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51101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10.31
絲弦扣心 箏情流露 林櫻古箏藝術團十周年
輕撥琴弦,運用抹、勾、掃、搖……等不同的指法,雙手聯彈,十指在箏柱間輕快跳躍,錚錚鏦鏦。表演台上,兒童古箏藝術團、少年古箏藝術團⋯⋯不同組別的林櫻古箏藝術團成員,都像林櫻老師一樣跟古箏結下不解之緣,還有綿綿情意。   (本報專題)二○○五年四月,「林櫻古箏藝術團」(以下簡稱「古箏團」)成立,由林櫻擔任音樂總監。林櫻老師透過古箏培養兒童及青少年對中國音樂的興趣,「念完中學,我立志把古箏成為我生活和生命的一部份。我喜歡古箏清脆如流水的音色,喜歡它多變的技巧。」林櫻老師的教室裡,四名古箏學生均表示彈奏古箏的過程很愉快,由起步至踏上舞台演出和比賽,她們自信地與觀眾分享學習音樂的樂趣。 音樂心靈 巧手齊奏 古箏團在十年間發展至三個樂團:古箏藝術團、少年團及兒童團。現已升讀中六的古箏團團長張莉怡,念小二開始學習古箏,她很喜歡古箏團的團隊精神,「我們一起練習時,團員間互相學習,出場演奏前亦彼此鼓勵。」現代箏曲《幻想曲》是莉怡最喜歡彈奏的樂曲, 「《幻想曲》的音調變化多端,展現出幻想世界的特質——天馬行空、出奇不意,剛好配合我愛幻想的性格。演奏樂曲的同時,隨著音調的變化,我的心情也會跟著音調產生不同的起伏。」學業上,莉怡正面對升學的壓力,「學習古箏加強個人修養和毅力,也可以幫助我減壓。」一份情感的交流更是驅使她愛上古箏的原因,「彈奏古箏,似是找到一個傾訴的對象;愛上古箏,因著它音色優美,好像我投入多少情感,它就以同樣的感情回應我。」 另一升讀中四的藝術團團員劉蔚祺八歲起跟隨林老師學古箏,現已達到演奏級水平的她說很喜歡演出,每次完場的一刻,她感到努力沒有白費,得到外界肯定而建立信心。蔚祺最喜歡的樂曲是《春到湘江》,「這是一首很優雅的樂曲。」樂曲在腦海中奏起,蔚祺有感而發,「如果古箏在我的生活中消失,我會感到很空虛。古箏擁有外在美和內在美,它吸引著活潑的我在彈奏時,安靜下來。」 念中二級的陳詠霖三年前看到古箏團的年度演出「箏情流露」,受到台上的琴音和服飾吸引而學習古箏,去年加入兒童團。詠霖最難忘的經驗是首次與另一成員參賽時,憑著彼此的默契,最終獲冠,「我們在同一部古箏合奏,講求合拍,從中加深彼此的友誼。」就讀小學五年級的梁靖彤,小二起跟隨林老師學習古箏, 她很渴望有一天能成為兒童團團員,「我喜歡學習古箏,樂曲很悅耳。」她指箏曲的旋律有趣、多變,燃起她的學習興趣。   古箏團剛於九月四日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2015箏情流露」十周年音樂會演出,當晚由林櫻老師與八十名學生演奏,音樂會邀請樂隊、舞蹈團、粵曲愛好者等同場演出,以二胡伴奏、鋼琴和電子琴伴奏、粵曲演唱等配合古箏合奏。林老師亦召集十多名舊生組成「舊生會」等音樂愛好者,同場演出,「音樂,應是與所有人分享的,無分國界,這是創團時已定下的目標。」古箏團將於十一月一日在港島區明愛賣物會上演出,向公眾宣揚中國音樂的美和學習樂趣。(高 / 睿)  古箏團每年舉辦「箏情流露」音樂會,每次引入不同的音樂元素:結他、中國舞蹈、粵曲、合唱團、流行歌曲、笛子等,林櫻說:「音樂多元化以喚起學生的興趣,要把樂器傳承,須了解學生的喜好,才得以發展。」演出有助學生盡顯所長,累積經驗。林老師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品格,深信每名學生應享有平等學習音樂的機會,「我現在的教學方針,是小學時受到老師有教無類的精神影響。」 