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60612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6.11
青苗天地〔2016.06.12〕:文章
探訪孤兒院 張君睿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一B  幾個月前,我從家中出門,只知道心裡有一絲的恐懼——老師強迫我到孤兒院探訪,卻說不出有任何原因,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道當中有甚麼意義。況且,始終是第一次,又要與陌生人接觸,令我不由得感到戰慄。 到了孤兒院,拖著沉重的身子和腳步,忐忑不安。我走進去,只看見一些成人在一些孩子身旁, 有說有笑,他們沒注意我這不合群的「羊」。一個導師走過來,說:「你要與其中一個孩子聊天嗎?」我走過去,那孩子立刻伸出手來,笑容可掬地說出自己的名字,表示歡迎我。我感到慚愧,因為那導師曾略說那小孩的背景,他自小被父母遺棄,自此便流浪街頭,幸好被孤兒院的人員發現, 並讓他進入孤兒院。我卻因一些小事就會沮喪,真是慚愧。那小孩在惡劣的環境下,培養出樂觀的性格,我不由得佩服他。 然後,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大家都十分投入。只見他們微笑,想到他們自小的背景,我不由得格外悲傷。他們能這樣樂觀地面對,我十分敬佩。我生長在幸福的家庭,卻不懂珍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這樣的一天改變了我,我的態度變得樂觀,也是由這天開始。珍惜人生,才是生命中一定的道理。   慈悲的力量   陳穎希 聖安當女書院 五B  教宗方濟各於去年底宣佈「慈悲禧年」,呼籲人們應當像天父那樣慈悲。「禧年」又稱為聖年, 通常大多相隔二十五年,近年社會上發生太多暴動和不愉快的事件,教宗方濟各特別開啟特殊禧年, 呼籲人們重拾慈悲之心,實踐天主的寬恕與慈悲的美德。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說:「你們應當慈悲, 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6:36)對於這句說話,大家認為又有多少人做得到?隨著時代變遷, 社會愈趨自私自利,人們變得冷漠無情,很多人認為社會已經溫情不再。可幸的是,仍有人能貫徹地實踐慈悲─「她」只是一個瘦小的修女,但「她」卻用自己的一雙手關愛他人,化解社會的冷漠,溫暖萬千個冰冷的心靈, 堪稱慈愛的化身─「她」就是即將列入聖品的真福德蘭修女。 德蘭修女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是慈悲待人的典範, 衣著樸素,常手握《聖經》, 藉此提醒自己時刻實踐天主聖言。她一生簡單卻不平凡,用自己的雙手感化和溫暖他人,服務被社會遺棄的人,包括:老年人、失業者、窮苦者、無家可歸者、臨終病人等。德蘭修女在印度創立了「垂死之家」,拯救命途坎坷的垂死者,令他們能在生前感到受尊重,安詳地離開人世,彰顯生命的價值。德蘭修女以充滿憐愛的一雙手,去觸摸「窮人遍體鱗傷的身體」,如同在觸摸「基督的肢體」。這份慈悲的力量,不但能安撫人們身上的傷痛,同時亦能帶來心靈上的慰藉。 數年前在廣東省發生的「小悅悅事件」不禁令人嘆息,現今社會竟會變得如此冷漠,冷漠得令人懼怕—十八個路人經過撞車倒地的小悅悅身邊, 竟沒有人伸出援手,任由躺在血泊中的孩子痛苦地呻吟。之後,一位年紀老邁的清潔工婆婆經過,見狀立即放下手上的垃圾剷,伸出雙手來溫暖這具冰冷的小身軀,抱著小悅悅送往醫院急救。