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專題
2021.11.26
天主教佑華小學 以運動培養學生 建立正向人生觀
(本報專題)近年,天主教佑華小學的學生在不同類型的運動,例如足球,田徑等項目取得佳績,舊生梁德洋更在今屆渣打香港馬拉松半馬青年組勇奪冠軍,學生的成功原來有賴校長及老師們在十年前開始推行運動發展,以運動培養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亦為香港體壇培育接班人。
佑華小學的校舍屬90年代類別,但毗鄰觀塘游泳池,足球場及網球場等不同運動設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促使林堅校長將學校發展成運動型學校,當中更包含一個奮鬥故事。
「魚腩」足球隊成就傳奇
「十年前,學校足球隊被稱為『魚腩部隊』!」林校長憶起當年學校尚未發展體育,足球校隊慘敗,遭當區其他校長調侃。適逢當時觀塘區展開重建計劃,優化各項體育設施,林校長靈機一觸,將學校定位「運動型」,讓學生鍛鍊體魄,並在學習方面帶來正能量。碰巧當時足球學校為基層學生提供訓練,在前香港男子足球隊隊長李偉文教練悉心教
導下,足球隊的成績突飛猛進,幾年間奪得多個校際及公開賽獎項,由「魚腩部隊」蛻變成區內勁旅,更代表香港區出賽,成功擊敗澳門隊伍, 創造傳奇。
首創電子體育課 善用當區體育設施
早在10年前,佑華小學已創辦「全天候電子體育課 」,讓學生在下雨天或空氣污染指數較高時,亦能上體育課,透過參與不同遊戲,了解卡路里的消耗,能量和步數等資料,提升學生對運動的興趣。
現時佑華小學開拓了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 並善用當區的體育設施,帶學生前往鄰近的運動場所進行體育課。另一方面,老師們在課堂的編排極富心思,為不同每年級的學生提供特色活動,例如劍擊、網球、非撞式欖球、攀石等,讓學生享受體育課的樂趣。佑華小學得到專業人士支持,為學生度身訂做體育改善計劃,學校亦邀得退役精英運動員到校任教,包括前香港女子足球隊隊長李美芬。
專業運動員到校指導
學校亦得到其他運動團體青睞,主動提出合作,例如桌球名將傅家俊與吳安儀曾經到校教授桌球技巧,推廣桌球普及化。學校更特意訂製適合小學生及幼稚園學生高度的桌球枱, 與當區幼稚園合作,發展桌球課程。隨著學校推行「愛運動,好健康」運動計劃,二年級學生可以從劍擊、芭蕾舞及花式跳繩選取一項, 免費獲得10堂專業指導,體驗平日較少接觸的運動。
參與同學樂在其中 盼望為學校爭光
五年級的陳梓欣加入足球校隊並擔任守門員,梓欣經常奮不顧身將球撲出,毫不害怕弄髒自己,她對足球充滿熱誠:「我除了參與訓練,亦會瀏覽YouTube,觀看家姐的比賽片段。」原來梓欣的姐姐陳曉熳亦是佑華小學的校友,現為香港女子足球隊(U16級別)隊員。
六年級的郭嘉誠除了參與足球隊,亦是田徑隊員,他記得「某次田徑比賽忘記攜帶外套,當日天氣很寒冷,自己準備不足,導致比賽未能奪獎」,他汲取是次教訓,現在每次出賽皆作好準備。嘉誠表示,近兩年礙於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所有校際比賽被逼停辦,對此感到遺憾,但強調升中後仍會繼續做運動。二年級的鍾展坤及三年級王梓琳亦有同感,兩人雖是足球隊隊員,卻從未參與過學界比賽,他倆盼望疫情早日過去,可以參與足球比賽,為學校爭光。
致力播下運動種子 培育體壇明日之星
佑華小學作為「運動型學校」的先驅經已10年,家長由反對及質疑學校當日的轉型決定,到現在非常支持學校致力推廣體育運動。的確,有校友成為港隊成員,在體育項目取得佳績,這正是佑華小學在學生的成長路上,播下運動種子,燃點他們的運動心火,讓運動幼苗茁壯成長,祝願學生們在體育賽事上繼續發光發亮,說不定他日的奧運比賽獎牌得主也是佑華小學的畢業生! (盧)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動態
