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4_20221120 bf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2.11.17
天主的恩賜
在過去的一年,我們又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渡過,疫情反反覆覆已經第三年。過去一年很多福傳工作都因疫情而受影響,有數項活動都未能如期舉行,相信學校的同工在這一年都感到充滿挑戰。雖然如此,但還是進行了不少有意思的福傳工作,因此我仍舊感恩能與同事、家長、學生作福傳,希望他們在我的工作中能感受到天主的愛,這是我的工作,也是召叫,亦是天主的恩賜。   過去一年學校以家庭作重點核心價值,在上學期便邀請「勞工牧民中心」的義工,主持親子石膏聖家像工作坊。活動不但能向家長福傳,亦讓親子之間多了相處的時間,同時又讓「喜歡您 展新業」計劃的成員能一展所長。而將臨期的時候, 我們亦舉辦了「童聲頌愛報佳音」,40多位師生一同乘坐開篷觀光巴士由屯門到尖沙咀報佳音,同學們在期間更向路人派發福傳單張,傳揚主愛。最讓我喜樂的是, 在這些活動中能讓同事、家長、學生們與主相遇,讓大家都感受到天主的愛。   可惜的是,聖誕過後很快便迎來第五波的疫情,使原定的朝聖、親子宗教電影欣賞等活動都取消了,漫長的特別假期亦令大家的身心都受到影響,當然亦包括我。所以我在復課後更珍惜每次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包括不同的小息活動,更高興的是基督小先鋒終於可以進行實體的宣誓禮。而家長慕道團三位家長亦在6月4 日與她們的小朋友一起領洗加入教會了, 我心裡真的十分感恩,亦感到我的工作確是為天主而做。願天主祝福我所接觸的所有人,希望他們能因我的微小工作而想起天主、與主相遇,讓我真正成為祂手中的一支小鉛筆吧!   仁德天主教小學 鄭芷欣 ‧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1-2022年度的體會。
kjy16_20221113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1.13
天主教鳴遠中學
MY. Band 我們的銀樂隊
(本報專題)天主教鳴遠中學以雷鳴遠神父的說話「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作為該校的「鳴遠精神」,學校銀樂隊成立四年以來,樂團的學生一直秉持著這精神合奏音樂,校長袁玉蘭說:「學生為代表學校參與演出,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練習,透過音樂展現團隊的團結與共融,以及隊員彼此的關懷與愛護,一切也是出於愛。」   天主教鳴遠中學的銀樂隊(M.Y. Band)於2018年2月成立, 現時大約有40名中一至中五學生參與,大部分成員在加入樂隊前從未學習任何樂器,負責M.Y. Band的音樂科教師徐銘堅認為,學生不須擁有音樂底子,只要是對音樂感興趣, 願意付出時間、不怕艱苦與遵守紀律便可參與。 隊名MY既是天主教鳴遠中學「鳴遠」(Ming Yuen) 的簡稱,也解作是「我們的銀樂隊」,總隊長劉敏銳,銀樂隊的學生代表學校出外演出,是一種對學校身份認同的表現。   銀樂隊最初只有12人,以單簧管、色士風、小鼓及大鼓組成的一個小型樂隊。成立約五個月後, 樂團在秀茂坪公共屋邨的一個嘉年華會演出,至2019年獲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44萬港元以作發展,用作擴充樂器種類,購買樂器、聘請導師、製作制服等。校長袁玉蘭指出,透過銀樂隊提升學生的專注力、紀律、責任感以及團隊精神,並發揮學生的潛能,增強自信心,達致全人發展。   銀樂隊表演形式多元化   銀樂隊以木管、銅管及敲擊樂的樂器為主,配合花式步操的模式進行。樂團表演形式多元化,有鼓隊的獨立演奏,亦有不同樂器的合奏,表現場地可在室內或戶外進行。   徐銘堅老師認為銀樂隊不受場地限制,按照不同的演出場地設計隊型及花式, 例如該校銀樂隊於去年5月在香港迪士尼樂園參與迪士尼演藝日表演,以定位花式及步操進行演出; 剛於本年9月在伊利沙伯體育館的民安隊樂隊音樂交流會上,便採用了大型花式步操;每逢學校舉辦大型活動也派出銀樂隊演奏。   近年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銀樂隊需要暫停團隊訓練轉為網上學習時,導師便會個別向一至三位學生教授樂器,從而發掘具潛能的樂手,推薦他們參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的等級音樂演奏及等級樂理考試。由去年開始,共有11位學生分別參與中音色士風、次中音色士風、小號、長笛及單簧管考試頒發五級樂器證書,當中三人榮獲優異成績;13位考獲五級樂理考試,亦有五人考獲優異成績。   該校銀樂隊剛於聯校音樂大賽中獲得中學步操樂團金獎,多位銀樂隊成員也在獨奏項目獲得11金、12銀及3銅的獎項。