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醫社同心
2023.03.24
如何使孩子做 不願意做的事?
今天在堂區碰見主日學的導師,他向我投訴,班中的孩子十居其九不想參與主日學,所以上課時孩子極不專心,有些甚至做其他的事,屢勸不聽,導師也無可奈何,他曾向家長投訴,家長也說沒有辦法,孩子經常投訴主日學課堂太悶,領完聖事後一定不再返主日學。導師根本就沒有辦法,他問我如何是好?其實,我也做過主日學導師,不知甚麼原因,孩子大都不喜歡上主日學,只因家長強迫,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孩子只有依循家長指示,到聖堂參加主日學,於是一切的情緒都發洩在導師身上。
有一次,我著令兩個孩子立即回家,因他們在課室搗亂,兩個孩子卻極不願意地收拾書包,然後離開。之後,我致電他們家長,把當天情況告訴他們,他們很奇怪,因為孩子有和家長一起參與彌撒,孩子隻字不提發生過的事,如果不是我找他們,他們就不知道發生的事,我把孩子班中的表現說一遍,並把家長可以做的事也講了一次;我猜孩子可能不會再回來,很奇怪,下一主日, 我又看見他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們對我說:他不討厭主日學,只是家長迫得太緊, 所以才在班上搗蛋。我最後才明白,孩子在班上搗蛋,是回應家長的迫令,導師才是最後的受害者,不是孩子。
因此,要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必須解釋清楚要他做的原因,就算理由多麼難接受,也要向孩子說清楚。要他參加主日學,可能是希望他領了聖事之後,在分配中學學位時,可以在相同信仰上取得五分;就算孩子成績不太理想,也可藉這五分,可以進入心儀的中學;當然,孩子未必完全明白父母的苦心,但亦可使他明白上主日學的目的,我當然反對五分制的安排,但這制度仍在進行中,我也只能依著這遊戲規則行事。有些家長根本就沒有和孩子說清楚,孩子以為上主日學是滿足家長的要求,是為家長做事,於是便出現孩子和家長,和導師對抗的情況。
相同的情況,可能出現在參加興趣班, 補習班上,家長就要問一問自己,我有向孩子解釋為何要參加這班嗎?
重點:
1. 孩子在主日學的反叛行為,很可能是家長未曾向孩子解釋參加主日學的目的。


小學專題
2023.03.17
55 間學校運動健兒 聯校運動會
聯校運動會
(本報專題)3月10日早上,逾900位來自55 間天主教教區小學的運動健兒,浩浩蕩蕩地步入將軍澳運動場,參加「第二十屆聯校運動會」。印有各校校徽的旗幟在看台上飄揚;運動健兒在運動場上全力以赴,互相較量,最終刷新了五項大會紀錄。
聯校運動會的主題是「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弟前六11) 主禮嘉賓夏志誠輔理主教致辭時,為各校的精英運動員祈禱,祝願他們悉力以赴,展現出各人最佳的成績。
除了致力在比賽中獲獎,夏主教也提醒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並藉著運動會的主題,鼓勵運動員「在運動上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
開幕禮由夏志誠輔理主教、聖安德肋堂助理司鐸馮賜豪神父、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教區學校聯會主席蕭思銓校長、中學組主席潘永强校長、小學組主席黃綺霞校長、小學組副主席劉偉傑校長,及運動會籌委主席陳善科校長主禮。
黃綺霞校長致歡迎辭時,感謝東涌天主教中學、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及聖約翰救傷隊等協助,指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聯校運動會原訂於2021年舉行,但因為疫情緣故,延期至本年舉行。
黃校長寄望參加者在運動場上,展現運動員竭盡所能、永不放棄的精神,「希望各位能夠珍惜與不同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競技的機會,透過運動會互相學習與切磋。」
比賽中經驗勝利與失敗
