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6041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09
成長賴聖神
今年復活節,葛達二聖堂有百多名候洗者成為天主子女。聖洗是進入聖神內生活的門,也是整個基督徒生命的基礎。這十一位青少年由代父母的手中接過復活蠟燭,開啟了他們新生命的一扇新門——「天主是光。主啊!惟有藉著祢的光明,才能把光明看見!」這句印在蠟燭杯托包裝紙的話,道出了他們的心聲,他們都願意接受基督的光作為指示生命的光。   渴慕真道迎新生 承謙、漢宏和焯恒均經由學校的牧民助理或老師介紹,並獲得父母同意,首先參加了堂區的主日學,繼而探索信仰。主日學的幾年間,他們眼見其他學生成員已升讀堅振初、高班, 但因自己的父母並非教友,他們只能在主日學的初小班中重讀。直至2014年九月,堂區特別為非公教家庭子女開辦「主日學青少年慕道班」,他們加入了這個慕道小團體,並期望接受聖洗聖事。「我是在姚老師的介紹下,入讀慕道班的。」可兒口中的姚老師(姚曼玲),既是梨天的牧民助理,也是葛達二聖堂的慕道班導師。姚老師還清楚記得,當初是可兒主動找她查詢慕道班的資訊。可兒說:「念小三時,從學校當時的牧民助理對《聖經》的講解,讓我明白箇中的道理,我每天也跟她一起到學校的聖像前祈禱。」後來,可兒參加了基督小先鋒,從遊戲和活動中更認識信仰,確信這正是她一直所追尋的。多年來,可兒每晚祈禱,「天父就像我的父親,我有甚麼心事都會向祂傾訴。」 教會安排不同的禮儀幫助信眾準備心神,迎接基督復活。四旬期內, 堂區為候洗者舉行甄選禮和考核禮,漢宏對各項禮儀深有體會,每次都讓他領受多一份恩寵,「考核禮前,我感到心思散亂,但之後則感到前所未有的平安。」堂區也舉行拜苦路、聖週禮儀,聖週五早上出發往大帽山進行戶外拜苦路前,漢宏在聖堂內朝拜聖體。祈禱默想時,他看到十字架上的耶穌微笑著,歡迎他、擁抱他,讓他感到回家的溫馨。可兒則從逾越節晚餐中,嘗試體會耶穌當時又開心(與門徒團聚)又憂傷(預知將被門徒出賣)的心情,「吃完後,心靈很滿足,好像填補了內心的空虛。」 家校堂區相配合 一般而言,兒童的宗教培育及慕道,應由堂區及學校互相配合,務使小朋友與教會大家庭建立密切關係。(參考《教區會議文獻》青少年牧民)這五位學生均由幼稚園或小學開始接觸天主教信仰,他們當中除了嘉儀的媽媽相信天主並有慕道的打算外,其餘幾位的雙親也是非公教徒,不過他們的父母信任教會,願意讓子女領洗,並在教會的環境中成長。 七位導師見證著學生領洗的一刻, 感到很欣慰,尤其他們的父母均非教友,未能符合教會為兒童聖洗聖事的規定,但堂區有見學生個人對信仰的渴慕和堅持,並得到家長的支持,因此特別為他們開設這個慕道班。導師們一直花盡心思作出培育,為他們辦靈修營,鼓勵他們參加主日感恩祭、勤讀《聖經》和祈禱,安排他們參加明愛賣物會和協助拜苦路禮儀等,讓他們在團體內落實信仰生活。當中姚老師還兼任保姆負責接送。領洗後,導師將邀請全體學生參加堂區的「青音團」,藉此深化信仰、維繫情誼。 姚老師和另一位導師饒爾雅均喜見學生在慕道班中,日漸成長。饒老師說:「每次聚會完結前,學生會自發性祈禱,他們的祈禱愈內容見深度,例如懂得關心身邊人的需要,為病者祈禱等。」導師與家長一直保持緊密聯繫,從領洗前的家訪中,他們更聽到父母盛讚學生在信主後更關心家人。「他們開始踏入青春期,又處身世俗的洪流中,若要在朋輩中活出基督徒的價值觀,很需要導師以至整個團體的鼓勵和支持。」姚老師說。  葛達二聖堂主任司鐸伍國寶神父肯定導師們的努力,認為他們是學生的楷模、信仰上的明燈。他還感謝非教友家長對堂區的信任和支持,他們認同教會的價值觀,相信這將有助子女健康成長,因而放心讓子女在信仰團體內成長,「這是一份對教會教育事工的肯定。」(敏╱睿)   
kjy13b_20160313s
女兒,媽媽愛你
2016.03.12
安憩在祈禱中
