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5_20220320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03.18
喜樂中學 動態 2022.03.20
教大製作品德教育動畫•助學界推廣價值觀教育 (本報訊)香港教育大學早前推出品德教育動畫系列及生命教育教案匯編,供全港學校使用,全面支援學校推行價值觀教育。 生命教育項目名為「看動畫、悟生命、學品德」,以動畫呈現歷史人物的事蹟,讓中小學生學習歷史人物的高尚德行情操,潛移默化培養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全套動畫共十集,涵蓋古今中外名人,包括岳飛、包拯、關羽、鄭成功、緹縈、豐子愷、廉頗與藺相如、子貢、蘇格拉底及南丁格爾。  每集動畫附以初中及高小教案設計,提供教學方法及活動,例如以動態貼文製作名人檔案、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情境任務等,豐富學生的體驗。 教大校長張仁良教授表示:「是次項目正正結合了『生命及價值觀教育』和『創新教學』的元素,讓學生以活潑輕鬆的方法學習良好品德及價值觀,鞏固學習成果。」他盼望藉著開發相關資源去支援學校共同推動現今價值觀教育的需要。 動畫資源以外,教大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早前舉辦「點滴成河——傑出生命教育教案設計獎」,提倡貫通不同學科推行生命及價值觀教育,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兩屆比賽共徵集超過350份前線教師的教案設計,部份得獎設計結集成《點滴成河.潤澤生命:生命教育教案匯編》。 席上同時舉行座談環節,由教大學術及首席副校長兼中心總監李子建教授主持,與教育界同工探討如何透過多元化學與教取向,進行價值觀教育。李教授提到,價值觀教育橫跨文化、環境及宗教等多個領域,他表示中心日後將繼續聯合辦學團體、商界及社福機構等,藉著與教育界合作推出創新項目,推動價值觀教育。(教)  港大提供網上學習支援   讓中學生過一個充實暑假 (本報訊)新冠疫情持續,有大學為幫助受疫情影響需要學業支援的中四至中六文憑試學生,將於四月提供一系列線上學習支援;亦為中學提前於三至四月放特別假期而推行網上互動課程。 網上學習支援由香港大學學生大使協助推動,包括由港大學生大使支援應屆考生,學生大使將自發為母校的中六師弟、師妹開設通訊軟件(WhatsApp或Signal)群組,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如何在疫情下應付考試,希望助學生紓緩疫情下的不安。 另外,學生大使與教育學院的學生會於四月為中四及中五文憑試學生開設網上Core強化班,希望鞏固他們在中、英、數三個主科的知識,並解答他們的課業疑難。 目前中小學生於三至四月提前放假,為鼓勵中學生在暑假留家抗疫同時充實自己,港大的HKU Taster推行為期兩星期的網上互動課程,包括由特約講師教授人格分析、拍攝、伸展運動等內容,讓他們足不出戶也可以培養興趣,發掘志向,展露所長。亦為中二至中四學生可「在家上大學」,向港大十個學院的教授學習一系列知識與趣味並重的課程,讓學生充實地度過這個提早到來的暑假。(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20306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3.04
天主教培聖中學與元朗天主教中學兩校 合辦歷史文化考察
(本報專題)在元朗區不同的村落,聚居了不同族群和擁有獨有建築,區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其中屬於香港首條文物徑的屏山文物徑是鄧族的聚居地之一,可窺探新界的傳統面貌及宗族生活;而同樣是鄧族發源地、位於錦田的水頭村,村內不少古舊建築更被評為法定古蹟或一級歴史建築。天主教培聖中學及元朗天主教中學兩校學生化身成「元朗區多元歷史文化考察大使」,走進具百年歷史的建築群,在區內探索源遠流長的歷史故事。 兩校去年合辦的「探古尋元」元朗區多元歷史文化考察大使計劃,此計劃得到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教育大學,以及教區人文學科教育委員會支持,由大學教授及大學生培訓20多名中學生成為導賞員,並帶領小學生進行社區歷史深度考察,活動吸引八間小學共70多位小學生參與,參與攝影、短片及導賞路線設計比賽。 