這件事敲響了人性的警號:在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我們竟漠視了世間人情,被利益和金錢蒙蔽雙眼, 漸漸磨滅了寬容關愛的心。 縱使世間溫暖不再,深信社會上仍有人願意伸出雙手溫暖他人。一人的力量雖少,只要積少成多,便可化為一份傳遞的力量,重燃社會的溫暖。所以,不要吝嗇自己,放下手上的工作去助人,那怕只有一雙手。 但願我們能像天主一樣待人慈悲,溫暖他人,令慈悲之心芳香洋溢,傳播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讓社會回到喜樂滿盈的日子。   離島   潘雪盈 嘉諾撒書院 四A  午後踏上坪洲,一輛輛的單車毫無秩序地泊在路邊,附近的樓房都不超過五層樓高,人煙稀少。這個島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簡樸丶毫無城市化的痕跡。 往前走,看見一些老人坐在榕樹下拿著葵扇乘涼,閒話家常。在這裡,歲月彷彿靜止了,即使現在的香港人如何繁忙,腳步變得如何快,這裡的居民還是悠然自得,像從前般做每一件事。 島上許多戶人家毫不忌憚地敞開大門, 好像在迎接隨時光臨的賓客,對鄰里毫無防範之心。如今的市區裡,這種鄰里之間的信任恐怕已經蕩然無存了。 我們經過一家糕點鋪,買了兩個蛋糕。雖沒有用甚麼名貴的食材,那些蛋糕鬆軟香糯,吃一口便能感受到製造者的用心。蛋糕裡裝的是單純快樂的人心丶而它的味道是濃濃的人情味,又豈是市區中某家名牌商店裡的法式甜點可比擬?  夕陽西下,我們漫步於東灣。闖入眼簾的是一位父親騎自行車載著一個女孩,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小女孩抱住父親,他們的臉上都蕩漾著最溫馨的笑。他們的剪影消失於路的盡頭,正如在都市人的臉上幸福淳樸的笑容也隨之消失。 在城市看得到的繁華,在這裡毫無蹤影;在這裡看到的人情味,城市裡卻已銷聲匿跡。真正的快樂是如同坪洲居民般單純簡單的,不需要物資,卻需要真心!     
kjy02_2016052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5.28
無玷聖母獻主會來華服務50載 作育英才 關愛弱小
聖母院書院的英文名稱是Notre Dame College,簡神父說:Notre Dame是法文「聖母院」的意思,在香港只有這所中學及同名的聖母院小堂是以此命名的。當考察團到訪法國時,師生卻發現原來當地有很多聖堂都是用上這個名稱,他們通過辦學修會團體,讓自己與全世界連繫起來,使個人成為團體的一份子。 矢志服務 關愛優先 今年是獻主會小學以至辦學修會團體喜慶的一年:獻主會慶祝二百週年會慶,同時慶祝來華服務五十年,獻主會小學則慶祝四十週年校慶,為此修會以至學校都分別舉行了感恩祭,叩謝主恩。1966年,獻主會會士馬禮箂神父(Fr. Michael Molloy, OMI)由菲律賓省區來港,翌年於馬頭圍興建聖母院小堂及開辦聖母院書院。1975年該修會在土瓜灣開辦獻主會小學。簡神父說:「馬神父來港後,向當時的主教查詢哪一區的民生情況最艱困。他得到答覆後,便開始在當時有很多窮人居住的馬頭圍和土瓜灣一帶福傳、辦教育。」馬神父所作的正是以會祖作為榜樣:當年聖馬善樂眼見人民的生活受法國大革命(1789-1799年)影響,許多教堂被破壞,無數教士喪命,成千上萬的教友變成無牧之羊兼生活窮困,令他立志修道,希望終身為教會和貧苦的人服務。簡神父說:「當時會祖見到很多窮人沒有人照顧,便到農村以鄉間的語言向他們宣講福音。」 幾十年來,獻主會仍心繫本港的弱勢社群,透過教育去照顧有需要的家庭。八年前開始,獻主會全費贊助聖母院書院各兩名男、女中四、中五學生,暑期到該修會在澳洲省轄下的學校進行三週的交流。簡神父說:「他們都出身自較貧窮的家庭,多年來很努力讀書,我們用這個方式獎勵他們,助他們開拓視野。貧窮不是孩子的錯,他們需要的是機會。」對於社區中其他有需要者,他們也義不容辭。