2021.11.12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11.14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方濟大家庭聯校活動
(本報訊)馬鞍山聖若瑟小學的28位學生於10月23 日,參加校監伍維烈修士舉辦的「方濟大家庭」聯校活動,主題為「又苦又樂聖若瑟」。學生在禮堂透過網上形式,觀看伍修士、其他方濟會士及戲劇導師的共同講解,並積極參與各環節活動。
本年為聖若瑟年,為回應活動主題,伍修士及一眾帶領活動的成員,為學生帶來聖若瑟七苦七樂布偶劇, 重溫耶穌降生前後的事跡,以及聖若瑟在事跡中經歷的苦與樂,好讓學生理解並效法聖人的芳表,做一個勤奮、忍耐、體諒別人的好兒女。
活動中,學生參與由戲劇導師帶領的角色扮演環節,代入故事情節,並透過創作與演繹對白,來體驗聖若瑟作為耶穌養父的心情。最後,伍修士帶領所有參與學生一同詠唱若瑟苦與樂的歌曲,為活動劃上圓滿句號。(少)
聖母小學•貞潔講座
(本報訊)聖母小學於10月8日為五年級學生舉辦一場貞潔講座,主題為「成長中的我:性的疑惑」。
隨著年紀漸長,學生對「性」開始感到好奇,有著不同的疑惑。為釐清她們對性的誤解、迷思及疑問,學校邀請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社工為學生講解。社工先向學生解釋何謂性,更引用天主聖言,從《創世紀》的聖經章節中,讓學生了解天主創造男女的目的及性的意義。
其後,社工以影片介紹生命孕育的過程,讓學生發現生命的奇妙和寶貴,從而明白「性是天主賜予人類生育繁殖的禮物」這個重要的訊息。
最後,社工解釋性在婚姻及家庭中才能達致圓滿,更邀請學生重組婚姻的誓辭,從中了解婚姻盟誓是一項終身的承諾,以總結持守婚姻盟誓和保持貞潔的重要。(喜)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活動日
(本報訊)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於10月8日舉行活動日,各級學生參加STEM活動、健康講座和體育活動等, 獲得書本以外的知識。六年級的學生當天更參加了由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準備的科學活動。
適逢本年創校60周年,學校邀請天主教佑華小學的學生到校參與60周年兩校競技活動,兩校合共60人。競技活動的組名用了兩校班名合併而成,分別有:「仁愛組」、「禮信組」、「望德組」和「智敬組」。
在競技活動後,最後由兩校校監馮賜豪神父、校長甘陳富文、校長梁綺媚和校長林堅頒發四個獎項:「積極參與獎」、「堅毅不屈獎」、 「力爭上游獎」和「團結合作獎」;藉此鼓勵學生在參與活動時,都抱有獎項名稱的精神。(年)
華德學校•玫瑰聖母月敬禮
(本報訊)華德學校於10月7日舉行玫瑰聖母月敬禮,師生透過早會直播形式參與。恭迎聖母進場後,校長盧淑儀帶領各級學生代表,手持玫瑰花, 向聖母獻花,表達對天上母親的敬愛之情。
隨後由宗教科教師向師生簡介聖母月的起源:在1571年,西方教友因著熱誠誦唸玫瑰經,得聖母幫助,免受回教侵略,並於10月7日獲得全勝,後來教會把當日定為玫瑰聖母節,並把十月定為「玫瑰月」, 鼓勵教友多誦唸玫瑰經。
最後,全體師生虔誠祈禱,並偕同聖母以愛德、信德、望德的心,為有需要的人獻上玫瑰經。(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專題
2021.05.28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60周年校慶 校園宗教裝置引領學生認識主保聖人
