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30618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6.18
景林天主教小學
環遊世界 視覺藝術展
(本報專題)暑假將至,不少家長會帶著子女於此悠長假期出國旅遊。景林天主教小學剛在學校禮堂舉行以「環遊世界」為主題的視覺藝術展覽,並首次加入元宇宙元素,同時舉行元宇宙藝術展覽,藉此帶領參觀者在現實以至虛擬世界中, 透過視藝創作,「遊覽」世界各地,認識不同的藝術文化及風格,與家長帶子女往外地旅遊,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視藝展分為「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共四個展區,展出全校學生的視藝創作。六年級學生李可晴所參與的圖騰柱作品,便在南美洲和北美洲展區展出。   可晴參考印第安圖騰柱的外形及色彩,剪出色紙再貼於畫紙上,創造出不同的圖騰圖案。她所創作的開心及生氣表情的圖案,於圖騰柱上呈現強烈的對比。可晴完成其個人作品後,再結合其他同學的作品,拼成一條圖騰柱,喻意「團結就是力量」,結合不同的作品使之成為美不勝收的傑作, 讓同學更加明白團隊合作的力量。   學生擔任視藝展導賞員 介紹展品   是次視藝展於5月27日開幕,期間邀請校監、神父、區內校長、家長及幼稚園學生參觀,視藝科科主任蔡思慧老師指出,部分高年級學生在視藝展中擔任導賞員, 向參觀者介紹展品,無論在面對家長或小朋友時,都運用了不同的介紹技巧;在導賞的過程中,學生的演說能力得以提升。   李可晴是展覽的導賞員之一,這次經驗讓她更加了解不同地方的藝術文化。在眾多藝術品中,她對亞洲展區的印花扎染布料印象最為深刻,「用橡筋綁著布料,沾顏料後,再等六至八小時,乾透後解橡筋便完成」,這讓她感到神奇絕妙。   四年級學生羅詩晴與同學以在陶藝拔尖班所製作的壽司陶瓷盛器,參與這次視藝展的展出品。她稱:「我喜歡吃壽司,便選擇做這陶瓷作品,藉此展現日本的飲食文化。」她運用了陶藝的手捏法, 製作這件作品。詩晴的父母亦有參觀是次展覽,欣賞詩晴與姐姐的作品,並拍了很多相片,以作留念。在視藝展的第一天,學校邀請了香港首位VR虛擬繪畫藝術家黃學豐表演VR繪晝,詩晴亦有幸與他在虛擬世界一起創作。   學校自2015年起,連續八年為學生舉辦視藝展,另一位四年級學生楊子慧於一年級開始參與視藝展,她很高興能與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創作。她在視藝堂創作了墨西哥民間藝術鏡子,此作品於南美洲和北美洲展區中展出。子慧運用曼陀羅藝術,創作以對稱圖案為主的作品。由於作品主題是聖誕節,她畫上很多聖誕樹、禮物及房屋,營造濃厚的聖誕氣氛。她喜歡視藝,所以十分享受創作過程。   三年級學生羅思妤於本年3月,在學校於回復全日面授課的下午「HAPPY HOUR 」時段,參加了天主教鳴遠中學所舉辦的「畫蘭喜相逢」到校中小交流活動,學習繪畫水墨畫的技巧。她所畫的蘭花水墨畫也在這次視藝展中展出。   元宇宙藝術展覽   本年,學校同時舉行元宇宙藝術展覽,讓參觀者打破地點、時間限制,隨時也能參觀展覽。思妤亦有參與設計這藝術展及擔任導賞員;她為展品錄製簡介後,再上載於藝術館中,讓參觀者了解作品的創作理念。思妤表示喜歡元宇宙藝術展,因為空間感大,且能於近距離欣賞作品時,也不怕把作品損壞。   視藝科科主任何嘉盈老師指出, 視藝展的課程融合在學校的視藝科常規課程中,學生於去年9月便開始籌備視藝展。何老師指出,學生在策劃視藝展時能得到特別的創作經驗,因為他們要思考如何擺放作品,才能產生更美的效果。她認為學生成為策展人之一,才能更投入於活動中。   結合視藝與科技   何詠懿校長分享舉行視藝展的原因時表示:「學生喜歡視藝創作,但很少機會與不同的人分享。」她期望展覽可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與人分享藝術創作,從中獲得滿足感及成就感。她更表示,視藝創作可以訓練小朋友的創新思維能力。她認為在創作過程中,學生能學會欣賞世界不同的美。   學校每年為視藝展訂立不同主題,而學校早於一年前已開始計劃是次視藝展,由於當時疫情尚未平復,學校便訂定主題為「環遊世界」,期望在疫情下雖然四處遊覽的機會減少,但仍可透過這視藝展覽,帶領小朋友環遊世界。   近年STEM學習大行其道, 何校長稱本年視藝展之所以加入元宇宙元素,除了希望善用科技,在展覽完結後,仍可以保存學生作品外;更希望讓小朋友有更多機會從不同角度接觸科技,配合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吳)  
