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160221s
女兒,媽媽愛你
2016.02.20
成長
女兒剛剛慶祝五歲生辰,她自動請纓構思生日會的主題和內容,幫忙整理賓客的名單,主意多多。在生日會前一個月,她已經好期待,我能感受到她那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當天,女兒主動招呼同學和賓客們,樂在其中,大家都盡興而歸,爸爸媽媽也分享女兒的快樂。 晚上,女兒仍不停地談論生日會中發生的趣事,沉醉於那歡樂的時光中。她說到自己長大了一歲,突然沉默下來,說:「媽媽,我不想你變老!」說罷,眼淚在小臉蛋上一滴一滴流下來,令人心酸。 我想,大概女兒開始意識到成長是甚麼回事,明白自己在一天一天地長大,父母呢?當然也一起長大了,父母和她一同進入生命的另一個階段。 這幾年,看著女兒和小兒子成長的過程,也給我很多反思生命的機會,例如:小孩子學習走路、學習說話、學習自己吃飯、認識新朋友、與朋友溝通等,他們少不了面對挫折,但如何從失敗中學習,盡力做好,重拾自信,面對新的挑戰,我認為成長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替女兒拭去眼淚,嘗試逗她開心,我跟她說:「媽媽小時候一直渴望長大,因為每天我都在學習新的事物,遇見新的朋友。雖然我有時會感到害怕,不知道自己能否應付得來,但現在當我每次回憶往事,我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因為我克服了一些困難,或者我從中得到一些難得的經驗。我不是變老了, 是成長啊!」我不知道女兒能明白多少,相信將來她會慢慢體會到我所說的話。 成長的歲月,有甜也有苦,有笑也有淚。最近,我參加了大學宿友的大聚會,慶祝大家相識二十年,百多人出席,共聚一堂。現在, 大家都成家立室,各自在社會上擔當著不同的角色,步入人生的新階段。但談起當年的青春歲月,那些回憶就是那麼真實,好像昨天發生一樣,我的心情激動了好幾天。 女兒啊,好好珍惜每一天,成長是一份禮物,當中充滿著許多驚喜。陪伴你一起成長,也是我生命中珍貴無比的部分,是我成長的動力。  
kjy10_20160221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2.20
青苗天地〔2016.02.21〕:文章
慈悲的媒介 李穎琪 聖安當女書院 三D  我校天主教同學會於春節前夕帶領同學探訪長者中心,希望我們以行動表達對區內長者的關愛,同慶新禧。老師亦提醒我們今年是「慈悲禧年」,希望我們可多做慈悲善工,成為慈悲的媒介。 這是我第二年參與這個活動了,也算得上是有經驗。去年,我的角色是參與者,深深感受到服務他人的喜樂。施比受更有福,我決定再次參與此活動,而這一年的角色更具挑戰性,我擔當上活動的籌備者,帶領其他同學一起設計當天的流程。我與我的拍檔互相合作,互補不足,務求做到最好。 那天早上,我和其他同學一起到藍田興田道真堂愛禮信長者中心進行探訪。活動開始前,我感到非常緊張,擔心活動會出亂子,還害怕長者們會不喜歡我們準備的遊戲。待所有長者到達後,我們進行了第一個熱身活動─傳氣球,看見長者臉上展現歡顏,我的心情始放鬆下來。 接著,我們行了一連串的活動,我們用利是封教長者製作新年掛飾,他們表現投入,還說我們忘記了把製作掛飾的過程拍下,好讓他們回家後可教自己的子孫製作。活動結束後,有長者向我們道謝,感激我們的籌劃,使他們渡過了一個既歡樂又充實的早上。 「人子來不是受服侍, 而是服侍人。」(《瑪竇福音》20:28)適逢「慈悲禧年」,基督徒應多服務他人,重新履行仁愛與慈悲的責任。在這次老人探訪活動中,我重新認識到天主對我們的教導。這次服務的長者中,有些行動不便,有的口齒不清,也有單身獨居,很需要我們去關心。我們只要抽出少許時間,陪伴他們,跟他們聊聊天,他們已經會感到十分開心。其實, 只要我們各人多做一點點,多實踐愛德和寬恕別人,要成為慈悲的媒介,一點也不困難。我們要藉著慈悲善工,使天父賜予我們的慈悲惠及每一個人。   廣東 嚴秋賢 明愛胡振中中學 三甲 我最喜愛的地方,非廣東莫屬了。