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動態
2023.05.07
喜樂幼小 - 動態
聖安當小學•宗教周
(本報訊)聖安當小學早前舉行一年一度的宗教周,主題為「愛‧家庭」。學校期望藉著活動,讓學生明白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愛德」和「家庭」的意義,培養學生珍惜及愛護家人,並關愛天主大家庭中的所有兄弟姊妹,謹記耶穌的教導:「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二十五40)
宗教周舉辦一連串的活動,其中「聖人故事齊齊讀」活動,由高年級學生指導一年級同學閱讀聖人故事,讓學生體驗服務他人的喜樂。另外,為響應「天主教四旬期運動」,舉辦宗教飾物、「明愛天糧」產品及花卉盆栽義賣和基督小先鋒賣旗籌款等,鼓勵學生克己扶貧,幫助社會中的弱勢社群。此外,還有福音攤位遊戲、宗教書展、「愛心點唱」、「聖經金句齊齊背」等活動,學生皆踴躍參與。(樂)
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區)• 幼小聯繫交流會
(本報訊)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區)學校早前合辦「教區幼稚園幼小聯繫交流會」,一共有9間小學、14間幼稚園的校長及教師出席。
在聖家學校校長何麗君帶領祈禱後,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致辭,表示活動提供交流平台, 讓教區幼稚園及小學同工緊密溝通。
在觀賞9間教區小學與幼稚園近年的幼小聯繫活動照片及片段後,東涌天主教學校校長陳珮珊及教師關綺雯分享了「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建立緊密的幼小關係, 促進學生成長」。陳校長表示,該校與幼稚園主要在四方面加強聯繫,包括學術及體育活動、品德培育、參觀校園及教師交流活動,擴闊幼小學生學習經歷。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校長宗藹雯分享「如何透過幼小聯繫,發揮協同效應,持續綻放天主教教育特色,並帶動幼小團體共同成長,向前邁進」,帶領同工思考幼小聯繫的目標和策略。
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區)主席許加路校長表示, 是次活動令他了解到幼稚園在疫情和移民潮下,面對的人力資源短缺問題,更促使小學校長及同工在這時,積極構思資源共享及支援幼稚園的策略。
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廖慕賢總結時表示,活動令參加者對幼小銜接有更宏觀的看法。(喜)
華富邨寶血小學 •「萬千星輝耀華寶」頒獎典禮
( 本報訊) 為了嘉許表現良好的學生,提昇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華富邨寶血小學特早前舉行「萬千星輝耀華寶」頒獎典禮, 邀請校監游勵明修女及家長教師會一眾委員頒獎。
頒獎禮設有超過100個獎項,獲獎人數多達60 人,獎項包括:上學期級學業成績卓越獎、班學業成績優異獎、學科成績優異獎(中、英、數、常)、操行獎及關懷愛心獎,每位獲獎同學獲頒獎狀乙張,個別獎項更獲頒書券,以示獎勵。
頒獎禮中邀請小四至小六各級第一名的學生分享學習心得,鼓勵台下學生在下學期繼續努力,爭取更理想的表現。台下學生反應熱烈,紛紛為上台領獎的同學鼓掌;而他們均表示,希望自己在學期終結時, 也有上台領獎的機會。(少)
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教師靈修日
(本報訊)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早前假柴灣海星堂,舉辦年度聯校「教師靈修日『1+1計劃』」,主題為「耶穌榮進耶路撒冷」,主講嘉賓為李彩燕;參與者為校董、校長、教師、教友及非教友,總人數共有72 人,其中29人屬非教友。
活動目的是加深參加者對天主教的認識。參與者透過認識聖像畫的歷史背景,了解早期基督徒引用日常生活典故,將冗長的敍述化為簡單純樸的標記,並透過圖像宣導教理。隨後,李彩燕透過分享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的圖像,讓參與者淺嘗寫聖像畫,並在創作過程祈禱,求主的引領及保持靜默和專注、感恩祝福與不忘的喜樂;最後, 她透過聖像畫默觀祈禱的環節, 鼓勵參與者表達從默觀所體驗的感受。(年)


小學專題
2023.03.12
青山天主教小學
靈性及品德培育
