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中學動態
2023.03.17
喜樂中學-動態
德蘭中學四位禁毒領袖•參加新加坡海外交流團
(本報訊)德蘭中學四位學生:周安悅、林樂漫、李碧瑤和李浩欣早前榮獲第一屆禁毒領袖金獎,每位學生獲得港幣5,000元獎學金,並獲邀前往新加坡交流。
新加坡交流團於1月25日至30日舉行,四位學生連同銀獎得主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的學生一同參與,活動包括「讚賞午宴」,宴會的出席者包括新加坡政務部長費紹爾、中央肅毒局局長黃思松、新加坡的禁毒團體及青年大使。
德蘭中學四位學生在宴會上介紹她們在校內以「劇本殺」形式,配合不同的攤位遊戲,舉辦為期五天的「禁毒週」,以推廣禁毒資訊。除了介紹香港的禁毒工作,雙方亦交流推廣禁毒的心得和經驗。
四位學生透過面試和篩選,取得資格,成為20間中學之一,早前參加第一屆禁毒領袖學院,並榮獲金獎,她們均表示,有機會前往新加坡進行交流,不僅代表德蘭中學,更是香港的禁毒領袖代表,與海外政府官員和機構作交流,感到十分難忘。(教)
明愛馬鞍山中學•學生與葉維昌真情對談
(本報訊)明愛馬鞍山中學於本年度繼續舉行生命盛宴名人系列講座,邀請不同界別的知名人士分享人生經歷,延續學校「生命有價」的精神。是次講座邀得曾在戰區負責國際救援工作的葉維昌擔任嘉賓,向師生分享他在巴勒斯坦和阿富汗為非政府組織工作的經歷及體會。
葉維昌向同學分享自己投身國際組織工作的經歷,他表示,自己在屋邨長大,家境並不富裕,縱使他在大學時期已參與人道支援工作,但畢業後仍先任職投資銀行以回應家人的期望。任職四年後,他先後兩次報考國際紅十字會,最終成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駐外代表。他表示,做事前習慣預先規劃,當有目標便要作好充分的準備。當被同學問及對青年的寄語時,葉維昌指出香港地方細小,的確限制了青少年的視野,令青年只看到單向的出路,他提及絕少在國際組織看到港人的身影。他勉勵同學不要限制自己的人生選擇,要勇敢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多接觸新事物,多外出學習知識,擴闊自己的視野,尋找更多元化的出路。(教)
明愛莊月明中學•畢業同學祈禱禮
(本報訊)明愛莊月明中學早前為應屆中六同學舉行畢業同學祈禱禮,主題為「點點心意.點點情」,由慈幼會士陳鴻基神父主禮。
祈禱禮上,陳神父以一名美國軍人兒子回家的短片,勉勵同學參加公開試好像要好好準備上戰場,而學校則是同學的家,有需要可回校得到支援和幫助。禮儀最後由神父灑聖水並以覆手禮逐一祝福畢業同學。
隨後,由校長、家教會主席及學生會成員為畢業同學送上勉勵的祝福話語和短片,而家教會更送贈甜品為畢業同學打氣加油。(教)
聖安當女書院•援助土耳其賬災義賣
(本報訊)土耳其南部接壤敘利亞邊境的地區於本年2月6日接連發生兩次強烈地震,大量建築物倒塌,傷亡無數。聖安當女書院全體師生響應香港明愛的呼籲,於2月21日舉辦「土耳其、敘利亞賑災籌款日」,內容包括愛心義賣、愛心午間音樂會、愛心便服日、線上募捐等,希望教育學生以行動實踐關懷,協助災民早日渡過困境。
「愛心義賣」活動由午膳時間開始,方便全校學生分批參與。活動共設三個攤位,學生義工把募集所得的物品按類出售,例如書籍、衣物、布偶、文儀用具、烹飪用品等,為災民籌募善款。家長教師會義工親手編織手工花、烘焙愛心曲奇及芝士撻、製作健康水果杯等。學生會亦發起「愛心午間音樂會」,邀請老師、同學上台獻唱,通過歌聲祝福災民,並發放正能量訊息。
盼望是次舉辦「土耳其、敘利亞賑災籌款日」,喚醒大眾對土耳其災情的關注,帶動更多人加入愛的行列,實踐愛主愛人的精神。(教)


中學文章
2023.03.17
喜樂中學-文章
今早發生了一件事情 當時我埋怨媽媽
後來才理解她的心意 我感到十分懊悔