廣東是我出世的地方,它帶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廣東,一個對於別人來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方;對於我來說,卻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我在廣東出世,也在那裡成長,在那裡結識了許多朋友,也體驗過許多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它的美好。廣東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而我最喜歡的就是美食了。我們那裡盛產的是涼果, 我也喜歡吃涼果;這裡的涼果也非常出名,許多遊客也會選擇涼果帶回去。 走在大街上,你會發現路邊會有許多的小攤子,那裡有很多美食。我喜歡的是串燒,遠遠望見就已經垂涎三尺,金針菇、雞肉腸、雞肉都是我的最愛。接著,就是奶茶店了。我最喜歡的是雙皮奶、珍珠奶茶和燒仙草,這裡也會有其他的小吃,美味也很便宜,可以稱得上是物美價廉。如此美好的一個地方,怎麼能讓人不喜歡呢?  這片地方簡直就是世外桃源,有許多的美食和玩的地方,物美價廉,更讓你有一個更加舒適的環境放鬆一下,舒緩一下壓力。廣東簡直是人間天堂,值得一賞。    
kjy10_20160131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1.30
青苗天地〔2016.01.31〕:文章
全方位學習日有感 楊欣儀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二B  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是學校一年一度的全方位學習日,我們去了灣仔探究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和品嘗地道小食。原來灣仔是很有魅力的地方。 到達後,導遊便帶我們去「英京酒店」的舊址考察。導遊說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導遊又邀請了一位住在灣仔八十多年的老伯伯,向我們講解灣仔的變化。伯伯指出很多古舊的住宅大廈和建築物,例如香港現存最古老的郵政局——「舊灣仔郵政局」、見證著一個半世紀海旁發展的洪聖古廟、供奉北帝銅像的北帝廟,以及具有戰前建築物外牆特色的樓牌等,已屹立在灣仔多個世紀了。我們又在「楊春雷特效涼茶」的店舖逗留了一會,聽說這店舖已有一百○二年的歷史了;我們都感到這事很神奇,小小一間涼茶舖可以經營一個世紀多!究竟有多少人喝過這裡的涼茶呢?它又共賣出多少杯呢?很多同學也跟我一樣,好奇地買杯涼茶來喝,也不管它有甚麼功效了,我們慢慢地仔細品嘗百年老鋪的特產。 那天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麪包店。聽導遊說那「快樂餅店」製造的雞批最好吃,同學們到店舖後,便急不及待買個來吃。果然是好介紹,皮脆餡美,我們全都吃得津津有味。看著導遊手上麪包店老闆年輕時的照片,和現在老闆的樣子對比,老闆現在滿頭白髮了,他的樣子卻沒有甚麼變化, 他的笑容像「餅模」一樣,數十年不變。臨走時,老師讓我們每人選一個麪包,由他來付錢,我們開心得歡呼鼓掌。我選了一個麪包,還買了兩個雞批回家給爸爸媽媽吃。這裡的麪包也很美味啊!看見老闆臉上掛著幸福的「餅模」笑容,我們也感到很滿足。 聽老師說灣仔還有很多值得考察的地方,可惜那天下午三時便要回程了。日後有機會,我會再來這個充滿魅力的地方。 夢想   劉梓晅 天主教新民書院 五C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曾說:「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 夢想,可以是正面的,因為夢想是對未來的渴望和追求,令人有前進的動力;夢想,亦可以是負面的,對未來的幻想和空想,根本不切實際的。