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專題
2023.03.05
深井天主教小學
嶄新發明 解決生活問題
(本報專題)你有過遺失物品的經驗嗎?除了尋求失物主保聖安多尼的轉禱,不如看看以下同學的發明會否幫到你!深井天主教小學的三位六年級學生溫駿宇、楊思遠及孫一喬,留意到很多同學在小息後,遺下小息袋、水壺在操場,所以運用編程裝置,設計了「大頭蝦提示器」。這發明亦獲得第九屆香港國際學生創新發明大賽的金獎。
「大頭蝦提示器」運用了Microbit radio編程,透過無線電信號,當發射器和接收器超過特定距離,提示器便會閃燈及發出聲響,提醒用家可能已經忘記帶走物品。
為了貼合發明的名稱,溫駿宇稱,選用了一個小蝦外型的吊飾,把發射器放在吊飾內,而接收器則貼在運動手帶上。用家只要把吊飾掛在重要的物品上,再把手帶佩戴在手腕,便可以透過裝置提醒自己。溫駿宇更補充,如果要暫時放下掛了吊飾的物品,並離開一段時間,只要調較靜音,便能不發出聲響。
增進團隊合作精神
三位同學在設計時分工合作,溫駿宇和孫一喬負責裝置的外觀和錶帶的設計,楊思遠則主要負責編程的部分,各盡己能。孫一喬表示,在測試發射器和接收器的接收距離時,也作出了多番測試,才得出最佳的效果,「在活動中,我除了學到額外的編程技術,也學懂要反複試驗,才能得出好結果。 」
楊思遠對於在比賽中學習到進階的編程資訊,感到高興。他表示,雖然平日上電腦課時,也有機會接觸編程活動,但因為課時關係,有時只能在模擬器上測試,而不能真實製作成品,「這次比賽讓我們能真實地體驗,也增進了團隊合作精神。」思遠又稱自己喜歡ST EM活動,所以除了課堂上的活動,在學校的周五興趣活動班中,也參加了「小小編程師」活動,用編程設計小遊戲。
三位學生對於這次獲獎都十分高興,也希望能繼續改善「大頭蝦提示器」,例如改善它的大小、有防水的功能,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轉角防撞安全裝置
學生根據生活所需而設計出各種發明,另一位六年級學生張旨遠一次乘坐私家車,車輛進入停車場時,因為有汽車從死角位駛出來,而差點釀成交通意外。這次的經驗啟發他發明了「轉角防撞安全裝置」,並獲得了上述比賽得優異獎。
張旨遠介紹他的發明時指出,香港的停車場面積一般比較小,車路比較窄,大多數只能容許一架車進出。因此,車輛在停車場時,尤其轉彎的死角位, 不容易被看到。他設計的裝置有兩個感應器,當感應器感應到車輛的駛出,便會向對面的車發出停車提示,在Micro:bit上顯示「STOP!」的字樣,提醒駛入的車輛要停車,讓對頭的車輛先駛出。
旨遠喜歡參加不同的STEM活動,他談及早前曾參加一個紙飛機比賽,當中也要運用STEM的知識,量度飛機的位置與結構,需要數據上的精準。
不同學習機會 引起學習興趣
深井天主教小學推行STEM教育多年,並透過校本全班式教學及校本抽離式活動,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校長周詠詩表示,學校一直提供不同機會,讓學生發展才能,亦在當中培養自信心。
常識科主任楊曉君指出,在校本全班式的教學中,常識科會有實驗課,讓學生動手做實驗,例如在教導空氣主題時,會與學生測試空氣的特性;又會進行火山爆發的模擬實驗,「希望讓他們具體地學習,並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此外,學校每年也會舉行大型活動日,例如STEM DAY,各個年級根據學習課題,設計小玩意,例如空氣炮、橡筋動力船等。常識科主任劉家熾表示,學校邀請學生參與校外比賽,增廣見聞,並透過與其他參賽者的交流,接觸更多STEM的原理。他欣見學生能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而構思不同的設計, 以作解決或改善問題,並充滿自信地向評判介紹自己作品。(吳)