2008年天主教普愛學校結校,九成以上的小四及小五學生獲安排到兩間獻主會小學繼續升學。2011年,獻主會從聖母聖心傳教修女會手中接辦天主教溥仁學校,隨後易名為「獻主會溥仁小學」。近年,有見手語學生升學有困難,聖母院書院取錄他們升中,獻主會小學亦將在新學年開始收取小一手語生。簡神父說:「會祖訓勉我們不可以拒絕有需要的人,置他們於不顧。」 師生跟隨 力行仁愛 獻主會還關心在囚人士,當中有一位會士全職從事監獄專職服務;他們也關心在港的菲籍外傭,聖母院小堂是首先向菲籍人士開放讓他們舉行感恩祭的堂區。此堂亦率先舉辦「基層飯局」,通過晚飯聚會,讓堂區教友認識區內特別是基層的弟兄姊妹,及了解土瓜灣區的發展狀況。簡神父說:「時至今日,土瓜灣區十三街一帶仍住著不少低收入人士和長者,少數族裔都在這一帶的天台屋聚居。我們得到一位善心人幫助,在一幢工業大廈中設立了『聖母院堂區聖馬善樂服務中心 明愛土瓜灣服務處』,由明愛為這一區市民提供服務,例如逢某個下午為印度裔小孩補習,某個上午則為鄰近長者填表。」每逢週五,簡神父都會帶領獻主會青年會的成員及該會轄下學校的學生往土瓜灣或簡神父擔任主任司鐸的聖歐爾發堂所在地的沙田區,派飯給無家者或窮人,獻主會小學的學生及曾任該校牧民助理、現已加入該修會的一位修生也曾參與。簡神父期望師生們能像會祖般身體力行,關顧身邊有需要者。 獻主會小學的主保是無原罪聖母,辦學修會團體本身的名字也有「無玷聖母」,簡神父說他們與聖母關係密切。「會祖當年遇到困難時,也會特別向聖母祈禱。」他指最初修會的名稱原與現在的不同,「『無玷聖母』之名是當年會祖從羅馬等候教宗批准這個新修會團體成立後,返回法國後送給修會的禮物。」他說修會對聖母的重視從他們將總會院由法國遷往羅馬時,同時運送聖母像中可見一斑。(敏)  
kjy02_2016052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5.21
天主教社會倫理專題師資培訓課程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教學相長
(本報專訊)日常生活中,無論香港、國際社會都有很多事情發生。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與個人有甚麼關係?關注生態環境、公義的社會、人類大家庭團結合一、尊重勞動者的貢獻、貧富均等⋯⋯這些期望反映人類普遍認同的道德價值,良心的聲音引領人有能力判斷、認同和尊重道德的價值。面對社會的境況,教會的基本選擇是優先關愛窮人。去年十月到本月期間,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首次開辦「天主教社會倫理」專題師資培訓課程(下稱「培訓課程」),旨在培訓天主教小學老師認識天主教社會倫理,並將它應用在教學,特別是公民教育的國情主題。有份參與該課程及先導計劃的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葉春燕校長表示:「作為天主教學校,多認識教會的社會倫理和社會訓導,從而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在資訊泛濫、國情教育備受關注的現今社會中,更形重要。」 拓闊學與教視野 該校宗教科科主席李美寶主任和德育及公民教育科主席何綺慧主任也有參與培訓課程。本身是教友的李主任坦言,上課前對天主教社會倫理和社會訓導不太認識,「上課後,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與這些價值觀有關,我的視野也隨著學習開闊了。」何主任則指她雖非教友,但亦能從培訓課程中加深對天主教價值觀的了解。 李主任指課堂內講解的教材包羅萬有,有中國在建設、制度、運作方式等的不同面向,如在日本3.11地震中,談及中國如何幫助地震的災民,李主任說:「當中的訊息是有能力者去幫助其他有需要者,是人的基本責任。」