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90324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9.03.22
教區學校聯會研討日 培育兒童愛護大自然
(本報專題)教師專業發展日除了為學生帶來一天假期外,可有想過它帶給學校更多有趣的學習題目?今年天主教教區幼稚園老師在發展日探討有關大自然與生活學習的範疇,以培養孩子去愛護大自然。 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三月八日假高主教書院幼稚園部舉行教育研討日,加強老師教授科學的知識和技巧, 讓他們與孩子一起探索大自然與生活,十七間教區幼稚園逾二百八十名教師及校長參與。 研討日,上午時段主題為「與幼兒一起探索大自然與生活」,由小園丁工作室總監郭建玲主講,讓與會老師體驗科學的趣味;下午部份則由東華三院教育科學務主任鄺美詩及東華學校校長及教師分享,讓與會教師轉化所學並實踐於教學中。  培養幼兒好奇心:  觀察、愛護、探索大自然 當天上午,講者郭建玲指幼兒科學教育並非著重於教授原理,而是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以建立觀察、愛護和探索大自然及物質世界的客觀而開放的態度。 郭建玲說幼兒階段最重要的是觀察和學習分類。她舉例說,向幼兒講解物件浮沉時,「不用提及密度原理, 因為在實驗過程中,小朋友自會從中找到類同的地方」。她舉例說,糖融入水中、香蕉出梅花點的變化,都可以成為課堂的例子。 在幼兒教育裡,郭建玲認為教師須教導他們應有的學習技巧與態度,技能即觀察、探索、預測及提問;態度即愛護大自然及生活、勇於探索等。她指幼兒富有探索精神,應讓他們「嘗試種植, 在小、中學時再學習植物生長背後的原理。」 老師也比賽 動手做科學 在當天上午的研討日中,郭建玲亦為在場教師安排了「動手做科學」的環節,「一方面讓教師享受、領會科學動手做的樂趣;並親身體會讓孩子親手做科學實驗的重要」。 在「STEM創意比賽之安全降落大行動」實驗中,教師製作「可展示跳躍式下降的圖形」,放在橡筋上測試下降速度,現場教師運用一樣的材料,做出獨一無二的圖形, 如蛇、魚、心形,並走到禮堂台前, 比拚誰的作品下降時間較長。此外,教師運用錫紙、波子等物料製作「跳豆精靈」,即簡單帶出科學原理的小玩意。 藉照顧小動物 欣賞受造界 談到學校的科學教育經驗,赤柱的聖德蘭幼稚園校長李月嫦對本報說,去年十一月中,他們從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取得馬蹄蟹卵,並在馬蹄蟹旁裝上放大鏡, 讓學生與家長上學時,每天一起留意牠們的變化, 並用手觸摸及目視,再把觀察所得畫下來,「小朋友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馬蹄蟹,所以每幅畫作中的馬蹄蟹都不一樣」。 該校又經常帶學生到區內參與活動, 在剛過去的新年前,教師與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沙灘,閉上眼睛,聆聽風聲,李校長說,「有時我們太依賴眼睛」,故此希望藉此讓小朋友透過聲音觀察四周,有些聽到風「呼呼」的聲音;有些則聽到風吹動樹葉的聲音。 科教教育融入愛德價值 高主教書院幼稚園部校長傅慧玲說,學校融入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於大自然與生活的課程活動中,例如要每位學生在一星期內,照顧兩隻雞蛋,「上課,吃飯、洗澡亦然」。她指此活動讓學生了解懷孕母親,照顧胎兒的經歷,明白當中的辛苦、疲累,以及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感謝他們。 至於認識大自然,她說學校與學生到維多利亞公園, 「觀察樹葉是如何從樹上掉到地上」,認識葉的變化、樹幹的紋路等。此外,教師亦會安排「風車活動」和「吹泡泡活動」等校內活動,讓學生留意風車在風的吹動下的活動過程,又可以在陽光下,並從泡泡中留意到顏色的變化。 愛護天主的創造 天主教甘霖幼稚園校長陳栢琪說,他們讓學生在屋邨內的公園接觸動植物,而各級都有不同的戶外活動,而最近以「春天」為主題,讓幼兒班學生觀察動植物;低班學生則與教師,步行至牛池灣公園,途中留意天氣的變化或交通工具的種類;高班學生則會到有較多物種的香港動植物公園。 陳校長說,活動前會告知學生相關概念,並以照片和書籍作引導,學生從圖片多只有單一體會,而在親身經歷的時候作出不同的觀察與提問。 陳校長說,大自然與生活這主題會連扣至天主教的辦學理念上,「從動植物身上了解天主如何創造生命」,從而學習去愛護它們。