中學動態
2023.03.05
喜樂中學-動態
潔心林炳炎中學•50周年校慶聚餐
(本報訊)承蒙天主的保守,潔心林炳炎中學在獅子山下屹立了半個世紀,傳揚天主福音,教育莘莘學子,為社會栽培了無數人才,造福社群。為慶祝潔心林炳炎中學50歲生日,該校舊生為母校舉辦50周年校慶聚餐。
晚會期間,該校校監潘雅惠修女致歡迎辭後,校長劉瑤紅博士分享學校近況和發展,推動學生學會學習、發揮潛能、健康成長;帶領學生與時並進,發展所長。
接著,天主教香港教區秘書長李亮神父領禱和祝福;而潘修女、劉校長陪同李亮神父、譚永明神父、李志源神父、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及其他嘉賓一起祝酒和切蛋糕,舉杯祝福潔心林炳炎中學生日快樂。
聚餐期間舉辦「最佳服飾獎」,以「金紅開心夜」的穿著主題,每席代表上台行貓步拉票,最後由劉校長選出三甲。另一節目為「金禧同慶」,校長和四位「VIP老師」與各席校友互動答問,揭開該校很多有趣的歷史。
潔心林炳炎中學將承傳天主的旨意,繼續作育英才,讓學校成為滿有恩典和關愛的生命花園。(教)
聖母玫瑰書院•天主教教師日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宗教教育組早前舉行天主教教師日,一同前往荃灣聖母領報堂朝聖及進行靈修活動。
活動當天,先由聖母領報堂的教友擔任導賞員,介紹聖堂設計及各幅聖畫、聖像的來歷和意義,及帶領參觀聖堂各種設施。此外,導賞員也以教友身份作信仰分享,鼓勵眾人在教育工作上履行福傳的使命。
其後,眾人於聖體小堂進行團體及個人靈修部分,並使用2022年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師日有關聖保祿宗徒教導弟茂德追求的「六種德行」作為祈禱、靈修及反思的素材。與天主交談後,各人按照過程中的所思所想,結合近期的生活與工作輪流分享,最後一同以祈禱交託給天主。
「聖母領報」就是聖母接受天主召叫的時刻,願意成為耶穌母親。由眾人領洗那刻開始,也就是接受了司祭、先知及君王三項職務。不論在工作上的崗位是否直接與福傳有關,都要記起天主的召叫,以耶穌的行實作為學生的榜樣。(教)
梁式芝書院•舉行聖灰禮儀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於2月22日舉行聖灰禮儀,該校校監溫國光神父於聖灰瞻禮日的午膳時間,在校內小聖堂內舉行禮儀,為師生施放聖灰。
參禮者除教友師生外,亦有非教友的師生一同參與。當中更有非教友的參禮者表示,可以如其他教友一樣領受聖灰,感到難忘。
溫神父在講道中,提醒參禮者領受聖灰的標記 ,是一份對信仰的見證。在四旬期內更要在生活中實踐勇氣、善良、誠實。
溫神父施放聖灰時再以「你要回頭改過,信從福音!」訓勉參禮者要明認自己的罪過,指出人在生活中容易遇到誘惑,因而犯罪,只有悔改,天主把人們從罪中解放出來,才能獲得自由。
禮儀完結後,學校為每位參禮者預備了麪包作午餐,鼓勵各人以守齋反省自己的生活,善度四旬期,以迎接基督的復活。(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畢業同學祈禱禮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早前在禮堂舉行畢業同學祈禱禮,以示對本屆畢業同學的祝福及勉勵。
祈禱禮邀請麥英健神父主禮,禮儀中,麥神父分享了林家謙的歌曲《邊一個發明了encore》,訓勉同學要珍惜身邊好友,與及要珍惜當下。兩位中六學生代表亦從中分享校園生活點滴,感謝學校對他們六年的培育,內容親切而有趣。
