天色艷麗,正是逛公園的好時光。那年小小的我被身材高大的爸爸牽著在小徑上散步,耳邊時不時傳來「叮鈴,叮鈴」的聲音,我好奇地四處張望,飛快的身影,原來是在騎自行車的大哥哥們……  大哥哥們的身姿颯爽,令我對騎自行車產生了無窮的興趣,於是我便跟父母說想學騎自行車,而在這輕快的話語背後,無盡的爬起又跌下是我意想不到的考驗。 為了防止我連車帶人跌倒在地上,媽媽綁了一個扁擔在自行車後座,之後她便放手,要我自己與自行車好好溝通,好好學習。我鼓起勇氣開始第一次嘗試,我雙手緊握兩邊手柄,在蹬下腳踏板的同時,我的心也跟著緊繃起來,可還沒過半秒,手柄就像脫韁的的駿馬,四處奔走搖晃,因為控制不了平衡,狼狽的我也吃了不少苦頭,真的很想放棄。當時僅小學三年級的我,因被無數次的失敗打擊,哭著臉拖著自行車回家,把車子還給媽媽。自此以後,我害怕騎自行車,害怕自討苦吃!直至爺爺給我換了一個更小、更有安全感的自行車,我又再一次蹬上挑戰之旅。 爺爺健壯的身影,包裹著膽小的我,他用雙手扶著車頭手柄及車尾,使我可以很平穩地學習腳踏。爺爺的保駕護航給了我無限的支持,當我被爺爺鬆開手的那一刻,「平衡」就像從天而降般令我立刻掌握了, 讓我學懂騎自行車了!令我感到非常高興!  現在住在城市,沒有甚麼好地方可讓我經常騎車,可是每當我踏上自行車的那一刻,一種不由自主的力量推著我踏下去,令我十分享受騎自行車,我想那種微妙的感覺應是源於爺爺悉心的教導和愛護。所謂「萬事開頭難」,只要鼓起勇氣嘗試,一定能邁向成功的。而得到別人的鼓勵和支持,更能令人做起事來事半功倍!  黄文婷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5B  掌握時間 在疫情的影響下,我一直以來的學習模式改變了,從上課、做功課、收拾書包、上學以至與同學相處,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停課時,我大部份的時間都留家中, 功課做完不用收拾書包,不再每日來回學校,我的時間好像多了許多。 然而我有好好利用時間嗎?答案是沒有。有一次,爸爸媽媽為我準備開學的東西時,鄭重地告訴我,覺得我未懂得把握時間,盡一個學生的本分、一個社會公民的責任。又覺得我仍然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只顧做自己喜愛的事,對外界漠不關心,只有在上課時才「學習」。他們說世界上有三種人:先知先覺、後知後覺和不知不覺,而我仍在不知不覺中耗費光陰,尤其是當大家的生活都好像因為疫情而停滯,但有部份人卻沒有停下腳步增值自己。 他們想我明白耽誤於逸樂會影響日後的個人成長,例如缺乏上進心等。雖然此刻我不是完全理解他們的話,但如果讓我回到停課的日子,我會嘗試多撥時間放在閱讀上,例如新的教科書、新聞、課外書;增加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多聊天,除了吃喝玩樂,可以多聊社會議題或我感興趣的話題,如新科技等,嘗試在無人督促的情況下,好好把握和利用自己的時間,必有助個人成長!  王建皓 香港鄧鏡波書院 1B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00927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09.25
赤柱聖德蘭幼稚園校園遊 認識校園環境 盡早適應學習生活
