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6041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09
跨入慈悲聖門 喜樂新生命
上主說:「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你是我的⋯⋯你在我眼中是寶貴的,是貴重的。」(《依撒意亞先知書》43:1,4)二千多年前,天主曾說過這番話;今天,這段留在時空中的聖言深深地烙印在十一位青少年的心坎裡。看,他們是多麼喜樂!    (本報專題)十一位來自堂區主日學青少年慕道班的初中學生,在剛過去的逾越節之夜(復活主日前一夜) 在位於荃灣的葛達二聖堂領受聖洗聖事。他們大都是該區天主教小學的舊生,其中八位來自梨木樹天主教小學(下稱「梨天」),其餘三人分別曾於荃灣天主教小學(下稱「荃天」)和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下稱「石鐘山」)等就讀。 領洗後,現時已升上中學的三位梨天校友姜可兒(中二)、陳嘉儀(中二)和梁焯恒(中一)及莫漢宏(中一,荃天校友) 和郭承謙(中一,石鐘山校友)分享他們領洗前後的喜樂與平安。 聖人芳表作楷模 一年多前,眼前這五位青少年決定回應天主在他們內心的呼召,願意接受教會的信仰培育,成為慕道者。他們每個人都為自己選取一個新的名字,以聖人的名字作為領洗後的聖名,並以聖人們的德行作為他們在信仰路上的學習目標。可兒選定音樂主保聖則濟利亞(St. Cecilia)作為學習對象:「我欣賞她的堅毅。」嘉儀的聖名是阿達(Ada):「我希望可以像她一樣有信德,凡事相信天主的安排。」原來Ada也是嘉儀的英文名字。承謙的聖名是費力斯(Felix):「我欣賞他的勇敢, 即使受迫害也不怕。」漢宏的聖名是路加(Luke):「我敬佩聖路加,他用文字傳揚上主的福音。」焯恒則以他現正就讀的荃灣聖芳濟中學的主保聖人聖方濟.亞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 的名字,作為自己的聖名:「我願意效法聖方濟的芳表,終身追隨天主。」 領洗當晚,他們屏息以待。承謙、可兒和嘉儀選擇以注洗的方式領洗,焯恒和漢宏則選擇浸洗。承謙坦言,「領洗前,我緊張得雙腳乏力,但當神父把水倒在我的頭上時,所有的不快都被沖走了,我不再害怕了。」焯恒整個人浸在水中進行洗禮,他起初感到緊張又懼怕,事後卻有死而復生的喜悅。漢宏也有同感,他浸洗完畢,聽到週遭的教友拍手鼓勵,他感到團體的支持。嘉儀說:「我的外婆、姨姨、舅母等全是教友,當晚他們都來觀禮。連小學的周偉強校長和其他老師也來了!他們送心意卡和禮物給我們,我覺得很鼓舞和獲得支持。」(敏╱睿)(轉後頁)   
kjy13b_20160410s
女兒,媽媽愛你
2016.04.09
興趣
一個尋常的早上,電話鬧鐘響起了,我睡眼惺忪,伸個懶腰,慢慢地爬起床,如常拍醒仍在酣睡中的女兒。天氣有點冷,女兒在被窩中捲著身子,五分鐘後,她仍然不肯起床。我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抱起她,放她在梳化上。不知怎的,這個早上她的情緒起伏不定,而且開始哭鬧起來:「我要睡覺啊!好冷啊,我要回房間!」我讓她自己處理一下情緒,然後到房間拿校服。突然間,哭鬧聲停了,我好奇地探頭看看女兒。眼前情景,讓我不禁發出會心微笑:女兒把自己的畫簿放在大腿上,拿著鉛筆,安靜地、專注地繪畫。 我偷偷地看著她忘我的樣子,反正仍有少許時間,就讓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天,放學後,我跟女兒談起早上的小插曲,她有點不好意思,笑說:「是嗎?我忘了!」哈哈!小朋友真善忘。 這件小事讓我想起了自己兒時的片段,大概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媽媽讓我參加學校的中國舞蹈組,我高興極了!每星期訓練一次, 每次學員都需要練習基本訓練的動作,學習鍛練筋骨和控制肌肉,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必須持之以恆。我每天都在家練習,常常穿上技巧鞋,在客廳「翩翩起舞」,拉筋、練習一字馬、翻側身筋斗。那是屬於自己的時刻,全心專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那種快樂難以形容。我一直習舞,直至大學階段。 女兒很喜歡繪畫,就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畫畫自娛那種喜歡的程度。一張白紙(任何尺寸的都可以)加上一枝原子筆或鉛筆,都讓她樂透一陣子。我也很愛繪畫, 自小學畫畫,在中學階段,我愛上了繪水彩畫,興之所至,我會立即清理飯桌,擺放顏料、不同大小的畫筆、顏色碟、水杯、毛巾等,用鉛筆起初稿,然後畫筆一揮;我愛注視水彩色調在畫紙上的變化,色調的組合和效果有無限的可能性,好有趣!我在準備公開試的時候,也常常繪畫,藉此為自己減輕壓力。繪畫後,心情也輕鬆起來,精神抖擻一下,繼續努力讀書。 小學時,老師教導我們興趣和才藝可以怡情養性,我長大了才真正的明白過來。我當了媽媽後,看到現在所謂的興趣和才藝都成了功利主義的產物,父母和孩子為著參加比賽、拿獎項而奮鬥,卻錯過了享受當中的樂趣,多可惜啊!別忘了,找到自己的興趣,能全心全意地投入當中,這是非常幸福的事啊!   