kjy02_2018120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11.30
教區幼稚園親子同樂 傳揚「愛動樂 樂傳主愛」
 (本報專題)教區轄下十多間幼稚園十一月十日假蒲崗村道學校村舉行第十八屆親子同樂日,當天參與的幼稚園學生及家長多達五千七百人,透過親子遊戲,以及音樂律動的活動,傳遞愛與喜樂的信息。 本年大會主題為「愛動樂.樂傳主愛」,以示小朋友及家長用愛和生命,以喜樂把天主的愛帶給旁人。 親子同樂日由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主辦,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禮、天主教香港教區幼稚園校董陳德雄神父,以及多位嘉賓參與。 教區幼稚園總校監廖慕賢致歡迎辭後,約一千名小朋友從運動場的四邊入口進場,他們手上帶著金、銀色的手環,向在場的嘉賓與家長揮動著小手,部份走到運動場中間的彩傘區圍圈,部份走到跑道上,等待千人操音樂《Jesus Loves Me》的響起。  小孩載歌載舞 傳遞天主的愛 音樂響起,小朋友隨即配合歌詞舞動身體,彩傘區的小朋友一聽到「Jesus loves me」則走進彩傘,代表他們被天主的愛所包圍,然後再從彩傘下走出來,寓意把天主的愛,帶給身邊的人。 當天在慈雲山天主教小學及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設有多項攤位遊戲,包括充氣彈床、射箭和釣魚等,活動豐富。其中,滑梯最受小朋友歡迎,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走上滑梯,坐在紅色的大盤中,再由工作人員推下滑梯,刺激感十足,十分歡樂。 此外,多間幼稚園的外籍教師聚集一起與小朋友玩音樂遊戲,隨著音樂節奏的快慢,小朋友與教師圍圈站立,輪流傳豆袋,家長亦參其中,與小朋友一起傳豆袋。隨著有更多的小朋友加入,圓圈亦隨之擴大。 剪綵儀式上,嘉賓帶上手環,拿著氣球和心形紙卡走到彩傘旁,與小朋友共同製作「愛心大蛋糕」,隨後與小朋友跳千人操。 活動中,夏主教致辭時提醒家長珍惜與子女相聚的時光,即使生活忙碌,也要時刻記著「為誰辛苦為誰忙」,以及耶穌所說的話:「讓小朋友到我跟前來」,多與孩子相伴, 共享親子樂。  家長小朋友分享感受 K3的梁曉桐就讀長洲聖心幼稚園,把兩個手環綁著頭髮的她,在訪問前剛與媽媽(楊惠娟)完成親子律動遊戲。梁媽媽經常與女兒參加學校的親子活動,在提到親子活動的時候,曉桐即笑著回答,父母會與她參加學校旅行,「但爸爸經常要上班」。梁太是全職媽媽,所以陪伴女兒的時間多,她認為小朋友喜歡與同學一起玩耍,所以校方舉辦這類型活動,讓小朋友一起盡情玩樂。 雖然曉桐今天未能站於彩傘區,但她亦十分喜歡千人操,當被問到這舞蹈學了多久,曉桐回答:「幾年了!」原來她從K1開始,便學唱這首歌曲,從歌詞到舞步對她而言都已經是耳熟能詳。 天主教甘霖幼稚園鍾浩揚在訪問前玩了不少攤位遊戲, 他喜悅地說:「最喜歡擲牙齒!」細問之下,原來他贏了這個遊戲。浩揚出生於公教家庭,父母也要上班,故此會把握學校舉辦的親子活動,浩揚的媽媽(朱碧怡) 在家中經常播放聖詠,亦不時帶浩揚參加堂區舉辦的活動,她回應夏主教在開幕典禮說的:「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指出在聖經裡耶穌總是祝福小孩 子,所以在活動中,小朋友便是主角。她認為活動有助福傳和建立親子,及促進家校之間的關係。 培養親子關係 傳播福音種子  除了這項大型的親子同樂活動以外,不少學校也會舉辦不同形式的親子活動。其中天主教領報幼稚園設有家長義工隊,過去曾舉辦親子話劇、舞蹈等活動,讓親子之間有更多互動,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校宗教教師洪玉琼指出,親子話劇中,家長及 小朋友均有對白,故此父母與小朋友會在家中一起 排練。即使未必有時間參加話劇排練的家長,校方亦會邀請家長出席祈禱會,欣賞小朋友與其他家長的合作成果。  該校校長曾寶珊希望藉著活動,讓家長了解天主教信仰,期望家長認識學校辦學理念後,促進家校合作。她為每年都有家長參加慕道班而感恩。其中聖母領報堂為家長特設家長慕道班,小朋友上課時便安排家長慕道,「最多的一年,共有十多位家長領洗」。 即使家長有時間與子女相處,但有時也難以掌握與孩子互動的技巧。因此,天主教聖伯多祿幼稚園舉辦親子活動外,亦舉辦技巧班,例如學習說故事的技巧,鼓勵家長與小朋友說故事。主任曾倩婷指出,不同年齡的小朋友採用的方法也有不同,小朋友也會在課堂上向同學分享父母親說的故事。(吳)
