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231210_f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3.12.10
悔改 | 天主的引領
悔改   在中六感恩祈禱禮中,一位男同學蹣跚地走到講台,準備讀出致謝詞。他的神情並沒有那種高材生的驕傲或自信,反而眼神帶點凝重。   他打破了靜默的氣氛,說道:「還記得初中的時候,我每一個星期被記一個缺點,每一個月要見一次家長,每一個學年要擔心自己會不會要退學……我迷失了方向。」雖然我不認識他,但是我可以想像到當時的他是一個如何的學生,因為他形容的那學生跟現在就讀中一的一個男生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我想像不到中一頑皮的「他」怎可能在六年之後可以像眼前台上的「他」散發出這份成熟的味道,還有勇氣在所有人面前承認自己的過錯。   再聽他的分享,我才明悟到,平日看到老師們在教員室「頻頻撲撲」,在繁忙的教學中花時間處理突發事情,面對學生的不足時也只是「遲於發怒」,耐心地教導學生們,原來他一直是知道的,而老師的堅持也是使他重新找到方向的原因。我未見證過一個學生六年間可以有多大的轉變,但聽到他由心而發的致謝,我真正明白到人的轉變最需要的是雙方的不離不棄和信任。試想想六年的時間,若果老師或學生輕易因挫敗而向對方失去希望甚或放棄,相信這男同學不會有這樣的轉變,更不可能站在台上向老師分享這樣的感受。   看到老師聽著他的分享時不禁落淚, 我腦海中浮出這句話: 「悔改,悔改,悔改。」聖母曾多次在世界各地向小孩們顯現,特別是在毫不起眼的地方,讓他們向世界說出這個訊息。在這祈禱禮中, 我突然反思到,聖母何嘗也不是這樣對我們不離不棄呢?當我們真正為自己的過失而誠心悔改,她又會因天主的光榮而有多大的喜悅呢?   希望天主俯聽祈禱禮中的禱告,繼續鼓勵更多教育工作者。「你們與我同樂罷! 因為我那隻遺失了的羊, 又找到了。」(路十五6)   麥瑋霆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2-2023年度的體會   天主的引領   過去的一年是我成為校牧的第一年,也是我初入社會的第一年。這份工作教會我要有責任心。   回憶起過去的這個學期,我對於自己的工作、前路十分迷惘。我還未察覺到,我對工作要有責任心,對身邊的人和事要有責任心,更重要的是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要有責任心。這一年是被祝福的一年。我在天主的帶領下,以校牧作為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正職。這一年我幸運地遇上很多「老師」,一些教會我人生知識的「老師」。   不論校內或校外,這些「老師」給予我充足的耐性和包容。即使在過程中有迷失,「老師」們都會及時的拉我一把,把我引領回到正確的軌道上。由起初對學生的陌生到現在開始能成為朋友般的相處,也是這份工作帶給我的成就感。這一年學生和學校都在疫情後重新回到正軌。看著他們錯過的三年,我明白到了錯過就是錯過,我們只好望向前方,盼望在未來一起成長。願我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校牧,一個更好的自己。在天主的引領下,找到自己的方向。   葛安源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2-2023年度的體會  
kjy14_20221016 b f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2.10.16
永恆的福樂
還記得在某一宗教倫理課堂完結後,開始喧嘩的班房中,有一個中一的男同學默默舉手,示意有問題想問。我走到他的桌子旁後,他輕輕地問了一句:「如果那麼多人跟隨了耶穌,為甚麼這個世界還有壞人?」   在這一年與學生的相處中,我察覺到很多時候,青年人習慣盡力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而隱藏內心的不安和擔憂,而在宗教倫理課堂上,正正給了他們空間,去反思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價值,和發揮天主給我們的知德,去探索生命的意義。感恩這個問題使我有機會和他分享天主教信仰的看法,更因為這對話使天主教同學會舉辦的玫瑰經祈禱聚會,多了一位參與者。或許礙於兩年反覆不定的疫情,很多學校宗教聚會和信仰活動,都是以「取消」或「延後」告終,但正正是這樣,每一個活動都變得難能可貴,每一個參與的學生都是正在走進天主羊棧中的羊。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 對我來說是一個探索信仰的歷程,特別因為這是我第一年從事牧民工作。