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3102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0.27
陳鴻基神父 細談聖母點滴 心懷世界 擁抱孩子
     校園生活中,不難發現聖母的蹤影:那用花朵裝飾雅緻的聖母山或聖母岩、教室裡的聖母像,還有牆壁上的聖母畫像,畫中的她是那麼溫柔美麗……可是聖母有很多不同的形象呢,它們背後的意義有甚麼分別呢?與慈幼會陳鴻基神父一席話,認識聖母瑪利亞,也談聖母在他生命中擔當的獨特角色。  (本報專訪)「誦念玫瑰經時,聖母給我們說耶穌的故事,陪伴我們走基督的路」,走在慈幼靜修院的玫瑰園中,陳鴻基神父生動地解釋玫瑰經的意義。陳神父表示他的聖召與聖母有很大關係,「聖母在信仰歷程中支持我,循循善誘。我感謝天主,感謝聖母媽媽。」 天上母親 伴走人生路 陳神父表示他小時候參與聖母敬禮的情景, 仍歷歷在目,「當時正值聖母年,就讀初小的我和教友們走在英皇道上,拿著大串的念珠,誦念玫瑰經。」到了小三,陳神父考入慈幼會營辦的聖類斯中學(小學部),但因為沒有繳交留位費,險些無法入讀。「過程中得到神父幫忙,入讀聖類斯後,神父們也常跟我們說,是聖母帶領我們入讀學校。」 大學時期修讀藝術,然而陳神父在小時候已喜愛畫畫,開始顯露藝術才華。「小五時在一個繪畫比賽中得獎,那時我畫的就是聖母;畫中的她穿著白袍,繫著藍色衣帶。」同年,陳神父開始考慮聖召,到了小六便加入備修院。「聖母時常與我在一起,因此我往後的不少藝術作品都和她有關。」 在追隨聖召時,特別是面對轉變時,陳神父亦曾有感到困難和迷惘的時候。但他形容在默主哥耶的朝聖旅程中,聖母給他慰藉和鼓勵:他在那裡看到很多人,因聖母的恩賜而皈依、改變。「相比這些人,我遇到的困難算不上甚麼」, 他在朝聖中反思,「所以我更應珍惜自己的福份,做好鐸職,生活聖潔,行為正直,虔誠侍主,終身不渝。」 「你為聖母做的任何事,不論是寫一封信、一個行動,她都一定欣賞」,陳神父表示,親近聖母可以很簡單,「純真如同孩子,你便得到聖母的愛。」他續道,「你能開心見誠地跟媽媽說心底話,因她對我們的軟弱瞭如指掌; 她從聖神領受天主的聖寵,她也希望和我們分享,希望更多人歸向天主。」 宗教藝術 呈現普世觀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後,教會鼓勵教友增加對地方教會的歸屬感,逐漸發展本地化,以當地方式和文化表達同一信仰。「這樣的表達方式使我們更能體會天主離我們不遠;耶穌、聖母與我們的膚色一樣,顯得更親切。」陳神父解釋, 因此不同地方、不同藝術家製作的聖像、聖相等,形象也會有所不同。 陳神父亦認為表達信仰內涵以外, 宗教藝術亦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帶來啟發,影響深遠。「我初小時使用的祈禱小手冊中,印有一幅小耶穌的聖相(左圖), 相中小耶穌是那麼天真、漂亮」,陳神父形容。多年後,他偶然發現韓國的修女們將這張聖相印製在擺設上,「即使經過這麼長的時間,我對這幅聖相仍是記憶猶新。」 藝術家透過各種的形式,表達他們和教會的信仰。這些圖像中,我們看到無限的創造力,也認識天主的啟示 —— 它們在生活中不斷啟發我們。即使一尊簡單的聖母像,背後也含義深遠。你下次步過聖母山時,花多點時間停留在聖母跟前,或許也會有新發現呢!(澄)  
kjy10_20131020
icon19
青苗天地
2013.10.20
2013.10.20
     新希望 白俊麒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一甲  我從沒有想到會獲派心儀學校,一方面很開心,另一方面又很擔心,怕自己跟不上。第一天上學,真的很害怕,害怕被別的同學比下去。但既然都已經成了事實,我就要面對了。 我很感恩,多謝天父給我恩賜,賜我一間非常好的學校,為我帶來新希望。我愛我的學校,也愛我的家人,我不想讀得不好而令家人失望。雖然起步可能有點困難,但我會努力學習,各個科目得到好成績,這是我在新學年的新希望。 放學後,我也會到補習社去進修,我知道天父也會為我打氣和支持我。我最弱的一科算是英文科了,這裡有很多來自不同學校的升中生,他們的成績都是很好的,所以我要加倍努力才可以成功。聽媽媽說,上學要帶著輕鬆心情,才不會覺辛苦,我也希望如此。 小學的時候,老師送了一本袖珍的福音書給我。空閒的時候,我也會拿來看看。雖然那是小學的書本,但每次看完,心裡都感覺快樂。