其中在中學銅管樂(小號)獨奏中級組獲金獎的中五學生劉敏銳在過去兩年,在小號及樂理考試上考獲五級優異成績,她回想在中一首次吹奏小號時,因氣量不足難以奏出聲音,直到她能夠把小號吹出聲音,後來擔任小號組長以至現在擔當銀樂隊隊長,她說從中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更培養領導才能。她形容參與銀樂隊成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銀樂隊在整個中學階段陪伴我成長。」她希望能完成小號八級考試,藉此肯定自己的能力。 中五學生洪莎茜是長笛組長,她與中四學生、擔任小號組長的陳倩桐剛在學期初的一個大型演出前,因家人確診新冠肺炎而無法演出,她倆表示, 排練長達半年終未能參與感到失望,但是樂團重視每個成員的參與,演出當日團隊特意空出她倆原本的位置,洪莎茜對此深受感動,陳倩桐認為隊員互相支持展現團隊精神。   樂團成員一起成長在芸芸樂器中,大型樂器蘇沙號╱大號(Sousaphone), 在闊大的圓形喇叭口裝有該校校徽及「M.Y. B a nd」的標誌,負責手持Sousaphone的低音銅管組長、就讀中四的曾詩穎說,起初覺得難以駕馭巨型樂器而想過放棄,直到表現有所改善,滿足感與自信心亦愈來愈大,即使每次排練感到辛苦她也願意繼續練習,她說:「與同學一起練習,一同進步很難得。」   而銀樂隊鼓隊也在聯校音樂大賽中的中學小組合奏(敲擊樂)奪得銀獎, 就讀中五的鼓隊隊長黎俊銘自中一上音樂課時,看見老師播放學生打爵士鼓的片段,深深被當中的動作與節奏吸引,「我覺得師兄打鼓時甚具型格,很想仿效他,因而加入鼓隊。」   黎俊銘自中四起成為全隊唯一負責中鼓(又名Tenor Drum╱Tom-Tom)的鼓手,帶領鼓隊隊員一起演奏,每次練習或演出,也要背著重達30磅的樂器,最初背上中鼓,感到樂器非常重,每次練習後全身肌肉疲勞,後來多作練習才逐漸習慣。他說中鼓共有五個鼓,讓他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加強左右腦的配合,練習時他常會加入個人特色,例如是拋棍或轉棍的動作,以豐富演出。   2023年該校的辦學團體聖母聖心會慶祝會祖南懷義神父(Théophile Verbist)誕生200周年,袁玉蘭校長指出,過去聖母聖心會會士到世界各地傳教,當中不少傳教士神父來港福傳與辦學,向學生傳授知識與宗教價值觀。她引述校監狄和詩神父(Devos Pierre Joseph)常向學生提及愛以及無私奉獻就是福傳,她喜見銀樂隊的學生正彰顯出愛與犧牲的福傳精神。(高)  
kjy07_20221016 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10.16
石籬天主教中學
射擊運動員李灝霖 彰顯天主教生命價值
「天主給予我射擊的才能,在我的成長中發揮所長,彰顯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生命』的元素。」石籬天主教中學中六學生李灝霖是香港射擊隊的青年軍,他雖然不是天主教徒,會感恩天主賜予射擊才能。 射擊訓練屬靜態運動,鍛練運動員標準性、持久性及穩定性,李灝霖由小學五年級開始參與氣槍射擊課程,中二時他在2019年周年公開賽比賽中,分別在坐姿比賽奪冠及站姿比賽取得亞軍,更在團體比賽中得到總亞軍,因而成為雙項總冠軍。卓越的比賽成績令他得到香港射擊隊的青睞,獲選為港隊青年軍。 可是,當他成為港隊青年軍後,翌年便遇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賽事暫停一段長時間,常規訓練亦受影響。疫情以來他主要練習基本功和維持體能訓練,有時會感到寂寞而想過停止,幸而長久的射擊練習鍛鍊他的耐性。他維持每星期兩次射擊訓練,直至本學年為準備中學文憑試,訓練改為每週一次。 全神貫注穩定射擊 在比賽場上,李灝霖戴上射擊專用眼鏡,右手舉起氣手槍、持槍,左手插袋或搭在皮帶旁、身軀稍微向左後傾側,完成平衡姿勢後,瞄準目標、扣下扳機射擊。他說每一發的準備過程只徘徊在五至八秒之間,當中也承受不少心理壓力,「每次射擊前也會屏息呼吸,因為只要稍為不留神,發射時標靶目標便會出現偏差。」當出現誤差時,他明白必須保持冷靜,他會選擇先放下槍支,定神後再進行比賽。 長久接受射擊訓練,鍛鍊他高度集中、持久力與耐力。而每次去紓緩緊張的壓力時,他時常提醒自己不需與別人比較,每個比賽也是自我挑戰的時刻;賽後他會與競爭對手交流比賽心得,從中取經。 10米氣手槍屬於國際射擊運動聯盟的射擊比賽項目之一,在奧運中五項手槍射擊項目的其中一項。男子10米氣手槍需要在75分鐘內完成60發,總成績射擊590環以上才可取得代表香港出賽的入場資格。李灝霖過去練習的最佳成績是520環,他說為自己定下590環的目標,持續接受訓練,維持水準及減少失誤。 師生肯定給予強心針 剛在9月10日李灝霖參加由香港射擊聯合總會舉辦的中期射擊公開賽(10米項目)男子氣手槍60發(青少年組)奪得季軍,這是他相隔三年後再度參與比賽中贏得的獎牌,他把獲獎的喜悅與體育科主任王濤老師分享,王主任得悉後更向全校表揚李灝霖的努力,王主任說:「這是學生的成就,也是學校的光榮,即使獲獎與否,只要是同學努力付出過的也值得表揚。」 