「天氣預告,明天天氣將會轉冷及下雨,出門前記得攜帶雨具和穿保暖衣物……」昨天晚上我和家人坐在沙發上看新聞時,天氣預報員是這樣報道的。今天還是三十多度,明天就驟降了十多度,天氣真的變幻莫測。媽媽怕我會著涼,建議我明天換冬季校服,我隨便說好,便到房間睡覺去。
今天早上,一陣寒意喚醒了我,我懶洋洋地從被窩中爬出來,一如以往打開了房間的窗戶,立刻就打了個噴嚏, 我卻不以為意。吃過早餐後,媽媽又再次叮囑我要改穿冬季校服,但我懶得理會她。轉頭耳邊又響起媽媽的聲音: 「彥瑜,天氣這麼涼,你一定要多穿衣服呢!」我有些不耐煩,便埋怨她: 「媽,今天只不過是一點大風,再者, 冬季校服一點也不好看,我穿夏季好了。你別管我!真煩人!」媽媽知道勸不了我,只好轉個話題,提醒我帶雨傘,可是這對我來說,無疑是火上加油,我再次無視她的說話,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只顧出門去,心中還不禁想: 媽媽老是囉囉嗦嗦,反正我又不是幼稚園小朋友,不需要她每天事事都管著我。回想到這裡,我不禁嘆氣:「唉, 當時我實在太耍『聰明』了!」
我當時沒想過氣溫真的已急速下降,更沒想過要相信媽媽所說的話。我剛踏出家門,呼呼寒風便任意吹在我的臉蛋上。在往學校的路上,天空下起了毛毛雨,加上大風,我不禁發抖,只怨我沒有帶任何外套和雨具,只好加快腳步。
沒想到,我還沒到學校,居然下起了大雨。滴滴答答,雨水滴在我的身上。路人都紛紛爭相躲避,有些人拿起公事包擋雨,有些人撐起大傘,有些人連忙到便利店買傘子,可是我甚麼也沒有。這時,我全身已經濕透,身體不停地發抖,眼淚慢慢地掉下來,回想起媽媽早上說的話,我感到十分後悔。假如我今早有聽媽媽的話,便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就在這時,風突然停了,雨也停了。身邊一把熟識的聲音響起:「彥瑜,都叫你穿多件衣服和帶雨傘!」原來並不是停了雨,而是媽媽撐著傘子, 為我擋住風雨。這時,我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泛紅了,心裡十分懊悔。想到媽媽其實用心良苦,我早上還一直埋怨她, 她卻沒有在意我的批評,在路上暗暗跟隨著,守護著我。我連忙抹去眼淚,不想讓媽媽看到我這副模樣,我還笑著跟媽媽道謝,一路走回學校。
現在想到這裡,我再次流下淚來, 我終於明白到媽媽的心意,我一定要好好聽媽媽的話,不會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陳彥瑜 聖保祿學校 中一德


中學專題
2023.03.17
保祿六世書院 音樂與藝術
打造屬於學生的校園
(本報專題)藝術是世界語言,可以將陌生人連繫起來。保祿六世書院近年給校園注入藝術氣氛:由學生把鋼琴粉飾成藝術品;學生的藝術品在校內隨處可見;她們更可以在校園的不同角落彈奏樂器;邀請學生觀察校內具創作潛力的地方, 塑造出一個由學生作主導的校園。
中二學生謝淨翹近日在放學後, 趁空閒時走到鋼琴前, 放上琴譜, 開始彈奏動漫樂曲《千本櫻》,樂曲節奏明快,鏗鏘有力的曲調一直在走廊迴響,吸引同學和老師圍觀,也引來校長梁以豪前來欣賞,淨翹說:「有時彈琴時,在鋼琴的倒影見到梁校長的身影,同學也笑說我們無意中召喚了校長出來。」
該校近年透過音樂與藝術,讓師生打成一片,梁以豪校長表示,當學生彈琴時,讓他在處理忙碌的校務中稍作歇息,「只要有學生在禮堂外或在四樓走廊彈樂器,我便會在校長室聽到音樂。」
由2021學年開始,校方先後購入四部鋼琴,後來也添置木結他等樂器,置於校園不同角落,上學年,學校邀請學生藝術大使把鋼琴粉飾成藝術品:例如位於地下靠近小食部的鋼琴,琴面繪畫了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內的《睡蓮》;音樂室外的鋼琴畫上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禮堂外的鋼琴繪畫了梵高的《星夜》;在四樓走廊盡頭的鋼琴上,畫上由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學生參與建設校園