(本報專題)聖經五餅二魚的事蹟大家或許都耳熟能詳,除了耶穌增餅顯奇蹟及小男孩無私的奉獻,還有一位聖人扮演著相當的職份,他就是引領小男孩到主前的聖安德肋。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全校30班學生為慶祝60周年校慶, 便就「五餅二魚」這奇蹟,創作了30幅A3大小的馬賽克畫。六仁班王紫旼介紹該班的創作時說, 畫作的正中間則有兩條魚,下方有由藍色和紫色膠粒拼成的海洋,上方則有五塊分別貼有學校名稱縮寫「SACPS」的餅。雖然同樣是五塊餅和兩條魚,但經學生發揮創意,30幅皆有不同的風格。
提到首次全班共26位學生一起創作,紫旼指這是一個新鮮的經驗。她認為人多也沒有製造混亂,反而因為同學之間溝通,合作無間而很快便完成了作品。六仁班的作品主要由紫旼和另一位同學負責創作,畫出草圖交全班同學通過後,紫旼便在圖案記下應使用的顏色,再由其他同學在小息時輪流貼上膠粒,全班用了約兩星期完成作品, 每位同學都參與其中。
「五餅二魚是聖安德肋的標記。」校長梁綺媚指這次的創作同時是去年主保瞻禮的活動。而這些作品便展示在禮堂外牆壁的魚網上,一方面提醒學生要與天主保持密切關係;另一方面,這覆蓋了整面牆壁的魚網,也象徵主保聖人漁夫的職業。由於學校四樓禮堂在去年成為彌撒中心,區內教友到這裡參與彌撒,亦欣賞到這批作品。
效法聖安德肋芳表 欣賞別人長處
「每位同學都會在音樂堂學唱五餅二魚歌。」六年級的張天穎說,學生都認識聖人的行實。而學校每年11月的主保瞻禮彌撒中,他們都會頌唱五餅二魚歌。
「聖安德肋本來是一位漁夫,但跟隨耶穌後,耶穌便讓他成為漁人的漁夫。」天穎琅琅上口地說出聖人的故事,並指出學生手冊內頁印有聖安德肋的生平,所以同學也十分熟悉聖人。
天穎提到聖人不但帶領兄弟西滿伯多祿去見耶穌,亦把小男孩帶到主前,「聖人會發掘別人的才能」。所以,她也希望效法聖安德肋,懂得欣賞別人,也能夠體察別人的長處。她曾經發現身邊一位有朗誦天賦的同學,欣賞他的長處外,又向他請教,好讓自己也有所進步。
為了讓學生更認識主保聖人,學校正門擺有聖安德肋像、祈禱室天花板掛上魚網,亦放有X形十字架等,在學校四周都布滿聖人的相關擺設,梁校長便希望學生能效法主保聖人的芳表,當中她指聖安德肋把聖伯多祿帶到耶穌前,「我希望學生學習到與別人分享美好的事物。」
彌撒中心門外 師生一起祈禱
該校的宗教氛圍濃厚,公教生及非公教生也會參與宗教團體,例如青青小幼苗、耶穌之友、基督小先鋒等,祈禱室和聖母山便是成員和同學祈禱的好去處。
學校推廣主任楊燕琴本學年任教小一及小四級的宗教科,她指除了在聖母月會到聖母山獻花,每學年的宗教課都一定會帶學生到祈禱室,在老師帶領下全班一起祈禱,然後學生各自默禱,「他們大多為學業禱告。」
隨著學校禮堂成為彌撒中心,學生更多了一個祈禱的地方,便是彌撒中心門外、寫著「Door of Kingdom of God」的一扇門閘,當中有一塊圓形玻璃印有耶穌及該校同學的畫像,意即讓學生到耶穌跟前。楊主任便指在宗教課堂中會帶學生到該處祈禱,「在疫情後的小息,同學也可以來這裡祈禱。」
歷史廊 回憶過去60年歷史
為了慶祝校慶60周年,學校四樓大堂新近設立了「歷史廊」,帶領學生、舊生及教師重溫學校過去的歲月。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的前身是天主教佑華小學上午校,學校於2004年才遷至新校舍。歷史廊便展示了三校即是佑華小學、天主教佑華小學、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的歷史,除了在牆身貼上不同年代重要事項的相片外,學生桌等亦改造成展覽櫃,陳展70年代開放日照片、遷校通告、功課簿子等具紀念價值的物品。
在歷史廊中,他們也跟據學生手冊,設置了一本巨型的「手冊」,內裡擺放歷年來的學校簡介、新舊版本的學生手冊、學生作品集和聖安德肋首屆畢業照等,充滿歷史回憶。楊主任說:「有些已升讀大學的舊生知道展出他們的作業,也十分驚喜」,這些都是學校珍貴的歷史片段。
歲月變遷,但學校明白把信仰、特別是主保聖人聖安德肋的精神種入學生心中,最能陪伴學生成長並渡過往後千變萬化的日子。(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動態
