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7012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1.21
天主教香港教區幼稚園 不一樣的音樂課堂
(本報專題)上課時,學生總會呵欠連連。但上月初,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及天主教聖安德肋幼稚園(下稱聖安德肋),卻充滿著音樂與歡笑聲,這是甚麼回事呢?原來是教區幼稚園舉辦「教區幼稚園音樂活動培訓工作坊」,由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施孟琪(Miki老師),為幼稚園教師進行一天的培訓日及五天的示範教學,參加者約一百六十名。培訓課程目的,是加深老師對音樂範疇的理解,及提升「奧福音樂」教學的技巧和實踐。 最重要開心 天主教甘霖幼稚園溫佩芬老師表示,Miki 老師透過不同活動、遊戲,加上肢體動作和音樂,增強了老師們對「奧福音樂」的認識。示範教學當日,Miki老師戴上動物耳朵形狀的頭箍,向幼稚園學生介紹有關蚯蚓的繪本, 然後播放音樂及扮演蚯蚓,跳著有趣的舞步,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剛開始時,學生不太願意跳出舞步,但漸漸地便投入音樂,一邊笑、一邊跳。熱身過後,Miki老師利用手偶公仔說故事,她抽取故事中的一部份情節,與學生玩「不浪費」遊戲,包括一位學生丟物品,另一位學生負責收拾;最後把豆袋、襪子等物品組成圖案,如機械人、城堡、太陽等,並互相分享成果。他們還利用膠袋和膠樽,配合音樂,發出不同的聲響,學生玩得樂而忘返,從遊戲中也能學習不浪費的概念。 就讀聖安德肋的馬芯怡、陳恩童和林言量表示十分喜歡「奧福音樂」的形式上課,芯怡喜歡Miki老師戴著耳朵頭箍,並認為「樣樣都好玩,最喜歡『不浪費』遊戲」。言量笑著說自己最喜歡拿著膠樽滾來滾去發出聲響,還能跟老師一起用物品拼出機械人。他表示雖然上課時間長,但是遊戲很好玩。恩童則最喜歡手偶公仔浸溫泉,扮演蚯蚓跳舞時也感到很有趣。 恩童表示,平時上課只是做功課和畫圖畫,比較沉悶,可是這課堂的遊戲很好玩。言量補充:「這些遊戲比動感王國(校內音樂室)更好玩,平時音樂課只是一邊唱歌,一邊圍著圈走;但這課堂十分特別, 希望以後上課都是這樣。」 Miki 老師表示, 「奧福音樂」的宗旨, 就是要孩子開心玩音樂, 使課堂裡充滿喜樂。溫老師發現,學生上課充滿歡笑聲,享受過程,甚至會利用言語和肢體表達。即使較文靜的學生,到後期也樂意表達自己,舉手分享。 由簡到繁 「奧福音樂」除了讓孩子利用音樂帶來歡樂外,也是綜合性的音樂課程,會配合節奏、樂器等方式,由簡單到困難、由模仿到創造、由個人學習到多人學習,即是「由簡到繁」,都是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Miki老師有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她在設計課程前,必先從故事出發,並找出與故事相呼應的律動,再配合兒歌, 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這些都是以「由簡到繁」的方法設計課程。 天主教露德聖母幼稚園陳家意老師認為,在培訓中最大的啟發就是學習「由簡到繁」,原來音樂課中的每一環節,都可以讓學生發揮創作的機會。她說:「在示範教學中觀察到學生反應很好,他們扮蚯蚓跳舞時,也扮著鬼臉,對他們的自信心有很大幫助,也能提升觀察力和創造力。」溫老師補充,學生開始時是模仿老師的動作,但到後期透過繪本和故事遊戲,他們開始創造各式各樣的動作。 溫老師最欣賞分享環節,「 開始時,學生由個人參與,到互動活動及共同分享中,同學們關係融洽。」陳老師舉出一個例子,有兩組同學都是用物品組成機械人,但學生之間沒有鬥爭,還會互相欣賞:「你真是很棒。」,「對呀,你也能做得好好。」他們透過觀察,得到啟發,從而學習怎樣做得更好,也能增加溝通機會。 我們對上課的印象大多是因為沉悶,而產生抗拒。但Miki老師分享,「奧福音樂」能配合任何科目,例如利用音樂,以歌唱形式學習語文;除學習外,「『好玩』也是教學重點,『好玩』才能令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妤/ 馮) 
kjy06_20160626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6.25
【2015-16年度 東亞銀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學生閱讀分享比賽 獲獎作品 - 幼稚園組 K2, K3
幼稚園組 K2  -- 冠 軍 -- 最喜愛的圖書:《帽子萬歲》 黃禮康 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幼稚園   -- 亞 軍 -- 最喜愛的圖書:《嗨!黑漆漆》 胡澭圻 聖羅撒幼稚園   -- 季 軍 -- 最喜愛的圖書:《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鄭梓螢 真理浸信會富泰幼兒園     幼稚園組 K3 -- 冠 軍 -- 最喜愛的圖書:《下雨天》 程智凱 基督教宣道會茵怡幼稚園   -- 亞 軍 -- 最喜愛的圖書:《鼠小弟的背心》 曾樂謙 天主教聖安德肋幼稚園   -- 季 軍 -- 最喜愛的圖書:《下雨天》 張焯喬 荃灣聖母幼稚園       ﹣﹣優異 K2﹣﹣ 1 刁卓琳 天主教聖安德肋幼稚園 2 陳凱婷 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兆麟苑幼稚園   ﹣﹣優異 K3 ﹣﹣ 1 黃麗安 天主教大埔幼稚園 2 石臻泓 聖公會荊冕堂葵涌幼稚園    