kjy16_20230521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5.21
天主教鳴遠中學
辦水墨畫展覽 推動中華文化
(本報專題)天主教鳴遠中學的學生,透過認識香港國畫家趙素仲的中國水墨創作,認識中國文化、智慧與藝術的美感,更有學生跟隨趙老師學習中國水墨畫繪畫技巧,並一同於展覽上展出。   該校於4月19日至5月2日與暘谷藝術協會在校內合辦畫展,名為「游於藝——德馨心悅」趙素仲老師作品到校展,展覽設有多個主題展館,包括仙子館及智慧館、香港館、生命館,展出香港國畫家趙素仲多幅作品外,於本年由趙老師任教的十位鳴遠中學學生的作品, 也在該校的「鳴遠藝廊」展出。   該校為推廣中國畫,視覺藝術科科主任彭淬礪老師於3月至4月向景林天主教小學三年級學生,分享趙素仲老師的蘭花作品,並教授學生學習繪畫蘭花,20多幅由小學生繪畫的蘭花作品也於展期中展出。   展覽亦展出上學年初,鳴遠學生在視覺藝術科與地理科跨科協作而成的毛筆畫作品,彭淬礪老師指出,其中中一學生以「我們的厚德」為題,學生從該校位處將軍澳厚德邨的社區,在區內考察及拍照,學習土地利用,以毛筆繪畫他們眼中的社區,「題材正好回應趙老師於四年前與本地學生合辦作品展時,以『欣賞——我們的香港』為題,從國畫筆下畫出眼中的香港。」   彭老師表示,該校近年在視覺藝術科推動中國藝術元素,其中於初中視覺藝術科加入中國藝術評賞,也學習中國繪畫。藉此提升學生藝術潛能與素養。   學生跟隨國畫家繪畫   天主教鳴遠中學是第一所得到趙素仲老師教授國畫評賞及教授國畫筆法的學校,是次共10名中二至中五對視藝或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學生參與。   「趙素仲老師15歲時,從廣州來到香港與家人團聚,當時她是新移民,對香港周遭事物也感到陌生,她以畫抒發感情,說出新移民的心聲⋯⋯」中二學生何小麗於2020年來港定居,她在展覽期間向來賓介紹趙老師於2014年畫下的《望夫石的悽愴》作品時,認為趙老師的作品是她心靈的安慰,她形容來港時剛升上中學,面對文化差異與語言上的困難,需要長時間適應,「我作為新移民,她的作品深深打動著我。」   中五學生譚煒豪有幸在趙老師的指導下與她共同創作,「第一課趙老師教我們畫荷葉,最初我未懂得控制墨水,毛筆畫在畫紙上,墨水也化開,正當以為這是一幅失敗之作,趙老師看到笑一笑,便上前在圖畫上加了數筆,立時把荷葉變成南瓜。」他從國畫師豐富的想像力,明白只要多發揮創意,中國國畫可以變化多端。   另外,令所有學生感受至深,是趙老師在課堂中以學生的名字題句,以及送上刻有學生名字的圖章,煒豪說:「我的名字是譚煒豪,趙老師便以『豪』,送上『豪情傲西風』,意思是豪邁堅強不屈面對困難。老師的勉勵使我十分感動。」   中三學生楊唯德首堂學習國畫時,他所畫的蓮蓬,用色及形態也展現美感,更得到趙老師讚賞,唯獨是他的筆跡被老師批評,當他聽到評語後,便每日練字,「因為繪畫中國畫除了畫功外,字跡也很重要,老師的評語激勵我要寫好中文字。」   中五學生何詩怡及韋心怡均表示,珍惜這次機會,詩怡在學習畫蓮花倒影時,沒想到可以趁著墨水仍未乾透時把畫紙對摺造成倒影效果;心怡練習筆法時,原本畫上葉子卻有如眉毛形狀,她感激老師不斷示範,讓她明白箇中技巧。   展覽期間設公眾導賞,就讀中四的黃德恆是導賞員之一,他說從介紹展品讓他深入認識每件作品帶出的信息,「向公眾人士介紹時,所有作品也有故事, 及畫家當時的心路歷程。」   創作與思念化成生命祝福   在「生命館」展館,展示了趙素仲的《天上人間——我們的往返》書中畫作外,也有去年在該校畢業的劉基新的一系列思念他愛犬的作品。   劉基新幼童時期在廣西成長,五歲時他帶同愛犬遷往外祖父母的家後不久,愛犬不習慣新環境而走失,基新從此 與愛犬失散。「這個是我在中學文憑試視覺藝術科校本評核的作品,原本以我的視覺畫下對牠的思念,後來我看過趙老師『有苦自己知』的作品,反映她對苦的看法後,讓我明白不能只憑自己的視覺看痛苦。」   藉著趙老師的啟發,基新豐富了作品意念,他在作品中換位思考,再畫上從愛犬的視覺的畫作:他把愛犬畫在中央,背後畫有無數的犬隻,以示狗一直忠心地在天上等待與主人重逢,再製作半立體作品,及以立體裝置藝術「神化犬」以示他認為愛犬的轉化,犬隻眼中貼上他的容貌,有如是他兒時的愛犬一直望著主人。他說此經歷至今仍然歷歷在目,不能忘懷,但能夠從藝術的不同角度,記錄他對亡犬的感受。   天主教鳴遠中學袁玉蘭校長表示,藉著一系列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活動,拓展學生藝術領域及提高學生藝術素養, 給予學生接觸國畫家,跟隨大師學習的機會難得,從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及體驗,發掘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從中國傳統的美麗,培養學生品德價值。(高)  
