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a_20161211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6.12.10
她的管教子女方法行嗎?
藝人陳美齡最近出了一本管教子女的書——《50個教育法, 我把三個孩子送入了史丹福》, 我看過這本書 ,好像不太適合香港的孩子,你的意見怎樣?  首先,多謝這位讀者的電郵,他催促我多看新書,好讓我趕及社會的步伐。收到電郵後,立即到書店找這本書,看後,真的溫故知新。 其實,這本書沒有新的建議,只是指出管教子女的大方向,再加上作者的自我演繹及親身體驗,最後結集成書。例如:作者指出管教子女要有自我犧牲精神,她說自己很喜歡 妝扮,但有了孩子後,便無暇再打扮自己,逛時裝店成了奢侈品。其實,香港的媽媽又不是這樣嗎?犧牲自我時間照顧孩子,但有些媽媽卻用 金錢去解決照顧孩子的問題,如聘請外傭或補習老師,用 電子遊戲或電視節目解決孩子的閒暇,媽媽便可集中精神在工作上和個人事務上。因此作者更指出陪伴的重要性, 設計遊戲和孩子一起玩,直至上中學,才接觸電子科技,所以作者深信她和孩子的關係非常密切。還有,作者在學期開始時,便檢視了他們的教科書,然後自訂一些活動配合內容,如參觀博物館、 郊外體驗等。作者在香港受基本教育,而她的孩子卻在 日本成長,所以有必要了解日本教學內容。而香港的媽媽在香港成長和受教育,清楚學校課程,因此沒有為孩子設計活動來配合,又或認為這是 一一老師的責任,把課本及配合的活動,全交給老師。書的內容可概括:犧牲、陪伴、親子活動⋯⋯等。書中還有其他的,留給家長們細味。 最後,我的意見是:管教孩子不是一件有關家長 學歷和知識的事,因為很多大學生的家長都是基層階級,時至今日,家長的教育水平提高,但大學生的家境仍是差不多。因此,管教孩子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父母為孩子付出多少,就有多少收成。因為孩子的需要,是「陪伴和一起成長」。我更希望下一位出書的作者是你,《X個教育法,我把孩子送入香港大學》。
kjy01_20161204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12.03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60周年紀念活動
一九五一年,賀理士嘉道理爵士和羅蘭士嘉道理勳爵兩兄弟,創立了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創辦人除了賀理士嘉道理和羅蘭士嘉道理外,還有胡禮先生及胡挺生先生。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又稱KAAA,幫助早期香港有需要的農民,派發數以千計的豬隻、牛隻及家禽;同時捐贈水泥供農民興建道路、水井、灌溉系統及水壩。另外又派發種子、肥料、驅蟲劑、花灑及水泵,協助農民種植農作物。 (本報專題)秋高氣爽,在新界郊區遠足時,有沒有見過一些刻有KAAA標誌的舊農業及牲畜設施:道路、橋樑、水壩、房屋等各項設施?  適逢今年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成立六十周年誌慶,該會舉行「尋覓嘉道理農場六十年珍貴回憶」及「嘉道理農業輔助會(KAAA)古蹟大搜尋」活動,邀請市民提供六十年來有關嘉道理農業輔助會,植物園的照片及昔日往事,和尋找刻有KAAA標誌的古蹟。透過是次活動,大會收集了多個受惠農民的感人故事及KAAA古蹟資料。 九旬婆婆 不忘感恩 在眾多得獎者中,有一位老婆婆,她身材纖細瘦小,束起頭髮,雙手和臉上也滿佈皺紋,坐在輪椅上,由她的女兒推進場。原來婆婆名叫周潤谷,九十六歲,獲得「珍貴回憶故事獎」; 她倆熱淚盈眶,娓娓道出嘉道理家族如何幫助他們一家,渡過生活中最艱難的時期。一九六八年,周婆婆一家搬到青山村居住(現即屯門),但在礦場工作的丈夫因一次意外,雙目接近失明,一家失去經濟支柱,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因著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的目標,是推廣「助人自助」這份積極態度,為周婆婆及有需要的農民提供培訓、農民物資和免息貸款,讓受助人可以自食其力。