擔任藝術大使的中三學生譚晴與另外五名同學合力為音樂室外的鋼琴臨摹梵高的《向日葵》,譚晴說,在琴身畫稿及上色, 每次落筆也擔心畫錯,故此每一筆也要小心翼翼,最終能完成作品,也令她感到滿足。「我很喜歡學校設有多元化的活動,也是我自小學已渴望入讀該校的原因。」她說成為藝術大使,讓自己發揮所長,她一直鑽研大提琴,熱愛古典音樂,現在有機會粉飾鋼琴,愈來愈多同學前來彈奏也令她重拾彈琴樂趣。
剛在2月,中四學生梁夢潔有見學校的木結他需要Capo(轉調夾),便主動向校長提出幫忙購入了四條Capo,方便同學即慶演奏。夢潔約在兩年前學習結他,自從校園設置樂器後,她不時與同學夾歌,老師有見她這般投入,鼓勵她參與歌唱比賽,她參賽時以結他伴奏自彈自唱。她表示,音樂能讓她放鬆心情,紓緩學習壓力。
藉著音樂福傳
中五學生兼教友黃汶羲是天主教同學會的主席及藝術大使,她平日在學校集會,或是學校舉行的宗教禮儀擔任司琴,她自去年起,定時在四樓走廊的鋼琴前,教導師妹彈奏彌撒曲,「我明年便要考公開試,希望仍在學時能找到更多同學擔任司琴,也藉此福傳。」
音樂科主任張雅穎博士認為,任何學生也可以在校園內隨心彈奏,使校園充滿著愉快的氛圍。她說,自去年相繼在校園設置鋼琴,本年添置了16部摺疊式數碼鍵琴,讓中一及中二學生在音樂課學習鋼琴,她希望將鋼琴普及化,亦有本身懂得彈鋼琴的同學,互相切磋琴技。
校園張貼藝術貼紙
藝術大使發掘校內可以創作街頭藝術的地方, 身為藝術大使的中三學生賴嘉瑤,與同學在校園有蓋操場旁邊的護土牆,貼上飛行中的超人擊毀牆身至出現的裂痕,「能夠把一直視為缺陷的地方,花點創意加以修飾,便可以使校園充滿趣味。」校園裡不難發現街頭藝術的蹤影,例如某樓層的樓梯位置,將The Simpsons的動畫角色與掛在牆身的滅火筒連成一體,變成了揹著滅火筒的消防員;往下行時,會發現玩滑阪的動漫少女;或留意地面,會出現美國動畫Tom and Jerry的傑利鼠在細小的洞口揮手。
視覺藝術科科主任莊傑雄認為,學生善用創意,細心留意周遭環境,在校園展現街頭藝術。
藝術護照鼓勵學生參與
莊傑雄指出,該校由2021學年起,每位修讀視覺藝術科的中一至中三級學生獲發一本藝術「護照」,本學年以「視覺和表演藝術之旅」為主題,鼓勵學生參與校內或校外的音樂或藝術,以營造藝術和音樂友善的校園環境。
另一藝術大使、中二學生湯穎晞自幼已熱愛繪畫,她剛於去年獲西班牙國際青少年藝術節中國分賽區銀獎,以及本年初獲威尼斯國際青少年美術大賽銀獎。在她的藝術「護照」內,已有數個蓋章,以表揚她在校外參賽的成果,她說,得到學校的肯定,讓她感到榮幸。
梁校長觀察到學生各具藝術才華,透過天主教教育其中的核心價值「家庭」,希望學生也視學校為家一樣,建設校園。
「校園是屬於學生的,不少地方學生也可以自由地參與。」梁校長說,學生可以隨意到音樂室玩樂器;也可以在空餘時到祈禱室靜下來;近年,該校在校園的不同角落放置鋼琴及結他等樂器,供學生使用。
保祿六世書院由2021學年開展的三年發展計劃,當中以自主學習作為培育學生的方向,校方提供不同學習機會,再由學生自主發掘學習樂趣。梁以豪校長說,藝術發展正好展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老師也不時提供藝術比賽或資訊予學生參考,「希望學習是由下而上,由學生自發參與的,潛移默化地,可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高)


小學專題
2023.03.12
青山天主教小學
靈性及品德培育
(本報專題)你有心事或學業煩惱時會與誰分享呢?青山天主教小學一年級學生馬藹澄便會與「校園媽媽」訴說在校園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校園媽媽會利用導修課時間,與同學進行各種活動,加深同學對學校的認識,幫助小一學生適應全新的校園生活,藹澄亦因此結交了數位好朋友。