音樂無間 有教無類 小學時就讀聖安多尼學校(下午校)的天主教信徒林櫻表示,她小時候的學業成績並不出眾,至高小才加入學校歌詠團。升讀中一後,她偶然發現自己的音樂天份,「那時,我到明愛轄下的社區中心參與義工服務,一張貼在壁報板上有關古箏的資訊,引起我學習古箏的興趣。」自此,她與古箏結下不解之緣。中學時期,林櫻曾加入中樂團,擔任古箏演奏團員,並經常參與音樂製作及改編中西樂曲。2003年,她取得幼兒教育文憑後,選擇全職任教古箏,「擔任古箏教師既能發揮所長,同時發展愛好音樂的學生內在的潛能。」 「記得小學時,每位老師都盡心關懷學生。就如我的語文成績僅是一般,放學後,老師安排我參與功課輔導。」林櫻說,當自己成為古箏教師後,亦效法小學老師平等教學的原則,「即使學生只有兩成的音樂天份,我也會善用他 / 她的才能;孩子沒有天份並不重要,皆因一切是天主的恩賜。」這亦是她成立古箏團的理想:「音樂並非某階層的人才能夠擁有,願每個人都有享受和領會音樂的權利和機會。」在一些家庭環境和學習條件未如理想的學生身上,她看到有些學生比別人更努力學習,「他們彈得更好,音樂賦予他們有更多自我發展的機會。」 古箏團成立後,約十名考取四級至五級標準試的學生加入藝術團,學生參加不同的國際賽而獲獎,林老師近年亦屢獲多項優秀教師獎。為使學生集中培訓,除了藝術團,她於2011年設立少年團,對象為五級以上水平的學生;於2013 年成立兒童團,培訓古箏三級以上的兒童,讓他們及早認識合奏的技巧。喜見藉著發展樂團,學生能在相互鼓勵下燃起學習動力,提升古箏的水準,林老師說:「當少年團的團員看到藝術團團員的成就,自然會視為榜樣,努力學習,盼能有一天能成為藝術團的一員。」另外,一些不屬於古箏團的小孩,也受到樂團的團隊氣氛感染而渴望加入。「看著孩子們的成長,他們在樂曲中表達的感情愈是淋漓盡致,這更確定我與古箏為伴,以音樂教育作為終身事業的目標 。」 有教無類的精神早在林櫻走過的路上,展現出來。目前於多所學校擔任古箏、二胡及樂理導師以外,林櫻一直在明愛轄下的社區中心擔任古箏和二胡導師,學生對象多元化,包括在職人士、婦女和長者等。她曾教導數名獨居長者學習彈奏流行曲《滄海一聲笑》,完成課程後,有長者在晚宴上演奏,「他們好些年屆八十歲或以上,他們完全沒有接觸過樂器;看到他們演出成功,這經驗令我難忘。」 音樂生命 薪火相傳 眾多樂曲中,林櫻老師最喜歡《林沖夜奔》,「這首樂曲正是反映我外剛內柔的性格:外表剛強的林沖面對被陷害而被迫流放的痛苦,古箏善於表達他內心的感歎。」每次演奏這樂曲時,她多年來堅持推行普及音樂教育路上面對過的困難,浮現腦際。「透過旋律,壓力徐徐釋放,音樂就是有這種魅力。我喜歡音樂,我喜歡用音樂來表達自己所思所想, 更希望音樂的生命延續到更多的孩子身上,教懂他們運用古箏抒發感情,無論是快樂的、失落的情緒。」 訪問當天,林櫻邀請兩名小學教師一同分享:她的中文科教師陳意琼、英文科及歌詠團教師梁晶瑩。兩位榮休的師長與林櫻同屬聖安多尼堂。當林櫻舉行首場「箏情流露」音樂會時,便自發邀請她們到場欣賞。自此,她倆成為每年音樂會的座上客。 梁晶瑩憶述,林櫻小學時經常要等候家人接送而留校,「我和她交談,了解她的近況」,她說當時仍未發掘林櫻的音樂才華,只感到她是個愛音樂的孩子。本年九月舉行的「2015箏情流露」十周年音樂會上,梁晶瑩見證古箏團學生之間與師生的關係良好,團員互相幫忙和鼓勵。 陳意琼表示從林櫻的教學中,看到她活出信仰的表現:「她懷著愛心和耐性教導孩子,她的身教已成為福傳的其中要素。」她喜見林櫻在音樂上的成就,「從音樂會裡,我看到她用心教導學生,她的努力沒有白費。」 古箏團於2006年註冊成為非牟利藝術團體, 經歷十年寒暑,林櫻說感激義工家長的幫忙,好讓學生每次能順利在音樂會上展示學習成果,她亦從工作中學會交託,凡事信靠天主的安排。(高 / 睿) 
