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0312Lnew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3.12
聖母書院曾悅澄
揮出信心與專注
每一次進行劍擊比賽,聖母書院的中三學生曾悅澄皆在賽前先唸一遍《聖母經》,「若我未能唸完,代表我當刻非常緊張,會提醒自己需要放鬆,專心一致,直至成功唸完經文為止。」由小學起悅澄已在聖母小學就讀,儘管她不是教友,但自幼在學校的宗教培育她養成祈禱習慣,讓她學會面對挑戰時,將一切交託給天主。   現年14歲的曾悅澄現時是香港劍擊總會少年組代表隊成員,她剛出席3月初在烏茲別克舉行的亞洲青少年劍擊錦標賽(亞青),在女子少年組佩劍團體賽上,為香港贏得銅牌。而她早於本年1月參與分齡劍擊錦標賽,在U17及U20女子佩劍組別分別奪得亞軍及季軍,這次比賽成績令她由少年組排名第四位升至第三位,因而獲選出席本年的世界青少年劍擊錦標賽(世青),「原本我只有亞青賽的參賽資格,一月的賽果使我有機會出席世青賽,此機會十分難得。」   曾悅澄的劍擊運動日程排得密麻麻:完成亞青賽後,隨即赴法國巴黎及比利時接受訓練,參與三月中在法國舉行的世界青年劍擊賽,稍事回港後,4月將出發往保加利亞出席由國際劍擊聯盟舉行的世青賽。   變得勇敢和開朗   悅澄自幼學習不同的運動:劍擊、游水、跳水、花式跳繩、田徑等,她的母親希望女兒藉著運動保持良好的體魄,直到準備升小一時,母親要求她選擇一種活動持續學習,她選擇了劍擊,「劍擊需要戴上面罩,我當時認為蒙上面罩便沒人見到自己,便選擇了。」   她形容自己的個性被動,做事不夠果斷,藉著劍擊訓練打破自己所有弱點,更訓練出勇敢與開朗的個性。每次練習劍擊或參賽,她說最難是教練要求她在每個得分也要叫喊出來,「小時候教練迫我一定要大聲叫出來,我當時不明白,只覺得很難做到。」教練認為藉著叫喊,提升自信心,「每一下贏得分數,叫喊是對自己的肯定,也向裁判示意自己得分。」   成為劍擊運動員已有9年,小學階段以學習花劍為主,到小六時轉打佩劍。她形容花劍劍式仔細與準繩, 佩劍則強調速度與力度,她有接近七年打花劍的基礎, 基本功更紮實,步法及手上動作更活,更易掌握練習佩劍的技巧。   感激家人支持與鼓勵   2021年10月,曾悅澄獲香港劍擊總會推薦成為「香港體育學院獎學金計劃」的潛質獎學金運動員,自此劍擊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現時她逢星期一、二、四、五放學後,以及週末早上到香港體育學院接受每次3.5小時的訓練,並於星期三及星期日到劍會受訓。她形容每天朝7晚8的生活,日間上學,黃昏至晚上參與劍擊訓練,生活有如「返兩份工」,訓練雖然艱辛,「但是我找到目標,也相信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有成果,故此我不會輕易放棄。」   能夠花上大量的時間苦練劍擊,她說家人的支持成就她努力朝向目標奮鬥的最強後盾,「放學後外祖父會駕車載我前往體院訓練,讓我在車上休息,母親下班後到體院等候我一起回家⋯⋯」每當舉行比賽,其母也身兼她的支持者及攝影師,記錄她比賽的過程作賽後檢討。   悅澄讀書成績優異,儘管學習時間比同學少得多, 反而令她更加把握每個學習的機會,在港期間,她每週日到劍會練習前,會請教劍會的師兄教她數學。母親對她的信任,也鼓勵她相信自己能兼顧劍擊訓練與學業,「現在將有數個月時間離開香港比賽及習訓,母親認為我有能力追趕學習進度,我也會盡力做好。」   對於將來在劍擊的發展,她認為要把握現在做好本分,除了在各項賽事上有穩定表現,也期望他日可入選成人組別的亞洲及世界賽事,把握每個學習階段,「此階段我有能力做好,便要盡力做好, 不要讓自己後悔。」(高)  
kjy12_20230312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3.12
喜樂中學-動態
天主教普照中學宗教週   (本報訊)天主教普照中學早前一連五天舉行宗教週活動,主題是「珍惜當下.感恩現在」。   該校每年也舉辦宗教週,是次以馬爾谷福音12章28-34節「最大的誡命」為本,藉著主題信息提醒同學實踐「愛主愛人」的誡命。   宗教週期間,透過早會廣播、週會主題分享、手作乾燥花掛飾工作坊及MUSICCAFE(午間音樂會),讓同學明白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珍惜人們與家人、朋友及師長等彼此的關係;並藉著創作乾燥花掛飾、撰寫敬師卡等,以行動對希望感謝的人表達謝意。(教)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四旬期公教家庭聚會   (本報訊)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宗教與心靈培育組於2月22日聖灰瞻禮日早上舉行「四旬期公教家庭聚會」,讓中小學部公教師生、家長約60多人一同聚首聖心堂,參與由田英傑神父主持的聖灰禮儀。   禮儀中,師生透過歌詠及讀經,反省在生活中有甚麼做得不好的地方,並領受聖灰,表示懺悔之心,一起準備在四旬期進行悔改、補贖及更新。   同日午息,15位公教老師一起守齋祈禱(參考《苦路善工》第十一處),並在十字架上釘上鐵釘和詠唱《基督譴責》,藉此默想耶穌為愛人類而負起罪債,犧牲在十字架上,並決志要努力「回頭改過,信從福音!」(谷一15)   除聖灰日外,宗教及心靈培育組亦會舉辦其他四旬期活動,包括:四旬期運動捐獻活動、傳訊週及中小聯合拜苦路等,好能為師生準備心靈,紀念基督的聖死與復活,並關懷身邊有需要的人。