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10926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1.09.24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游晴 學懂放開心懷打比賽
每到週末,你會有甚麼活動呢?參加補習班?約朋友相聚?⋯⋯小學時候的游晴,逢週末都有一個特別活動, 就是跟著任職排球隊教練的爸爸去體育館,有時與曾任港隊成員的媽媽坐在看台上, 觀看爸爸帶領的排球隊比賽;有時坐在場邊,看著成員接受訓練或打排球——就是這樣,排球的種子從小已種在游晴心田。 雖然父母都是排球健將,但他們從未強迫女兒打排球,反而放手讓她嘗試不同運動,讓笑言自己是「跳跳紮」的游晴自小便熱愛上不同運動。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中六生游晴學過跳舞、劍擊,小學時更在新界區的學界劍擊花劍及佩劍項目奪冠,亦曾奪得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及至中一學校的「崇德人自我發展計劃」讓那粒排球種子發出芽來。 這個計劃鼓勵學生在體育、音樂、戲劇等方面發展所長,游晴便與有相同興趣的同學參加了校內的排球興趣班。 球隊活動豐富校園生活 玩興趣班之餘,游晴更獲教練挑選入校隊,之後加入本地球會「Victory」,翌年更入選香港少年排球隊,高峰時期一週有五天訓練,有時同一天要參與兩場訓練,因為喜愛這項運動,「那時候完全不覺得累。」  每星期的訓練中,球隊中負責接應二傳的游晴除了與隊員在球場上練習排球戰術外,亦要訓練手肌及腳肌力量,更要做好體適能訓練,例如跑步、深蹲、深蹲跳等。 加入了校隊,游晴與隊友都有機會參加校際排球比賽,又或相約元朗區學校的排球隊打友誼賽。這些活動都為她的中學生活添上色彩。 不論是在校隊、球會,還是港隊,隊員因為訓練和比賽經常相聚,與小學時大多都是獨自練習、比賽的劍擊相比,她更體會到團體合作的可貴,大家培養出一份難得的默契,「我想打哪一個高度的球,隊員也能立刻明白我」,更也因而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情緒影響作賽 學懂亂時先冷靜 游晴參加過多項比賽,包括代表球會在2019年香港排球聯賽(乙組)獲得冠軍,以及在2017至2019連續三年在元朗盃排球賽(青少年組)得到冠軍等。但為她最難忘的一次經驗是中三那年暑假,當時她以隊長身份帶領香港少年排球隊到浙江參加全國青少年U16女子排球錦標賽。 這是她首次走出香港參加比賽,與北京、上海、四川等多個地方的球隊較量。身高一米七三的游晴在隊員的身高排行中尚算中上,可是一見內地身高普遍達一米八的球員,尚未比賽,她便已十分緊張。 八天的比賽中,游晴的一隊共要進行八場賽事,球隊在首兩場比賽中發揮水準,取得勝利。可是,之後的數場比賽,表現失準,游晴於比賽中途被教練換出場。「我做不到教練給的策略,使球隊失了很多分。但那時候我也對球證的判決有意見。」種種的情緒加在一起,游晴緊張得哭起來。 對於游晴的表現,教練並沒有過多指責,而是給她時間冷靜一下。她最記得比賽後,教練對團隊說:「心理狀態決定你的臨場表現。」這讓她之後學會放開心情去參加每一場比賽。 六年前,游晴因為劍擊而獲得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六年後的今天她就因著排球而再度獲獎。人生充滿嘗試與選擇,游晴本年剛退出香港少年排球隊,「一方面是準備DSE,另一方面也是想嘗試更多。」她對未來充滿憧憬,不知將來還會在哪個運動範疇看到她的蹤影呢?(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2a_20210425_s_0
歲月輕狂
2021.04.23
主日茶座