福音內容有些句子,是我特別喜愛的,就是「魔鬼,從他身上出去」、「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因為可能成年人思想很多已經被污染了吧。其實,這本袖珍小冊子還有很多「金句」,也是用來提醒我,日後遇到困難都不要害怕,要勇敢去面對。 同行者 陳麗琪 聖安當女書院 六E 復活節假期前,我在老師的推薦下,參加了由賽馬會長洲鮑思高青年中心舉辦的「2+2公教領袖訓練營」。活動中,我認識了來自不同學校的公教青年,我們都是天主教同學會的幹事,可謂志同道合。營會結束後,我們繼續參與中心的活動,還著手籌劃另一個福傳活動「同行者慶典」。 「同行者慶典」於九月十四日舉行,由我們一眾公教學生領袖全盤籌備,目的是邀請各學校的同學參與,一起透過遊戲了解自己,訂下人生目標,在基督的引導下向前邁進。在籌備的過程中,我們遇上許多難題:首先是遊戲的設計如何帶出福傳主題;其次,我們需顧及不同學校參加者的宗教經驗;再者,對於不善辭令的我,宣傳更是一大挑戰。眼見活動的日子將近,但我仍找不到同學參加,實在令人氣餒。 我不斷祈禱,求主幫助我、引領我。驀然,我想起在領袖訓練營中,導師利用多個具挑戰性的活動,使我更加了解自己,認識自身的不足,明白我在面對困難時會感軟弱、害怕,欠缺勇氣闖過去。到最後,我克服了懦弱,當時我為自己肯踏出一步而覺得高興。此外,在籌備活動的過程中,我與五湖四海的同學由不相識到相交,大家一起笑,一起舉辦活動,變成福傳路上的親密戰友。大家為此活動付出了不少心血,我又怎能辜負他們呢?想到這裡,我便充滿力量重新上路了。 在老師的鼓勵下,我於校內逐班宣傳,強調活動的吸引之處。最後,竟然有多位初中同學報名參加,確實令我喜出望外。活動當天,我們一早到張振興伉儷書院集合,大家認真地綵排。活動開始時,熱身遊戲令各參加者很快便投入其中,現場氣氛熱烈。我能從主題遊戲中感受到他們的團隊精神,各人臉上洋溢著無比的快樂。那一刻,我十分滿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樂,在融洽的氣氛下,活動順利結束了。 這幾個月以來,我發現在信仰路上有許多人與我同行:一直與我並肩作戰的公教朋友、熱心指導我們的中心導師、鼓勵我要常存盼望的老師、投入參與活動的同學;更重要的是一直與我同行的主耶穌基督,祂讓我真切地體會到「獨自漫步在世上,將不感孤與單;過遍世旅與主偕行,與基督共往還。」  
kjy01_20131013_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0.13
美麗的城堡 聖女大德蘭 「請教我們祈禱」
十六世紀,在遙遠的西班牙,被圍牆圍繞的古城亞維拉(Avila)裡,漂亮的女娃兒德蘭誕生了。當時又有誰料到她後來會加入修會,甚至改革修會,更因她在祈禱靈修方面的教導,封聖並得到聖師的封號呢? (本報專題)聖德蘭.亞維拉(St. Teresa of Avila),又稱聖女大德蘭。1515年,她於被稱為「石頭城」的古老城市亞維拉出生,從小她已有將自己奉 獻給天主的想法。 反覆思考 回應召叫 德蘭小時候很喜歡讀聖人的生平故事,也喜歡與友伴們扮成隱修士的模樣。出於對天主的愛,她更曾說服哥哥,一起到摩爾人(昔日統治部份西班牙的伊斯蘭教徒)的地方,以自己的性命交換俘虜。他們一直走,離開家園好一段距離,後來才被叔叔找到,帶回家中。 縱然很愛天主,但那時候的德蘭也和我們一樣會軟弱。其後她愛上讀浪漫的騎士小說,長成漂亮少女的她喜歡打扮,把時間花在跳舞玩樂上,她也成為男 生們追求的對象。這段時間,她沒有將天主放在第一位。 作為虔誠的教徒,爸爸很擔心德蘭,於是將她送到修院的寄宿學校。在學校裡,德蘭開始思考天主對她的期許。一場大病後,她立下決心,成為修女。 二十歲那年,她進入了加爾默羅修會在亞維拉的降孕會院。 心無旁騖 與主結合 加入修會並不代表一帆風順,德蘭還是面對很多困難。她又生了一場大病,情況非常惡劣,大家都認為她不能活過來。奇跡地,她在聖若瑟的代禱下康復 起來。此外,歷史悠久的加爾默羅修會於十二世紀成立,修規隨時間漸漸鬆弛,世俗的精神侵入了修院。 修女們沒有足夠的靈修生活,與天主溝通的時間很少,德蘭也一樣。 直到德蘭四十歲,一次,她看到一個遍體鱗傷的耶穌雕像。她有深切的體會,決意悔改,她的生命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天主給她特別的恩寵,透過很多 神秘的經驗不斷教導她,給她啟示。這些經驗讓她更接近天主,與天主建立非常親密的關係。 可是,在十六世紀的歐洲,宗教裁判所不斷追捕異端(不符合教會信仰者);不少人對於德蘭的神秘經驗亦抱有懷疑。面對各方的質疑和壓力,德蘭花了不少時間撰寫自傳,把她特別的信仰經驗寫下來。