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70917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7.09.16
創作天地 2017.09.17
親親大熊貓 譚卓韻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 四D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馮心怡 天主教聖華學校 三B
kjy01_2017021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2.10
小學STEM 啟發學生探究科學
(本報專題)政府為推動STEM 教育,向全港官津及直資小學撥款十萬元津貼。STEM教育融合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的範疇,課程有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索知識,動動腦筋, 發揮創意,實踐理念,培養他們自主學習。 資訊科技體育基金「小學STEM種子計劃」交流會於上學年初,假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舉行。交流會上,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馮立榮校長認為小學推行STEM,除了可以培育學生的基本知識外,更可發揮其童心、創意思維,是成功的教育。 天主教善導小學吳麗容校長認為, 要因應學校特色及專長來推動STEM教育,「如本校的環保知識比較出色,便可善用環保STEM於科學或數學中,這對學生是新挑戰,也是新學習。」 聖方濟愛德小學姚芬校長反映同工意見:「他們對小學推行STEM都很感興趣,認為可幫助學生升中銜接。他們亦有初步構思,建議以學校主保聖方濟為題材, 讓學生利用STEM,發揮及表達環保主題。」姚校長認為S T E M課程最重要的是「要為學生著想,以他們的學習發展為依歸,最後所有學生也必受惠」。 成果與期望 若學校藉STEM於公開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對老師及學生來說,當然十分鼓舞。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林漢堅校長提醒:「STEM的成果不只是為比賽的,學校也可考慮聯同其他學校,集體展示學生製作的成果。」 吳校長補充,聯校展有助展現各間學校不同特色,內容可圍繞人情味、善舉、環保、生命教育等,讓不同學校的老師與學生互相交流、觀摩學習。 資訊科技體育基金創辦人陳岡毅於當日介紹了航空拍攝、跑步計時晶片、光雕設計、機械人、3D切割等技術。以上技術曾於中學推廣與實行, 現為針對小學STEM的發展,因此推出較簡易的學習課程。他期望每區設有一間STEM中心,專門研究其中一項目,方便集中設備;同時也可共享資源,把設備借給其他學校。 對於政府於小學推廣STEM,馮校長深信「早學便早有所成」。現年十四歲就讀長沙灣天主教中學的馮旨瑨同學對本報說,小學STEM令更多學生於幼少時接觸科學,有助將來發展相關興趣,「如同我在八歲時擁有首部私人電腦後,便對科學產生興趣。」 學生從小接觸多元化的學習,可提升他們對新事物的興趣,發掘自己的潛能,對於初次接觸STEM教育的小學,如何做好,如何實踐,仍有待學校之間的互相聯繫與交流。(馮) 
kjy02_2015062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6.20
提升學習動機 發展高階思維 教區學校聯會 第一屆數學比賽 (小學組)2
  解題+交流=知識增長 五月三十日,於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舉行的頒獎典禮中,首先由榮休蘇蘊珩校長帶領開始祈禱。蘇校長引用《瑪竇福音》13:21,祈求天主讓學校成為學生發展潛能、茁壯成長的一處好土好地,並求主引導學生受教惜福,不斷挑戰自我。 隨後由葉助理致歡迎辭,他表示香港學生的數學表現在國際間十分優秀,教區作為香港重要的辦學團體之一,有責任為香港培育更多數學人才。他指出是次比賽為教區小學搭建一個平台, 讓學生交流學習,而學生從比賽得到個人的榮耀外,亦肩負使命 —— 成為自己學校的「數學種子」,提升其他同學對數學的興趣。他感謝籌劃是次比賽的眾校長和老師,亦期望藉此提升老師的教學效能和增加交流。 香港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主任 江紹祥教授在致辭中,強調數學比賽結合快速運算和數學概念的應用,亦是引發參賽者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契機。透過分數、面積等例子, 江教授解釋數學並不止於運算,數學其實充滿生命力,即使是公式的背後亦有不少有趣的故事。他期望同學們將數學融入生活,樂於學習數學。 在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主席何永聰校長致辭後,香港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張家麟博士主持試題選講及分析。張博士有趣生動地講解參賽者表現較差的題目,過程中,他強調數學感的重要性,提醒同學們解題時需要觀察規律、 分層處理問題,亦教導他們靈活運用增足法、 試誤、圖像解題等策略和技巧。 對於張博士的講解,同學們反應非常熱烈。除了積極舉手回答張博士的問題,各校同學間亦熱烈地討論題目。張博士勉勵參賽者,「沒有答對題目的同學不用失望,數學會持續出現,只要你們現在明白了,下次再遇到同類的題目時,你們便會懂得如何處理。」他亦期望在場的每一位「數學種子」能開花結果,在學校裡推廣數學。 學生+老師=共同得益 葉助理和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潘盛楷校長隨後頒發個人組獎項,隊際組獎項則由教區學校聯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順清校長、張家麟博士和江紹祥教授頒發。大會向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同學派發獎狀後,數學發展組籌委代表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馮立榮校長致辭。馮校長感謝張博士深入淺出的講解,表示同學們即使今次未有得獎, 也贏到了知識,因此所有參賽者也是優勝者。 