香港首條文物徑 由天主教培聖中學步行約10至15分鐘便抵達屏山文物徑,14位中一至中三學生在法定古蹟鄧氏宗祠認識箇中歷史,也到清暑軒親嘗古人建築設計的智慧。導賞員中二級生施心怡說:「我們去年七月底到屏山考察,當時天氣炎熱,進入寺廟已滿頭大汗, 當抵達清暑軒待三至四分鐘,便立時感到清涼,流汗也停止了。」 公民教育副統籌教師伍億浩指出,學生親身考察時,感受古代樓宇建築的獨特地方,例如學生親臨清暑軒體驗天井建築的功用,參與過後才能感受到文化的底蘊,驚歎古人的建築智慧。 另一擔任屏山文物徑的導賞員中二級生鄧韻姿認為,透過活動更能認識自己居住的地方,她從中觀察到在屏山不少宗祠的中央設有天井,除了儲備雨水,也有防曬及消暑用途,她與家人居於錦田的圍村,生活多年也鮮有聽聞有關圍村的特色,「每到農曆年三十至年初二也會隨家人到宗祠拜神,初一會茹素,卻一直不知道原因,在認識有關歷史後,才了解這是圍村人的傳統。」 施心怡說,在家附近也有留意古舊的建築物,然而一直沒有考究其用途:除拜祭祖先外,也用作學習及住宿之用;而每次進入也要遵守傳統的習俗,例如進入祠堂時,要分清楚「男左女右」,男士以左腳先行去跨過門檻,女士則用右腳,也不可以雙腳踏在門檻上,這樣做是不尊重祖先;在宗祠內不可大聲喧嘩,桌椅也不能亂碰等。 該校的歷史科教師杜展周表示,考察大使計劃推出後,已為中一歷史科的中國傳統文化承傳單元,引入屏山文物徑作為校本教材,讓學生認識圍村歷史與文化特色,課程亦加設中、英文及烏都語字幕,以照顧非華語學生需要。 元天中設虛擬導賞 位於元朗錦田水頭村的二帝書院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又名知稼堂的泝流園,由錦田鄧氏二十七世祖鄧權軒於18世紀末年興建;也有供奉鄧氏歷代祖先的廣瑜鄧公祠等。該校礙於疫情,學生未有機會前往實地考察,遂以虛擬導賞,展示水頭村各項的建築特色。 元朗天主教中學地理科科主任及人文學科領域統籌何家健指出,16名修讀地理、中史、歷史,以及旅遊與款待的高中生製作簡報,當中加入了地理科的實地考察技巧,例如教導學生閱讀地圖,以Google Map規劃路線,「當要為長者設計旅遊路線時,從地圖中找出活動起點,沿途觀賞路線的行程,也要顧及當日的季節與氣候,時間限制等」, 讓學生活用人文學科的元素。 天主教培聖中學助理校長洪昭隆指出,藉著活動讓學生認識整個中華傳統文化的承傳。他表示會繼續舉辦相關計劃,屆時主題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認識。(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20213_s
喜樂中學
2022.02.11
喜樂中學 動態 2022.02.13
教區兩校合辦•聯校歷史考察活動 (本報訊)天主教培聖中學及元朗天主教中學得到香港樹仁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支持,在去年度首次合辦「探古尋元」元朗區多元歷史文化考察大使計劃。 計劃以推廣地區歷史文化為目標,由大學教授及香港教育大學準教師培訓中學生擔任導賞員,帶領參與計劃的高小學生進行社區歷史深度考察。活動期望讓參與計劃的學校及高小學生可以在課堂以外,掌握本地特色的歷史文化,並透過不同的媒介展現所學,讓學生在學習歷程中,學會對本地歷史及跨文化的尊重和包容,進一步關心社區及盡責承擔社區的文化承傳責任。 計劃包括舉辦專題講座、網上導賞等,另外天主教培聖中學人文學科室拍攝技巧培訓及屏山社區進行實地考察活動,最後參與計劃競賽項目的一眾高小學生參與「探古尋元」系列比賽,作品包括相片,影片及導賞路線簡介近100份。參與計劃的大、中、小學歷史文化大使逾110人。 上述計劃的頒獎典禮已在天主教培聖中學舉行,由香港樹仁大學羅永生博士主禮,羅博士稱讚項目成果豐碩,讓大學生獲得教學實踐機會,更讓中學生擔任導員,並帶領小學生製作出優秀的歷史研習作品。(教) 潔心林炳炎中學•50周年校慶感恩祭 (本報訊)潔心林炳炎中學早前在聖方濟各堂舉行50周年校慶感恩祭,該校以「慶金禧 展異彩 創新貌」為校慶主題。 主禮嘉賓夏志誠輔理主教在講道中以潔心林炳英中學創校時的香港大事作引言,指出這些都是香港引以為傲的大事,而該校亦是其中之一。他勉勵學生懷著「潔心」一心一意、乾淨的心,認清自己是上主所揀選的,在生活中發現上主的恩典,努力在生活中實踐校訓:「明心明德 潔己潔人」的精神。 奉獻禮上,校方獻上校舍模型、記載了該校十年來,自主學習「學與教」教育改革之旅的自主學習文集、恩臨牆匙扣及花籃。其中校舍模型是校友與學生共同製作,以3D模型設計軟件繪畫及鐳射打印切割機切割並拼合而成,寓意同心協力,薪火相傳,並將創新科技,帶入校園。 