陳善科校長表示,相隔四年再度舉辦聯校運動會,幸得55間教區小學校長及眾人的幫助,才能成功舉辦,「這體現到教會內的兄弟姊妹情誼。」
「比賽能提升運動員的經歷,在勝利或失敗的過程中,都能有另一份的體驗。」陳校長提到近年在疫情下,學生少有參加比賽的機會,期望學生在是次比賽中,能有所獲益。
為配合防疫需求,本屆運動會不設接力比賽,但同樣精彩。運動會設有田賽與徑賽項目,包括跳高、跳遠、擲木球、擲壘球、推鉛球、60米及100米賽跑;各項目分初級組、高級組及公開組進行。
最終,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奪得男子高級組及女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獲男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奪得女子高級組的團體冠軍。(吳)
1.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陳玥有 女初60米賽跑冠軍
我一直在學校的田徑隊參加短跑訓練,也曾參加過西貢區小學的田徑比賽。雖然比賽前緊張,但相信同學有為我打氣,這給予我力量。
2. 祖堯天主教小學
錢伽昊 男初60米賽跑冠軍
我很開心能得到冠軍,本身在學校田徑隊中,參與60米和100米的跑步項目。
3. 天主教博智小學
鍾天帥 男公開推鉛球冠軍
我最近每天早上7點回校練習推鉛球,這次也是我第一次在推鉛球比賽中得到第一名。能與不同教區學校的同學切磋,我感到很高興。
4.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黃維稀 女初擲木球冠軍
我一直有擲壘球,這次在老師安排下首次參與木球比賽,我喜歡擲項運動。見到來自不同學校的選手,也感到緊張與期待。
5.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龔鉦軒 男初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07米,超越了以往個人的最佳成績,所以也感到興奮及有成就感。
6.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江苡澄 女高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59米,打破了個人最佳成績與大會紀錄,在比賽中聽到同學在看台上的打氣,感謝同學的鼓勵。我三年級開始參與跳遠訓練,四、五年級時沒有太多比賽的機會,開心能參加這次比賽。
7.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蕭凱琳 女高跳高冠軍
我對於這次能超越個人最佳成績,十分滿意。在平日跳高訓練中,面對一次又一次弄掉橫杆,又要再次嘗試,感到疲累,但也因此而更有耐性。


堂校一家
2023.03.17
聯繫荃葵青天主教小學及中學
延續沉浸天主教教育氛圍
為延續天主教會對教育的貢獻,把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 生命、愛德、家庭、義德及真理傳授予年青人,為他們日後立身處世作預備。荃葵青天主教小學及中學特意舉辦到校體驗日,以認識區內及毗鄰的天主教中學。
是次體驗活動,由葛達二聖堂暨中小學校監黃景聲執事發起,聯同9間中學及12間小學校長組成團隊共同協作,逾900名小學師生到訪各間中學,並進行體驗活動。這次體驗日亦是伍國寶神父多年來一直希望進行的,冀望能加強中小學的聯繫,及增加學生對天主教中學的認識。
參加活動的中學包括石籬天主教中學、荔景天主教中學、保祿六世書院、明愛聖若瑟中學、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荃灣聖芳濟中學、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天主教郭得勝中學、屯門天主教中學;小學則包括祖堯天主教小學、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石籬天主教小學、梨木樹天主教小學、慈幼葉漢小學、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天佑小學、荃灣天主教小學、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深井天主教小學及柴灣角天主教小學。