他展望同學們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難的策略,  並祝他們繼續開心學數學。頒獎禮在所有嘉賓、眾校長、老師、參賽同學及家長拍大合照後圓滿結束。 頒獎禮後,負責是次比賽賽卷出題的潘盛楷校長補充,這些題目看似艱深,但同學只要知道當中的竅門,便會發現很多樂趣。他讚賞在是次比賽中得獎的同學十分聰穎,「他們都很有天份,我熱切期望在來年舉行的國際奧林匹克數學比賽中,有教區學校代表香港出賽。」 數學發展組由一群有意提升數學教育的教區小學校長及科主任組成,關顧學生的學習外,  亦積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該組籌委包括馮立榮校長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葉春燕校長。馮校長希望學生從數學中學到策略性解難,並表示是次比賽只是一個開始,期望長期能推動學生學習數學,發揮潛能。葉校長補充各校老師透過題目分享、評卷甚至參與試題選講分析等方式參與是次 比賽,亦有助專業交流及數學教育發展。(澄)     得獎名單  個人獎 冠軍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石銳康 亞軍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張景琳 季軍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黃淵浩 殿軍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陳朗延 優異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吳丞汧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湯上賢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何正泓 荃灣天主教小學 馮晰哲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藍仲宏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何國熙      隊際獎 冠軍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亞軍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季軍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殿軍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優異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 荃灣天主教小學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kjy02_2013092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9.22
佐敦谷聖若瑟天小 校園小記者 透視校園 記錄生活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的校園小記者肩負特別職務,他們遊走校園、穿梭學校的活動,以文字和影片記錄和學校相關的人和事;透過採訪和報導,從多角度透視,更深入了解和校園息息相關的人、事、物。   (本報專題)該校校園小記者已運作兩年,分低級組(小一至三)和高級組(小四至小六),共有四十名成員。他們平日會為校網的校園電視台製作短片,亦會為校訊撰寫報導。這天與五位六年級小記者訪談,聊聊他們採訪中的難忘回憶和得著。 拓闊視野 增廣見聞  小記者們會採訪不同人物,例如新老師、新工友,也曾訪問基督勞工堂主任司鐸盧伯榮神父。「平日,盧神父會到學校主持彌撒和祈禱會,他給我留下嚴肅的印象」,陸穎欣表示。平常同學們只能遠距離看見神父,沒有對話的機會。穎欣續道, 「但訪問過程中發現他隨和健談,訪問後更請我們吃雪條!」 陳韋鐮補充,「過往,我以為神父住的地方會有很多十字架和聖經,原來盧神父的宿舍內還有很多其他書籍,有燒烤爐,更飼養了小貓!」近距離接觸受訪者,認識他們的另一面,給同學們帶來不少驚喜。 運動會亦是小記者每年重點報導的活動之一, 過程中他們汲取經驗,獲益良多。「還記得拍攝後我們才發現攝影機的插蘇沒有插好,沒有錄影,幸好受訪者願意重拍」,趙瑾璇回想驚險鏡頭,「因此,以後每次拍攝前我也會好好檢查器材。」 穎欣和韋鐮同時表示擔任小記者前從未接觸影片拍攝,韋鐮續道:「參加小記者前也未接觸過攝影機等器材,所以面對和拍攝重要人物,如校監、校長時,也會很緊張。」他感謝老師的指導,「老師會教導我們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拍攝技巧,現在我更加認識科技產品。」 加強技巧 鞏固團隊 每次的採訪,小記者們都會擔任不同崗位, 如:發問、記錄、拍攝等,每次都有新嘗試。龐錦韻對一次採訪老師的經驗記憶猶新,「接受訪問的黃老師十分健談,訪問內容十分豐富,我記錄時要加快速度,其後撰寫文字報導時也學會篩選資料, 這些經驗提升我的寫作技巧,也訓練我的思維和組織能力。」瑾璇另補充透過影片報導和發問亦能訓練她的口材,提升說話技巧。 趙穎珊亦表示,構思訪問問題亦能訓練同學們的思維和增加彼此間的默契,「小記者的同學來自不同班別,我們經常要利用課餘時間,透過通電話和網絡,溝通交流和討論訪問問題,以免重複。」穎欣則認為過程中合作不可或缺,「例如在訪問中,發問的同學也要配合負責筆錄同學的速度,否則後者可能會趕不及抄下全部重點。」 雖然同學們是校園小記者,但不論前期的準備功夫,如預備問題,抑或是後期的檢討均十分認真。老師們會於課外活動時段重播拍攝片段,與同學討論可以加以改善的地方。校園小記者為聯課活動,高級組負責老師之一梁幗君老師喜見同學參加活動後更加獨立。「他們採訪時十分主動,即使沒有老師從旁協助,他們也會按照自己的崗位,完成採訪和拍攝。」   另一負責老師王守禮老師,感謝麥天賜校長對活動的支持,「校方期望同學能從活動中學習,發展他們各方面的才能,包括寫作和說話技巧。」加上學校會定期出版校訊,王老師相信能給同學提供實踐的機會。此外,該校於2009年創校,原為彩雲聖若瑟小學下午校。王老師補充,「因此校方亦希望透過多元化活動,增加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