kjy01_20150628_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05
培育孩子 夢想飛翔 梨木樹天小 創校40周年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色彩繽紛的校舍宛如一道彩虹,是學生邁向夢想的橋樑。校園裡,學生在師長的循循善誘下學習知識,同時獲得機會,發掘和發揮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找到自己的理想。慶祝創校四十周年之際,學校亦以「夢想飛躍」為主題舉行才藝匯演,透過音樂劇和才藝表演,同學們一同展現夢想的力量。 (本報專題)為慶祝創校四十周年,該校舉行多項校慶活動,包括親子嘉年華、標語創作比賽、徵文比賽、校運會暨步行籌款等。繼四月二十四日邀請夏志誠輔理主教到校主持校慶感恩祈禱會,並舉行校慶晚宴後,該校於五月十八日舉行才藝匯演,為四十周年校慶的慶祝活動劃上圓滿的句號。 無懼追尋心中夢 「夢想飛躍40年」才藝匯演假荃灣大會堂演奏廳舉行,包括中樂團和小提琴表演,以及音樂劇《夢之飛躍》。該劇由學校老師創作,參與香港學校戲劇節,內容講述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一個夢。是次才藝匯演中,演出的加長版配合劇情發展,加入非洲鼓、英語話劇、街舞等才藝表演, 共有170多名學生參與演出;其中,四位話劇組成員分享參演感受和得著。 六年級生蔡詠琳和梁曉嵐在劇中分別飾演YoYo和梁老師,YoYo夢想當一名作家,卻因為急於成就夢想而抄襲別人的作品,幸好她最後在夢仙子的協助下向梁老師認錯。參與此劇對詠琳有所啟發,「我們一定要有夢想,並要好好裝備自己,因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她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演員,「發揮自己在戲劇方面的實力。」 曉嵐飾演鼓勵同學追尋夢想的梁老師,為了演好角色,她平日會多留意老師的言行舉止。劇中的海汶和子洋夢想成為記者和校長,他們為此努力裝備自己。曉嵐表示這兩個角色提醒了她要為自己的夢想做好準備,「我要努力讀書,因為我想成為一名醫生。」她也從話劇中體會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每一個角色都有他的挑戰性, 少了任何一個角色話劇都不能順利演出。」 盡心教導謝師恩 就讀三年級的曾冬誼飾演YoYo 的妹妹,未有夢想的妹妹在協助夢仙子尋夢時也找到自己的夢想—— 成為一名舞者。「我很喜歡這個角色,因為我很喜歡跳舞,不過劇中每一個角色其實都很重要。」她表示演出當天,觀眾的反應很熱烈,她認為這次經驗十分難忘,「特別是和很多高年級的哥哥姊姊一起跳舞。」 至於另一位三年級演員蘇永成夢想成為歌手,他在劇中則擔演一個夢想成為村巴司機的學生,「因為可以載媽媽去買菜和送她歸家。」劇中包含舞蹈,永成因為未能掌握舞步,每天也提早回校練習,「我希望可以做得更好,結果我對自己在正式演出的表現很滿意。」   四位同學均很高興能參與學生四十周年校慶的慶祝活動,為詠琳和曉嵐作為應屆畢業生,感受卻特別深刻。曉嵐表示捨不得離開母校,「老師們悉心照顧我們,各位班主任和話劇組的老師都為我們付出了很多。」詠琳亦回想小學階段中老師和同學給她的鼓勵,「本來我的數學科的成績不太好,幸好有老師耐心教導,讓我能夠進步,我十分感謝老師們。」她表示會將這次演出的經驗和感受牢牢記住,好好珍藏。(轉下頁) 