各間小學因應學生在學業能力、個人興趣及成長的需要,安排到不同的天主教中學參與活動。中學安排了校園遊覽、課堂體驗、講座或工作坊給小學生參與,並安排學兄學姊作為學校大使,為小學生介紹學校。此外,中學亦因應校本特色,與小學教師作交流,並安排校園導賞,讓他們了解各校的特色課程及學習支援,強化中小轉銜的需要及了解收生標準。
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特色課堂例如劍擊、人工智能昆蟲課、陶藝創作、烹飪、語文課堂體驗、英語音樂劇、科學實驗課等都大受歡迎。回饋問卷中,師生對活動均持正面回應,也希望來年能繼續舉辦活動。
天主教學校矢志延續天主教會對教育的貢獻,盼望學童能從幼稚園,至小學、中學階段都能在天主教教育的氛圍裡,發展完備的人格,成就基督的愛,回饋社會,貢獻國家。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3.17
瑪利諾中學柔道隊員巢浩銘
精力善用 自他共榮
柔道的基本精神「精力善用、自他共榮」,即藉著柔道鍛鍊出來的能力,應具備智慧地善用力量,在比賽中,不只勝與負,而是與對手一起共同進步與互助,使自己與他人也獲益。這份精神也是就讀於瑪利諾中學中二學生巢浩銘時常提醒自己的處事態度。
柔道訓練重拾自信心
小學時,巢浩銘經常感到自己技不如人,學業及能力也比其他同學遜色,小學階段甚少結識朋友,更難有交心的朋友,直至升上中學後,他仍然在學習上質疑自己的能力。自從接受柔道訓練,他說逐步培養鬥志與毅力, 在柔道隊結識了一群同樣熱愛柔道的同學,更成為好友。
「最初學習柔道要學習基本功『護身倒法』,當被對方摔倒或自己倒下時也要懂得保護自己。」他說最初練習柔道摔技時,尤其雙手拍蓆,迅間會感到痛楚,「學習接受痛楚,習慣了便能忍受,為求進步自然會不斷練習。」
巢浩銘於本年1月參與陣內柔道邀請賽,奪得男子初級組(-70公斤組別)冠軍,該校於是次賽事中共派出20名學生參賽,連他在內共有14人在比賽上贏得獎牌。
巢浩銘在上述比賽約以1分30秒的時間勝出,他形容當時以「背負投」(S e o i Nage)的招式,把對手投摔在面前,裁判即時宣判巢浩銘取得「一本」(Ippon)全勝的決定性勝利。他表示,在對手一直向前推進之際,他借用對方進攻的力量,在電光火石之間捉緊對方破綻,取得對方的重心移動,憑著速度與力量,以後轉身使用「背負投」作出攻擊,把對手摔倒,當刻全場歡呼,「當聽到我得到『一本』勝出,也難以相信。」
師徒關係傳承下一代
瑪利諾中學的柔道隊自2006年開始成立,由自幼已學習柔道至今的體育科教師陳愷慈發起,「我希望把自己最喜愛的運動與學生分享,我相信學生藉著參與柔道必然有所成長。」
陳愷慈身兼柔道教練,該校的柔道隊由她兒時已跟從的柔道教練彭國林師傅,以及首批在該校學習柔道的舊生一起帶領,師徒關係一代傳一代,首批柔道畢業生羅永健, 曾有五年時間獲選柔道香港隊成員,現在他不時到母校陪伴學生訓練。他說,喜見仍有學生投入柔道運動,他也希望分享自身經驗,從訓練中多鼓勵柔道隊成員,願意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對於個人成長也有幫助。
陳愷慈老師說,多年來在學校推廣柔道時,也會向同學分享自己參與柔道帶來的改變。她回想自己中一學習柔道前,個性內向與害羞,柔道訓練可強身健體,而該運動以自我防衛為主,不屬於攻擊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危險時,可以柔道作自我保護,「從中鍛鍊出不放棄的精神,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無形中提升自信心。」
巢浩銘也認同柔道鍛鍊出自我肯定的能力,而每次與對手互相切磋柔道的過程,不論是摔倒對方或是被對手摔倒落蓆,也是學習的時機,「成功摔倒對手固然好,即使自己倒下,若遇上好的對手,對方會主動說出如何找出破綻,令我多了解自己的弱點。」這份互勉與自強不息的精神,讓他學習從挫敗中重新振作,養成堅持與不放棄的生活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