kjy01_2017012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1.21
天主教香港教區幼稚園 不一樣的音樂課堂
(本報專題)上課時,學生總會呵欠連連。但上月初,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及天主教聖安德肋幼稚園(下稱聖安德肋),卻充滿著音樂與歡笑聲,這是甚麼回事呢?原來是教區幼稚園舉辦「教區幼稚園音樂活動培訓工作坊」,由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施孟琪(Miki老師),為幼稚園教師進行一天的培訓日及五天的示範教學,參加者約一百六十名。培訓課程目的,是加深老師對音樂範疇的理解,及提升「奧福音樂」教學的技巧和實踐。 最重要開心 天主教甘霖幼稚園溫佩芬老師表示,Miki 老師透過不同活動、遊戲,加上肢體動作和音樂,增強了老師們對「奧福音樂」的認識。示範教學當日,Miki老師戴上動物耳朵形狀的頭箍,向幼稚園學生介紹有關蚯蚓的繪本, 然後播放音樂及扮演蚯蚓,跳著有趣的舞步,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剛開始時,學生不太願意跳出舞步,但漸漸地便投入音樂,一邊笑、一邊跳。熱身過後,Miki老師利用手偶公仔說故事,她抽取故事中的一部份情節,與學生玩「不浪費」遊戲,包括一位學生丟物品,另一位學生負責收拾;最後把豆袋、襪子等物品組成圖案,如機械人、城堡、太陽等,並互相分享成果。他們還利用膠袋和膠樽,配合音樂,發出不同的聲響,學生玩得樂而忘返,從遊戲中也能學習不浪費的概念。 就讀聖安德肋的馬芯怡、陳恩童和林言量表示十分喜歡「奧福音樂」的形式上課,芯怡喜歡Miki老師戴著耳朵頭箍,並認為「樣樣都好玩,最喜歡『不浪費』遊戲」。言量笑著說自己最喜歡拿著膠樽滾來滾去發出聲響,還能跟老師一起用物品拼出機械人。他表示雖然上課時間長,但是遊戲很好玩。恩童則最喜歡手偶公仔浸溫泉,扮演蚯蚓跳舞時也感到很有趣。 恩童表示,平時上課只是做功課和畫圖畫,比較沉悶,可是這課堂的遊戲很好玩。言量補充:「這些遊戲比動感王國(校內音樂室)更好玩,平時音樂課只是一邊唱歌,一邊圍著圈走;但這課堂十分特別, 希望以後上課都是這樣。」 Miki 老師表示, 「奧福音樂」的宗旨, 就是要孩子開心玩音樂, 使課堂裡充滿喜樂。溫老師發現,學生上課充滿歡笑聲,享受過程,甚至會利用言語和肢體表達。即使較文靜的學生,到後期也樂意表達自己,舉手分享。 由簡到繁 「奧福音樂」除了讓孩子利用音樂帶來歡樂外,也是綜合性的音樂課程,會配合節奏、樂器等方式,由簡單到困難、由模仿到創造、由個人學習到多人學習,即是「由簡到繁」,都是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Miki老師有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她在設計課程前,必先從故事出發,並找出與故事相呼應的律動,再配合兒歌, 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這些都是以「由簡到繁」的方法設計課程。 天主教露德聖母幼稚園陳家意老師認為,在培訓中最大的啟發就是學習「由簡到繁」,原來音樂課中的每一環節,都可以讓學生發揮創作的機會。她說:「在示範教學中觀察到學生反應很好,他們扮蚯蚓跳舞時,也扮著鬼臉,對他們的自信心有很大幫助,也能提升觀察力和創造力。」溫老師補充,學生開始時是模仿老師的動作,但到後期透過繪本和故事遊戲,他們開始創造各式各樣的動作。 溫老師最欣賞分享環節,「 開始時,學生由個人參與,到互動活動及共同分享中,同學們關係融洽。」陳老師舉出一個例子,有兩組同學都是用物品組成機械人,但學生之間沒有鬥爭,還會互相欣賞:「你真是很棒。」,「對呀,你也能做得好好。」他們透過觀察,得到啟發,從而學習怎樣做得更好,也能增加溝通機會。 我們對上課的印象大多是因為沉悶,而產生抗拒。但Miki老師分享,「奧福音樂」能配合任何科目,例如利用音樂,以歌唱形式學習語文;除學習外,「『好玩』也是教學重點,『好玩』才能令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妤/ 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