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4.16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許鎧珈田徑場上擲出佳績
當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中四學生許鎧珈在運動場上準備標槍賽事時,她清楚聽到從觀眾席傳來的打氣聲;踏進賽道,鎧珈舉起標槍一刻,霎時間全場一片寂靜,讓她專心一致擲槍,首擲擲出46米09,刷新她個人學界紀錄;到第二擲,她再次打破紀錄,推前至48米10的成績,全場歡呼聲不斷,她對賽果感到錯愕,並表示要感謝患病兄長的激勵,推動她努力訓練,成就佳績。
許鎧珈投擲方面的天份自小學已顯露出來,她小學四年級已是香港手球代表隊的成員,小學五年級代表學校參加學界田徑擲壘球項目時更贏得冠軍,「媽媽年輕時是跳遠運動員,我與哥哥自然地也參與跳遠,後來我發現自己在投擲方面的能力,便開始專注於手球及田徑擲項。」
自中一起,她加入學校田徑隊,也在校外的體育會接受標槍訓練,同時是香港手球代表隊及學校手球隊成員。自疫情爆發以來,球賽及田徑賽事也告暫停,只餘下恆常訓練,令她漸漸對練習失去動力,更曾一度考慮放棄標槍訓練。與她同是田徑運動員的哥哥得知後,便一直鼓勵她不可放棄,必須堅持下去, 「我當時不明白哥哥為甚麼要迫使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正當我為此與母親談論,母親透露出哥哥的心漏症比以往嚴重。」
鎧珈自少已知道哥哥患有心臟病,但仍能如常運動,自從哥哥的病情出現變化後,有時需要暫停訓練, 「當我知道哥哥的病情,我明白到,哥哥希望自己未能做到的,在我能夠範圍下替他完成,他不願見到我放棄標槍,我也會盡力做好。」
與家人一起努力
她自中三開始,與哥哥在同一體育會受訓,每逢星期二、四、五下課後到運動場訓練四小時,她參與擲項,哥哥主力跳項,其餘星期一及三則接受手球訓練,有時倦極已無動力練習時,她會想起哥哥,「為了哥哥而努力。」
去年,田徑賽事相繼恢復正常,許鎧珈首次落場比賽已在不同的標槍賽事中奪冠,而在本年的學界田徑乙組標槍賽事上更成為全場焦點,兩擲連破香港U18標槍紀錄,以第二擲最佳成續 48米10奪冠,賽後鎧珈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到因著哥哥的勉勵,令她有此佳績一度感動落淚,「我與哥哥並非容易會說心事的人,但是我會記得他對我的期望,但便一直記著。」現在回想,除了為了哥哥,她更明白到應善用個人的天份並加以發揮,「我不屬體型高大的體格,並非以力量取勝, 而是憑著投擲技術、姿勢及速度擲出好成績,既然我有此天份,更應好好珍惜。」
現時許鎧珈正備戰4月底代表香港,前往烏茲別克出席亞洲少年田徑錦標賽U18標槍賽事,她期望能保持現在的成績,作為標槍運動員,她銘記自小接受運動訓練時教練常對她說:「你所做的一切也是屬於自己的」,現在回想,她對此話深感認同,「我付出的努力與所學,也是屬於自己。」這正好回應該校校訓「明德惟馨」當中,鼓勵學生作好本份,發揮才能的精神。(高)


中學動態
2023.04.16
喜樂中學 - 動態
嘉諾撒培德書院 大澳田野考察之旅
(本報訊)嘉諾撒培德書院與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合辦「大澳田野學園」計劃,20多位師生到大澳進行考察,藉著大澳豐富的歷史文物進行實地學習活動,親身了解大澳的歷史、社區與文化的關係,學習欣賞大澳獨有的水鄉風情。
活動以參與永助聖母小堂的提前彌撒開始,之後師生走上天台,從天台俯瞰大澳的地理位置,並由科大同工介紹大澳的歷史,師生穿梭當地大街小巷,遊歷具特色的文化及歷史建築,更走訪棚屋居民,談談他們的生活環境和大澳的風俗習慣。
下午,服務該堂的周安智神父帶領同學乘觀光船遊走大澳,邀請同學品嚐農莊種植新鮮的水果,欣賞大自然風景和大澳的水鄉風情,在神父的降福下完成整天的考察活動。(教)