(本報專題)你有心事或學業煩惱時會與誰分享呢?青山天主教小學一年級學生馬藹澄便會與「校園媽媽」訴說在校園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校園媽媽會利用導修課時間,與同學進行各種活動,加深同學對學校的認識,幫助小一學生適應全新的校園生活,藹澄亦因此結交了數位好朋友。
青山天主教小學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和道德觀,所以提供不同靈性及品德培育活動,其中的「校園爸媽」計劃,編配教師擔任校園爸爸或媽媽,由教師把良好的素質帶給學生,使他們學懂愛自己、他人及天主,讓學校成為學生的第二個家 。
藹澄表示,校園媽媽會與她和同學進行各種活動,例如加深彼此認識的集體遊戲、學習團體合作的桌上遊戲、小手工等,學生每天回到校園,仿如回到一個大家庭般溫馨愉快。藹澄指出,校園媽媽會帶很多遊戲與他們遊玩,增進了她與同學間的友誼,部分與藹澄分配至同一位校園媽媽的同學,更成為了藹澄的好朋友。
副校長麥惠娟表示,校園爸媽陪著學生經歷第一次考試,第一次在學校午膳,當學生遇上困難時會幫助他們。此外,在早前的農曆新年,學生更向校園爸媽拜年,從他們手中接過朱古力金幣利是,「從一升上小學,學生便能感覺學校是一個大家庭,感到老師的關愛。」
作為其中一位校園爸爸,副校長葉永恒表示,在活動中,他與校園子女變得更加熟稔; 而藉著老師的關愛,培養學生的品德元素,讓他們學習到如何關愛鄰人。
為將來訂定目標 學習忍耐和等待
除了上述的「校園爸媽」計劃,學校的靈性及品德培育組亦舉行一系列活動,關注學生的品德培育。其中在為期三天的「六年級生涯規劃體驗日」中,學生預演未來十年的人生,體驗升中面試派位、中學和大專課程,經歷自己或同伴的畢業典禮,並參與求職體驗活動。
六年級學生林煒珈認為,活動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找到自己擅長的項目,「我比較細心,對醫學也有興趣,希望將來可以成為護士或醫生。」她也為自己的將來定下目標,在求學路上,繼續努力,裝備自己。
學校近年開始推廣靜觀, 並把靜觀學習加入四年級的多元智能課。「閉上眼睛,雙腳踏地,慢慢呼吸三分鐘。」四年級學生陳柔酉表示,在課堂中進行靜觀練習,使她心情變得輕鬆,所以回家後,也會與父母、妹妹一起進行。
柔酉稱,在考試前也會感到緊張,所以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和當天早上,都會進行靜觀練習,幫助自己準備心靈,在考試中更投入。
李駿嵐主任指出,在靜觀活動中,學生學習到忍耐和等待,在與人相處時能平靜心靈,覺察自己的感受,從而懂得與人磨合,學懂改善關係。
培養五大素質
青山天主教小學於1972年創校,去年慶祝創校50 周年。學校一直配合社會的轉變,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發展潛能,建立良好的品德。梁雅媛主任提到, 近年學校除了新設STEM Room,也整合常識科課程,加入STEM學習元素;並會進行跨學科STEM活動,提升學生的科技與創新能力。
學校除了推展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外,同時培養學生五大素質,包括:關愛善良(Caring)、主動積極(Proactive)、自信創新(Confident),忍耐等待(Patient)及真誠可信(Sincere)。為了加深同學對「CPCPS」的認識,學校也設計了一系列相應的吉祥物。
「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品德的培育同樣重要。」校長王玉嫻表示,學校秉承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及學生五大素質,令學生在身心靈培育上得到適當的發展。學校亦將品德價值觀滲透在不同活動中,使學生在發展潛能時,也能愉快地學習及成長。(吳)


小學專題
2022.03.25
聖博德學校 修身齊家陶鑄好品格
(本報訊)甚麼是快樂?聖博德學校四年級學生林樂恩認為當得到媽媽稱讚時,她便會感到快樂。林樂恩本學年參加了「修身齊家,陶鑄好品格」聯校計劃,其中一節課提到何為快樂時, 她學習到原來不只物質能帶來快樂;幫助其他人時,她也會感到開心,並學習到以自身影響他人,把快樂傳給身邊人。
「修身齊家,陶鑄好品格」是一個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的聯校計劃,由「和富社會企業」及「東亞教育服務」合辦,目的是透過為期三年的品格教育項目,向學生傳達美德及良好的價值觀,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成為負責任的世界公民。
三年計劃 培育學生