2021.04.16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04.18
天主教佑華小學•校慶啟動禮
(本報訊)天主教佑華小學於3月3日舉行創校60 周年校慶啟動禮,由校監馮賜豪神父主禮,前任校監狄和詩神父及多位校董出席。
校慶啟動禮中,學生觀看影片認識學校由最初聖神二校到今天的蛻變與成長,及學校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的手足關係。揭幕禮的安排盡顯學校體藝、閱讀及科創的特色,由學生透過攀石、進行AR閱讀及踏單車發電,取得三塊拼圖,再交由嘉賓貼在主題背景板上。
之後出席者一起詠唱生日歌,嘉賓然後把福袋分送給各班代表,再分給線上和線下的同學。(少)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小一慶祝宴
(本報訊)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於3月15 日舉行「小一慶祝宴」,主題為「愛˙成長 伴˙飛翔」,寓意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展翅高飛。
當天內容包括透過短片與小一學生分享在學校的學習點滴、小一各班代表亦說出感謝老師和父母的話, 最後,校長陳淑儀等教職員為學生送上祝福和領唱生日歌,並送上小熊手巾和精油搓手液作生日禮物。此外, 「老師爸媽」亦為「所屬孩子」送上祝福卡,祝福他們能享受小一的學習生活。
小一學生回家後亦向父母送上「感謝卡」,感謝他們的培育和教導。家長也給孩子寫上「給六年後的我」的一封信,讓六年後畢業的學生收到父母對他們校園生活的寄望。(年)
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教師教育研討日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於3月19日假東涌天主教學校舉行教育研討日,出席者包括總校監廖慕賢、校董馬慶堂,以及17間教區幼稚園校長和教師,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部份教師透過視像形式參與。
研討日的主題為「幼兒藝術與音體活動」,邀請香港兒童美術及教育協會總幹事翁善強及導師吳顯同主講「美藝研習」,及由宏恩基督教學院幼兒教育系主任張杏冰教授主講「音體活動」。
活動中,吳顯同指導老師利用天然物料創作兒童油彩畫,並指出創作過程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張杏冰則引導教師綜合音樂和體能,培養幼兒積極參與課堂音體活動。最後,老師設計綜合體能活動「健康體適能遊戲」,並進行分享,讓教師掌握設計教學活動的技巧。(樂)
主教座堂屬校•網上朝聖活動
(本報訊)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屬校於3月20日為公教學生舉辦網上朝聖活動,主題為「奉獻主愛」,讓學生安坐家中便能到不同聖堂朝聖,認識聖堂歷史和特色。
當日參與者包括來自嘉諾撒聖心學校、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天主教總堂區小學、高主教書院小學部及高主教書院的師生,合共超過120人。
活動中,學生觀看短片,認識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及聖若瑟堂(花園道)的歷史及特色,並在片段後進行問答活動,鞏固對聖堂的認識。
當天,學生亦透過短片,參觀聖地以色列的「最後晚餐廳」,認識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所建立的聖體聖事。主教座堂的盧真元神父在總結時提醒參加者要關懷近人,並要透過克己、祈禱和服務,見證主的愛。(喜)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