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1509201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9.15
讓孩子閃亮 育靈四十載 蘇蘊珩校長 榮休
(本報專訪)畢業後,蘇校長一直在修會學校任教,主要教授中、英文科。一九八九年她原獲教區聘任為校長,但她拒絕該次聘用。「我出身於基層家庭,希望服務一所能進一步發展的學校」,她擁有這樣強烈的使命感。後來,她獲聘擔任天主教博智小學下午校校長;七年後調職,任天水圍天主教小學校長。於二〇〇二年,她獲調派至聖若翰學校(上午校)(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前身)出任校長,該校於翌年遷至現址新校舍。 無懼困難挑戰 教區於一九九五年開辦天水圍天小,經面試篩選後,由蘇校長擔任創校校長。當時學校位置偏遠,沒有公共交通直達,四周都還是工地。起初,學校人手不足,蘇校長要兼任教學、出卷、清潔等工作,「這讓我接觸學校各個層面,得著很多,也讓我強化自己。」蘇校長離校時,學校已由開校時的四班增至三十一班,「學校關愛學生,給他們最好的學習和經驗,讓他們閃亮。」 這份信念延續到她在九龍灣聖若翰天小擔任校長的日子,她希望學校成為同學溫馨的家、學習的樂園,為同學提供不同學科外的學習經歷。「他們觀察、體驗、思考,從而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建立自己的價值判斷,作自身利益以外的考慮。」 二〇〇七年起,該校參加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推行的「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在每級設共融班,聾健學生一起上課。「我相信雙方學生從中都有得益,健聽同學亦學會關心和配合別人的需要,人與人之間該互相幫助。」 堅信上主同行 總結四十年的教學生涯,蘇校長形容信仰對她非常重要,「天主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但祂的愛永遠常在」,她認為遇上困難時要以信德和愛德面對。「懷著信德,相信我能夠完成天主交給我的使命;滿懷望德,明白天主會為我安排前路,並會給我守護天使般的同行者。」有同事、學生和家長同行,蘇校長說她並不孤單,「而是充滿愛和喜樂。」 退休前,蘇校長鼓勵九龍灣聖若翰天小的學生實踐校訓「剛毅求真」, 「期望他們繼續向前,擇善固執,學業和待人處事上也要真誠。」她亦勉勵同學從心出發,付出無償的愛,「每個人都多做一點,便能成就更多。」 蘇校長打趣說自己也「畢業」了, 退下教育最前線,邁進一個新階段。「我希望安樂自在地生活, 給自己和家人更多空間」,她續道,「我打算繼續進修,也樂意在教育範疇擔任義工,充實自己。」(澄)       一個小故事      一天早上,蘇校長跟學生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一次在公園中遇到有人受傷跌倒,我連忙報警求助,卻難以表達所在位置,於是警察教我留意附近燈柱上代表位置的編碼。」然後,在當天的第一堂, 蘇校長帶領同學在學校附近, 觀察燈柱的編碼。後來,她收到一個校友的家長來信,告知她孩子一直記住這次經驗。「我希望給學生全面的學習經歷,擴闊他們的眼界」,蘇校長微笑道。
kjy01_2013061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6.16
聖母無貼聖心學校 謝親恩 頌父愛
