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3112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1.24
主愛內 樂滿盈 天主教幼稚園基督小幼苗
 「青青小幼苗,天父愛護照料……」 十一月九日,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隊員們愉快地頌唱團歌的歌聲中,該校的基督小幼苗承諾禮圓滿結束。十月中開始,各團員學校陸續分組舉行以「信主常喜樂」為主題的基督小幼苗承諾禮,一系列的承諾禮活動都在這天正式完成。 (本報專題)當日承諾禮假聖歐爾發堂舉行,由該堂主任司鐸簡立和神父主持,近五百人出席參與。二百一十名就讀高班的小幼苗在耶穌大哥哥面前,承諾作天主的見證人,與人分享喜樂。承諾禮後,該校於校舍進行親子活動。盧先生和李太太這天分別特意來參加承諾禮,支持女兒盧軼賢和李泳鏇。 常喜樂 愛服務 軼賢及泳鏇於承諾禮中,與其他隊員代表一同圍繞祭台,宣讀承諾及詠唱團歌。盧先生是聖本篤堂教友,女兒軼賢亦已領洗,「雖然平日女兒會參加主日學,但希望透過基督小幼苗活動,讓她更認識天主, 用行動傳揚天主的愛。」軼賢表示之前一直期待承諾禮,而當天最深刻的是配以動作,詠唱團歌,「因為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所以今天很開心。」她認為自己也有做個好隊員的能力,「我會熱心服務, 在家裡也會幫忙照顧弟弟。」 至於李太,她雖不是教友,亦期待女兒在基督小幼苗活動中學會愛,「我相信參加基督小幼苗能讓泳鏇得到心靈培育,認識教會和天主教信仰,學會去愛身邊的人。」她表示女兒參加第一次活動後非常開心,「她拿著自己的念珠,告訴我怎樣念《玫瑰經》。」泳鏇補充道, 「我的綠色念珠放在粉紅色的小袋子內」,她接著道, 「今天很開心,特別記得的是表演團歌的舞步。」 以信德 育幼苗 該校今年加入基督小幼苗,該校團長關兆求校長( 見小圖)表示,「昔日學校也有參與一些制服團體,但期望學生透過參加基督小幼苗,在團體生活中培育他們的信仰和感恩的心,並在服務中將信仰帶給別人。」該校基督小幼苗分為二十隊,小隊以不同聖人命名,「希望幼兒認識和學習聖人的行實,並在生活中實踐」,關校長補充。 基督小幼苗2013至2015年執行委員會主席黃書碧團長(見小圖)展望,幼兒在基督小幼苗的活動中親近耶穌,實踐愛與服務的精神。「願我們在小幼苗心中,播下良善、喜樂、感恩、寬恕和仁愛的種子」,現任天主教彩霞邨潔心幼稚園校長的黃團長補充,「期望基督小幼苗銜接天主教小學的基督小先鋒,讓兩者在跟隨基督的路上同行」,她亦希望將來邀請更多修會幼稚園參加基督小幼苗。(澄)               
kjy13b-20131110
icon68
濃情走過30年.學校教育系列
2013.11.10
別剝削孩子 犯錯的機會
     兩位舊同事在兒子升上小一前,研究及張羅了不少時間,最後如願,孩子先後升讀資助及私立名校。豈料七月見面,她們不約而同地表示要把孩子轉回天主教小學。究其原因,絕非兒子成績趕不上,相對寶貝學業優良,朗誦、歌唱表現出色,惟現校非教會辦學,較看重成績,人人力求表現,競爭氣氛強,個人需要及價值教育難免被看輕一線。 跟其中一位詳談,她沒宗教信仰,在教區學校工作十多年, 體會孩子接受基礎教育,最重要學會愛,懂得包容和體諒他人。她說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仍然寬恕出賣自己的人,那就是寬恕他人的最好榜樣。她又說曾考慮請同事介紹兒子參加主日學,然而孩子天天上學,學校的氛圍、教師的言行默默地影響著孩子。她近期跟班主任晤談,對方強調全班的品學水平,暗示孩子仍有不足,卻沒在意他的獨特與成長的需要。這位母親認為給孩子最好的,就是提供關愛的環境去陶成子女的品德。 然而,父母事事為孩子準備最好的,不斷為子女除去學習或生活上的障礙:為求一百分,日日陪伴溫習默書;孩子與同學吵架,不問原委,就去調停。這樣,子女習慣自己的事,父母來管,學習變得被動,解難能力難以磨練。其實,盡心盡力照顧孩子,給孩子最好的同時,千萬別剝削孩子犯錯的機會。孩子經一事, 長一智,應變、責任感及情緒智商定能提高。當然,是否讓孩子甚麼釘子也去碰?答案是應按孩子的能耐,比較一下放手與把手對事件的後果。 近日偶然在公園看見的景象,令我對放手與把手有進一步的體會。一位金髮小女孩把長條汽球不停插入菱形的鐵網,媽媽在十多呎外看著;一會兒她把汽球架在肩膊上走向媽媽,突然「呯」的一聲,汽球破了,媽媽不慌不忙走過來蹲下,輕輕說 ‘ It’s gone. Are you alright? ’ 小女孩沒造聲,卻走到高出她個子一倍的垃圾箱前,把綠色汽球條探進桶內,猶豫了一會,小手一鬆,再跑回媽媽身旁,沒哭沒鬧。那景象使我更肯定培育孩子自己的事,由他自己來承擔是多重要。      
kjy10_20131103
icon19
青苗天地
2013.11.03
