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特殊教育
2022.05.22
蓄積分 換獎品
明愛樂恩學校近年推行「樂恩無限分獎賞計劃」。這計劃以銀行信用卡蓄積分的理念作為藍本,學生賺取一定的積分便可以換領獎品。要消費才能儲積分嗎? 不!陳韻如老師說:「學生只要在品行、服務、學業等方面有良好表現,就可以賺取積分。」
學生有很多方法去獲得積分,例如在課堂上有良好的表現、進行不同的服務、在早會上分享等。陳老師表示由於學生要做數次服務,才能儲到一定積分,這無形幫助學生建立好習慣,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
學生只要儲滿不同積分,便能換取零食、日用品、文具等等種類的禮品,例如100分便可以換白色短襪一對,120分可以兌換朱古力,550分兌換筆袋,獎品種類繁多,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此外,還有兩個比較特別的獎勵。其中,如果全班學生每人付出300分,便可以申請班上凝聚活動, 陳老師說:「有些同學希望可以留校與同學玩桌上遊戲,有些想與同學一同參與珍珠奶茶聚會。」可惜近年因疫情關係,這個獎項暫時未有班級換取,但陳老師見到同班同學之間會互相督促,一起更優秀地成長,感到恩慰。
學生除了可以用積分換零食,增加與同學相處的機會外,還可以用積分換取一個參與慈善活動的機會。「學生現在還未有太大力量, 回饋社會。」但陳老師指出,只要同學拿出300分,學校便會以學生的個人名義,由校方贊助捐出100元,到學生指定的慈善機構。上學年,該校學生便作出逾30次捐款,幫助無國界醫生、愛護動物協會、香港救助兒童會等機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識不同層面的弱勢社群,也讓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擴闊學生的眼界。
•明愛樂恩學校之一


小學專題
2022.05.08
聖斯德望天主教幼稚園
戲劇教育 演出宗教劇
(本報專題)「小朋友,你知道森林內有甚麼動物嗎?跟著老師,放鬆心情慢慢的走入森林內看看……」聖斯德望天主教幼稚園老師一邊用言語,帶幼兒班學生投入到故事情節中;一邊搖搖鼓,讓學生跟著拍子走。當搖鼓聲停下,學生立刻「定格」,用肢體演繹出動物的型態。
以上是幼兒班有關「森林」的戲劇活動熱身遊戲,學生定格後,紛紛扮演獅子、大象等動物,並向其他同學及老師介紹自己的演繹, 葉敏明副主任認為,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及表達能力。
聖斯德望天主教幼稚園推行戲劇教育多年, 從最初一周為學生上半小時的戲劇課,到近年把戲劇教育融入至課程中,戴凱倫校長表示,戲劇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發掘及培養他們的多元智能,涵蓋學生的全人發展。
在戲劇教學中,老師配合不同學習主題,為學生設計不同的遊戲、活動,戴校長說:「幼兒班學生能力有限,會進行較多模仿活動,但低班及高班學生已經歷一至兩年的戲劇活動基礎,所以我們會安排更多需要合作、表達的活動。」
扮演不同職業 思考如何發揮才能
由於低班學生有一定程度的戲劇經驗,邱麗嬋副主任指出學生在活動中,會有較高的主導性。在主題「幫助我們的人」中,學生會結合他們在生活中所見過的不同職業,再在戲劇活動中,入角扮演不同幫助我們的人,例如清潔工人、建築工人等,體驗他們的工作。
活動中,老師又會播放音樂,讓學生投入,例如當老師播放消防車的聲響時, 學生猜測聲音與哪個職業相關;並主動分享他們對該職業的認知,從中訓練學生的觀察及思考能力。邱副主任表示,活動也會加入宗教元素,讓學生思考,「天主賜予各人不同的恩寵,我們可以怎樣在社會上發揮才能,幫助不同的人。」