自去年10月的開學禮, 樂恩與其他活動的參加者, 會在首年參與14節課堂,包括十節導師與學生的小組課堂,以及四節親子同行工作坊。樂恩說, 工作坊中導師會與他們進行小遊戲,不同學校的學生也會根據座位分組,讓她在過程中嘗試與更多不同人合作。
這個為期三年的計劃,以正向心理學所提倡的「品格優勢」為框架,並配以聖經故事為藍本,向學生解釋當中良好的價值及品德,配以中國傳統文化及道德教育的觀點,讓學生更易理解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
參加者每年都有不同的實踐對象,首年是朋友及兄弟姊妹;第二年是各家庭成員;最後一年是社區。學生在每學年結束前,都要分組撰寫文章及製作短片,記述他在這學年如何實踐定下的目標。
樂恩家中有一妹妹,提到平日與妹妹的相處時說:「我會教妹妹做功課,並把全部玩具給她玩」,從中她提到分享的樂趣,呼應其中的課堂內容 —— 「施比受更有福」。
親子同行 生活中培養良好品格
除了學校,家長對子女的成長有莫大的影響,所以計劃也設計了四節家長與子女同行的活動,讓他們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他們可以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子女良好品格。
每節課堂後,導師會與家長分享課堂內容,讓家長在家中跟進學生的表現,並於工作坊中分享成效。樂恩的媽媽分享參加這活動的原因時說:「小朋友的品德培育十分重要。」她認為學校一直致力於學生的品德培育,舉辦不同的活動,從樂恩與妹妹的相處中,她亦見到成效。
品格價值教育活動 在學生心中栽種品格種籽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主任徐婉明老師認為,學校一直著重學生的品德發展,除了以上活動外,每年都會舉辦不同品格價值教育活動,例如德育及公民教育分享、樹屋歷奇活動、黑暗中對話、農耕體驗活動等,從活動中讓學生學習彼此信任、關愛及支持等良好品格。
徐老師說,活動後經常會與學生進行反思,其中她提到學生參與乘風航活動 —— 跳海、乘坐救生艇、空中飛人等歷奇活動後,學生反映他們有更大勇氣, 同學們也學會互相支持;在黑暗中,學生經歷過在黑暗中活動後,也更加珍惜及感恩現在所擁有的,「透過實體活動,學習到不同品格」。
「除了學業,學生的品德培育同樣重要。」校長張作芳認為「修身齊家,陶鑄好品格」,讓學生學習品德的同時,亦有機會與其他學校的小朋友一起學習及合作。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張校長提到不少學生回校取功課時,都會向老師表示想念與感恩。她提到學校就是藉著不同的品格價值教育活動,「把品格的種籽栽種在學生心中。」(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2.02.18
天主是我們的靈燈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然帶給我們生活上種種的不便;同時亦使我們感到不安、失望、無助!
話雖如此,疫情是不會阻礙天主對我們的帶領與祝福!聖經中記載:「你的言語是我步履前的靈燈,是我路途上的光明。」(詠一一九105)每天的早會內容,我會按著教會的不同慶節(例如:將臨期、四旬期、主保聖人紀念等)、品德培育及日常生活為主題,而去選擇合適的聖經金句,讓全體師生都有機會聆聽天主的聖言,由聖言的內容意義滋潤我們的心靈,好使我們帶著正能量、希望、喜樂和平安渡過每一天。
此外,老師在生活及工作上日理萬機,身心也會出現疲憊,故此,我校為老師設立了「天主加油站」。過程中,我會在每個星期向大約兩至三位老師,透過交談、送贈聖經金句心意卡等方式進行關心及福傳,聖言包括有:「天主是我們的救助和力量, 是患難中最易尋到的保障。」(詠四十六2),從而讓老師作默想及鼓勵。活動中,老師均有正面回應, 同時亦讓我得到無比的支持、鼓勵及得著。
教宗方濟各曾表示與天主交談是恩寵,天主與人會更加親近。我時常鼓勵學生無論在任何的事情下,特別是在困苦憂慮中,也可以向天主多祈禱,例如:他們在祈禱室的祈禱時間裡,能表達自己的祈禱意向— 為疫情、家人、同學、環保、天災意外等;他們亦樂意與我及其他同學分享訂定其祈禱意向的原因,令整個祈禱更加豐富及有意義,從而加強他們信心、支持及安慰,令我和學生再一次與天主親近。
在這個學年,我會努力做好不同的福傳工作, 其中包括繼續推廣天主的聖言給我校的老師、學生及家長,希望「天主聖言」能夠照亮他們的心田,願意與天主同行!在天主的祝福下,讓我們的人生充滿喜樂與平安!
聖方濟愛德小學 勞頴瑜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0-2021年度的體會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