席上,中六學生在祭台前獻上燭光,以及中一學生向中六畢業同學獻唱《告別校園時》。最後,由潘永强校長予以同學祝福,為整個禮儀畫上完美的句號。(教)


中學文章
2023.03.05
喜樂中學-文章
時間的寶貴
「你明明是有能力的,怎麼就不努力一下呢?」這句說話我已經聽過無數次了。從小老師就會對我說出這句話,希望我可以珍惜時間,不要只浪費光陰在娛樂上。我亦深知自己其實是有能力的,但一看到那堆如高塔一樣的書,便完全提不起勁了。反而我更願意花費時間在手機遊戲上,因為它能令我感到滿足。直到那一次演講,我才明白珍惜自己的才能和時間的重要性。
在星期三的一個下午,老師們邀請了一位殘疾人士黎志偉到學校演講。然而我卻對此打不起一丁點精神,因為我認為花費三十五分鐘去聆聽講座是一件無謂的事情。但是這是學校的規定,我亦只好唯唯諾諾地跟著老師前去。
在禮堂見到黎先生後,他和我所想的形象有所出入,我以為他會是我在街上看到的殘疾人士,一臉頹唐的樣子。然而,他卻是滿臉精神、神清氣爽地向我們打招呼。我便開始對他感到有興趣了。
黎先生在自我介紹後,便講述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事。原來黎先生在不久前剛用輪椅爬上了獅子山頂。我完全不敢相信這件事的真實性,然而,他向我們播放的影片徹底打破了我的質疑。他是多麼厲害的一個人啊。我開始佩服他的毅力。雖然他是殘疾人士,但他都珍惜了自己的時間,發揮天主給予他的才能。就像鮑聖語錄所說「孩子們 !珍惜時間吧 !時光使你們獲得永生。」
他的說話一直流連在我的心中,每當我想放棄,我便想起這句話,使自己可以珍惜時光,發揮天主給我們的禮物。
陳景朗 香港鄧鏡波書院 6A


中學專題
2023.03.05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正向教育日 助學生抗逆解難
(本報專題)「我相信天主創造人也是珍貴,儘管每人也有缺陷或不完美的地方⋯⋯但不要緊,正因著不完美,更教我們要鍛鍊個人能力。」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甘陳富文校長在一次生活教育課中分享「我的正向人生」時,以自身患有弱視的經歷勉勵學生抱著不放棄的精神,因為「機會永遠是留給繼續嘗試的人」。
「我在小時候遇到意外導致弱視,視力未能發展,我是一位視障人士,患有弱視……左眼只餘下兩成視力,右眼也不多於五成視力。」陳校長透過片段向學生分享自身經歷時帶出正向的人生觀,她時常記起母親鼓勵她:別只著眼自己視力問題便選擇放棄,應妥善掌管自己的生活,盡力找方法解決困難,「我相信自己要比其他人勤力,更練習到過目不忘的能力,非常專心學習,並抱著不放棄的精神。」
該校自2021學年推行三年學校發展計劃,以全校參與模式「持續推動價值教育, 培育學生正向人生觀」作為首要關注事項,培養學生抗逆及反思能力,掌握情緒管理並學習以正面態度解決困難。
負責學生生活的顏青霞副校長指出, 校方引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 沙利文博士( Dr Martin Seligman)提出的PERMA幸福理論作為推動價值教育的基礎: 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全情投入 (Engagement)、正向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生命意義(Meaning)以及成就感(Achievement)。生活及價值教育小組由上學年起,為中一至中六同學在班主任帶領的生活課中認識價值教育,及認識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真理、生命、愛德、家庭和義德;本學年集中認識「正向人生」的正向教育。剛於1月18日,向全校舉辦「正向教育日」,學生走遍校園每個角落,體驗與正向價值相關的遊戲與活動。