kjy02_2016040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02
跨入慈悲聖門 攜手領受基督救恩
(本報專題)天主召叫每個人的方式不盡相同,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天主救恩的合作者。鄧永剛和妻子譚朗媚是中學教師。朗媚在喇沙書院任教,自小夢想成為天主教徒。2010復活節,朗媚於聖德肋撒堂領洗。永剛在信仰路上尋覓多年,他終於在朗媚領洗六年後的今天,在同一聖堂慕道、領受聖洗聖事。二人異口同聲表示信仰生活將他們緊扣在一起,他們樂意邀請主耶穌成為家庭的中保。 上智安排 美妙無窮 小時候,永剛和朗媚在不同的天主教小學唸書,二人對天主教的觀感卻是截然不同。鄧永剛憶述,他就讀的小學校舍細小,他最怕聖母月和玫瑰月誦唸《玫瑰經》。鄧太指求學時期校內與聖母相關的慶節,都為她留下美麗的回憶,例如布置得很漂亮的玫瑰花和聖母像。 永剛讚賞妻子是引領他歸向天主的天使。他接觸過不同宗教,但始終覺得不大適合,直至他與朗媚交往。那時,朗媚正在慕道期,圍繞信仰的話題成為他們的共同語言;二人經常一起翻查資料和討論慕道班給予的功課,朗媚說:「我們覺得這樣的相處方式,比只是逛街、看電影的生活更有意義。」朗媚整個皈依歷程,永剛都陪伴在側, 深受她的信仰熱忱感染,「我看到她領洗的一刻,很歡欣,我為她感到高興。」這更讓永剛認定朗媚是他的終身伴侶。同年暑假,永剛向朗媚求婚。婚禮前一天,一直高掛的八號颱風訊號突然除下, 他們與來賓合照的一刻,天氣放晴,令他們更感受到上主的眷顧。 分享共勉 見證主愛 永剛原打算婚後參加慕道班,途中出現了小波折。慕道一年後,接近舉行慕道者收錄禮時,懷孕初期的朗媚孕吐現象很厲害, 她很需要丈夫在家多加陪伴。於是,永剛主動提出退學,留待孩子出生後才完成慕道。「對我來說,家人很重要;愛天主,也要愛護家人。」他們說夫婦相處需要互相遷就和支持,信仰更需要在家庭中落實。去年,永剛回到慕道班,並獲豁免部份課堂,他更深信凡事都有天主的安排。 二人婚前已有共識:信仰是家庭的核心價值,信仰的力量對孩子的成長有莫大的支持。他們的兒子本年中將接受嬰孩聖洗,成為主內一家。每晚兩夫婦一起祈禱,他們期待兒子稍長,正式展開三人的家庭祈禱。領洗前不久,永剛還獲安排加入堂區的聖母軍團體,每次開會誦唸《玫瑰經》,讓他逐漸感受到從默誦而來的平安。永剛感謝天主,讓他從參加聖母軍的經驗中,化解他一直抗拒唸經的感受。「我不得不說這是天主對我最好的安排, 起初如果由我自己去選,應該不會選做聖母軍。」他謙稱。 領洗後,永剛考慮轉職到天主教學校執教, 讓信德隨著教學增長。永剛選取猶達(Jude) 作為領洗聖名,「我希望自己的信德能像聖猶達宗徒一樣。雖然我現在仍未做到,期望我每天都能進步。」另一方面,夫婦二人還打算一起參加教理講授課程、參與培育新婚夫婦的義工服務,與其他人分享他們這個家庭的愛與平安。永剛深信「愛德是全德的聯繫」(《哥羅森書》3:14b),這一整段論及信友生活的理想與實踐的聖經內容,都是夫婦二人所喜愛的,曾在他們婚禮上選讀,作為生活指導。   今年復活節,孩子在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就學的鄧太(李敏慧,聖名Emily)在聖亞納堂領洗,她和丈夫的溫馨四口之家,成為公教家庭。子朗的同班同學甘希琳,也與母親甘太(何美玲,聖名Sofia)於聖瑪加利大堂受洗。兩個家庭皆從信仰中得到力量。 神聖感動 主內一家 就讀低班的子朗,與弟弟子陽及爸爸鄧向榮,都在嬰兒時期領洗,向榮更成長於公教家庭。自小在其他宗教氛圍中成長的敏慧直至首次懷孕,才開始細想這個新家庭的信仰。逐漸地,她開始跟隨丈夫參與主日彌撒,有時聽到一些經文或唱某些歌曲,她會感動落淚。孩子出生後, 她忙於照顧家庭,同時要兼顧工作,期間更經歷痛失腹中胎兒,這一切都令她對信仰的熱情一再冷卻下來。