夢想與理想不同,夢想往往缺少全盤計劃,僅僅是個人對未來的冀望。 以前,我總以為夢想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沒有人會因為抱持夢想而堅持奮鬥,後來有一件事令我改變想法,肯定夢想的價值和意義。 小時候,我有無數的夢想,我曾想過要做超人,拯救世界。後來, 我又想過要做科學家,獲取諾貝爾獎。漸漸地,我發現這些夢想皆遙不可及。從此以後,我對「夢想」這兩個字變得麻目,覺得夢想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直到在讀中一那年,有一個晚上,我正在瀏覽網頁,不經意看到一個名為「夢想」的網站,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便閱讀與「夢想」有關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話使我對夢想有新的想法—「種子能破土而出,是因為心裡包裹著希望。」這句話使我對夢想有新的看法,夢想不一定是負面的,也有正面的影響。例如中國太空人楊利偉自小懷著登陸月球的夢想,經多年艱苦訓練,努力不懈,勇往直前,終於成為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空員,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足為我們樹立楷模。我從楊利偉身上,學懂了夢想的力量是如此無窮無盡的。   雖然,夢想只是一個未來的希望,沒有全盤的計劃,夢想不一定會實現的,也不一定會引領我們走向成功,更不一定會使我們快樂;夢想卻會引領我刻苦奮鬥,帶領我們實現目標。雖然,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夢是一種欲望,想是一種行動,夢想是夢與想的結晶。    
kjy01_20160124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1.23
天知學校55周年校慶 勤進忠誠 師生福傳搖籃
(本報專題)早前慶祝五十五週年校慶的天佑學校,當初其創校團體拯望會有見荃灣一帶工廠林立,勞工家庭的子弟有需要接受教育,遂以愛與熱誠開辦學校,傳揚主愛。該校已在1980年代交予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但創校修女以至繼任人幾十年來的辦學熱誠感動無數師生,不少人因而想進一步認識天主,受洗成為天主的兒女。 去年底,該校舉行五十五週年校慶感恩祭, 由校監伍國寶神父主禮,全體師生出席,嘉賓包括拯望會修女代表、校董、友校校長、家長、校友等。伍神父以樹的年輪比喻該校五十五年的歲月,每一個年輪代表師生努力的成果,年輪的中心是耶穌基督的心,這是一個「同心圓」。為了令這棵大樹茁壯成長,師長一直同心同德去撒種和澆灌。 撒種是師長的責任,但收成與否全看上主的旨意與人的回應。同為天佑校友,分別於1974年及2011年在該校畢業的葉鍵民、葉旭華父子,在其身上所播下的種子顯然是落在好地裡。現年就讀中五的旭華,當年在小六畢業前收到校方的福傳單張後已想慕道,然而他獲派的中學並非天主教學校,他不甘與主的關係「到此為止」,又不想等到十四、五歲才參加青少年慕道班,便毅然成為「超齡」的主日學學生(按:一般入讀主日學者為小學生)。旭華的赤誠感動了葉爸爸也跟著一起去慕道。「教會規定青少年領洗,父母其中一人須為慕道者或教友;既然他很想領洗,就由我陪他慕道吧。」葉鍵民說。 關顧弱小 為主見證 旭華對信仰如此渴慕,與他愉快的校園生活不無關係。天生骨質疏鬆的旭華,小一時在街上跌倒後一直行動不便,行動時須靠助行四腳架來支撐,並常請病假。小二開始, 校方特別恩恤他, 安排他每年升讀的班別也在地下唯一的課室上課,免卻他上落樓梯之苦, 小息及上洗手間期間亦有同學輪流陪同;這個安排直至旭華升上小五可自行走路為止。校方關顧弱小之情,他銘記於心。旭華在2012年領洗,邀請了周詠詩校長任代母。