(教)   嘉諾撒培德書院•舉辦第一屆藝術展   (本報訊)嘉諾撒培德書院跟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於2月3至10日在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創新樓舉辦第一屆「Ps Share PTCC @ PolyU 」藝術展,這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首次和中學合作,展出近年學生多份視藝和創科設計的成品,藉以表揚她們優秀的成就,為同學開拓更廣闊的藝術視野。   開幕禮由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兼任講師區昌全博士主禮,多位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的修女、屬校的校長、老師和學生出席支持。區博士對學校能支持藝術發展表示鼓舞,而視藝和創科的結合更是近年香港教育的發展方向。該校黃少玲校長感謝理工大學和各位嘉賓的支持,同時亦感謝3Education一同參與活動,對同學的創藝能力給予了正面的肯定。   該校亦安排初中學生和家長到場觀賞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師生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而籌備小組成員之一的中五學生宗羚表示,籌備過程令她學會團隊參與須互相包容與接納,不計付出,才能達成目標;另一位選修視覺藝術科的曾佳蔚同學表示,自己的作品能在大學學府的殿堂作展覽感到興奮,更確定自己考進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的心志,期望將來能在時裝設計方面邁步前進。(教)  
kjy14a_20230312_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3.03.12
喜樂中學-文章
Tragedy   During the school’s swimming gala, Tom had a tragedy. “Ow!” He yelled.   Our class was on a tour bus, heading west to the swimming centre. When we were on the bus, Tom was incredibly arrogant and disrespectful. “You all are losers! I’m the king and I’m the best!” It felt like I was on a bus with entitled toddlers who thought they‘re so good at English because they learnt how to spell “delicious”…   After an hour long trip from Kwun Tong to Tsuen Wan , our class entered the swimming centre as participants of the competition. “Oh my god!” There were around 2000 spectators, all staring at us. I immediately felt the pressure and was extremely stressed as I knew that a small mistake would make me embarrassed for hours. Tom on the other hand, was a different story. He was showing off his muscles to the crowd and telling the viewers how “big” his muscles were.   The swimming gala began! Everyone started to warm up while Tom was far behind, standing there. “You need to do warm-ups !” Tom’s coach said. “Shut your mouth!” Tom shouted, and just started to swim. After 10 minutes, Tom started to suffer from his leg cramps.   After Tom’s leg got better by laying on bed for over an hour, he decided to leave the swimming centre. It was probably because he feared being a total embarrassment to the audience, or that he’s actually injured. I’d pick the first option for sure.   About two hours later, the swimming gala has ended. I couldn’t have expected something better. “In third place, we got Malissa! And in second place…” I was filled with excitementat that moment, knowing it could be ANYONE. “We got… Ricky!” Still kind of sad for him because he was so close to first place though.” It was pretty surprising to hear that, as Ricky is the best swimmer in the class.   “And in FIRST place, we got Charles! Congratulations!”   As I heard that, I immediately went from excited to literally jumping off my seat and cheering. I couldn’t even imagine that happened. Oh, and I can show this off to Tom as well. Imagining his reaction, it would be hilarious.   2 days later, Tom came back with the only intention to ruin my mood. “Bet you lost” What he didn’t know is that I got a gold medal. After I showed him my medal, he was jealous and raging. He never changes.   Chau Cheuk Him Charles St. Francis Xavier's School , Tsuen Wan  1B  
kjy16_20230312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3.12
余振強紀念中學 推動五人足球運動
培養自信與潛能
(本報專題)近年在香港愈來愈多中小學推動五人足球,余振強紀念中學於七年前著力發展五人足球,透過足球運動培養學生建立足球技術與戰術,應變及決策能力。近年,該校更有學生成為了香港五人足球代表隊男子17歲以下代表隊成員,繼續發揮所長,也推動更多朋輩對足球產生熱愛。   現役香港足球運動員黃威就是余振強紀念中學的舊生,而該校的體育科教師鄒嘉華現為香港男子五人足球代表隊隊長及助教,亦是香港男子五人足球13歲以下球隊的教練。鄒嘉華(鄒Sir)自2015學年任教該校後,便在校內引入五人足球運動,「余振強(紀念中學)的足球水平不俗,唯過去多以個別校友擁有高水準的足球技術,我希望透過五人足球帶入常規足球訓練,並鼓勵球隊成員多參賽,以提升學生在足球上的整體水平。」   根據國際足協的五人場國際賽標準,一個標準的五人足球場,面積為長38至42米、闊20至25米, 一般在學校只要有籃球場,已可以培訓學生學習五人足球。   過去數年在鄒Sir培訓下,好些學生在畢業後, 繼續足球方面的發展,舊生陳樂謙也是香港男子五人足球代表隊成員。   盼望回饋母校傳承足球   該校中六學生彭傑泓及呂溢朗均是香港五人足球代表隊(17歲以下代表隊成員),訪問當天正是中六學生最後一天上學,學校的足球隊隊員也留校與他倆拍照及簽名留念,他倆均表示,刻下正努力應付中學文憑試,考試完結後便會重返母校與隊員一起繼續踢足球,自中二開始便擔任學校足球隊隊長的呂溢朗說,足球團結同學的鬥心與上進心,剛在去年7月,足球隊在2021-22年度賽馬會五人足球盃(學校組)贏得季軍。   彭傑泓三年前入選五人足球代表隊成員,他說中一加入足球隊才接觸五人足球,他形容五人足球的運動節奏快,一隊只有五個人,人數少、場地比傳統足球場細得多,卻有更多合作空間,「由於只有五人,每人也按需要上前補位,與隊友合作機會高。」   隊長呂溢朗去年8月成為香港五人足球代表隊U17成員,然而,他成為港隊代表之路並不容易: 他先後在兩次選拔中落選,但未有放棄,反而繼續向鄒Sir了解自己的弱項,加緊練習,直至一次參與五人足球比賽時,得到現時香港五人足球代表隊的教練賞識,獲邀到港隊跟操,大約兩個月後正式入選港隊,「教練看到我在比賽上具備控場能力,也留意我時常提點及輔助隊友,因團結隊伍而讓我有此機會,感到難得。」   學習堅毅 對抗逆境   鄒Sir表示,該校的中一體育課設有足球課程,以發掘對足球感興趣的學生,鼓勵他們加入球隊,「自小參與,鍛練足球技術外,也可以在團隊中建立自信心,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   余振強紀念中學校長楊學海指出,足球運動可以訓練學生紀律,從中學習堅忍、拼搏、紀律、毅力、鬥志等精神,「練好足球基本功,也要放下自我,與隊員合作;球隊需要有信任、溝通與責任。」他喜見在球場上見到學生的成長,藉著鼓勵學生參賽中更有得益,「勝負不重要,勝出固然使人欣喜,若面對落敗,更是學習面對逆景與挑戰的時候。」   去年11月,余振強紀念中學足球隊在香港學界第二組男子組B組賽事中,於小組分組賽出局。彭傑泓表示,當時因正選隊友負傷未能出賽等不利因素,令球隊整體水平下降, 最終提早出局。呂溢朗稱,在首場分組賽落敗時,隊員已知道出線機會渺茫,過半數隊員也難掩失落,他認為自己身為隊長需要團結士氣,「即使自己也感到失望,但我要鼓勵隊友盡力完成餘下比賽。」開賽前,他帶領隊友高喊口號,「簡單一個擊拳、拍手已足夠。」   這次是呂溢朗和彭傑泓在中學生涯中最後一次的學界比賽,縱然表現欠佳,但這經歷讓他們學習面對失敗,「我不會放棄,中學畢業後我會返回足球隊與師弟一起練習球技。」 在學生眼中,鄒嘉華既是該校的老師、教練、港隊成員及隊長,鄒Sir表示,大學畢業後便加入港隊,至今已12年,他經常以自身經歷勉勵學生,以生命影響生命。楊學海校長也認同,老師有如學生的代父母,把自信是最好的給予學生,他深信陪伴學生,使他們在成長中建立信心,「憑著鬥志與毅力,即使辛苦也願意努力練習,自然也會認真讀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