主題角 給學生幻想的空間
除了課堂活動以外,學生在進行小組活動時,又會到「主題角」進行角色扮演。「主題角」放有多款戲服、道具。學生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可以自由與同學商討要扮演的角色、演繹的情境,給予他們更大的空間,發揮其幻想。
「戲劇教學能作為動機,先吸引學生學習,再慢慢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分享,就著他們的好奇著手,再深化學習。」戴校長舉例說,在購物主題相關的戲劇活動中,小朋友模仿家長用信用卡付款,「他們以為隨便一張卡,也可以付款,所以在之後上課時,我們便補充信用卡的概念,也教他們理財觀念」,藉著活動,向學生灌輸正確理念。
演出宗教劇 播下信仰種子
作為一間天主教學校,該校每兩個月會邀請部份低班及高班學生,排練及演出宗教故事,包括聖人如學校主保聖斯德望、疫情主保聖羅格、聖德蘭修女的事跡; 又或演出聖經故事,例如耶穌的誕生、耶穌醫治十個痲瘋病人、平息風浪等,在學生心內播下信仰種子。
學校會根據節期及活動性質,安排學生演出不同戲劇。例如在開學祈禱聚會中, 學生會到聖堂, 向全校師生演出「撒種的比喻」。同學扮演小烏、太陽、種子等,向台下觀眾講述種子落在不同土地中,出現的不同結果,「種子落在石頭地裡,就像學生不留心上堂,被魔鬼誘惑, 結不出好果子;種子落在好地,即比喻學生在良好的環境學習,老師提供好多活動,你專心上課,聽天主的話,自然會結出好果實」,藉著故事讓學生知道要努力向上。
在演出及欣賞宗教劇後,學校亦為學生準備了延伸活動,例如「加納婚宴」戲劇, 向學生傳遞學習聖母,主動體察別人的需要後;之後再透過工作紙,讓學生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幫助別人,透過活動教學生寬恕、服務及關愛別人等價值,帶出宗教核心信息。(吳)


小學專題
2022.05.01
天主教聖雅各伯幼稚園
喜悅繪本
(本報專題)天主教聖雅各伯幼稚園高班的班房早前化身成餐廳,由學生扮演侍應、廚師、外賣員、客人, 設計餐牌和食物等。校長黃雪媛收到同學派發的傳單,在校長室打電話落單,小小外賣員立刻送遞食物。
該校近年結合有趣的繪本,展開「喜悅繪本」故事之旅,積極與學生閱讀繪本,進行延伸活動,引發兒童的想像,發揮創意。高班學生進行上述餐廳活動前,先閱讀繪本《搖搖晃晃的服務生》 —— 故事主角是一名餐廳侍應,他因為不停打嗝,導致放滿食物的盤子到處飛,他的朋友們便想出很多方法幫助他。
簡嘉燕副主任說,高班的繪本活動會有較多語文元素,過程中與小朋友朗讀繪本, 也會邀請他們創作句式, 或分享故事心得。此外,她指繪本還涵蓋很多範疇,例如上述故事涉及德育元素,培養學生的同理心, 「講故事時讓學生易地而處思考,如果他是這個侍應,他會怎樣做呢,或身邊的人有困難時,他又可以怎樣伸出援手呢?」
在早前疫情緩和時,另一個延伸活動是由家長帶小朋友到餐廳用餐,小朋友要留意餐廳內的人、環境等。簡副主任表示,學生光顧各種類型的餐廳,有同學用點餐紙,有的透過電話應用程式點餐,有些同學則走到櫃面點餐,「同學回校分享時發現原來點餐也大有學問, 透過親身學習,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知識。」
發揮創意 學習環保
繪本選材也會配合教學內容,劉慧欣主任指出,低班學生閱讀的繪本《奶奶的紅花布》,便配合了環保及戲劇教學。故事講述奶奶有一塊紅花布,一天,小孫女趁著奶奶外出,把花布拿來辦家家酒,突然一陣風吹過來,紅花布就像長了翅膀般消失在天邊。
老師在延伸活動中,讓學生把家中沒有用的布料帶回校, 把它製成衣服, 進行了一次「親子布衣裳Fashion Show」。劉主任說,小朋友把枕頭套、床單、舊衣服,重新製作成一件衣服,過程中學生學會環保及重用,呼應學習主題。