該校中六生在禮儀中領唱《鹽與光》action song,以示學生在生活中成為「地上的鹽,與世界的光」,呈奉自己的生命,為主服務。 禮成詠前,校監潘雅惠修女將象徵校訓的蠟燭傳給本屆學生會會長蔡宛容,寓意潔心修會修女們建立學校,將福音精神及愛主愛人的使命交給同學,由同學把學校的優良傳統一直薪火相傳,並在生活上實踐出來。(教) 天主教南華中學•75周年校慶 (本報訊)天主教南華中學於去年12月10日假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75周年校慶感恩聖祭,由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祭。 夏主教在講道中提到2021年正是天主教在香港傳教的第180年,也是主教座堂建成第133年,邀請大家在這份歷史感下,一同好好感受創校75周年的恩典。回顧南華創校的1946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百廢待興之時,南華中學正是依著天主教辦學理念為照顧社會需要而創立。 校監葉定國神父致辭時表示,75年對於一間學校來說是一段相當悠長的歲月,學校本學年的主題是「擁抱挑戰、感恩回饋」,面對教育制度不斷的改革,以至近年的疫情影響,經營教育事業實非易事。 最後,全體一同開心高舉耶穌和羊仔卡通牌大合照,象徵大家都是追隨天主的羊,謹記基督的精神和愛,實踐立己立人的校訓。(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1128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11.26
因材施教展現才能 為學生成就夢想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屯馬)的學生來自不同族裔,學生的國籍縱然不同,但各人發奮向上的心卻是大同小異的。學生透過學校提供的不同計劃,包括「培優計劃」、「大學保送計劃」、「明愛校長推薦獎學金計劃」等,成就自己的「大學夢」,多年來學校成功培育了不少大學生,貢獻社會。 古班娜(Gurung Bipana)是尼泊爾人, 2018年在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畢業,目前正在明愛專上學院(CIHE)就讀工商管理(榮譽)學士並專修酒店管理,將於2022年畢業。古班娜在屯馬就讀高中時,選修旅遊及款待科,由於學校強調「全方位學習」,經常舉辦校外考察,讓她有機會與同學到香港迪士尼樂園酒店參觀,該次學習體驗使她有機會從不同方面了解酒店的營運,從而啟發她對這行業的興趣。自此以後,她醉心研究酒店管理及營運的知識,如今得以在明愛專上學院修讀相關課程,可說是「夢想成真」。 更重要的是,古班娜經明愛校長推薦獎學金計劃入讀明愛專上學院,獲推薦的本地學生可以獲得每年港幣三萬元的學費減免,並以每年港幣一萬元的學費就讀學位。古班娜表示, 十分感謝屯馬推薦她參加這個計劃,就讀明愛專上學院學位課程的受薦學生,如果符合指定的成績,便可獲頒發獎學金,她以此作為目標,促使自己更加努力讀書,以取得優良成績。 古班娜在明愛專上學院修讀酒店管理期間有不少難忘的經歷,2021年的暑假,古班娜有幸到酒店實習,被派往文華東方酒店實習兩個月,這是一次很難得的學習經驗,特別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酒店的營運方式也大大改變,實習經驗令她大開眼界,在酒店認識到不同的款待方式,也遇上形形色色的客人,感受到酒店管理的艱辛和趣味。這次實習讓她更加確切了解酒店業的實際工作環境,例如她是次實習主要在酒店廚房工作,該項工作對體力要求很高,也讓她知道在這範疇中有甚麼強項與不足,更加確定自己將來希望在這行業發展。 現時古班娜除了讀書,課餘亦在愉景灣的餐廳兼任服務員。雖然工作地點離家很遠,也很辛苦,但這份兼職讓她學到很多課堂以外的知識,同時實踐所學,透過與不同的客人接觸,提升款待能力。 身為屯馬的師姐,古班娜有一些建議給在校的師弟師妹:首先,希望師弟妹不要放棄和怠慢文憑試,勤奮學習,爭取好成績;其次, 需要妥善分配溫習和消閒時間,學懂輕重優次,把握學習時間;第三,不妨趁課餘時間, 參與多些課外活動和比賽,因為相關的經驗有助同學們更容易入讀心儀的學系。師弟妹也可以參與應用學習科目,因為那些科目比較著重實用性,同樣有助他們入讀心儀的大學和學系。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吳少文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