縱然是新的環境,濃厚的信仰氣氛,使我很快融入到學生的團體和進行播種工作。或許是前人的努力建立,我確實感受到學生們在這氛圍下,都積極參與及熱心協助學校的宗教活動、在每天老師和學生們的早會分享及祈禱中,結出大大小小的果實。感恩認識了很多學生,一起經歷過很多事情,也看著他們在愛德的培育中成長。   最後我如何回答他的提問?最好的答案當然是天主的聖言,在這也想分享一下。「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寬門和大路導入喪亡;但有許多的人從那裡進去。」(瑪七13)   希望新學年的工作可以引導更多人跟隨耶穌從窄門進去永恆的福樂。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麥瑋霆
kjy16_20220619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6.19
屯門天主教中學 獎助學金與實習
支援弱勢學生 推動科研
(本報專題)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香港爆發時,口罩、酒精搓手液等防疫物資供應極為短缺,基層市民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當時香港明愛家庭服務與一所本地藥廠合作,研發生產口罩,捐贈予有需要家庭及學校,部份受惠學生亦到藥廠實習協助生產逾50萬個口罩,達致助人自助。有學生實習過程中認識商營機構的運作,也藉此思考人生未來方向。   由明愛新界西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推出的「中學STEM科研體驗計劃」,該計劃與李氏大藥廠合辦,由明愛家庭服務在新界西服務的六所天主教中學,包括屯門天主教中學、元朗天主教中學、天主教培聖中學、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及保祿六世書院,每年安排上述學校的學生到科技行業公司實習,推行獎、助學金,以及CEO與青年人對話講座。計劃其中的「李杜靜芳獎學金」, 至今已為2 8 名對科研(STEM)有興趣的中學生,提供不同資源援助。   「陳同學是校內的模範學生⋯⋯在試後的一天,他提著兼職工作所需的外賣速遞袋來拿取獎學金支票⋯⋯」屯門天主教中學的學校社工曾向豪在「中學STEM科研體驗計劃——李杜靜芳獎學金」的年度回顧錄上,分享剛於上學年畢業,現於香港科技大學修讀工程系的舊生的情況。他指出獎學金以及兼職的薪金,足夠他購置手提電腦及大學迎新週的費用,讓他安心學習,不用因經濟問題而停止追夢。   社工曾向豪是上述科研體驗計劃的負責人,他指出疫情期間,不少學生的家庭經濟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藥廠為清貧家庭、社區有需要人士和學生生產口罩,也以優惠價格售予香港明愛等,以解決當時防疫物資缺乏的情況外,同時也為支援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推出的計劃,藉著提供不同形式的援助,給予弱勢學生平等教育環境。   參與實習 摸索前路   屯門天主教中學中六學生王宇森剛於6月1日至10日,獲得在盈電工程有限公司實習的機會,他說一直對環保工程感興趣,藉著實習肯定自己將來揀選工程系。   王宇森在小學五年級跟隨家人從內地來港定居,他從擁有兩地生活的經驗中察覺到,香港周邊的環境規劃良好,漸漸對環保工程產生興趣,他希望藉著實習機會,更了解相關職場的情況,為日後升學鋪路。   現就讀香港科技大學工程系的屯天舊生羅煦諾,去年經學校挑選到工程公司實習時,約有兩星期專責消防項目,學習閱讀圖則、了解消防工程的準則等,他說實習時有導師專人指導,以及在職場結識其他學校的實習生,「一般大學二年級才可以實習,我在中學時已有實習的體驗, 豐富我的履歷。」   獎助學金支援清貧學生   中六學生黎樂天家住鐵皮屋,家中開支只靠母親的收入應付,他為節省家庭開支,即使炎夏時也甚少開空調,剛在去年1月他獲發每月1,500港元的助學金,他運用助學金報讀補習班,也為家庭添置電風扇,讓他在考試前不用再擔心家庭經濟困難,可以安心備試。他在獎學金的年度回顧錄上分享說:「助學金使我在學習上得到充分的援助,亦緩解了我家庭的經濟困難。」他希望將來可以在大學修讀心儀科目, 日後貢獻社會。   「考完DSE後,現在每星期回校為中三學生補習數學,幫助師弟師妹應付期中試,課後也會向他們交流高中選科的經驗。」中六學生鄭逸軒自高中後,一直保持全級第二至第四的名次,去年7月他獲得獎學金,表揚他在學業上的成果,他表示獎學金已用於補習以提升應試能力,現正等候放榜,以師兄身分回饋學校,為師弟師妹傳授知識。 鄭逸軒希望,將來可修讀工程,「最理想是考入人工智能(AI)方面的工程學系,讓我繼續發掘在開發軟件,及研發未來的科技。」   屯天副校長賴志遠指出,該校近年重開高中的資訊科技科以及設計與應用科技科,也在初中設有科技與生活科,希望學生從學術、科研及生活等善用科技知識,從科技了解改變生活。   賴志遠亦指出,每年由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部舉辦的「CEO與青年人對話」講座,由現職工程師親身與學生分享工作經歷及職場環境,讓學生提早了解現時工程的發展與機遇,為自己作好準備。(高)  