輔助會更充滿善心,協助他們一家,興建農場、英泥屋、水泥豬屋、沙磚雞屋等,也送來兩隻母豬、三百隻雞、飼料等。母豬生豬仔,母雞生雞蛋、孵雞仔。自此,他們展開自養、買賣、轉售的生活模式;與此同時帶動四周經濟,此舉動可謂養活多家居民。 女兒潘鳳群說:「自己一家雖是受惠者,但從沒感受不被尊重,只因嘉道理家族的援助,令我們有能力自學更新,有尊嚴地領受別人恩惠。當年生活雖苦, 但本著香港人精神,有難題,便去尋求解決辦法。」  在展開務農生活初期,農作物收成及牲畜成長也不太滿意, 雞隻也不能活得久;但他們一家仍可自給自足。話雖如此,但婆婆每日天未光,便由家出門到林錦公路,接受培訓計劃,從而增進務農知識。隨後,生活漸上軌道,為表謝意,婆婆更於聖誕節帶同女兒到嘉道理家族大屋,把一大束鮮花送給賀理士爵士,婆婆跟女兒說「這真是我們的大恩人」。婆婆一家苦幹多年,受到恩惠,也不忘懷感恩之心。婆婆數十年前已開始派米、茶葉,送贈日用品等,幫助有需要的人。得人恩果千年記,每當婆婆細說往事時,也禁不住流下淚來說:「講起來,就好淒涼。」 飲水思源 另一位得獎者林彩朗,她提供的照片故事(圖5),來自一口水井。照片中坐在屋前兩位女孩,正是她的倆位姊姊;屋前右方有一口水井,是由嘉道理農場為崇正新村(客家村)居民,提供掘井技術及資源,給四周村民供應食水,井上更刻有KAAA的字樣。林女士說:「今天井上的字刻已相當模糊,但總提醒我這個都市人要『飲水思源』。因為長期於城市工作,會對自然環境感到疏離,而且不知不覺地已對環境作出種種傷害。」林女士的一家,正正因為這一口井,而生活過來。她強調為了自己及下一代,也要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不可破壞。當年,林女士父母在村內辦幼稚園及小學,為延續助人理念,她現協助助學團體,為兩岸三地的大學生服務。 KAAA 意義深遠 至於取得「嘉道理農業輔助會(KAAA)古蹟大搜尋」紀念狀的參加者郭志標,多年前曾寫過一篇關於嘉道理農場的文章,所以對它的事情十分感興趣。加上自己是行山愛好者,在搜尋KAAA 古蹟物品發現上,共三處之多,郭先生說:「KAAA這些歷史,新一代也未必知道箇中意義。幸而舊的建築物拆了再興建時,後人也在新建築物上掛上KAAA字,目的為紀念嘉道理家族的貢獻,以表謝意。」 如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執行董事薄安哲先生強調,世界各地正處於貪婪、自私的情況,但必須謹記賀理士爵士格言:  「慈悲、善良、仁慈、熱心助人精神」。 同時也秉承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使命——「大眾與環境和諧並存」。願人人既彼此敬重,亦尊重大自然。(馮) 
kjy08_20161030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6.10.29
創作天地 2016.10.30
文章: 第一次飼養小動物 暑假期間,我家第一次飼養貓咪,牠留下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思憶。 我記憶猶新,媽媽帶著我抱牠回家。牠的樣子十分可愛,身體毛茸茸的。我們一家決定幫牠取名為露比。 露比是我們家的新成員,牠起初十分膽小,常常瑟縮在籠子裡。但是,得到媽媽耐心的照顧後,露比變得很活潑。我和媽媽每天都為牠準備豐富的貓飼料,還教牠做「功課」—— 練習貓抓板, 用逗貓棒跟牠玩跳躍遊戲。 美好的日子過了個多星期,露比開始不對勁,牠斷斷續續地發起高燒,開始變得沒精打釆,沒有再發出半點聲音。而且,每兩天就要看醫生,我們一家都感到非常擔心和心疼呢!  到最後,為了不想牠再受病痛的折磨,在某一天早上,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到診所陪伴小露比走最後一程,結束了牠短短的小生命。我們都感到十分傷痛和捨不得,淚水不斷奪眶而出。 在我心深處,我是永遠不會忘記露比的。 鄭雋嘉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五C 日記一則 九月六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天氣陰沉沉,正如我的心情一樣灰灰的,因為我遇到一件令人難忘的事。 