全校師生的肯定令李灝霖感到驚訝,同時感激校方的肯定,「過去經常擔心輸掉比賽而不願與人分享,但原來能夠和他人分享我在射擊的努力,得到他們的認同而感喜悅。」 李灝霖的家人一直支持他做自己喜歡的事,他除了精於射擊外,也擅長游泳及籃球,同時也具備四級的二胡資格,本學年他要備戰中學文憑試,他認為人生要「活在當下」,不論做任何事情,在每個時刻也要盡力而為。 《易經》開首提出的觀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此話一直是李灝霖的座右銘,「提醒我做任何事情也要發奮圖強、堅持不懈完成每個目標。」他作為學生又是運動員,勉勵同學人生總會面對不同的壓力,只要凡事盡力便問心無愧。在運動中,他學會自律,也明白到適當的壓力也可以成為上進的動力。(高)
kjy01_20221009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0.07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以繪畫保育西貢小牛
(本報專題)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學生上學、放學時經常見到牛隻蹤影,牠們或在草地上吃草,或在社區中「逛街」, 「我會遠距離觀賞或安靜地在旁經過,因為如果是我在進食,我也不會想有人打擾。」五年級學生馬熙雯表示,牛隻與她都是西貢的好鄰居,所以需要尊重牠們的生活。   昔日的香港,農民廣泛以黃牛及水牛作為耕牛,協助種植水稻;但隨著香港經濟迅速發展,農業逐漸式微,耕牛遭受農民遺棄,令流浪牛隻數目不斷增加, 分布在西貢、馬鞍山、大嶼山等地方。香港也是不同動物的家,我們應怎樣與牠們共存?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的視藝科早前進行了專題活動——「CO W你『貢』獻」,以「保護西貢小牛」為專題創作題目。   視藝科統籌容寶雲老師籌備這活動目的,是希望帶出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愛德」,加強學生對西貢牛隻權益和保育問題的關注,實踐同理心,同時增加學生的美感訓練,加強對西貢社區的歸屬感。   COW你「貢」獻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關係,老師代替學生訪問了西貢牛義工的日常義工工作,把訪問內容帶回課堂,向學生講述香港流浪牛隻的故事,介紹香港常見的牛隻品種,又教導學生與牛隻共處時的應有態度。之後,學生便閱讀及搜集有關西貢牛隻的資料,和有關動物權益的書藉、報章等資料,把他們對牛隻的感受投射在創作中。   一至六年級學生通過學習不同時代和文化的藝術品,為牛隻繪畫「寫真」,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代表著學生對牛隻最深刻的印象,有學生聯想到星座中的金牛座,為牛隻加上一對漂亮的翅膀;也有學生想到平日在社區見到牛隻在草地上休息的情況,所以畫出一望無際的草地,希望牠們能自由地與同伴遊玩。   在課堂以外,視藝拔尖小組的學生更合作為牛隻繪畫大型畫作。 視藝拔尖小組的學生:「我們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以塑膠彩畫出這幅作品,希望牛牛可以棲息在一個美麗的地方,所以用上鮮艷的顏色。我們通常見到牛牛孤單地在草地吃草,所以在畫中畫上青蛙、蝴蝶陪牠遊玩。」   加強學生與社區連繫 培養同理心與愛德   學生在這次專題活動,除了以畫表達對牛隻的感受,他們亦完成專題工作紙,分享閱讀牛隻在香港生活情況的新聞後的感受。   五年級學生陳愷妮在閱讀新聞後, 得悉人類帶來的塑膠污染,會對牛隻造成嚴重的影響。其中,她在工作紙中提到有牛隻在死亡後,漁護署公布檢驗結果 , 發現牠的胃部有很多塑膠垃圾, 造成腸胃阻塞。這使她反思在日常中, 要行環保生活,減少使用或回收塑膠產品,在進行郊外活動時,也要帶走垃圾,以防動物誤食。   視藝科統籌吳秀詠老師表示,視藝科近年以西貢為主題進行專題活動,圍繞學生在社區的生活,增加他們與社區的連繫及歸屬感,「把他們在西貢生活中美的一面,以藝術作品呈現出來。」   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會欣賞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大師藝術品,透過評賞和創作,加強對藝術的認知及提升創作技巧。校長馮家俊表示,這亦配合學校近年的教學宗旨「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學習),在創作過程中認識不同畫家的畫作,深化學習。他欣喜見到學生在活動中,表示要尊重不同動物在社區中的生活,具備同理心及愛德精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