結果,她通過檢查,她的經驗亦得到教會的認同。 推行改革 指導靈修 下一步,德蘭開始改革加爾默羅修會,按照初期會規,度貧窮、祈禱、刻苦、謙卑的生活,回歸天主。認同改革的人不多,她遭遇很多困難、斥責和反對。經過多年四處奔波,她在西班牙境內建立十八所新修院,也和聖十字架若望(St. John of the Cross)合作,將改革推展至加爾默羅男隱修會。 長時間的舟車勞頓令德蘭缺乏休息,她的健康轉差,但她仍堅持撰寫神修書籍,包括:《全德之路》、《靈心城堡》等。1582年,她六十七歲。她在 修會會長的命令下前往阿爾巴,並在那裡離世。教會在1622年冊封她為聖人,1970年教宗保祿六世立她為教會聖師;瞻禮日為十月十五日。 大德蘭被教會封為聖師,是因為她在祈禱方面的著作和教導。《靈心城堡》中,她將沒有實體的祈禱形象化,使我們更易於了解。她將祈禱描述為一座 被護城河圍繞的城堡,內裡有七個鑽石和水晶造的房間,第七個房間位於中心,是天主的所在。在那裡,天主與我們在一起,我們可以享受真正的平安。但到達這個地方並不容易,會遇到不少障礙,因此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反省。 跟隨天主的路不易走,但正如聖女大德蘭和其他聖人,只要我們全心信賴祂,我們便不用憂慮,不用害怕。(澄) 書籍推介: 吉爾.摩傑《勇敢的大德蘭》(光啟)離開家人、加入修會、改革修會的流弊、面對宗教法庭……大德蘭的一生充滿挑戰,也充分展現她無比的勇氣。這本少年小說文字不多,卻扼要地道出了聖女追隨天主的勇氣、她在困難軟弱時對天主的依靠,還有她的謙遜服從。讓我們跟隨大德蘭,逐步走近天主。
kjy01_2013101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0.13
佑華小學 聖安德肋小學 聖言小漁夫聯校活動
門徒打魚去了,一個晚上過去,卻甚麼也沒有捕到。到了早晨,復活的耶穌站在岸邊,吩咐他們向船的右邊 撒網。他們撒下網,這次,網裡滿是大魚;魚太多,甚至不能拉上網來 (本報專題)天主教佑華小學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前身為佑華小學上年校)由2012年開始,在聖安德肋堂的協助下,每月一次為來自兩校約二十位非公教同學舉行「聖言小漁夫」聚會。兩校期望同學們透過活動更加認識耶穌,就如門徒般,有豐富的收穫。 由心靈 接近天主 「我對耶穌的事跡有興趣,加上星期六沒有活動,所以善用時間,參加聖言小漁夫」,聖安德肋小學的六年級生郭浩言解釋。他和同校同級的阮詠臻,以及佑華小學的六年級生何寶駿、五年級生陸家麗,已參加聖言小漁夫活動兩年了。 在堂區主日學導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在聚會中進行美勞、遊戲、禮儀、唱歌等活動。浩言表示以往認為天主、耶穌等都不是真實的,「但經過這兩年,我除了認識到耶穌神奇的事跡,更知道天主和耶穌是存在的,祂一直在我們身邊,幫助我們。」 從活動 認識基督 寶駿也有類似的經驗,「我以往覺得耶穌升天不可信,因為是超自然的現象,但經過老師的講解,多看聖經,我現在更認識天主。」他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與拜苦路,「那是我第一次在戶外拜苦路,加上聖堂的佈置,我感受到耶穌為人犧牲、寬恕人的偉大。」 「以前以為只是故事」,詠臻亦認同活動讓她更認識耶穌的事跡,得著很多。 「我現在知道這些都是真實的,也明白到是因為天主,所以耶穌有行奇跡的力量。」她亦有參加學校的課後活動「耶穌之友」和每年一度的「信仰歷奇營」,她補充,「我相信耶穌陪伴在我身邊。」 至於家麗亦獲益良多,「我和同學們在活動中建立友誼,我也學會了包容,比昔日更大方,不會再動不動就哭了!」除了常把聚會中製作的念珠放在身邊, 她亦經常祈禱,「祈禱讓我靠近天主。」 體驗中 加深信仰 佑華小學屈老師表示「聖言小漁夫」聚會中的體驗和聖堂的氛圍對參加同學有正面影響。「例如學生有機會抬著十字架,拾級而上,在聖堂拜苦路,相信他們有更多感受。」她亦觀察到同學享受活動外,也主動了解天主教信仰,不時發問,「我相信這是他們尋找信仰的開始。」 「雖然兩校和堂區合作需要不少協調工作,但十分值得」,聖安德肋小學廖老師同樣樂見參加同學的改變。「我認為他們在靈育上大有進步,對天主更有 信心,更相信祂的帶領。」她感謝家長的支持,亦十分期待今個學年的「聖言小漁夫」聚會。(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