中午的時候,我和媽媽在回家的路上,一邊手拉手,一邊說笑話,高興極了!突然,我看見一隻全身乏力的小鳥伏在地上,我覺得很好奇,立刻走上前去,發現那隻小鳥很瘦小又虛弱,一副奄奄一息的樣子,真是可憐!我很想救牠。於是,我拿了一杯水,放在小鳥的嘴邊,牠卻沒有反應。我又嘗試將少許水放進小鳥的嘴裡。 過了一會兒,小鳥的眼睛微微睜開,像在說:「謝謝你!」又過了一會兒,小鳥的眼睛閉上了,再沒張開過了。最終小鳥伏在地上一動也不動。我非常難過,眼淚忍不住流下來。 這個時候,媽媽緊緊地把我擁入懷裡,說:「生命是脆弱和無常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勇敢去面對這個現實,不如我們一起為牠祈禱吧!」我點點頭,默默地祝福牠,希望牠能回到天父的懷抱中。 透過小鳥的死,我明白到生命的可貴,我要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莫逸桐 福德學校 四B 一份珍貴的禮物 每當我開電腦做功課時,我都會想起哥哥送我電腦時的畫面。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電腦和手機都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工具。每一個人都希望可以得到手機和電腦。而我的哥哥是一名大學生,經常需要用到電腦,但家裡只有一台用了多年的舊電腦。這台電腦平時都是給哥哥用的,我經常要待哥哥完成功課後,我才可以用。儘管如此,如果我能用到,已覺滿足了。 每一週,我都要用電腦做作業,那次因為情況趕急,我只好向哥哥借用。哥哥對我說:「你要小心使用,用完立刻還給我,明白嗎?」我猛地點頭答應。從此以後,我每次要用電腦作業做功課的時候,哥哥都會慷慨地把電腦借給我。我也會小心使用它,不讓它有絲毫的損壞。 有一天,哥哥要去美國做交換生,半年後才回來。我心想:哥哥一定會帶走電腦,那我就不能完成作業了。事實卻令我意想不到, 哥哥竟然用他的儲蓄買了一台新電腦,送給了我。我除了感激之外, 更感受到那平日不苟言笑的哥哥,對我的愛原來是那麼的深。 到了現在,哥哥送給我的那台電腦仍然完好無損,就正如哥哥對我的關愛一樣。 龔展灝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六D 童年回憶── 家鄉的小溪 在我的童年記憶裡,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家鄉的那一條小溪了,不論春夏秋冬,它依舊是那麼美麗。 春天,小溪裡面的冰悄然融化,兩旁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 花兒隨風飄動,就像是對你點頭問好般,它正慢慢地恢復著生機。 夏天,小溪裡許多魚兒活蹦亂跳,我與小伙伴們忙得不亦樂乎,一會抓這尾魚,一會抓那尾魚。這一個季節帶給了我們無窮無盡的快樂。 秋天,小溪兩旁已被樹葉染成了火紅色,就像一塊鮮豔的地毯。躺在上面,再看著小溪那風光秀麗的景色,你就會感覺到無比地輕鬆。 冬天,小溪結上了厚厚的冰,我們在冰上玩滑冰,奔跑追逐。在兩旁的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滑雪,非常開心。 無論過了多少年,家鄉的小溪,依然是那麼美麗、那麼讓人懷念。 黃楠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六A 珍惜童年.珍惜快樂 看著作業的插畫,一位小朋友笑起來的小酒窩,竟讓我聯想起在幼稚園時,和一群同學玩得狂喜的情景⋯⋯  在四至五歲的時候,我還在幼稚園裡活個痛快呢!一放學, 便把書包扔向媽媽,然後便我行我素地奔向遊樂場,跟一群同學及友伴追來追去,玩「捉迷藏」、「尋寶」、「捉鬼」等,不理家長們在談笑風生,放肆地玩個痛快。直到黃昏時,才不捨地被媽媽拉回家。 天真無邪的我們,不論四季,不論烈日騰空,或是污雲密佈, 也不會錯過每個約會。 這種周而復始的日子,我們以為是「滔滔不絕」的。年少無知,總以為快樂會永久⋯⋯可惜,隨著時間的流逝,日如光速,幼稚園的生活便完結。