kjy16_20221113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1.13
天主教鳴遠中學
MY. Band 我們的銀樂隊
(本報專題)天主教鳴遠中學以雷鳴遠神父的說話「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作為該校的「鳴遠精神」,學校銀樂隊成立四年以來,樂團的學生一直秉持著這精神合奏音樂,校長袁玉蘭說:「學生為代表學校參與演出,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練習,透過音樂展現團隊的團結與共融,以及隊員彼此的關懷與愛護,一切也是出於愛。」   天主教鳴遠中學的銀樂隊(M.Y. Band)於2018年2月成立, 現時大約有40名中一至中五學生參與,大部分成員在加入樂隊前從未學習任何樂器,負責M.Y. Band的音樂科教師徐銘堅認為,學生不須擁有音樂底子,只要是對音樂感興趣, 願意付出時間、不怕艱苦與遵守紀律便可參與。 隊名MY既是天主教鳴遠中學「鳴遠」(Ming Yuen) 的簡稱,也解作是「我們的銀樂隊」,總隊長劉敏銳,銀樂隊的學生代表學校出外演出,是一種對學校身份認同的表現。   銀樂隊最初只有12人,以單簧管、色士風、小鼓及大鼓組成的一個小型樂隊。成立約五個月後, 樂團在秀茂坪公共屋邨的一個嘉年華會演出,至2019年獲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44萬港元以作發展,用作擴充樂器種類,購買樂器、聘請導師、製作制服等。校長袁玉蘭指出,透過銀樂隊提升學生的專注力、紀律、責任感以及團隊精神,並發揮學生的潛能,增強自信心,達致全人發展。   銀樂隊表演形式多元化   銀樂隊以木管、銅管及敲擊樂的樂器為主,配合花式步操的模式進行。樂團表演形式多元化,有鼓隊的獨立演奏,亦有不同樂器的合奏,表現場地可在室內或戶外進行。   徐銘堅老師認為銀樂隊不受場地限制,按照不同的演出場地設計隊型及花式, 例如該校銀樂隊於去年5月在香港迪士尼樂園參與迪士尼演藝日表演,以定位花式及步操進行演出; 剛於本年9月在伊利沙伯體育館的民安隊樂隊音樂交流會上,便採用了大型花式步操;每逢學校舉辦大型活動也派出銀樂隊演奏。   近年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銀樂隊需要暫停團隊訓練轉為網上學習時,導師便會個別向一至三位學生教授樂器,從而發掘具潛能的樂手,推薦他們參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的等級音樂演奏及等級樂理考試。由去年開始,共有11位學生分別參與中音色士風、次中音色士風、小號、長笛及單簧管考試頒發五級樂器證書,當中三人榮獲優異成績;13位考獲五級樂理考試,亦有五人考獲優異成績。   該校銀樂隊剛於聯校音樂大賽中獲得中學步操樂團金獎,多位銀樂隊成員也在獨奏項目獲得11金、12銀及3銅的獎項。其中在中學銅管樂(小號)獨奏中級組獲金獎的中五學生劉敏銳在過去兩年,在小號及樂理考試上考獲五級優異成績,她回想在中一首次吹奏小號時,因氣量不足難以奏出聲音,直到她能夠把小號吹出聲音,後來擔任小號組長以至現在擔當銀樂隊隊長,她說從中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更培養領導才能。她形容參與銀樂隊成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銀樂隊在整個中學階段陪伴我成長。」她希望能完成小號八級考試,藉此肯定自己的能力。 中五學生洪莎茜是長笛組長,她與中四學生、擔任小號組長的陳倩桐剛在學期初的一個大型演出前,因家人確診新冠肺炎而無法演出,她倆表示, 排練長達半年終未能參與感到失望,但是樂團重視每個成員的參與,演出當日團隊特意空出她倆原本的位置,洪莎茜對此深受感動,陳倩桐認為隊員互相支持展現團隊精神。   