全面體驗正向人生
在活動開始時,學生代表在台上以手語帶領全校師生跳唱校歌,顏副校長認為, 校歌最能代表學校對學生的期望,有分於台上跳唱校歌的中四學生李偉文也對校歌內容有所感悟,「校歌中的一句『共為人類締殊光』,教我要做好本分,努力為社會帶來貢獻。」他希望藉著校園生活,學習更多助人的價值。
正向教育日為各級設置主題,中一級舉辦「擁抱失敗日營」,要求學生接受不同挑戰:限時砌出最高的積木,或是掀桌布、拋水樽等遊戲,從挑戰遊戲中不斷嘗試,學習正向的成長思維。
中二至中六各級共同完成6米乘3米合共72幅以正向價值為題的巨型數字畫。首次與同學合力拼砌大型壁畫的中三學生李鎧彤表示,與同學一起繪畫時互相討論畫成後的圖像是怎樣,她說製作過程中互相分工,即使繪畫時出錯,也一起找出解決方案。
該校為推動正向教育,持守正面價值觀,在正向教育日推出選擇劇場「同守無欺」,劇中圍繞校園欺凌,帶出拒絕欺凌,學習互相尊重,推動防止校園欺凌教育。中三學生周意晴認為,劇中內容使她印象深刻,她憶述年幼時曾受欺凌感到難過,但此劇場提醒她反思人與人之間需要和平相處,不能因一己私利而作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PERMA幸福理論
當天校園圍繞著五項PERMA幸福感元素設置拍攝區域,邀請學生重新認識及肯定自己的能力。
平日由操場步上校舍的樓梯,天花上升起多個彩色繽紛的氣球,每個氣球掛有一張彩虹卡,只要抬頭一望,便見到多個由同學寫上一件自己快樂的事情:「和朋友一起時」、「假日與母親一起繪畫」、「今天上學沒有遲到」、「成功約會朋友打羽毛球」等;在球場的羽毛球網架,貼上學生寫上自己的天賦才能及閃亮點,這些也從學生第一身角度帶出正向關係以及全心投入的正向價值元素。顏副校長認為,當學生閱覽其他同學的看法,也是一個學習歷程,「其實快樂也可以互相學習。」
早在正向教育日舉行前,學校已舉行不同的價值教育活動,希望學生從生活中認識及探索自己的價值觀。
中二學生郭婥然記起母親為她準備的生日會令她最開心,「母親預先準備生日布置,也悄悄地邀請我的朋友到家中,當我回家時朋友也向我送上生日驚喜。」現在再回想,她說母親為自己製造的驚喜很難忘,也為母親對女兒表達的愛表示感恩;中二學生陳兆君在生活課寫上「一件令你流淚的事」時,憶起小學曾經歷長輩離世的悲痛,在喪禮上泣不成聲,「現在回想,我更明白珍惜眼前人。」生活及價值教育小組組長蕭婉雯老師稱,希望學生多從生活中了解自己,從發掘自己或回顧往事中,懂得感恩,建立正向思維。
欣賞自己的天賦與價值
只要學生認同自己是最佳朋友、最細心、最正面、最幽默風趣、最勇敢等,學生也可以手持寫有以上榮譽的獎盃,站在領獎台上拍照留念,藉此肯定個人成就感。顏副校長認為,一般外界介定的成功,只局限於學術或體藝的能力,學生應多角度思考, 「每人也可以有不同方面的成就,學生應多欣賞自己,學習正向思維。」
該校計劃於2023學年設立校本價值教育框架,並參與天主教教育事務處的「天主教學校宗教教育支援同行計劃」,繼續在全校推動價值教育,結合校訓「謙愛勤誠」、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以及教育局近年推動的價值觀教育: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和勤勞。「以上元素已導向學生正向的人生。」蕭婉雯老師表示,期望學生在六年的中學教育,塑造成為一位「崇真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