2013.11.03 文章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 邱寶麗 天主教南華中學 二B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十年的時間可以改變許多事,亦可造就一條自己的前途道路。因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只要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也許童年這詞在大家眼裡是美好的,它在我們的人生中添滿色彩。可轉眼,童年埋在十年前了。今年過去了一半,眼看自己又要成長一歲。很快很快!回想起過去自己在小學裡,有那麼多時間可以讓自己學習更多的知識,卻給我奢侈地浪費掉了。從○七年到現在,六年的光陰已經從我的身旁呼嘯而逝。 還記得四年前的自己,隨著身邊的人和物的變化,我的習慣和愛好也發生了變化;留長頭髮、學會上網玩遊戲、和朋友去夜街⋯⋯終於,慢慢地,只要一捧書本就感到頭疼,成績一落千丈。我這個大轉變,使老師要求見我的父母。當凝望著父母對自己的眼神,終於想起了父母對我們期望和日夜的教誨,於是,那一年,我決心將成績提高。即使學業繁重,有時會讓自己喘不過氣,可是還要堅持下去。為的是不讓自己後悔。 如今的我,靜坐桌旁,用筆尖回憶著自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歷程。再過幾個月,我便要跨進十六歲的門檻了。歲月在流逝,年齡在增長。在成長路上行走,挫折、失敗相隨,成功、幸福相伴。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和收穫了多少果實。 我問自己:現在不努力,那何時該向奮鬥前進?人生還有許多個十年嗎?   信 心 金澤光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一乙 小學的生活好像眨眼間就過去了。回想小學一年級時,我戰戰兢兢地踏進校園,仍記起校園的一個角落,校園的一棵榕樹⋯⋯而最令我難忘的是校園的操場。那裡除了讓我休息外,還能聽到同學的說話聲、歡笑聲、歡呼聲⋯⋯可惜,我已離開了母校,準備踏入人生的第二個階段──中學生活。 對很多人來說,中學生活是極大的挑戰。很多人都說中學的生活很繁忙,但我不相信。我相信只要我能夠把時間安排適宜,我能應付自如。但能夠入讀一間天主教的中學,那已是很滿足和幸福了。因為對我來說,如果一間中學有天主教信仰,我會比較開心;因為我除了有父母的支持外,還有一位偉大的人物──天父。祂能夠給予我很多力量。 曾遇到一個親身經歷,小學時,我知道要把成績呈交教育局。那時候,我在考試時根本不能集中精神。我十分擔憂。因為我知道要是我的成績考得不好,我就無法入讀一間理想的中學。所以,我並沒有十足的信心。可是, 那時候,天主在我心裡好像加強我的信心。我努力學習。天主告訴我:你不要灰心,盡你的努力去做。我聽了那番說話後,振作精神, 恢復信心,令我的精神也集中了。所以,如果不是那次的經歷,我也不會有感恩之心。 我對天主的帶領和祂給我的信心,很是銘記心中,一點也不懷疑呢!一如聖經上所記載的:「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谷9: 23)  
kjy02_2013102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0.27
關於聖母的問與答
     充滿好奇心的你,腦袋裡曾否浮現大大小小關於信仰的問題?藉著這次專訪,陳鴻基神父給我們解答一些與聖母媽媽相關的問題,讓我們更加認識這位美麗慈祥的天上母親。  為甚麼聖母 常穿藍色衣物? 藍色代表貞潔、純樸和真誠,突顯聖母的德行。在不同情景的顯現中,聖母的衣著也包含藍色,例如:她在法國露德(Lourdes)顯現時,腰間便束著一條天藍色的衣帶。  聖母和玫瑰的 關係是甚麼? 玫瑰花既美麗又長有尖刺;它的美麗代表聖母的喜樂,尖刺則代表聖母的牽掛 —— 她常與我們在一起,常惦記著我們。  聖母頭上的皇冠 含有甚麼意思? 聖母瑪利亞是耶穌的生母,天主光榮她為「天主之母」,她與基督君王在一起。皇冠代表她母后的位置,象徵她的高貴和受尊敬。  為甚麼我們在 玫瑰月特別恭敬聖母? 其實教會常記掛我們的母親瑪利亞,十月份既是慶祝玫瑰聖母的瞻禮,也紀念花地瑪聖母的顯現。玫瑰月提醒我們祈禱的逼切性,特別是誦念玫瑰經,它讓我們默想耶穌的一生,並透過聖母有力的轉禱 —— 她與耶穌心心相印,讓我們接近耶穌基督。  為甚麼不同的 聖母像有不同的形象? 教會透過不同的形象和象徵,表達聖母的德行、教會的信仰內容,以及重現聖母在顯現中的形象,讓我們更認識聖母。在上世紀一次重要會議 ——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後,教會也推動本位化,以當地的方式和文化表達天主教信仰,增加教友的歸屬感,聖母的形象也因而有所不同。此外,不同時代也會有不同的藝術風格。  為甚麼聖母的腳下 會踏著蛇和地球? 這是聖經中《默示錄》對《創世紀》有關聖母的啟示,兩者互相呼應。這兩段聖經分別描述「有一個女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及「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她的後裔要踏碎你的頭顱,你要傷害他的腳跟。」聖母代表人類、代表教會跟魔鬼對抗。  尋求祂的德能和儀容 陳鴻基神父的這幅作品描繪耶穌的肖像,但定睛細看,當中包含的聖經故事和涵意更是非常豐富。左邊髮鬢上繪畫的,是為我們犧牲的耶穌,他對應著右邊手持十誡的梅瑟;嘴唇上畫著馬槽中熟睡的耶穌聖嬰,聖母和聖若瑟伴隨在旁;脖子上還畫有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和廣場……反映了天主教信仰豐富的內涵。小朋友,你又能從中找到多少個聖經故事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