謀取生活不僅是有可餬口的工作;依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總署,「合理工作」指依照正義原則的工作,天主教會的觀點是基本工作的權利與公道的酬勞。李主任指令她印象深刻的教材例子,是有關國內的牛仔褲血汗工廠,「這是社會公義,當學生看到工人被剝削後,學生會否為他們發聲爭取應有的權益,這是學生的選擇。」 學懂選擇與判斷 除講授理論及討論個案外,培訓課程還要求學員試教實習。李主任和何主任與該校課程主任陳依雯老師協商後,對課程安排稍微作出調整,早前分別於李主任任教的其中一班三年級宗教課堂和其中一班的六年級中文課堂上進行試教實習。三年級的教材是「伸出援手」,亦即日本3.11地震,她讓學生先看了一些關於地震的片段,然後分組討論作為中國人,特別是有能力者,可否去提供援助?至於六年級的教材則為「廣開言路」,是有關齊宣王與鍾離春的故事,從中讓學生思考到底要否說真話作出勸諫。「兩班學生都很投入、積極討論,尤其六年級學生思考能力較高,談論的又是切身的人際相處之道,當他們代入角色,各自都藉此說出了心底話。三年級學生上這一課前,我們剛巧談到『加納婚宴』中聖母有一顆願意體察別人需要的心,讓他們更易明白可怎樣助人。」李主任指儘管培訓課程是與宗教有關,但選取的教材卻並不一定與宗教相關,然而必須貫徹「是就說是、非就說非」的福音價值。 由於課程內容的題材廣泛,教學又以互動為主,以期引導學生從天主教倫理的角度多作思考和判斷。在校內試教前,幾位老師便一起作出周詳備課。「老師需要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如在『廣開言路』的教學中,假設所有學生都不願意說真話,我也不能直接向他們灌輸說真話是最好的訊息,我只可從旁不斷引導他們去思考:如果所有人都不說真話會有甚麼後果,從而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和判斷。」李主任說帶領的老師需要放下固有的批判思維和展現極大的包容性,難度甚高。 該校有意在2016-2017學年將有關內容正式納入正規課程中,因此李主任試教期間,其他老師也有觀課,並再作集體討論。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夏其龍神父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天主教研究中心目前剛編寫完教材內容,稍後會提供予曾參與培訓課程的學校。「社會倫理是一種選擇,當中談及的是關於權利和尊嚴的較好選擇。名稱看似艱深,簡單來說就是作更好的選擇。」夏神父以學生犯錯誤為例,假若能選擇,學生也會希望老師不要在其他同學面前責備他,以免令他感到羞愧難當;「小孩子也懂得選擇老師私下跟他傾談,顧全他的自尊心。」(敏/睿)  
kjy08_20160522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6.05.21
創作天地〔2016.05.22〕:文章
郊遊日   一個藍天白雲的早上,爸爸和媽媽帶我到元朗公園野餐,我們的心情輕鬆又愉快! 我們乘車到達目的地後,我嗅到花兒的香氣,又聽見小鳥悅耳的歌聲,還看見鮮豔的花朵,更看見綠油油的草地。 美景當前,我率先躺在草地上假裝睡覺。爸媽便忙著擺放用品。然後,我們坐在草坪上玩皮球。當我玩倦了,我們便一起吃美味的午餐,午餐有火腿三明治、蘋果汁和葡萄。吃過午餐後,我們坐在草地上談天說地,樂也融融。 愛開玩笑的爸爸忽然張開大口,像一隻數學怪獸,扮鬼臉戲弄媽媽,媽媽被嚇得跳起來,我立即拍下照片作留念。最後,我盪了鞦韆,像飛鳥在空中飛來飛去,看見藍藍的天、綠綠的草,多麼奇妙啊! 我能欣賞天主創造的美景,實在感到很興奮啊!天主,多謝祢!   