青山天主教小學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和道德觀,所以提供不同靈性及品德培育活動,其中的「校園爸媽」計劃,編配教師擔任校園爸爸或媽媽,由教師把良好的素質帶給學生,使他們學懂愛自己、他人及天主,讓學校成為學生的第二個家 。
藹澄表示,校園媽媽會與她和同學進行各種活動,例如加深彼此認識的集體遊戲、學習團體合作的桌上遊戲、小手工等,學生每天回到校園,仿如回到一個大家庭般溫馨愉快。藹澄指出,校園媽媽會帶很多遊戲與他們遊玩,增進了她與同學間的友誼,部分與藹澄分配至同一位校園媽媽的同學,更成為了藹澄的好朋友。
副校長麥惠娟表示,校園爸媽陪著學生經歷第一次考試,第一次在學校午膳,當學生遇上困難時會幫助他們。此外,在早前的農曆新年,學生更向校園爸媽拜年,從他們手中接過朱古力金幣利是,「從一升上小學,學生便能感覺學校是一個大家庭,感到老師的關愛。」
作為其中一位校園爸爸,副校長葉永恒表示,在活動中,他與校園子女變得更加熟稔; 而藉著老師的關愛,培養學生的品德元素,讓他們學習到如何關愛鄰人。
為將來訂定目標 學習忍耐和等待
除了上述的「校園爸媽」計劃,學校的靈性及品德培育組亦舉行一系列活動,關注學生的品德培育。其中在為期三天的「六年級生涯規劃體驗日」中,學生預演未來十年的人生,體驗升中面試派位、中學和大專課程,經歷自己或同伴的畢業典禮,並參與求職體驗活動。
六年級學生林煒珈認為,活動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找到自己擅長的項目,「我比較細心,對醫學也有興趣,希望將來可以成為護士或醫生。」她也為自己的將來定下目標,在求學路上,繼續努力,裝備自己。
學校近年開始推廣靜觀, 並把靜觀學習加入四年級的多元智能課。「閉上眼睛,雙腳踏地,慢慢呼吸三分鐘。」四年級學生陳柔酉表示,在課堂中進行靜觀練習,使她心情變得輕鬆,所以回家後,也會與父母、妹妹一起進行。
柔酉稱,在考試前也會感到緊張,所以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和當天早上,都會進行靜觀練習,幫助自己準備心靈,在考試中更投入。
李駿嵐主任指出,在靜觀活動中,學生學習到忍耐和等待,在與人相處時能平靜心靈,覺察自己的感受,從而懂得與人磨合,學懂改善關係。
培養五大素質
青山天主教小學於1972年創校,去年慶祝創校50 周年。學校一直配合社會的轉變,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發展潛能,建立良好的品德。梁雅媛主任提到, 近年學校除了新設STEM Room,也整合常識科課程,加入STEM學習元素;並會進行跨學科STEM活動,提升學生的科技與創新能力。
學校除了推展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外,同時培養學生五大素質,包括:關愛善良(Caring)、主動積極(Proactive)、自信創新(Confident),忍耐等待(Patient)及真誠可信(Sincere)。為了加深同學對「CPCPS」的認識,學校也設計了一系列相應的吉祥物。
「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品德的培育同樣重要。」校長王玉嫻表示,學校秉承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及學生五大素質,令學生在身心靈培育上得到適當的發展。學校亦將品德價值觀滲透在不同活動中,使學生在發展潛能時,也能愉快地學習及成長。(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