自鄉郊搬到市區後,女兒對塵蟎敏感的反應變得嚴重,面頰和頸項、手和脚的曲側部位,常常痕癢難奈,晚上睡不穩。早上起來,搔癢處留下一條條褐色的疤痕,加上鼻敏感等症狀,她的眼和鼻眶總是濕漉漉的,疲態常現。她沒有抱怨,只是脾氣煩躁卻不明所以。對於功課、每星期課後十五小時的體操訓練,她都一如既往,要求自己盡力做好。 只有十三歲的她,已飽嚐勞累至肚子餓卻沒有胃囗進食、疲憊至眼睛也睜不開卻沒法入睡的滋味,唯一能教她放鬆心神的,就是跟我一起用輕柔的聲線,徐徐地誦唸《玫瑰經》。在祈禱中,她的身軀不同部位深層的肌肉漸次放鬆,隨著禱聲抽顫,她已進入慈母瑪利亞的懷中酣睡了。 下學期初的一天,是女兒專科覆診的日子,剛巧碰上教宗呼籲信眾奉獻二十四小時給天主(「為主的24小時」)。女兒學校鄰近的聖堂也全日開放,讓教友明供聖體。 那天,我為女兒申請半天病假,相約在聖堂內朝拜聖體,再到醫院覆診。剛走進聖堂之際,女兒從後揑了我一下,我心中暗喜:「我已升格做了她的『死黨』!她的心情大好!」 聖堂外傳來一陣陣歡呼喝采聲,「是我校高年級的足球比賽,精采不過了!我們都喊破嗓子,給他們打氣。」她眉飛色舞,低聲地解釋道。青春的朝氣暫且舒緩了積累的疲勞。老師說的對,她在學校內是沒有倦意的。 我們走到祭台前,跪下不久,她卻面容舒泰地說:「很奇怪的,我感到疲倦,卻又很舒服,我可以坐下來休息嗎?」我以為她意猶未盡,想回學校觀賞球賽,於是對她說:「你回學校觀賽後才回來吧,時間尚早。」 「不,這裡有不可言喻的安祥!我想留在這裡,可以嗎?」她倚偎在我的肩上,細聽著《慈悲串經》「因祂的至悲慘苦難,求祢垂憐我們及普世……」 我感受到女兒的內在漸漸地跟著祈禱的節奏安靜下來,教我想起這段經文:「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罷!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瑪竇福音》11:29) 「媽,我放學後,會到這裡來祈禱,求主教我活出祂的光榮!」 正是這個原因,教她要求自己臻善而行嗎?我在想,是女兒的手引領我到天父的家鄉去……    
kjy16_20160228s
icon78
種子的力量 : 足印篇
2016.02.27
那相信了而完成的,是有福的
百多年來,露德凝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角落無數的朝聖者;聖母瑪利亞曾站立的山洞,矗立著一尊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的態像,山洞裡遺留了很多因著治愈奇跡而不再需要的柺杖。無論貧與富、健康的、病弱的;年長的、年輕的朝聖者都來回應聖母瑪利亞的邀請,重新宣認聖洗聖事的許諾:以水提醒自己渴求天主對人永不乾涸的愛、以十字架的印記顯示自己屬於基督而棄絕罪惡、以燭光代表自己在基督內成為世界的光⋯⋯ 不少人獲得心靈的治療,經驗到治療的奇跡,光榮天主。 每天不同的時間、地點、團體或個人, 透過參與彌撒、朝拜聖體、誦讀聖經、口禱、默禱、修和聖事、聖體出遊、燭光祈禱晚會、聖母像出遊、拜苦路等,以祈禱和愛德體驗聖母在露德顯現的訊息。露德聖母大殿莊嚴奪目,照耀著朝聖者心中的希望——『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二千年前天使加俾額爾與瑪利亞的對話,今天,在每個願意以福音生活回應天主的信徒心裡回響:『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路加福音》1:28,38)  1858年3月2日,伯爾納德向裴神父轉述建造聖堂的要求,卻獲得令她感到摸不著頭腦的回覆——「那婦人是誰?」翌日,那婦人站在山洞裡,帶著微笑,同時再次提出建造聖堂的要求。「請問你的名字是甚麼?裴神父想知道呢。」伯爾納德牢記著提問,卻沒有獲得回覆。最後一天的約會來了,3月4日星期四清晨,伯爾納德依時赴約。