林思叡 深井天主教小學 二D     果園趣事   放假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鄉下的果園裡玩。 果園裡面有很多果樹,例如,有楊桃樹、龍眼樹,還有荔枝樹呢!那裡養了幾百隻雞和鴨子,果園的主人向我們介紹,為了保證用天然放養的方式養雞,那些雞和鴨子都是可以在園子裡走動,吃從樹上掉下來腐爛了的楊桃。這樣,雞隻的糞便會變成果樹的肥料。 我和其他小朋友摘了一些熟透了的楊桃,用它們來餵雞。我首先扔了一個楊桃到雞群裡,牠們先是吃了一驚,警惕地四處張望,接著爭先恐後地搶著吃,生怕吃虧了似的。有一些雞很調皮,牠們跑到果園外,我只好拿起棍子去趕雞了,一口氣趕了十幾隻雞回果園裡。有一隻雞最調皮,我只好扔下棍子,捋起衣袖,把牠逼到角落裡,一手抓著雞的翅膀,另一隻手托著雞圓滾滾的肚腩,把牠送回到籬笆內。 今天我在果園裡玩得真開心,我還學到了一樣新的本領,學懂了趕雞。趕雞原來是這樣簡單的,那就別說趕羊了。   鄒瑞元 聖嘉祿學校 三B   遊濕地公園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和嘉嘉一起到香港濕地公園遊玩。 經過約一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了位於天水圍的香港濕地公園。公園環境十分優美,綠樹成蔭。踏進入口處,沿著林蔭路一直走,不久便來到第一個景點——貝貝之家。貝貝是一條鱷魚,身形龐大,粗糙的皮膚配上一張血盆大口,又紅又小的眼睛射出一道兇光,要是被牠尖銳的牙齒咬一口,肯定沒命了!貝貝的爪子十分鋒利,尾巴又粗又長,游泳時輕輕地擺動四肢,把身體浮在水上,慢慢地向前游,就像一根木頭般漂浮在水上。 離開貝貝之家,向右拐,聽著鳥兒的歌聲,很快便到達演替之路。演替之路的兩旁是荷花池,陣陣清香隨風飄散,沁人心脾。荷花千姿百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正向我們露出燦爛的笑容。一陣清風吹過,荷花擺動著身子,踏跳著優雅的舞步歡送我們。 沿著小路直走,穿過觀鳥屋,向前步行大約兩分鐘,就來到最後一個景點——紅樹林浮橋。這條浮橋是由木板連接而成,搖搖擺擺,不時還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嚇得我們連聲尖叫呢! 浮橋下的招潮蟹十分有趣。牠們橙色的身體上有些白色的圖案,鉗子一隻大,一隻小,真可愛!牠們吃東西時,左一下,右一下,慢慢咀嚼的樣子更可愛了。 夕陽西沉,我們沿著剛才的路一直走,在路燈的映照下,離開香港濕地公園,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今天,我度過了十分難忘的一天。   朱泳曦 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 五D   簡體字   香港該用簡體字嗎?相信大家對繁體字和簡體字都有一定的認識,無論書本、電腦或面書,日常生活都使用繁體字。近來,香港政府推出使用簡體字的政策,我個人認為政府不應該推行這個政策,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繁體字一直是傳統的字體,簡體字只是在五十年代為了一些學識淺薄的人而創設的。繁體字遠古至今已存在,假設我們只為了遷就一些新移民而轉用簡體字,我們會漸漸忘記了繁體字,這樣繁體字便會失傳了。 第二,要改變由出生至今熟悉的繁體字,談何容易?當看到書本上的字體由繁體轉變為簡體,學生的壓力就會無形增加。我認為簡體字只會為學生帶來額外的壓力。現今學童學業上的壓力已不容忽視,香港發生學生跳樓身亡的事件是非常不幸的。 第三,假設政府真的要照顧新移民的認字問題,那就不只是單憑改變字體。