聖羅撒書院創校75周年•校慶感恩祭及中六畢業生祈禱會
(本報訊)聖羅撒書院本學年慶祝踏入75周年校慶,透過連串的慶祝活動,感謝天主一直以來的看顧和保守。該校於早前假聖本篤堂舉行創校75周年校慶感恩祭,邀請蔡惠民副主教主禮、陸志浩神父共祭。
蔡副主教在講道中,分享自己小學三、四年級時一段難忘的經歷︰在某個尋常的清早,他不小心弄髒了一位神父的祭衣,神父沒有責怪一句,反而無條件的包容和愛惜,令他突然感到身處的校園是如此美好,而這份美好在悠悠歲月中沉澱了下來,造就了今天的他。在信友禱文環節,學生代表感謝歷任校長、修女、教職員工、家長和校友們75年來對學校的支持和貢獻,求主幫助每位聖羅撒大家庭的成員,能以前人為榜樣,互相扶持、同心合力,實踐校訓「忠誠、仁愛」的精神。
另外,該校早前為應屆百多位中六畢業生舉行祈禱會,邀請聖本篤堂助理司鐸盧賢喆神父主持降福禮。是次祈禱會透過讀經斐理伯書四章4至9節和誦唱詩歌,帶出主題︰「你們應當喜樂,不再有憂慮」,把一切信靠天主的助佑,盧神父再三勉勵畢業生要追尋夢想,活出豐盛人生。
在降福及覆手禮完成後,班主任送上由天主教同學會準備的玫瑰念珠和書籤作鼓勵,同學們互相為對方貼上閃石貼紙以表達對同學彼此的祝福。(教)
聖伯多祿中學•主保聖人感恩祭暨半年頒獎禮
(本報訊)為了紀念聖伯多祿中學主保聖人聖伯多祿,讓學生通過感恩祭學習聖伯多祿的精神和禮儀,並嘉許在半年考試期間有優良表現的學生,該校早前舉行「主保聖人感恩祭暨半年頒獎禮」,由校監伍國寶神父主禮。
當天,全校師生聚集禮堂,隨著進堂詠的奏起,師生們都以認真和投入的態度參與其中。透過當日的福音及伍神父的講道,令學生反思身為「聖伯多祿傳人」的責任和使命。
接著,是半年頒獎禮。在半年考試期間,有優良表現的學生逐一上台接受嘉賓頒發的獎狀,以肯定他們的努力。最後,由許瀚賢校長向全體學生致勉語,鼓勵他們努力學習,並以本校主保聖人聖伯多祿為學習的榜樣,以「抱熱誠」、「守正直」、「崇樸實」、「能慷慨」、「樂承擔」、「常省新」的精神,期望學生成為一個又一個的「伯多祿傳人」。(教)
梁式芝書院•我是主的羊週會活動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分別於二月及三月邀請了教區青年委員會(青委)為中一及中二全級同學主持週會。希望讓同學,尤其是非教友同學藉此活動意識到就讀於天主教學校,其實已是天主對自己的一份召叫,並希望是次週會能使同學在課堂以外增加對天主教的認識,而且學會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
青委主持人以多個不同的遊戲帶動同學了解天主教的教會,並以班際形式進行比賽,除測試同學的天主教知識外,同時亦考驗同學的合作性及團隊精神。同學都十分興奮,非常投入。
有同學參加活動後,更與老師分享其個人感受,她表示曾以為接觸宗教是嚴肅及刻板的事情,但這天的經驗令她很難忘,而且改變了以往想法,她會嘗試開放自己去追尋天主。(教)


中學專題
2023.04.16
明愛莊月明中學
推廣詠春文化 以柔制剛
(本報專題)「詠春」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明愛莊月明中學校長彭耀鈞博士師承葉問宗師的長子葉準師傅,認為詠春正好回應明愛全新的「3L」服務宗旨: 領導( Lead ) 、學習( Learn ) 、關愛(Love),「首先要了解學習功夫的原意,為自己定下可以學習的程度;學習時要有方法,了解每個動作的要求及考慮;學習功夫同時也學會容忍與包容,懷著關愛傳承中華文化。」
明愛莊月明中學本學年參與田家炳基金會資助、香港樹仁大學主辦的「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詠春師傅到校計劃」,該校是首間體驗人工智能訓練系統的學校之一,由詠春師傅到校傳授詠春「小念頭」,學生學習詠春基本拳法後,再配合人工智能的訓練系統加以練習,有效使出整套「小念頭」的詠春拳法。