電話號碼還未互相交換,大家已飛奔往不同的小學,各自遠走,然後便把「升小學」的事放在心頭,把「曾經」忘得一乾二淨。 為甚麼當時那麼「貪新忘舊」?一有新鮮事便會把「曾經」的地位取代?為甚麼?  現在的我,還要解決一疊沉重的作業、功課、溫習,可能我這些快考呈分試的學生,比都市人更繁忙。 沒錯!我們就是奔波於學業,連友誼及團聚也差點忘到宇宙那裡去了。 快樂,以為會永久,  最後,只能留在心頭。 劉煒瑩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六B 圖畫:   國慶煙花 趙溥甄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三C    幻影 馮子臻 聖若瑟英文小學 六A    學校生活多樂趣 陳卓姿 聖安當幼稚園 K3B   
kjy02_20160626a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6.25
選擇寬恕,發現幸福 專訪吳庶深博士
(本報專題)「教育是改變人類命運的方法」—— 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取得教育博士的吳庶深,對生命教育有深切的體會。求學時期曾屢遭挫折,吳經歷重重艱困,幸而身旁總有關懷他的親友和師長。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行政及政策學系日前舉行〈心靈教育〉系列公開講座,邀請台灣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詢系吳庶深副教授主講,講題為「選擇寬恕,發現幸福 —— 有效面對校園衝突與傷害」。 生命中的艱困經驗,對吳來說,卻是打開他生命的另一扇窗。他堅持從失敗中學習,從而明白:機會,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矢志投身教育的他,鼓勵當天在場的老師們怎樣也不要放棄一個學生。他引述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博士柯爾斯滕.奧爾森(Kirsten Olson)的著作《學校會傷人》,指出學校群體暗藏傷害,例如教師一個隱晦而可憎的手勢、一句殘忍的措詞或長期的不關心等,均可對學生造成深刻、令人沮喪及持久的創傷。 是次講座為香港教育研究所「心靈教育——學與教的終極關懷」計劃於本月舉行「心靈教育研討會2016」的前奏,專程由台灣到港的吳教授慷慨分享:只有理解和寬恕,才有望建設一個友善校園。「寬恕是一種選擇,寬恕必須在停止傷害後才可發生。」數年前,吳赴澳洲參加靈性與健康學術研討會,同時治療他曾在職場受到的傷害。那研討會由國際知名寬恕研究權威沃思頓博士(Dr. Everett L. Worthington Jr.)主持。其後,吳表示他可安然重踏校園,「傷害我的人可能沒甚麼改變,我卻得到釋放, 不再受困於過往的傷害中。」 逃避並非明智之舉,拿出勇氣面對才可走出困局,吳教授說。另一事例是他與學生之間的衝突,這位學生也是他的個人助理。某天,該學生突然請辭,吳教授感到憤怒。事後回想,他才發現自己一直忽略那學生的壓力。「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讓我看到自己的衝動和自我中心,從而改善自己。現在,我學到要多為他人服務。」那次,吳教授拿出勇氣,向學生道歉,最後互相修好。作為資深的生命教育工作者,吳相信很多學校老師也像他一樣,面對不同的壓力,不知不覺間與同事和學生發生了衝突。他寄語老師,多與親密的家人分享,尋求別人的協助。 吳教授也指出不論是受傷或加害者,宜在平等、尊重、同理的基礎上修補關係,「如果是學生犯錯,老師宜以正向心理思維引導他,幫助他緩和情緒。」不少人對寬恕存有猶疑,吳教授指出為愛寬恕,重整人生: 「寬恕『是』送給對方一份愛的禮物。寬恕是對傷害者表現正向的情緒與態度,並付出同理及仁慈的行為。有些人未必值得我們這樣對他;然而, 寬恕是即使這個人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我們仍願意接納他。這個人就像任何一個人,值得我們尊重。」(敏 /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