kjy16_20220612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6.12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粵辯愈明 推動辯論文化
(本報專題)你認為辯論是怎樣?在論題中,不停反駁別人?辯論等於吵架嗎?擅長辯論的人,也喜歡「駁嘴」?辯論設有正反雙方,針對某一主題作討論,以語言表達出來,過程中包含駁論與立論。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粵語辯論隊一直培養學生辯論,加強思辯能力,學習以不同角度看事件,從中建立「辯論文化」。   「崇德粵辯、傳承蛻變」是崇德粵語辯論隊的口號,辯論隊多年來均由歷屆畢業的師兄、師姐作為教練,以傳承學弟學妹延續粵辯的能力。辯論隊於2013年成立,由學生作主導,有份見證辯論隊成立的關皓池老師表示,辯論隊由演辯學會分拆出來,主要培訓學生的演講能力,負責校外比賽, 後來學生建議設立辯論隊,她指出辯論有助加強學生在邏輯思考的能力。   「小學時的我不愛說話,回答別人提問時也很精簡,甚少表達個人想法,加入辯論隊後,我看著自己逐漸改變,談吐清晰, 也有自己的思想。」中四學生劉嘉慶中二加入辯論隊,她說自己過去應考個人短講時,只為了考試,並不享受當中過程,「我加入辯論隊後,會構思如何令自己的談吐更流暢,藉著良好的組織,令老師明白我的想法,帶出更有意義的道理。」 她從辯論中,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更在辯題上擔當領導角色而獲得成功感。   中二學生方圓自言很喜歡說話,由幼稚園參與講故事比賽,小學每年參與朗誦比賽,升中後加入辯論隊,讓她更有系統地提升在組織、寫作及說話的能力。她指出每次討論辯論的主線時也要搜集資料,再把資料整理成稿件,從中提升組織能力;在每個辯論位置的準備,辯論前也會寫下重點,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擔當主辯和結辯時可以訓練自己說話更流暢, 副辯則培養臨場反應,也能提升說話能力的技巧。   激辯——小學辯論挑戰賽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本學年首次舉辦「激辯——小學辯論挑戰賽」,由該校的粵語辯論隊協助推動,來自六間小學的小四至小六學生參與,校方賽前安排小學生參與賽前訓練工作坊。比賽設有冠、亞、季軍,四強賽、季軍賽及決賽設有「最佳辯論員」獎項。   上述比賽已於去年11月中完成,最後由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奪得「激辯盃總冠軍」,天水圍天主教小學贏得亞軍。   「我今天應否吃早餐?」劉嘉慶同學解釋,教練在賽前訓練工作坊向參與的小學生,提出跟日常生活有關的辯題,引起學習動機。劉嘉慶指出應否吃早餐的「應否」可以包括它的重要性、可能性、利與弊,「學生透過不同層面尋找相關資料作討論,善用正、反兩面表達意見。」她發現,生活化的例子有助小學生代入辯題,容易構思出論據作論證。   助理校長關耀宏指出,該校辯論隊一向有不俗的表現,即使在疫情期間,辯論隊隊員仍然積極參與網上比賽,他期望由學生協助籌備的小學辯論比賽,可以把學生在辯論的專長與小學生分享;關皓池老師有份籌備是次比賽,她指出工作坊均由舊生擔任教練,承接辯論隊「由舊帶新」的傳統。   賽前工作坊認識辯論技巧   賽前舉辦的訓練工作坊,目的是培訓小學生認識辯論的流程和技巧。有份協助工作坊及比賽的中二學生潘樂欣說,在工作坊上,教練會向小學生提供實用的辯論方法,她自己也會加入小組,以簡易及顯淺的方式,向參加者講解辯論及組織技巧,「要讓小學生明白辯論著重團隊合作的精神,四人團隊要按辯題一起思考及規劃主線,教導他們學習互相分工合作,過程中我有所裨益。」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學生方圓指出,過去她主力以辯論員身份在台上辯論,這次她有機會擔任不同崗位,讓她更了解辯論比賽的運作,她在工作坊上擔任輔助工作,幫助參加者投入活動。   校方首辦小學辯論比賽,期望把辯論文化推廣至小學層面,提升小學生邏輯思考的能力。每年該校於試後舉行辯論表演賽或師生辯論賽,本學年校方把粵語辯論加入到專為中一及中二生而設的「崇德人自我發展計劃」的項目之一,進一步推動粵語辯論與辯論文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