那婦人第十五次顯現,她依然不願意透露名字。 連續十五天的約會終於完成了。伯爾納德感到精疲力盡,她想把自己關起來,人們卻跑到她的家來找她!1858年3月24日慶祝聖母領報節前的深夜時份,伯爾納德感受到一股異常強烈的催促力,驅使她在破曉前趕到岩洞。她跪下來後, 赫見山洞裡明亮如白晝,那婦人安靜地站在山洞裡,向群眾微笑。伯爾納德三遍詢問她的名字, 卻依然沒有回應。再次央求後,那婦人雙手合十,說:「我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說完便離開了。伯爾納德從沒有聽過這名字,也不知道它有甚麼意思,她緊記著發音,唯恐自己會忘掉,一邊背誦一邊飛奔到聖堂,跟裴神父剛好碰個正面, “Que s o y e r a I m m a c u l a d a Councepciou !”(「我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她高聲喊叫,裴神父帶著嚴厲的口吻說: 「這讀音有甚麼意思?」伯爾納德目瞪口呆, 「我問那婦人甚麼名字,這是她的答覆。我不知道這些字有甚麼意思啊。」淚水在裴神父的眼眶滾動,他喜極而泣;這時,他完全知道那在山洞顯現的婦人確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建造聖堂的工程終於1875年開始,大殿於1903年落成。 聖母在露德顯現前四年,教宗庇護九世於1854年宣布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的信理(《天主教教理》491條)。那相信而完成的,是有福的。(參考《路加福音》1:45)伯爾納德的單純和真誠深深地印在裴神父的心裡,1860年她在裴神父的幫助下,獲得到仁愛女修會開辦的寄宿學校免費讀書的機會。1864年伯爾納德二十歲,她決定獻身成為修女,兩年後到南法(Nevers)加入女修會。在修會裡,她樂於分擔最微不足道的工作,經常在廚房裡洗碗、洗菜、掃地、拖地,她喜樂地接納自己的卑微。每當有人在她面前重提露德的事,她的回應是聖母在露德用了她,她已完成任務,功成身退。完成初學培育後,長上派遣她到療養院工作。伯爾納德以祈禱陪伴療養院裡貧窮的垂死病人,為整天辛勞的護士奉茶,她樂意關懷每一個人。 (全文結束)     
kjy10_20160117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1.16
青苗天地〔2016.01.17〕:文章
  JOYFUL FEAST 2015青年節 俞俊誠 香港鄧鏡波書院 二B    聖保祿常在書信中這樣祝福信徒:「願恩寵與平安,由我們的天主和主耶穌基督賜給你們。」 對學生來說,暑假是魔鬼收穫最盛的時期。為了幫助青年人遠離魔鬼,TOUCH這個青年團體,暑假期間,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辦了一個大型活動,稱為Joyful Feast 2015(第五屆TOUCH國際青年節)。我們透過載歌載舞、彌撒、由神父講道及朝拜聖體去接近天主。這個信仰生活營對我來說是一個尋找天主、尋找自己、尋找聖召、接受皈依的旅程,意義十分重大。 這屆青年節的主題是「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我稱你們為朋友」(若望福音15:15)。參加青年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天主聖神去改變自己,天主願意聖神作我們生活中的朋友,聖神在我孤單時陪伴我,幫助我作出每一個決定,只要我們需要,天主必給,因為聖經曾記載:「你們求,必要給你們; 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瑪竇福音》7:7-8)  很榮幸地,大會邀請了來自澳洲的神父Fr. Michael Payyapilly作講員。