kjy02_2016061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6.11
天主教香港教區幼稚園 南京幼兒教育交流
(本報專訊)由教區幼稚園總校監、校董、校長、主任及老師組成的天主教香港教區幼稚園代表團,早前赴南京進行幼兒教育交流活動,活動包括講座、參觀學校及了解歷史文化三部份,以了解南京幼兒教育的發展及最新發展方向,選取合適的學習所得,加以應用。交流團回港後,天主教領報幼稚園郭美玲校長、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陳紫雯校長及長洲聖心幼稚園李鳳鑾校長、高主教書院幼稚園部林婉芳主任(小圖右)、天主教聖安德肋幼稚園曾佩賢老師(小圖左)聚首一堂,接受本報訪問時均表示:這次旅程收穫豐富,為日後在優化幼兒教學質素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郭、陳兩校長分別為天主教香港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現任和前任組長。 創意教學 扶持成長 環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郭校長表示三間幼稚園均有偌大的校園,校方充分利用空間去擺放學生作品,讓人一踏進去,便感覺到那是一個屬於孩子的地方,這樣的安排有助提升學生的歸屬感。「參觀期間,我們遇見的小朋友都很雀躍地向我們分享他們的作品是怎樣做、怎麼畫的,他們的主動、膽量、自學能力和完整的表達能力,都令我印象深刻。」郭校長指學生的作品構思簡單,老師通常只是略加裝飾,如加上幾條紙條做畫框或襯托,就能讓作品看起來充滿生命力。 李校長對當地的校舍環境也很稱許,並認為其環境布置為她所服務的幼稚園具參考作用,「像第一幼稚園,整個校園都滿是環保創作的作品。學生可以單憑一堆枯葉或一棵樹根,便造出一棵樹或一件件富詩意和美感的作品。老師固然是美藝方面的專才,他們更擁有一顆尊重孩子創作的心。」林主任和曾老師也有同感,曾老師說:「我們到訪的其中一間學校是以春天為題,整間學校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色,包括有植物、昆蟲等放滿整條走廊,讓學生很容易便進入主題,從中探索。」 林主任亦指三間學校從布置以至師生間的互動安排,都有很強的探索元素,她說:「我們見到學生拿著一塊小鏡子在梯間玩陽光折射遊戲,玩得很開心。他們在玩樂時, 同時已學會了自律、守規則,不怕因此而傷害到自己或同學的眼睛。」李校長對她到訪的學校師生間密切的關係也感難忘,「學生可獨個兒自由上落樓梯,另外有學校會讓孩子使用安全剪刀,我們見到有孩子有鼻涕,本想幫忙, 但老師嚴禁我們這樣做,他們要孩子自發去清理。這些對學生的信任和放手的做法,對應現在我們常說孩子被過份保護或他們的自理能力不太理想的狀況,都值得我們的老師以至家長反思。」 整合優化 發揮取長 老師是學校寶貴的資源,師資的人手分布是其中一項特點。陳校長注意到南京的師資安排,例如當地有一個男教師發展聯盟,由最初的一、兩位成員發展至現在的幾十人。「女幼稚園教師始終佔多數,但男士亦有他們的優勢,很多小朋友也很喜歡跟男教師玩,他們的體能、活力以至活動方式都跟女教師不同,如果學校有男及女的教師,將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豐富。」 陳校長表示目前在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也有一位男教師,她更能體會這樣安排的優點。她贊同有意入行的本地男教師,可仿效南京當地的男教師,選定某些藝術或體育項目作為長遠的專業發展目標。「要提升整體的教學質素,所有老師都要朝專業化的路向發展。」她還很欣賞當地幼稚園的師徒制,打算引入該校,以幫助新入職老師面對挑戰。交流團到訪的幼稚園在規模、校舍面積、師生人數各方面與香港的情況各有不同,三位受訪的校長均指出這次交流旨在借鑑經驗,以期按校本情況作整合,讓學生在自由、尊重、愛和美的環境中快樂成長,及讓老師感到備受重視。 為期四天的交流活動,由天主教香港教區學校發展顧問(幼稚園)林秀蓮修女帶領,江蘇香港文化促進會協調接待,天主教香港教區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廖慕賢(教區幼稚園總校監)、黃敏兒校董、校董古穗生修女與十七所教區幼稚園的校長、主任和中層老師,及德貞幼稚園校監郭婉嫻修女等四十三人參與。抵達南京後,交流團先出席由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英教授主講的「未來十年中國學前教育發展趨勢」講座,隨後幾天分別參觀當地頗具規模的江蘇省省級機關實驗幼稚園、南京市第一幼稚園和南京市實驗幼稚園,及到訪當地的歷史文化景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