柔中帶剛的功夫
彭耀鈞校長本身也是該計劃的顧問,他形容詠春功夫柔中帶剛、進退有度,期望把詠春帶入學界。其中該校參與詠春師傅到校計劃、參觀詠春拳館等,讓學生了解葉問詠春的發展歷程及基本原理及武德;詠春師傅在學界教授基本詠春拳法,其中該校學生剛於2月底到詠春體育會參觀及體驗,學生更親身與葉問宗師長孫、葉問宗師長子葉準授男葉港超師傅交流,及認識詠春體育會內的陳設,學生亦嘗試在木人樁前學習黏手訓練等。
三名中二學生盧兆祖、梁榮興及何梓楠有份參與上述計劃,他們均表示,在詠春體育會看到木人樁、未開封的八斬刀、六點半棍、牌匾刻有歷代詠春宗師多位師傅的名字、更有一尊葉問宗師雕像,有如置身於功夫電影之中,何梓楠說,曾看過葉問師傅的電影,認為詠春功夫十分有型,跟隨師傅學習後,更明白藉此自衛,保護自己。
梁榮興五歲時隨家人在佛山生活,曾學習詠春一年,事隔多年,現在再有機會學習,他說珍惜學習機會。他表示,拜訪詠春體育會時,看到牆上的牌匾, 列出師祖祖訓等訓示,令他更深刻地體會詠春文化歷史悠久,「中國文化應傳承下去,因為詠春正好代表著一種精神及生活態度。」他解釋,由詠春師傅介紹的動作,需要時間練習,不能急於求成,從中訓練他的耐性,更會集中精神,「只會專注做好拳式,不多作其他思考,學習漸久令我學會專注。」
人工智能 傳承詠春文化
要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葉問詠春發揚光大,代代相傳,除了葉問後人努力向外推廣,透過人工智能(AI)訓練系統推廣詠春,當傳統武術與科技並行,更能具備趣味性,吸引學生學習,廣泛地向學生傳遞詠春的文化與知識。
明愛莊月明中學校內設置人工智能系統,學生可以在螢幕及鏡頭前,跟隨在影像中的葉問宗師長孫、葉港超師傅做出詠春基本功「小念頭」套拳。每完成一個動作,智能系統會即時顯示模仿動作的準確度,完成後作出評分,即使教練並不在場,學生也能體驗詠春拳的樂趣。
何梓楠認為把中國傳統功夫結合人工智能感到很有趣,以科技幫助下判斷每個動作是否標準,若姿勢不正確會作出提示,有助提升練習。盧兆祖說,參與學習詠春後,師傅提醒學生要多練習,自然提升信心,為了學好詠春,他會趁假期時到香港仔海濱長廊練跑。
把詠春設立恆常課程
負責詠春項目的老師吳家雯表示,現時參與詠春體驗與基本拳式訓練的學生,師傅會從中推薦約20位學生,日後到拳館進行為期半年共約10堂的訓練,從中發掘具備潛質的學生繼續接受培訓。
彭耀鈞校長指出,正計劃於下學年在初中體育課堂上,提供詠春課程,「若果全校學生能在中學期間,有機會接觸詠春,成為學校獨有的特色。」他認為學生持續練習詠春,有助平定心身,正好回應聖經中, 「你們的得救是在於歸依和安靜,你們的力量是在於寧靜和信賴。」(依三十15),他表示,詠春首要站得穩,「先有平靜安穩的身軀,才能出拳,這是最基本的條件。」中國功夫詠春拳是一套「以柔制剛」的功夫,以小勝大,透過黐手訓練加強手部感覺的靈活度,鍛鍊出敏捷防守與進攻能力,幫助學生身心的成長。(高)


為DSE同學打氣祝福
2023.04.16
為 DSE 考生送上祝福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筆試將於4月21日開考,《喜樂少年》將特別為考生開設專欄,讓應屆考生互相打氣支持,校內師弟妹、老師、家長和教友也可為考生送上祝福。
•內容:為考生送上打氣或代禱訊息;
•對象:今屆應考生、師弟妹、老師、家長和教友;
•形式:文字(50字以內,可打字或手寫);圖像(JPG 檔案,300dpi );
•提交:2023年03月26日起,把祝福、打氣、代禱內容;連同上款和下款, 電郵本報 [email protected]
•刊登:合適的訊息將於2023年04月16日起,在《喜樂少年》刊登(並上載喜樂少年網站 http://jy.catholic.org.hk)
投稿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