一塊布可以做甚麼?在活動中,有些學生用布蓋著自己扮石頭,有些綁在頭上作頭巾,有些則用來進行音樂律動遊戲,小朋友在活動中發揮無限創意。
班房設繪本角 自由選讀繪本
每個班房皆有繪本角,收藏了約100本繪本,讓小朋友在自由活動時間中,自選繪本閱讀。但除了課室,小朋友更會走到學校的不同角落進行繪本延伸活動。廖婥伶副主任稱,由於幼班學生語言能力有限,所以在選擇繪本時,首選了一本有趣、可愛的繪本《彩色溫泉》,故事中的小動物浸溫泉時,會根據不同的泉水顏色而變色。因為大自然有很多顏色,老師便帶小朋友走到校園四周,留意植物及設施的顏色,由小朋友自己探索。
廖副主任說,因為繪本的句式具重複性,幼班的小朋友容易跟著朗讀,表達意欲亦增強,「有家長反映小朋友變得願意以言語分享」。
培養閱讀習慣
「很多人說只有在讀書時才會閱讀,因為他們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黃雪媛校長認為幼稚園是一個關鍵時期,培養小朋友閱讀習慣,「『喜悅繪本』的意思是希望小朋友從小開始喜愛閱讀。」校內的繪本花園收藏300本繪本,主題包括光影、音樂、生態及具特別效果的透明繪本,讓小朋友在校內閱讀。
黃校長指,繪本能發展小朋友的「體能與健康」、「語文」、「幼兒數學」、「大自然與生活」、「藝術與創意」、「個人與群體」等範疇。
疫情下,學校經常進行視像教學,老師亦把握機會安排網上的繪本活動,並邀請家長參與。黃校長指學校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學習材料包,例如低班學生閱讀繪本故事《誰發現了我的紙條》後,便進行「紙條變變變」的創意遊戲,學生從中發揮創意把紙條摺成不同的東西,創作有趣的畫作,並在線上與老師和同學分享創作。(吳)


小學投稿
2022.04.22
喜樂幼小 文章 2022.04.24
我愛春天
我最喜歡的季節是春天,因為春天春暖花開。
記得去年的春季,媽媽帶我到郊野公園踏青。我看見那些五彩繽紛的花朵後, 好奇地問媽媽:「為甚麼到了春季,大地會長出五彩繽紛的花兒呢?」媽媽回答: 「因為到了春天,天氣非常溫暖,所以花兒就會生長得十分茂盛。你看那些花兒長在一起,就像一塊五彩繽紛的地毯……」媽媽的話還沒說完,我就搶著說:「那些一排排的花兒像在排隊,朵朵七彩繽紛的花兒有禮貌地向遊人打招呼。」接著,我和媽媽都覺得肚子已經很餓了,所以我們就一起到郊野公園的野餐區準備野餐。
到了野餐區後,我們準備開始野餐了。我聞到食物的香味,令我垂涎三尺,我便迫不及待地洗手,然後吃東西。吃飽後,我就躺在軟軟的草地上睡午覺,一會兒我已經睡著了。躺在草地上就像躺在爸爸、媽媽的懷裡,非常舒服。
當我睡醒後,不知不覺已經到黃昏了。最 後 ,我們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回家。在這次郊遊中,我體會到春天的美麗和大自然的美好,我希望可以再次到郊野公園遊玩,和大自然交朋友。
陳俊熹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3A
老師評釋:俊熹同學在這篇文章中一邊描寫春回大地的優美景物,一邊透過郊遊的活動,如賞花、野餐、睡午覺等,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以配合文章的主題──「我愛春天」。文中作者跟媽媽的對話,更表現了對春天花開璀璨的深入描寫。全文記述流暢自然,修辭手法運用恰當,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 謝美鳳老師
念親恩—— 一份珍貴的禮物
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有一份最珍貴的禮物,你們知道我送給父母最珍貴的禮物是甚麼嗎?讓我現在告訴你們吧!