  (本報專題)進入赤柱的聖德蘭幼稚園,便見到寫有「開學了Welcome Back」的壁布板, 上面貼滿由家長挑選;學生最活潑可愛的相片: 全校學生穿上校服,有的手牽著耶穌哥哥或聖母媽媽……版上還印有「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瑪十七4)的聖經句子。各位小朋友, 你們準備好重新上學了沒有?  幼稚園初班新生陳愷罡( 罡仔) 與升中班的劉森(森森)9月10日,由媽媽帶著返回學校遊校園。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全港學生9月下旬才可回校上課,幼稚園於是邀請全校學生,9月開始分小組遊覽校舍:走進課室、音樂室、美藝室、戶外操場等。 回校當天,罡仔起床後便高興地嚷著「今天可以返學!」午飯後他穿上整齊的校服、背上書包、掛上名牌, 與媽媽手牽手前往學校。到了學校,罡仔立即到家庭閣的「廚房」玩「煮飯仔」。他嚴選新鮮食材,把材料落鑊,再用碟子裝好,奉上給媽媽品嚐。之後又走進音樂室,一隻小手拿起波板糖形狀的鼓,另一手仔舉起貌似珍寶珠的鼓棍,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敲打著樂器。仍未足三歲的罡仔, 期待正式回校學習,認識新同學。 珍惜在學的時光 至於森森,上學年在家學習多個月,9月終於可與媽媽一起回校參觀校園,她同樣很雀躍。進校時她先量體溫、以酒精消毒液搓手,入課室前雙腳先擦擦消毒地毯,然後把自己的相片貼在出席表上報到,之後便放下書包去玩耍。 當這兩名學生的母親接受訪問時,森森又主動奉上「熱茶」招待,還說:「有好多Pizza,(大家)可以慢慢分享!」後來罡仔也前來幫手招呼。 疫情期間未能上學,森森掛念著同學和老師,一直渴望可以回校上學,也祝願染疫的病人早日康復,她說,最想與同學「一起煮飯,替公仔換衫」,也期待到操場玩滑梯和與同學扮演「小食亭」檔主。 森森的媽媽莊綺雯說,女兒當日回校園時,看到課室貼上停課時她製作的長頸鹿作品而感到喜悅。她欣賞遊校園的安排,「可以讓女兒逐步適應校園生活,家長也能了解校園內的衛生措施,在疫情期間能安心地讓子女回校上課」。 罡仔的媽媽巫映紅說:「參觀校舍讓我們認識學校環境外,學校也講解教學方向和課程規劃等,讓我更了解兒子的學習生活。兒子與老師初步見面,能幫助他盡早投入校園生活,適應學習環境。」 分組上課保持距離 為了讓學生盡早適應校園生活,主任黃華萍說,校方會讓學生見老師,領取學習包,為舊生製作「幼兒成長學習檔案」以重溫過去所學。她說,幼兒在成長階段,要先建立關係和安全感,才能安心學習,復課前老師與學生見面,有助學生建立對老師的信任,容易適應學校生活。 校長李月嫦說,學生需要在個人與群體兩方面有所成長,其中在校內有同學陪伴, 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復課初期,幼稚園以「認識我的學校」為主題,進行校園遊蹤,學生與家長在校內尋找不同的校園標誌,以認識學校環境。校方安排家長陪伴子女上課,直到家長安心讓子女在校學習,幼童也投入學習後,家長便不用陪伴上學。 李校長說,學校由9月16日起分組復課,全校66位學生,每課室只容納8名學生,學生均有專用的文具和玩具,例如是訓練幼童小手肌的泥膠、串繩公仔和教具等, 暫停共玩玩具。 面對疫情,聖德蘭幼稚園不少外語學生都跟家人返回原居地,幼稚園今年暫停非本地課程,繼續留校的九位外語學生則轉到本地課程部。李校長說,學校推動兩文三語, 故此不影響外語學生的學習需要。(高)  復課安全小貼士 復課初期,邀請學生佈置課室,同時也教導學生保持社交距離。 方法 1 在畫紙印上腳印圖案,把圖案剪下來。 老師指導學生,在保持社交距離下,一起商討圖書角可容納的人數,按人數在圖書角外貼上腳印圖案,當腳印圖案放滿鞋子,表示圖書閣已滿額。 方法 2 把繩子穿入飲管中,製作成頸鍊。 學生到「家庭角」玩樂時,把已掛在門外的自製頸鍊戴上,便可入內遊玩。當沒有頸鍊,便要等待使用家庭角的同學離開後才可內進。 製作飲管頸鍊,可訓練學生手眼協調和小手肌的靈活度。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