旭華認識周校長之時,她是校內高小年級的英文科老師。師生二人無所不談,關係良好,就像家人般親切,旭華樂意在信仰路上接受周老師的引領。 周校長表示,「很多校友都說這裡像他們的娘家,他們路過總會入來小坐,看看聖母像。」葉鍵民對此頗有同感,儘管畢業多年,他仍心繫該校,因此兩名子女也在這裡就讀。「自校長袁引修女離任後,我很少回來。直至孩子來唸書,我才回來做義工家長和故事爸爸。那次一踏進校門,感覺親切,不禁想起昔日修女的許多教導。」葉鍵民笑稱,因他當年頑皮,原本唸下午班的他,上午也要回校,名為上課,實為做功課和溫習,袁修女都親自指導。 周校長補充說曾聽過不少校友也像葉鍵民般唸「全日班」,他們大都來自貧苦家庭,修女的用意是補習兼託管, 以分擔學生家庭的照顧困難。早前,周校長還收到一位畢業多年的校友寄來的支票,給校方更新校園設施,以答謝當年袁修女的用心教導。葉鍵民說:「其實我試過找袁修女,得知她去了國內服務,後來返港到其他堂區。直至我去葛達二聖堂慕道,一碰面就見到袁修女了。」他從中感受到天主歡迎他,他對信仰的心火更熾熱,領洗後一直在進修和服務教會。 感恩念祖 互勵互勉 對於創校校長袁引修女及校監朱兆娟修女,儘管鮮有親身接觸,但天佑的師生對她倆絕不陌生。校方近年都在不同的場合傳述她們的事蹟,讓學生懂得感恩念祖。數年前,朱修女返回天家,該校舉行了連串悼念活動。近幾年,校長或主任每年皆率領學生代表往安老院探訪袁修女。就讀五年級的巫悅恩,去年便與另一位同學與周校長同行。「我拖著袁修女的手,她的手很冷, 皮膚很粗糙。她坐在輪椅上,動作很緩慢。我們帶了學校的近照給她看,也唱校歌給她聽。」悅恩說心裡很感激袁修女,「沒有她們,我現在都不知在哪裡唸書了。」這次探訪對悅恩來說感受深刻,她從來沒親身接觸過一個九十多歲的長者。 與悅恩一樣同為基督小先鋒的六年級生黎芷欣,從沒見過袁修女。悅恩於去學年結業禮上講述學校歷史的英語劇中,扮演袁修女,她從中學會了很多,包括她本來日常的語速頗快,但自那次扮演袁修女年老的部分,讓她學會說話要慢下來。芷欣、悅恩和另一位六年級生爾潁詩都很喜歡當基督小先鋒,如探訪獨居長者和殘障人士等服務, 及校內的「貧富宴」以至定期舉行的基督小先鋒生日會, 都為她們的心靈和生命帶來不同層次的滋潤。「那次我們舉行飢饉午餐,看到非洲的小孩子窮得沒食物和只穿著用膠瓶造的鞋,大家都哭了。我們實在擁有很多。」芷欣說。 她們仨只有悅恩是教友,但芷欣和潁詩卻對《聖經》的教導很感興趣,隨口也可說出《聖經》金句。芷欣因為目前忙於功課和課餘活動,打算升上中學後才去慕道; 而潁詩也因學業而被迫離開基督小先鋒,目前她已上主日學,並將於今年復活節領洗。她期望有天可以像師兄葉氏父子般,見證福音的種子在父母家人的身上發芽生長。 師長受益 主愛常存  透過日常宗教科、基督小先鋒和校內的其他宗教活動,即使是非公教學生也會認識到信仰的點滴。每個學生在校六年,至少有機會參與一次彌撒。而且校方與堂區關係密切,常借用堂區的地方,或每當有學生領洗、初領聖體或堅振,師長也會組隊出席支持, 讓學生知道哪裡可以讓他們找到天主。此外,該校一直秉承著創校修會團體的辦學宗旨,讓學生在修身、愛人和侍主三方面做到校訓的「勤進忠誠」。雖然現在學校的學生已不再像當年般出身貧寒,但校方只管做好教育和培養品德的工作,並為有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額外的照顧,如早前便帶他們到主題公園遊玩等。 長年身處在這個瀰漫著宗教氛圍的地方,連教職員也受感動領洗,例子包括剛在校慶感恩祭中領了長期服務獎的宗教科主任冼婉如老師,她在1983年入職,並在1989年領洗;周校長則在2004年入職(時為課程統籌主任)並在2008年領洗;以及教學助理曾詠恩老師在2013年入職並將在今年復活節領洗。她們當年或曾與袁修女共事受過她的善行所感動,或受了以下這個一直傳誦的小故事所啟發:從前這裡是海邊,常會發現很多偷渡者的浮屍,修女們在天台安放了一個耶穌像,鼓勵學生不要怕。雖然時代變遷,隨著社區發展不斷填海,該校現在離海邊已經很遠,但天主對該校師生的眷顧依然不變,仍矗立著的耶穌像可作見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