kjy01_20150628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6.27
培育孩子 夢想飛翔 梨木樹天小 創校40周年 Part1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色彩繽紛的校舍宛如一道彩虹,是學生邁向夢想的橋樑。校園裡,學生在師長的循循善誘下學習知識,同時獲得機會,發掘和發揮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找到自己的理想。慶祝創校四十周年之際,學校亦以「夢想飛躍」為主題舉行才藝匯演,透過音樂劇和才藝表演,同學們一同展現夢想的力量。 (本報專題)為慶祝創校四十周年,該校舉行多項校慶活動,包括親子嘉年華、標語創作比賽、徵文比賽、校運會暨步行籌款等。繼四月二十四日邀請夏志誠輔理主教到校主持校慶感恩祈禱會,並舉行校慶晚宴後,該校於五月十八日舉行才藝匯演,為四十周年校慶的慶祝活動劃上圓滿的句號。 無懼追尋心中夢 「夢想飛躍40年」才藝匯演假荃灣大會堂演奏廳舉行,包括中樂團和小提琴表演,以及音樂劇《夢之飛躍》。該劇由學校老師創作,參與香港學校戲劇節,內容講述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一個夢。是次才藝匯演中,演出的加長版配合劇情發展,加入非洲鼓、英語話劇、街舞等才藝表演, 共有170多名學生參與演出;其中,四位話劇組成員分享參演感受和得著。 六年級生蔡詠琳和梁曉嵐在劇中分別飾演YoYo和梁老師,YoYo夢想當一名作家,卻因為急於成就夢想而抄襲別人的作品,幸好她最後在夢仙子的協助下向梁老師認錯。參與此劇對詠琳有所啟發,「我們一定要有夢想,並要好好裝備自己,因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她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演員,「發揮自己在戲劇方面的實力。」 曉嵐飾演鼓勵同學追尋夢想的梁老師,為了演好角色,她平日會多留意老師的言行舉止。劇中的海汶和子洋夢想成為記者和校長,他們為此努力裝備自己。曉嵐表示這兩個角色提醒了她要為自己的夢想做好準備,「我要努力讀書,因為我想成為一名醫生。」她也從話劇中體會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每一個角色都有他的挑戰性, 少了任何一個角色話劇都不能順利演出。」 盡心教導謝師恩 就讀三年級的曾冬誼飾演YoYo 的妹妹,未有夢想的妹妹在協助夢仙子尋夢時也找到自己的夢想—— 成為一名舞者。「我很喜歡這個角色,因為我很喜歡跳舞,不過劇中每一個角色其實都很重要。」她表示演出當天,觀眾的反應很熱烈,她認為這次經驗十分難忘,「特別是和很多高年級的哥哥姊姊一起跳舞。」 至於另一位三年級演員蘇永成夢想成為歌手,他在劇中則擔演一個夢想成為村巴司機的學生,「因為可以載媽媽去買菜和送她歸家。」劇中包含舞蹈,永成因為未能掌握舞步,每天也提早回校練習,「我希望可以做得更好,結果我對自己在正式演出的表現很滿意。」   四位同學均很高興能參與學生四十周年校慶的慶祝活動,為詠琳和曉嵐作為應屆畢業生,感受卻特別深刻。曉嵐表示捨不得離開母校,「老師們悉心照顧我們,各位班主任和話劇組的老師都為我們付出了很多。」詠琳亦回想小學階段中老師和同學給她的鼓勵,「本來我的數學科的成績不太好,幸好有老師耐心教導,讓我能夠進步,我十分感謝老師們。」她表示會將這次演出的經驗和感受牢牢記住,好好珍藏。(轉下頁) 