還記得在三歲上學前的預備班,老師問我們知不知道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我們異口同聲地對老師說是母親節,老師叫我們討論一下送甚麼禮物給媽媽。我們七嘴八舌地討論,最後,我們決定了送一朵紙花和一首歌給媽媽。回到家裡的時候,我迫不及待想告訴爸爸媽媽,但我在想:「琳琳,你要守口如瓶,不能把秘密告訴他們。」每次爸爸媽媽和我談天說地時我都想衝口而出地說出來。但一想到要給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我都把說話吞進肚子裡。
在學校時,我很用心地記住老師教的動作和歌詞,去洗手間時,我會唱給清潔嬸嬸聽,她們覺得我可愛極了。另外,我知道媽媽喜歡粉紅色,所以我選擇了一張粉紅色的卡紙來做花朵,在卡紙上一筆一筆地畫上圖案,希望媽媽收到後會愛不釋手。
終於到了母親節,當天早上,我自動自覺地起床,期待把禮物送給媽媽。吃過早餐後,先送上一個吻,然後輕聲地叫爸爸幫忙。
首先,我叫媽媽坐在沙發上,爸爸從房間裡搬出一個小舞台,我興高采烈地站在舞台上,爸爸變成一個樂手播放音樂,我高聲地唱出「世上只有」。音樂開始時,媽媽已變成一個「大喊包」,唱完一首歌,已看見她身旁出現了「紙巾山丘」。其後,我便從書包裡拿出我親自設計的花朵送給她,她更哭成淚人,「大喊包」的名字果然名不虛傳。媽媽緊緊地抱着我說:「謝謝我的小寶貝,我很喜歡這份禮物。」
現在,這朵小花朵被媽媽珍而重之地放在房間,而那首歌也變成了媽媽最喜歡的歌曲。這就是我送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之一, 我會好好地報答他們,直到永遠。
鄭以琳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4C
老師評釋:這篇文章選取了童年送禮物給媽媽的往事為題,用孩子的角度敘事,行文顯得生動自然, 充滿童趣,處處表現了小孩子的天真可愛,也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真摯的愛。全文語言流暢,情感豐富而真實,讀來津津有味。—— 曾映碧老師
動物放大鏡——鴕鳥
你知道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鳥類是甚麼嗎?沒錯,就是鴕鳥了!
鴕鳥在非洲炎熱地區生存,因此有隔熱功能的羽毛就變成在炎熱地區生存必不可少的身體部位,它可以防止鴕鳥中暑。
鴕鳥為甚麼能跑得這麼快呢?首先是腳,鴕鳥的腳修長而有力,他一腳踢出去, 就足以折斷人類的腿和胳膊,所以千萬不要戲弄牠,牠一旦生氣,你再怎麼跑也會被牠追上。
然後,我想介紹鴕鳥的翅膀。鴕鳥的翅膀已經極度退化,它小得看起來和身體其他部位非常不協調。可是小小的翅膀,卻起到了平衡和減少空氣阻力的作用。這也是鴕鳥跑得快的其中一個原因。
之後,就是腳趾。駝鳥腳趾下面的肉墊厚實而有彈性,是一對很不錯的「跑鞋」, 使鴕鳥可以快速奔跑,時速達每小時70公里。牠的跑速可以甩開世界冠軍很遠,說牠是「短跑冠軍」一點都不過分。
最後我要介紹鴕鳥的尾部,雖然已經完全退化掉了,卻能使鴕鳥軀體顯得更加精幹。
我非常喜愛鴕鳥,真希望可以到非洲草原近距離看看牠呢!
高子健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6A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