   每個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方式都有所不同,經歷和回憶亦是獨一無二; 每段親子關係都是一本獨特的故事書,有喜,有悲,但更重要的是愛將所有經歷串連在一起。聖母無玷聖心學校的小五生吳珮嘉和林卓鋒這對同窗好友,跟我們分享他們與爸爸之間的故事,滿溢著愛的故事。 (本報專題)珮嘉眼中的爸爸十分「立體」,「他有嚴肅的一面,也有幽默的時候,而且很有耐性。」父女倆除了喜歡打乒乓球,另一共同嗜好是吃零食。「吃零食的時候,我們就變成兄妹」,吳爸爸打趣道,「我們會趁媽媽回家前,偷偷的在家中吃零食。」 身教 同行 父女愛濃 零食亦給這對父女帶來一段難忘的往事。珮嘉還在讀幼稚園時,一個晚上睡覺前鬧別扭,嚷著要吃餅乾,爸爸軟硬兼施,也勸不了她打消這念頭。「怒氣沖沖的我把餅乾丟到地上,踏碎」,吳爸爸憶述,「事後我十分後悔,覺得自己的行為充滿暴力,而且浪費食物。」於是吳爸爸跟女兒認錯,並買了餅乾賠罪,「犯了錯便要承認錯誤,而且跟嘉嘉溝通後,她也明白到在這件事上我們都有責任。」 吳爸爸以身作則,教導女兒勇於承擔外,亦一直陪伴珮嘉成長。珮嘉小時候,他每週六和她上鋼琴親子班;現在,因為較彈性的工作時間,每次珮嘉因事遲到早退,接送的也是吳爸爸。去年夏天,珮嘉和爸媽一起到意大利西西里省——將聖經翻譯成中文的雷永明神父的家鄉,參加教會冊封雷神父列入真福品的隆重禮儀(宣福禮)。當地大事慶祝,宣福禮前的兩個晚上也舉行巡遊。「嘉嘉習慣早睡早起,到巡遊的時候已十分睏」,吳爸爸回想,「但她已經長得那麼高,我也沒法子再像以往般抱起她,只好一直讓她靠著,直到完成巡遊。」 對爸爸的付出,珮嘉非常感激。「爸爸當的士司機,駕著車子到處去,看起來工作好像很輕鬆,但事實並非如此」,珮嘉肯定道。她分享一次參加科學活動嘗試駕車的經驗, 「我體會到駕車精神很緊張,手腳也很會累。」她表示爸爸工作辛勞, 「他一星期工作七天,但忙碌中也經常抽空陪伴我,我非常感激爸爸!」除了打算送自製賀卡給爸爸慶祝父親節,珮嘉也給他送上祝福,「我希望他減肥成功,保持身體健康!」 陪伴 鼓勵 父子情深 「我和鋒鋒很親密, 就像玩伴般」,林爸爸笑道。閒時他愛和卓鋒下棋和打球,二人也愛一起研究科技產品。任職採購的林爸爸長時間在內地工作,只有週末才能回港與家人相聚,因此他們特別珍惜相處的時間。「我對兒子的要求很簡單,不要過分沉迷,不要變壞,但要有責任感,懂體諒、懂感恩」, 林爸爸表示,「我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我在這方面很開放,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思想, 可以自己選擇。」 而卓鋒則這樣描述爸爸,「他親切、和藹、有耐性,而且十分注重家人,全心全意愛我們。」他難忘小四患胃炎時,爸爸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患病時很辛苦,有時甚至會難以呼吸,好幾個晚上爸爸都抱著我,讓我側臥得以入眠;我進醫院時他也請假陪伴我。」那時甚至影響學業,卓鋒說,「最後爸爸媽媽也知道我盡了力,給我買了一份大禮物,鼓勵我繼續努力。」林爸爸回應,「結果並不重要,我期望鋒鋒明白,過程中真正努力更重要。」     「我最欣賞爸爸對我們的愛」,卓鋒感謝爸爸,「他在內地的工作很忙碌,有些時候甚至週六早上也要留在內地工作;回到香港,為了陪伴我們,他也一樣忙碌。」每個週末,林爸爸也會陪卓鋒參加合唱團練習,加上車程,每次也要花上五小時。「爸爸為我們放棄了自己的私人時間,我感謝他對我的養育之恩。我希望爸爸可以輕鬆一點,也希望他能夠有多些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澄) 
kjy02a-2013060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6.09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愛心灌溉 培育信德 (下)