kjy11_20150628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06.27
2015.06.28
   指揮的遺作  陳兆昌 香港華仁書院 四Y     吹了樂曲的最後一個音符,掌聲如雷般響起。看著台下觀眾一張張的笑臉, 我的臉上也露出笑容。鞠了躬,跟指揮握了手,我回到後台坐下來休息;看著自己的樂譜,想起了三年前已故指揮吳老師撥給我的電話。 吳老師是學校中樂團的指揮。自小學二年級,我已經在他的指揮棒下演奏, 參與過多次演出,為我的音樂生涯添上了不少的樂趣和寶貴的經驗。我升上中一的時候,吳老師患上了癌症,時常不能出席樂團的練習。然而,每當見到我的時候,他都會說:「你耐心等候吧!我很快就能回來的了!記住努力練習喔!」 在他患癌症那年的學校週年音樂會前,他撥了個電話給我,說:「這次音樂會,你演奏一首我作的樂曲吧。我相信你能夠勝任的!」當時,我真的感到非常驚喜,我只是一個中一的學生,老師竟然讓我在全校面前獨奏一曲!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我每天都非常起勁地練習,因為我知道有人賞識我,有人看好我。 可惜,在演出前夕,我收到吳老師不敵癌魔的消息,他在睡夢中去世了。樂團因沒有足夠時間為吳老師的樂曲作伴奏排練,便從音樂會中取消這項目了。我感到非常失望,也替吳老師感到悲哀。指揮家在未能演奏自己創作的曲目前去世,那是很大的遺憾。 今天,我站在禮堂舞台上的最前方,奏出三年前吳老師留下的遺作。這樂曲背後的故事,正是描繪吳老師的樂團幾年來所經歷的起伏。我帶著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完成吳老師的心願。 演奏途中,心中不禁浮現了樂團在吳老師離去後的困苦情景。吳老師離開以後,樂團的士氣大跌。兩年過去,樂團一直未能在校際比賽中獲得獎項,團員的人數更是愈來愈少了,樂團差點要面臨結束的局面。這樂曲描述的一個背井離鄉的人在悲訴著心中哀傷,正是樂團在幾年內的遭遇。當演奏到樂曲的後半部分, 我的情緒由悲傷蒼涼轉到喜慶熱鬧,樂曲則描繪故事的主人翁多年後回歸故鄉時歡樂的情景。這讓我聯想到樂團過了士氣低迷的兩年後再次吐氣揚眉,在校際比賽中名列三甲。樂曲進入尾聲,全曲高潮時,音樂的氣氛熱烈歡騰,樂曲在一片熱鬧的氣氛中結束。吹畢最後一個音,我的心安靜下來,享受觀眾的掌聲。我的使命完成了,這次演出令我畢生難忘。    對話開始  潘海怡 梁式芝書院 三乙    當生氣時激憤地破口大罵,當面對選擇時滿肚困惑,當失敗時痛苦的失聲吶喊,當遇到錯折時的咒罵不停,種種都是我們對世界的抱怨,而那萬能的造物主就是萬物的根源。我們常常向祂質疑:為甚麼我的人生如此失敗?為甚麼要挨餓?我究竟做錯了甚麼?《與神對話》這本書就是你與神的一次對話。 生活中,我們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悲歡交集,我們無法預知它們的來臨。書中提出許多關於生活的真知灼見,向我們訴說了一種正確的生活態度。當作者覺得身邊缺乏知己,沒有人肯聆聽他的聲音而埋怨不停時,神告訴他「交流」的含義很豐富; 若我們只用嘴巴交談,就會受到話語的束縛。神教導我們應用感受與人交流,感受是靈魂的語言,只有內心的感受才是真實的自己,而最美好的感受是世人稱之為愛的感覺。正因此,天主一直用祂的力量,把祂的信息送給世人,直到我們都領受了。當然, 我們也能朝祂祈禱,開始真誠的交流。 我們曾經不相信天主,質疑祂的存在。我們總在想為甚麼每當我們孤獨、失意、無助的時候,祂都不曾出現;我們懷疑祂是否與我們同在。