因為香港也有少數族裔,例如菲律賓、印度等學生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難道我們應該再加設菲律賓文或印度文嗎?所以,我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只是表面上幫助一些新移民解決認字的煩惱,並沒有全面解決他們適應的問題。 究竟香港政府是否只因為中央的壓迫而提出此政策,有沒有深思熟慮作全面的規劃,以協助新移民?是否不顧近期二十宗學生因壓力大而跳樓的事件,繼續施加壓力給學童?又是否因為只顧中央而忽略了繁體字是傳統的字體?最後,我懇請政府三思,不應採取改用簡體字的政策,這樣繁體字便能繼續流傳下去,學生也不用被字體問題而加重學習的壓力了!   鄭凱晴 華德學校 五A   給老師的信   親愛的劉老師:   你最近工作順利嗎?近況如何? 回想起二年級第一次參加英文朗誦時的情景,實在令我難以忘懷!也非常謝謝你呢!當時,我膽子小,對自己又沒有信心。因此,我決定參加英文朗誦比賽。最初,善忘的我沒有把誦材背得很好,而且聲音也不響亮,感情又不夠豐富,更重要的是我害怕上台表演。那時,我沮喪極了,心想:唉!我還是放棄吧!再繼續練習也沒用的,只是浪費時間呀! 誰知,你不僅沒有責怪我,還鼓勵我繼續努力,並用心地教導我,提醒我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令我對英文朗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得到老師的鼓勵,我實在感激不盡呢!比賽當天,雖然我還是有點兒緊張,但我想:只要盡力而為就好了,把情感全都表現出來吧。結果,我取得了亞軍!我認為這是全靠劉老師的教導,我真的非常感謝你。 通過那次英文朗誦比賽,我的英文水平提高了,我還深深地明白到做事一定要有自信。我以後會勇往直前,積極面對任何事情,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和教導。夜深了,下次再談吧!     祝 身體健康 學生               張燁香敬上 十二月八日   張燁香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 六A   媽媽笑了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四歲時媽媽那一抹讓我刻骨銘心的微笑。 在我四歲時,日子過得很平靜。可是,某一夜,我醒來後,媽媽突然發現我的太陽穴附近起了一個手指頭般大的肉瘤。年幼無知的我還以為頭上的不速之客是一隻醜陋的寄生蟲呢!媽媽看到後,嚇得花容失色,她二話不說,馬上帶了我到附近的醫院,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 一連串繁複的檢查,只見媽媽愁眉苦臉,不斷追問醫生我頭上究竟長了個甚麼。在等待報告的一星期內,媽媽一絲笑容也沒有,眼神滿是焦慮、憂心。那時的我認為媽媽太過杞人憂天。可是,當她談起此事時,還強撐微笑,安慰對此事毫不在乎的我。可笑的是,我照常玩,正常睡,完全沒有留意到我摯愛的變化。 取過報告後,媽媽得知我頭上只是長了一個粉瘤,頓時鬆了一口氣。但當醫生建議要給我做手術切除粉瘤時,我感覺到她心中剛放下的心頭大石馬上又提了起來。也許,媽媽知道任何手術也會有一定的風險,當我被推進手術室時,我向外瞟了一眼;媽媽眼神裡,流露著她無窮無盡的關愛與擔心。 幾小時後,手術完成了。我慢慢從強光中睜開眼睛。迎面來的,是媽媽那一抹喜悅的笑容,有如冬日陽光,如黎明曙光,如黑暗中的燈塔。它是多麼的温馨,多麼的和煦,多麼的温暖。那時的我,竟看得痴了。我反應過來後,才明白到這次手術的成功,全賴那一抹燦爛的笑容。   張智傑 香港嘉諾撒學校 六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