「記得有次丈夫跟我說:放鬆一點吧!天主自有祂的安排。當時我在工作間,看著窗外藍天,心中就跟著禱告交託了。」敏慧指後來一家人搬到赤柱居住,看見附近的聖亞納堂環境舒適,那兒有一種小社區、大家庭的氛圍,正是她想尋找的。當她目睹兩個兒子一同領洗的一刻,更感動得立下決心,矢志慕道。 美玲的信仰歷程,開始時有點特殊。她是個加拿大籍越南華僑,此前從沒接觸過天主教信仰,直至她婚後來港定居,出席朋友的天主教婚禮,感受到平安與一種莫名的期待。希琳是她的第二個孩子,懷孕期間,美玲第一次慕道,卻因身體狀況而無法繼續。直至女兒入讀聖瑪加利大幼稚園,美玲收到校方的邀請函,詢問家長有否參加慕道班的意願,這才再次燃起她早藏心底的慕道心火。美玲說,她愈來愈有興趣讀《聖經》,還發覺時常祈禱有助她處理自己的脾氣,「即使有時被孩子惹怒了,每次看《聖經》,都令我立即平靜下來,並學懂體諒丈夫。」 讀經祈禱 屬靈成長 敏慧也笑稱,自己從前也是個容易暴躁的媽媽,尤其當了全職媽媽後,感到壓力甚大。她在慕道班中學習透過深呼吸做簡短祈禱,有助她管理情緒,「當我吸氣時,心中唸著『天主』;呼氣時,心中唸著『我愛你,求主說話』,我便可以立即平靜下來。」她表示祈禱後還有助她對自己的言行作反省。現時, 他們一家四口每晚一起祈禱,誦唸《玫瑰經》後,各人輪流分享當天發生的事,在祈禱中既開口告訴天父,也學習彼此聆聽。鄧氏伉儷均表示他們都很珍惜這個一家人與天主聊天的時間。 在旁的美玲附和著,她也感受到祈禱的力量。從前她會心煩和失眠,不知道怎樣面對難題;現在,她知道這是自己要祈禱的時候了。早前家中曾發生重大事故, 靠著不斷祈禱,她感到平安,最後還能化險為夷。她笑稱她的代母也是透過祈禱而覓得的,「她是我慕道班的陪談員。一次詳談後,我覺得與她很投契。她講解《聖經》時很耐心。但當初她因故未能答應我的邀請,幾經轉折,原本的阻礙消除了,她可以做我的代母了。」美玲相信這位代母將會是一個很好的信仰帶領者。 敏慧說她最喜歡聖經中「撒種的比喻」(《路加福音》8:4-15),「天主已經安排了一片好地給我,這就是我的家庭。我會用心灌溉,努力走向天主。」子朗目睹母親加入教會大家庭,他感到「超級開心」。向榮則指自從妻子慕道後,他們間多了話題,想法亦拉近了,信仰讓兩夫婦以至整個家庭更容易溝通和融洽。看到他們這一家的喜樂,讓在旁的美玲也期望將福傳的種子帶給丈夫和兒子,使他們的家也成為公教家庭。 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宗教科朱婉珊老師指:為推動家長多認識天主教信仰,該校每年學期初也會向父母雙方都是非公教徒的家長派發邀請函,了解家長對認識天主教信仰的意願。隨後,學校會跟家長個別接觸,提供學生居所鄰近堂區的慕道班資料,並定期作出跟進。復活節假期結束後首天上課,該校會舉行新教友家長歡迎會,邀請新教友家長到校,在早會或午會時間贈以小禮物,作為恭賀。校內亦會定期舉行公教家長聚會,早前便以「慈悲禧年」作為聚會的主題,藉此鞏固家長的信仰。(敏 / 睿) 
kjy10b_20160403s
笑眼看世界
2016.04.02
恐懼
阿全從小就想當海員。中學畢業後,他便去投考航海學校。 面試那天,接見他的是航海學校的老校長。 阿全走進辦公室,老校長劈頭就問:「你家中有人當海員嗎?」阿全自豪地說:「我家祖宗三代都是海員。」 老校長又問:「你家爺爺是怎樣死去的?」阿全平靜地回答:「他死於一次航海意外。」「那麼,你父親又是怎樣死的呢?」「他也是在海上死的。我三歲時,他碰上了一場大風暴,船沉了,人也沒再回來。」 老校長聽了,臉色陰沉,說:「孩子,那你為甚麼還要當海員呢?」 阿全淡然一笑:「請問校長先生,閣下的父親是怎麼死的?」「他死於床上。」「那麼,閣下的袓父呢?」「也死於床上。」阿全笑了:「請問閣下,為何每天仍睡在床上?」   老校長說:「答得好!你定會成為一個出色的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