當作者也倍感疑惑時,他要求天主立即現身;天主卻告訴他,其實祂早已出現在眼前,在我們目光所及的地方。所以,天主會跟每個人對話,出現在每個人身邊。我們不需執著地要求祂給我們一個不容置疑的證據,因為我們是用心、用感受與祂交流。 透過這本書,我發現天主是會與我們對話和相遇的,我們要觀察、去聆聽。天主或是出現在下一首動聽的歌,或是在下一篇你讀的文章,又或是下一部你看的電影的情節,又或是下一個你會遇到的人,或是下一條河流、下一片海洋、下一陣拂過你耳朵的和風的低吟。這些都是天主的工具,所有的地點,祂都能去到。只要我們願意聽,祂將會與你說話。天主一直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臨在。    慕道的旅途  陳麒安 香港鄧鏡波書院 二丁    今年復活節,我在灣仔聖母聖衣堂領洗,成為新教友。我很高興可以加入天主教的大家庭。領洗以後,聖堂為我們新教友舉辦了「新教友迎新暨善會簡介會」, 讓我們能夠更了解天主教會。就這樣,我加入了聖堂的輔祭會及青年聯會,也加入了慈幼會的慈幼青年會。這些善會的活動給我有機會與其他青年玩,讓我們能互相認識。 慕道的旅途中,我最感謝的人是江志釗神父和馮定華神父。他們平常都有到我校,主持清晨彌撒。有一天,清晨彌撒後,江神父問我想不想領洗,我立刻爽快地答應了他,因為我想更認識天主教。我參加了江神父負責的慕道班,學習道理。這一年多的時間,我不但增加對天主的認識,還確定了自己的信仰。我想盡快領受入門聖事,成為一隻純潔的羔羊。 江志釗神父及馮定華神父都是我最先認識的神父, 他們引導我認識天主,教懂我很多關於天主的真理,我很感謝他們。我會繼續努力認識天主,尋找真理,並希望能夠為教會服務,從中找到天主對我們的愛。    滑 梯  黃彥嘉 聖羅撒書院 二C     從小學升上中學,我就像在遊樂場裡的滑梯上,從這一端滑到另一端。我的人生已玩過兩次滑梯:第一次,我從幼稚園滑到小學;第二次,就是兩年前,我由小學滑到中學。 還記得我由小學六年級升中學一年級時,那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上課、回家,我的生活只有溫習。溫習,是為了爭取入讀心儀的中學。那時的我,成績一般,個性較為懶散,也就是那種「臨危抱佛腳」的人。假若要求我乖乖地安坐溫習,我根本做不到。不斷的溫習反而使我感到自己背後像長了一對翅膀——我要追求自由,我不想被人用鐵鍊鎖著,不能飛翔。當然,我的成績等級只是排在中低層,根本不能和別人爭奪有名氣的中學。我只能希望自己能入讀不很差的中學。幸運的是,經過一場龍爭虎鬥後,我還是入讀了這所心儀的中學。 俗語說「大風雨前夕,通常是風平浪靜」。可惜,即使我終於進入這所很好的中學,我的成績根本不行。最後,我留級了。這時期,我的心裡感到漆黑一片。我要忍受別人的冷嘲熱諷,在我喜歡的課外活動課裡,我的能耐和興趣都受到老師的質疑,甚至連家人也想放棄我。他們認為我根本只是浪費時間,這促使我加倍努力讀書,為追回那失去的時間和知識。 第二年念中一時,我真的為升上中二而努力,設法使自己的時間過得更充實和有用。我為自己將來鋪路,也為自己的興趣而更努力地達到老師要求的目標。我不想被看低。俗語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留級的確帶來壞處,卻也使我得到更好的經驗。   現在,回想這些事,我也會感到挺高興的,因為我有鍛鍊自己解決難題和度過難關的能力。新的階段很快到來,希望五年後,我又能玩滑梯,由中學滑到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