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4a_20130623
icon34
寫作魔術室
2013.06.23
創作大敵 —— 一般化
   如果要問我甚麼是創作的大敵? 我認為是一般化。我們讀中小學時,用文字寫文章,叫「寫作」。廣泛意義的,連寫信、日記、課堂作文、寫實用的應用文都稱呼「寫作」;一旦長大,用寫作來表達意見,抒發感情,將它變成創造性的藝術品,寫作就叫「創作」了。我們講了那麼多,最後同學們一定會問我:你說了那麼多,你認為創作最大的問題究竟是甚麼呢?  我會毫不考慮地說,最該避免的是「一般化」吧!  那就是: 一, 內容不要一般化。這有點像百米短跑、游泳比賽,取捨淘汰的原則就是看時間。哪怕你只是比別人快0.01秒,勝利就非你莫屬。最近讀同學不少寫爸爸媽媽的短文,編輯讓我在五、六篇中精選一、二篇,我頭都大了! 表面看篇篇都差不多。最後三思, 就看哪篇能吸引我、令我感到新鮮的?那也只好按照我以往的閱讀經驗了!有一篇將父母做了比較,而且寫出他們特別的興趣個性,文中的父親居然做家務,還會替小作者剪頭髮!我選了!內容不太一般。 二是文字不要一般化。尤其是在內容都大同小異的時候,我們的選擇就看他的表達媒介用得好不好。甚至,一樣好,又怎麼辦?那就雙冠軍好了!不行,還是要分出高下,那就揪一揪它的錯字,挑一挑它的錯處,包括它的文字是否寫得清楚還是糊塗馬虎。辦法總是會有的。回說文字表達特別的例子。我在選同學們的作文時,大家都在說媽媽好,為照顧自己而勞累,但有一篇寫道:(大意如下)我媽媽有一雙馬不停蹄的腳,穿破很多雙鞋、走了很多的路,搞到腿疼⋯⋯ 這樣的寫法就不太一般,令人印象比較深刻,馬上選它來寫評語了!    我想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心理, 買東西、嘗試美食,欣賞文章⋯⋯ 都要選不一般的,何況是具有創意的創作——心靈產生的藝術品? 
kjy02_2013061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6.16
堅毅精神 取勝關鍵 白田天小足球校隊 主教盃奪冠
常言道:「人生如戲。」足球比賽也一樣,未到球證吹響哨子,表示正式完場的一秒,賽事仍然充滿變數,沒有人能夠預測賽果。同時,比賽如同人生,有挫折、有困難,但也有驚喜、有收穫。白田天主教小學足球校隊在教區小學主教盃邀請賽摘下冠軍,除了依靠團隊合作和技術,也因為他們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  (本報專題)主教盃決賽場上,白田天主教小學的足球校隊與強隊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對壘。面對實力雄厚的對手,隊員絲毫不敢鬆懈, 「我們隊防守比較出色,與聖愛德華決勝負,也是採取穩守突擊的策略,才能以一比零勝出比賽」,白田天小足球校隊隊長蘇庭欽表示。庭欽說起來輕描淡寫,但取得勝利的過程絕不輕鬆。 團結 堅持 打造勝利 「球賽一開始,對手便直射橫眉,好不驚險」,龍門冼卓龍憶述,「但我很高興在比賽中,能把對手的球都擋出來。」卓龍續道,「有數次球傳到我們的前鋒腳下,可惜都無法入球, 但我們並沒有責怪他。我們的陣式中只有他一名前鋒,我們鼓勵他,希望他表現得更好。」他亦非常感謝校長、老師和同學到場支持,為他們高聲打氣。 「我亦嘗試進攻,希望為球隊得分,無奈兩次中場射球也中柱彈出,實在有點失望」,庭欽表示。「但我跟自己說:『不要氣餒,現在的比數只是零比零,我們並沒有落後!』」奠定勝局的一球定點球,由庭欽在十多分鐘射入,之後球隊雖然一直領先, 但仍要努力穩守領先局面,免得對手後來居上。到完場一刻,所有隊員既興奮,又激動,互相擁抱之餘,有的甚至流下男兒淚。「因為這勝利得來不易!」四位受訪隊員齊聲道。 擔任後衛、負責破壞對方前鋒進攻的戚健龍,表示很高興奪冠,但毋忘感謝天主。他回憶賽事中的難忘一刻, 「對方龍門的一記長傳差點射入我方龍門,而我站在場中無能為力。」健龍分享取勝之道,「雖然對方實力強大,但我們團結一致,也能戰勝他們。」 至於頭鎚功夫出色的曾憲文,則表示堅持是取勝不可或缺的另一條件,「比賽就像人生,必定會有挫折和困難,如果我們不堅持,便不會得到成功。」他說,「只要比賽未結束,我們還有時間爭取勝利。」從訓練和比賽,他發現到自己還需改善的地方,「我要提升速度,也要多操練腳法。」因為年齡限制,庭欽和卓龍將要退下火線,無緣下年度的賽事,「但我仍會幫忙訓練師弟,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卓龍強調。 刻苦 付出 培育青苗 主教盃執行幹事會顧問,聖保祿堂主任司鐸劉富根神父訓勉同學,「球是圓的,比賽的結果無法預料,輸贏並非重點,最重要是在過程中盡力。」劉神父每年也會參與主教盃中的友誼比賽,以神職人員聯隊成員的身份,出戰教職員聯隊。主教盃的不少賽事, 他也會到場支持各參加隊伍。 劉神父對足球的熱愛, 源於童年。他表示小時候物質生活沒現在豐富,當年,堂區神父會資助他們一群輔祭買膠足球, 他們每星期例會結束後,便會到聖堂附近的公園踢球。加入修院後,足球更是劉神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體育訓練是修院生活的重要部份,沒有強健體魄的話,如何傳教?」