初領聖體 堅固信德 經過兩年的信仰培育,採訪當日,該校共有十九位四年級公教同學初領聖體, 首次領受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禮儀前,我一直十分緊張,很擔心會出錯,會不小心把聖體掉落地上」,黃卓妍回想, 她和同班的韓爾晴一同參與學校的初領聖體班。她笑著說:「我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因為耶穌可以到我心裡來了!」 當天彌撒中,卓妍最難忘的,是代表初領聖體班的同學奉獻。「其他同學代表向天主獻上餅酒,而我則獻上我們的『尋寶冊』」。她解釋,「『尋寶冊』上紀錄了我們初領聖體班全體同學兩年來,一起經歷過的重要事情、學過的道理,還有我們獻上的禱文。」 「爸爸也來見證我初領聖體」,卓妍雀躍地說,「雖然他並非教友,但也出席了今天的禮儀;我十分感激他,也希望他可以多跟我一起到聖堂,期望他將來會領洗加入天主教的大家庭。」她續道,「我現在感覺充滿力量,期望與他人分享基督的喜訊,亦希望參加基督小先鋒。」 同班的韓爾晴亦很高興在媽媽和同學的見證下初領聖體,「她們都見證著我是教友。」她表示在初領聖體班中獲益良多,「聽聖經故事、玩遊戲十分愉快,我在課堂中得以更認識天主,更親近祂。」當天禮儀中,爾晴最印象深刻的是手上的蠟燭,「因為光代表耶穌,有他帶領我, 我便不會害怕。」   爾晴形容初領聖體的感受,「我感覺耶穌進入我心中,他充滿了我,我願意學習他,以他為榜樣,實踐他教導我們的事」,她肯定地說。爾晴承諾,「除了用心參與彌撒,我也會多讀聖經,堅定這份信仰。」(澄) 
kjy01_2013060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6.09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愛心灌溉 培育信德
六年前,她們是一株株的小幼苗;在學校這園圃內,師長們以知識灌溉、以愛心施肥,並為她們提供發展多方面潛能的舞台。今天,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的六年級學生已成為茁壯成長的小樹,雖然滿是不捨,她們亦帶著六年的回憶和得著,準備向外闖,開創更廣闊的小天地。 小六畢業感言 (本報專訪)學期快到尾聲,也標誌著這幾位小六女生的小學生涯快要畫上句號。「想到快要和一班好同學分別,我難過,也失望, 知道將要面對新環境、新挑戰,心情也有點忐忑」,張希誦直言,「但升中後我仍會全力以赴,並會努力做福傳工作。」 以愛為首 成就共融 希誦形容學校上下就像一家人,見面的時間很多,遇上困難也會互相幫助,「有一次我在樓梯跌倒受傷,很疼痛、很害怕,但即使是不太相熟的同學也主動幫助我,扶我起來。」她補充,「不論是我初領聖體,抑或是第一次辦修和聖事,都是在學校進行的;我感謝學校給我很多機會,讓我更明白天主的道理。」 學校的宗教活動和禮儀亦給呂嘉詠留下深刻印象,「基督小先鋒的長者探訪、和姑母一起參加學校的朝聖,還有……」她如數家珍。但要數感受最深的一次,嘉詠表示是四年級的初領聖體,「禮儀舉行那天我得了腸胃炎,身體狀況欠佳,但我不希望早退,錯過參與禮儀的機會。」當中接受的關懷令她記憶猶新, 「得知我身體不適,校長邵修女和職工們都來照顧我、關心我,還為我準備了暖水袋。」 存信在心 展望未來 「我也在學校經歷了很多『第一次』」,蔡明芝接著分享,「三月到北京交流,那是我第一次乘飛機;還有第一次當輔祭,協助禮儀進行讓我更接近天主。」她續道,「還記得第一次輔彌撒時,忘了待神父親吻祭台後才離開場地,但神父很友善,並沒有責怪我們。」她表示學校的多元化活動,有助她發掘自己的潛能,「暑假舉行的風紀訓練讓我發現自己善於和低年級同學相處,她們都很樂意和我溝通。」 為馬雪兒而言,她感謝學校和同學給她發展所長的機會,「雖然我不是負責設計, 也不是模特兒,但視藝日的服裝設計比賽令我十分難忘。」雪兒負責縫紉的工作,「我在同學的媽媽指導下一邊做一邊學,我很開心能完成作品,很有滿足感!」她並非教友,但透過學校的宗教培育,逐步認識天主,「我入學前對天主教信仰沒有認識,但學校有宗教科,也舉行很多宗教活動,我現在更了解天主,以後會更多祈禱。」   「我捨不得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未知的中學課程也令我十分緊張,但我期待自己在中學階層的成長」,嘉詠表達她快要離校的心聲。「充實的校園生活讓我們留下很多美好回憶」,羅心妍亦十分認同學校活動多姿多采。她同時展望將來,「我也十分期待新的學習階段、認識新朋友,亦希望升中後自己在學業和品德兩方面都能有所提升,並能保持對信仰的熱切。」(轉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