樂團成員一起成長在芸芸樂器中,大型樂器蘇沙號╱大號(Sousaphone), 在闊大的圓形喇叭口裝有該校校徽及「M.Y. B a nd」的標誌,負責手持Sousaphone的低音銅管組長、就讀中四的曾詩穎說,起初覺得難以駕馭巨型樂器而想過放棄,直到表現有所改善,滿足感與自信心亦愈來愈大,即使每次排練感到辛苦她也願意繼續練習,她說:「與同學一起練習,一同進步很難得。」   而銀樂隊鼓隊也在聯校音樂大賽中的中學小組合奏(敲擊樂)奪得銀獎, 就讀中五的鼓隊隊長黎俊銘自中一上音樂課時,看見老師播放學生打爵士鼓的片段,深深被當中的動作與節奏吸引,「我覺得師兄打鼓時甚具型格,很想仿效他,因而加入鼓隊。」   黎俊銘自中四起成為全隊唯一負責中鼓(又名Tenor Drum╱Tom-Tom)的鼓手,帶領鼓隊隊員一起演奏,每次練習或演出,也要背著重達30磅的樂器,最初背上中鼓,感到樂器非常重,每次練習後全身肌肉疲勞,後來多作練習才逐漸習慣。他說中鼓共有五個鼓,讓他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加強左右腦的配合,練習時他常會加入個人特色,例如是拋棍或轉棍的動作,以豐富演出。   2023年該校的辦學團體聖母聖心會慶祝會祖南懷義神父(Théophile Verbist)誕生200周年,袁玉蘭校長指出,過去聖母聖心會會士到世界各地傳教,當中不少傳教士神父來港福傳與辦學,向學生傳授知識與宗教價值觀。她引述校監狄和詩神父(Devos Pierre Joseph)常向學生提及愛以及無私奉獻就是福傳,她喜見銀樂隊的學生正彰顯出愛與犧牲的福傳精神。(高)  
kjy15_20220123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01.21
喜樂中學 動態 2022.01.23
觀塘瑪利諾書院•50周年校慶感恩聖祭 (本報訊)觀塘瑪利諾書院為慶祝50周年校慶,早前舉行了「50周年校慶感恩聖祭暨祝福馬賽克壁畫」,由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祭,當天共600多位學生於課室透過觀看直播一同參與感恩祭。 彌撒中,夏志誠輔理主教提醒學校每位成員,「觀瑪」的校徽是以基督為中心,勉勵大家要反本溯源,無忘初心,而耶穌基督正是我們人生的道路、做人的真理,以及充滿活力的生命。奉獻禮上,獻上代表「觀瑪」過去50年歷史、回憶及校園生活點滴的「金禧特刊」,以及象徵全校學生對學校的感謝及祝福的心意板——「我們的禮物」。 彌撒結束前,夏志誠輔理主教和眾神父,祝福了於校園正門上,以「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為題的大型馬賽克壁畫,以及另一幅在操場由老師和學生一同繪畫的壁畫。(喜) 天主教鳴遠中學教育活動 (本報訊)天主教鳴遠中學於上月舉行「博古通今 知法育德」國家憲法日教育活動暨升學諮詢日。該校期望藉此教育活動,增強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並同時宣揚中國傳統文化。 活動透過座談會形式加深學生對憲法的了解,又以集科技和創意元素的穿越劇場「鳴遠勇士闖霄漢」向創造偉大奇蹟的中國航天英雄致敬。除了對憲法的宣傳教育外,活動亦透過一系列中國文化藝術表演、傳統民間遊戲及科學探索活動(STEM),讓參與者了解中國華夏文化源遠流長,提升國民認同感,成為尊法守法、心懷家國良好國民。(少) 聖保祿中學畢業禮 (本報訊)聖保祿中學於早前舉行畢業禮,邀請校友暨朗晴慈善企業有限公司主席麥樂嫦蒞臨致辭及頒發證書,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省會長張月娥修女頒發學科及活動傑出表現獎項。 典禮的開首由校監馮彩華修女帶領祈禱,校長羅紹榮報告校務時讚揚畢業生何詩蓓校友於2020東京奧運會奪得女子100米與200米自由泳兩面銀牌,近日她參與歐洲國際游泳聯賽也勇奪佳績。其次,該校榮獲2020年度香港環境卓越大獎金獎(中學),學校在環保方面的貢獻備受肯定。 主禮嘉賓麥樂嫦致辭時分享自己過去的學習歷程及推動環保教育的心得與願景。她期望畢業生享受大學旅程之餘,也不忘過低碳生活,為環保出一分力。 其後領袖生長黎忻晴代表畢業生致感謝辭,黎同學冀盼畢業生在成長路上變得更自信、成熟,以聖保祿的精神展開人生新一頁。(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