他更是修院足球代表隊成員,「修院有不同體育項目訓練,如:籃球、游泳、行山等,但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踢足球,這興趣是從小培養的。」 2005年開始,一群有心又具經驗的老師組織九龍區天主教小學及聖堂校長盃足球比賽;及至2007年,教區主教湯漢樞機捐出獎盃,比賽易名為教區小學主教盃邀請賽。初賽中,各參賽小學隊伍分組進行單循環比賽;每小組首名爭奪主教盃,每小組第二、三名則競逐校長盃。劉神父表示每年學界足球比賽於十二月左右便會完成, 為給學生更多發揮機會,故開展主教盃邀請賽; 所有參賽者均獲贈獎牌,而打入八強的隊伍,每名成員均會得到一個獎盃。     「昔日本堂神父支持我們,現在我也希望能鼓勵參加者」,劉神父說,「但比賽的目標並非爭奪獎盃,背後的努力更加重要。」他亦期望透過學藝訓練,教育學生,「他們從中可以學習到刻苦、付出、服從、合作等重要精神,發揮天主賜予他們的不同天賦,也能訓練他們的思維,並將這些精神應用在學業上。」(澄) 
kjy04b-20130616
icon50png
童年@香港
2013.06.16
英語之路
   在1992年巴塞隆拿奧運會舉行前一個月, 我在灣仔游泳池接受游泳訓練。集訓第一天, 我覺得苦不堪言,這苦不在集訓的艱辛,而是沒法與人溝通。我的主教練是英國人,其他隊員也全是外國人。在第一天集訓,我覺得自己又聾又啞,根本聽不懂教練說甚麼,連要我游四百米自由泳,還是五百米蛙泳,我都沒法弄清楚。幸好兩隊友,來自美國的Douglas和英國的Andy,他們示意我游在他們後面,這樣,我便可以隨著他們的泳式,不會犯錯。 集訓後,我衝進更衣室,望著鏡中的自己問:「我應否退出泳會?我能用英語跟教練和隊友溝通嗎?」這時候,鏡中出現另一個人, 是剛才主動幫助我的Douglas。我轉身結結巴巴地說:「How are you?(你好嗎?)」Douglas 回答說:「I am great. Thank you!(我很好, 謝謝!)」正當我還努力搜索英文課本裡的交際用語時,Douglas笑咪咪的跟我說:「I am going to go to the Olympic Games.」。聽罷, 我以為他要代表香港或美國出征奧運會,我興奮地拍手歡呼。他先是愕然,然後明白我誤解了他的意思。他於是邊解釋:「I will just be looking, not swimming.」,邊做出看望遠鏡的動作。這時候,我才知道自己沒聽明白,他要去「觀賽」,而不是「參賽」!今天回想起來,臉頰仍不禁羞紅,但異國朋友的溫馨體貼,著實溫暖我心。 為免再次誤解教練和隊友的話,我發憤圖強,把1024頁的英文小說《飄》(Gone with t h e Wi nd)硬啃兩遍,只要遇到不明白的字詞,便即時翻查字典。還記得在小說的第一頁,就有23個生字新詞,但我沒有放棄,最後,字典都給我翻破了。此外,為了改進英語發音,我把彭定康(香港最後一任港督)的施政報告重複朗讀,以rule of law(法治)為例, 我常把它誤讀成' w u of naw ' 。於是,我每天唸讀這詞50次,最後,苦讀苦練讓我的英語口語流利多了,跟Douglas和Andy溝通,也再沒障礙。   當天,如果我害怕用英語跟教練和隊友溝通,放棄游泳訓練,我便失去接觸地道英語的機會,也沒法有今日的英語能力。我深信,當一道門關上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另一道插上鑰匙的門就在身邊,問題在當下的這一刻,你有沒有選擇開啟這一道門的勇氣! 
kjy10a-20130602
icon22
綠滿窗前
2013.06.02
曾子大孝
   同窗好友大多從事教育工作,敘舊時,很自然的就談到學生問題。 「學生割手腕的情況非常嚴重,一不如意,就用刀片狠狠地在手腕亂劃」,「他們簡直身在福中不知福,視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為理所當然,全不知感激」。我打趣的說:「學生所以如此,因為他們沒有讀過〈曾子大孝〉。」 不錯,現在的學生沒有機會讀〈曾子大孝〉。〈曾子大孝〉節錄自《禮記》,以前曾選入中文中學的國文課程。由於死記硬背的關係,至今腦海中還殘留「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大意是為了孝順父母,保護屬於父母的身體;走路的時候,會選擇大路而不走小路,渡河時會坐船而不游泳)幾句說話。如果學生有一個觀念,覺得自己的身體不屬於自己,乃是父母身體的一部份;他們對父母會不會多一份敬意,對自己的身體敢不敢任意戕賊?甚至父母嘮嘮叨叨的,要求加飯添衣,相信也會加以諒解,不會顯得滿面不耐煩吧。 曾經與同事辯論過自殺是否有罪的問題,那同事認為自殺不算是罪,任何人理所當然的有權決定屬於自己的生命,旁人無庸置喙。我即時問他:「倘若今天你的兒子鬧自殺,你是否認為他有權這樣做?」他無言以對,似乎還未忘記〈曾子大孝〉。   孝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我們這一代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的觀念,實在不得不感謝以前負責編選國文教材的學者的睿智——在眾多的文章中,為我們選了〈曾子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