「小朋友,你最喜歡吃甚麼?」通常答案都是: 「雪糕、薯條、麥樂雞!」誰知真的有人問我們一家最喜歡吃甚麼,我們四人八目交投後:「聖瑪加利大堂的主日茶座的小吃 !」疫情開始後,主日茶座便暫停了,至今仍未重開,萬分懷念。 終於有一天按捺不住,便一家在家中自製一個主日茶座: 架起一張長枱、模仿著義工們手忙腳亂,我負責煎腸粉、煮茶葉蛋,兩個女兒製作三文治,太太負責飲品及收銀, 工人姐姐便扮演顧客,算是緬懷中的一點慰藉。 疫情期間與朋友們大都是互訪對方的家,成年人烹飪,孩子們便坐享其成享受晚餐。於是有家長建議,倒不如每次的聚會,都讓小孩能參與烹飪過程,增加聚會趣味性外,亦讓他們分擔責任。就是這幾句建議,朋友們舉腳贊成,然後便花言巧語、說我有創意、主日茶座也模仿得到等等,執行的責任便落到我身上。 首先一位朋友邀請我們到其家中的歐陸後花園燒烤,於是前兩晚便問女兒們喜歡煮甚麼, 她們居然說:「日本菜!」須知現世代需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權, 唯有絞盡腦汁想想如何利用朋友後花園的瑞士高級燒烤爐,來燒日本菜給十多人吃。 還好家中有慢煮工具, 於是跑到超市,雞扒、牛舌、豬柳、大蔥,總之在居酒屋吃得到的都買了, 慢煮後便帶到朋友家,再模仿主日茶座的工序:八歲小孩負責把食物燒烤至表面金黃、十歲以上小孩負責切片、八歲以下的便負責撒芝麻或紫菜條,頓時令整個歐陸後花園變成一個開放式居酒屋。 剛剛的週日又有另一位住在沙田的朋友邀請,不過每家人負責一道菜而已,我一家便負責海鮮,但挑戰卻落在兩個女兒身上。因為每逢週日,整個上午都是參與彌撒及劍擊訓練,下午便到中文大學踏單車野餐,過往一整年如是,這個週日她們依然堅持!但海鮮在猛烈太陽下放得久會發臭、從沙田離開買餸再回沙田亦有點笨,於是臨時改食譜,買了兩斤生虎蝦,帶到中文大學的草坪,然後讓女兒把一整瓶花雕酒倒進去,讓虎蝦們得到最高榮譽的安息!  醉死後亦剛好是離開中文大學的時候, 到達朋友家,邊炒著、邊讓小孩們各自拿著一匙羹玫瑰露酒,然後逐一點火,把火舌倒入,來一個火焰醉蝦!就這樣,所有小孩迎來人生第一次玩火經驗,我亦在一片小孩興奮地嚷著回家要再玩火的聲音中,被家長們開除了親子烹飪執行官一職。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2a_20210418_s
歲月輕狂
2021.04.16
與別不同的等待
我和大女兒都有選擇性緘默症,即是當處於某一些不舒適的環境,便會變得焦慮, 面部肌肉便會短暫麻痹,說不出話來。我當年徵狀是會心跳加速、面色突然變得蒼白; 大女兒則眼袋會突然出現,因此當年彌撒我是從來沒嘗試過、甚至沒機會讀經,只可坐在電風琴後彈奏。不過會隨著年紀、經歷, 這些徵狀慢慢消失,否則我也當不到電台主持、演舞台劇、甚至見客應酬等。大女兒亦隨著入讀小學,在老師的教導、朋友社交、和不同的運動訓練下克服了。回看過往一年,她斷斷續續下學劍擊,進步神速,雖然班內所有學員都是比她年長的男孩子,但她仍然穩佔頂尖位置,於是教練便邀請她嘗試參加一個公開賽,比賽時當然會分男女子組,讓她一嘗與女孩子對壘。我聽後當然萬分興奮,較年長的男孩也打得贏,同年紀的女孩應該可以輕易地殺個片甲不留。太太卻不同意: 「女孩子更懂得用腦, 所以輸硬。」 疫情期間只允許一位家長同行,我便帶著女兒昂然走進會場,卻發現所有參賽者都像奧運選手般在熱身、他們的劍擊裝備都是用上最專業的、不論是他們的袋或衣服,都有香港區徽、或印上H K G,很明顯已代表香港出賽多次。那種氣氛、無形的氣勢,看著一個又一個充滿自信的參賽者、和旁邊熟手地遞水遞毛巾的家長, 頓時把我和女兒的焦慮推至高峰,她黑眼袋出現、我心跳加速。登記時職員問我們的名字,我面部的肌肉居然僵硬了,連名字也讀不出來, 於是我只能出示身份證,而且緊張得掉到地上。還好看見等候位置有座鋼琴,我們便一起坐到琴櫈上,至少這是我心目中一個虛假的舒適圈。 不過這個過程倒特別,因為終於有人陪我一起焦慮、一起沉默、只懂觀察,一起只用眼神交談,突然看得出她想跟我說話,於是便把耳朵伸到她面前:「不如我們一起說同一樣的話?」好的,那我們一起說甚麼?「我想唸聖母經。」那刻真的摸不著頭腦,為何突然要唸聖母經,還看四周,原來遠處其中一幅牆上掛著幾幅畫,內容是耶穌最後晚餐的故事。於是我們倆便面貼面,一起細細聲唸起來,唸畢後她好像突然如釋重負,獨自走到空位熱身,就是這樣與別不同地等待了兩小時才開始第一場比賽。 第一場吃蛋,第二場得到兩分,第三場有一分,可算是她人生最大的苦戰,當然亦是給她最珍貴的經歷。第二天見教練, 他氣憤說:「為何你們只打完循環賽便離開?第四場開始是淘汰賽啊,我在會場完全找不到你們⋯⋯」爸爸與女兒一起, 大庭廣眾被訓話,兩個大鄉里一起頭耷耷,但這時我們眼神又一次對望,大家會心微笑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2_2018111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11.16