Fr. Michael講論了不同主題,包括十字架上的愛,十字架是愛的印記,天主打發祂的獨生子來到世上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祂願意傾流自己的寶血洗淨我們,這便是真正的愛,祂對我們的愛永遠不止。Fr. Michael也曾論及魔鬼和罪,魔鬼令我們遠離天主,令我們犯罪,罪就好像寄生蟲一樣,在身體上、靈性上或心靈上侵蝕人,直至人完全地被侵蝕,肉身、心靈、思想都在魔鬼手中。 罪並不可怕,天主創造人類,造了時間,時間不能沖淡罪;但有了時間,人便可以悔改,天主也可以寬恕我們的罪。魔鬼的前身也是天使,但因為遠離了天主,也沒有時間,便不可能回頭。我們在生活營中,辦告解,答應天主盡量不再犯天主的誡命。神父帶領我們做聖體醫治祈禱,當中我們回想自己由母親的肚腹到讀書時的傷痛回憶,透過聖體,求天主安慰自己,從中學習寬恕。 最後一天,李斌生輔理主教為我們舉行閉幕彌撒。Fr. Michael也提及聖神與聖召,我們要接受聖神,聖神為我們作決定。聖召是一個天主的恩寵, 如果天主要給你恩寵,我們要放膽地回應祂。「那時我聽見吾主的聲音說: 『我將派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回答說:『我在這裡,請派遣我!』」(《依撒意亞先知書》6:8)我們要聆聽天主的話,我們要回應天主,相信祂。 讓我們用心去聆聽天主的聖言,信賴祂,聽祂的指引。讓聖神居住在我們心中,作我們生命中的朋友,放下一切去聆聽,透過聖神,遠離魔鬼。將我們的心、思想、靈性及生命的奉獻給天主,完完全全地交托給祂。   寶貴的一課 包琛兒 天主教新民書院 一丁 小時候,我就十分喜歡吃甜品。還清楚記得我八歲的時候,媽媽鼓勵我參加一些關於做甜品的興趣班。我學習了一個月後,製作甜品的老師發現我對做甜品很有天份,於是老師花了兩年時間,費盡心思把我教導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小小甜品師。 直到現在,我參加了一個叫「我是小甜品師」的比賽。我想:我是一個天生就懂得做甜品的人,還有誰能和我比下去?我一定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打敗對手。 今天就是比賽的日子了,我能否一夜成名,就看今天了。當我走到我的位置時,我看見站在我身旁的女生後,就不禁在心裡笑了一笑:不是吧!她的衣服不整潔、鞋又充滿污漬、髮型又那麼過時,這樣也能前來比賽?那麼,乞丐也能前來比賽了!  比賽終於開始了,各個參賽者施展渾身解數,烹調出令評判愛上的甜品,我也用心地做。三十分鐘過後,各參賽者也完成了各自的甜品。 我們一一拿出自己的甜品,放在評判的桌子上。評判們開始細心地品嚐我們的甜品。根據我的觀察,他們每次品嚐參賽者的甜品後,也會點一點頭,再向對方微笑。輪到我身旁那女生的甜品了,評判品嚐過後,他們不約而同地沒有點頭,也沒有微笑。這時,我走去那個女生, 在她耳邊說:「你今次凶多吉少了!評判沒有對你作出任何回應,你一定不能得獎。」接著,她微笑地對我說:「謝謝你的評語。」我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到了評判說出評語及宣佈賽果的時間,我充滿期待。評判走到我跟前,說:「十七號選手,你因為太自大了,所以你在甜品當中選用了最高難度的做法,你卻做不到這水準,令這甜品變得難吃。」「十八號選手, 雖然你選擇了最簡單的甜品,可是你卻用了最精密的做法,令甜品變得很美味,很傳統。」評判對我身旁的女生說。結果已經很明顯了。 經過這次比賽後,我明白了。做人不可太自大,要有謙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