天主教伍華中學袁棨諾 學界花劍摘冠為校爭光
(本報專題)天主教伍華中學中五生袁棨諾十月二十一日在校際劍擊比賽中,獲得九龍區男子花劍甲組冠軍,打破過去以傳統名校勁旅壟斷的局面。棨諾認為自己不愛認輸、 喜歡嘗試的個性和屢敗屢戰的心態,成為他在劍擊項目上獲勝的關鍵。  袁棨諾由小五開始參與校內劍擊興趣班,教練賞識並鼓勵他學習劍擊。他自小六起加入「劍擊運動學院」受訓, 十三歲在全港U14(十四歲以下男子花劍)排名第一,並加入香港體育學院接受地區訓練;十五歲獲得U17 (少年組男子花劍)排名第一,成為男子花劍少年隊成員。 不少學習劍擊的人渴望穿上劍擊服裝,就拿著劍進攻目標物,享受得分的滿足感,然而,棨諾卻鍾情於劍擊的基礎訓練, 「我著重腳步基礎訓練, 雖然沉悶,卻使我全程投入,跟隨教練指示去加強腿部力量,以打好基礎」。小學時熱愛跆拳道的棨諾,小六已晉升到黑帶,跆拳道培訓亦幫助他掌握劍擊技巧。 劍擊運動講求靈活多變 「我愛上每場對戰,這帶給我不同的挑戰。每場也要鬥智鬥力,尤其是要扭轉逆境,而未到最後不能定輸贏。」原本純粹以「好玩」心態學習劍擊的袁棨諾,從中體會到劍擊運動講求靈活多變、技巧、反應、速度與動腦筋,愈來愈令他喜歡這項運動,「每次對戰也需要運用戰略,訓練我多思考;持續練好基本功才能保持水平,鍛鍊中我學會堅持」。 花劍講求戰術及靈活性的項目,棨諾指運用戰略時須講求進攻權得分,智取為主,比賽時「有時候要力爭進攻權, 或假裝讓對方進攻,找緊時機再取回進攻權,也會給予對方優先權,待對方進攻時才反擊,抑或一直處於進攻優勢」。棨諾說,需要在短時間決定戰略,故此要訓練冷靜思考,以 及與教練保持默契,以提升臨場應變能力。 由中二開始,棨諾每年都會到海外參賽,本年他先後到無錫和泰國參與亞洲青少年劍擊巡迴賽,剛於四月到意大利北部維羅納(Verona)參加世界青少年劍擊錦標賽,以及到廣州及韓國等地作賽。 每次比賽都講求心理質素和臨場發揮,而海外作賽更要懂得調節生理時間, 種種原因也有機會影響表現,他又指劍擊「不如籃球有隊友支持或幫助隊友去得分,完全屬個人運動,即使是團體賽在場上也只有自己去面對,靠著自己的發揮與教練的配合去磨練出成績」。 棨諾除了上學以外,每週約有三天共十小時到體育學院受訓,亦會參與其他劍會訓練,以及接受教練的個別課。每次訓練,包括熱身、體能訓練、練習基礎步法,穿上裝備練習或自由實戰。忙碌的學習與劍擊培訓,棨諾不諱言感到疲倦,然而每次能跟隊友並肩作戰而不覺辛苦,即使彼此是競爭對手,「我們一起進步,場上互相鬥法,場外大家成為好友」。  同學支持成為爭勝動力 現時袁棨諾在少年組男子花劍全港排名第二,是次在學界比賽上,四強遇上全港排名第一的陳柏熙並擊敗對手,最後贏得冠軍。他認為致勝關鍵在於同學的支持,「有同學鼓勵我要贏得金牌,令我有目標做到最好」。本學年棨諾成為學生會幹事,負責公共關係。成為學生會一員,他會到其他學界賽事上為自己學校打氣,當他代表學校參與學界劍擊時,也得到同學的支持,也令他感受到團結精神。 棨諾的父母一直支持兒子完成每個目標,不論本地或海外的比賽也陪伴在側,為他打氣。其父袁偉球知道兒子一直渴望有隊友支持,惟兒子早年未有跟同學分享他學習劍擊一事,「這次兒子得到他人的鼓勵,也感受自己與同學分享的喜悅」。 棨諾的母親麥杏珊欣賞兒子從劍擊學會堅毅的精神,當在賽場上遇到壓力也盡力克服;她說會尊重兒子的每個決定。 「輸掉比賽不重要,最重要是懂得從失敗中再次站起來,然而重新站起來一點也不易,視乎自己是否願意努力改善。」棨諾感謝父母的支持,「他們會以我得獎為榮、失敗時會鼓勵我」;父母給予他自由去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發掘他劍擊運動的才能。(高)  花劍賽規與特色 花劍劍身較輕,劍手以劍尖攻擊對方頸部以下至大腿以上的部份及背部而得分。 花劍比賽中若雙方同時擊中對手,擁有攻擊優先權的一方,即先出劍攻擊而擊中者得分。被攻擊者須先做出有效抵擋動作後再進攻擊中才算有效得分。  資料取自:康文署╱香港劍擊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