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21204 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12.04
天主教南華中學
香港韻律泳隊員鍾欣岐 在水中律動的優美
被籲為「水上芭蕾」的韻律泳結合舞蹈、音樂和泳式的水上運動,運動員有如在水中跳舞。韻律泳運動員、就讀天主教南華中學的中三學生鍾欣岐認為,藉著韻律泳發揮潛能,讓她看見天主奇妙的創造,「我很珍惜祂所賜給我韻律泳的能力,學習盡力做到最好,不會輕易浪費祂的恩賜。」   天主教南華中學校訓「立己立人」教導學生先做好本分,繼而幫助別人。鍾欣岐認為,韻律泳團隊能夠展現「立己立人」的精神,「勤練基本功,作好本分與隊友同行, 才能代表香港參賽盡其所能取得佳績。」   鍾欣岐八歲加入港隊,現在是香港韻律泳的香港青年隊隊員,分別參與單人、雙人,以及團體的項目,她當年加入港隊後在首個單人自由自選項目比賽上贏得冠軍,此後她不時以韻律泳香港青年隊隊員的身份, 多次代表香港參賽,其中她於2019年,赴馬來西亞森美蘭州芙蓉市參與「第十一屆亞洲太平洋公開分齡韻律泳錦標賽」,在12歲或以下組別的集體自由自選贏得金牌。   藉游泳強身健體 愛上姿態優美韻律泳   欣岐年幼時因氣管敏感常服用類固醇藥物作治療,母親為免女兒病情演變成哮喘, 聽從醫生建議做運動改善氣管問題。於是欣岐從三歲開始學習游泳,直到六歲那年,她如常到泳池訓練,當日泳池正進行韻律泳比賽,她見到賽場上參賽者穿上漂亮的服飾, 在水中央做出多種托舉、飛躍等優美的姿勢,晃如在水中跳舞,場面亮麗壯觀。   她深深被韻律泳運動吸引,更要求母親讓她學習。因此她六歲學習韻律泳,八歲加入港隊青年軍。   欣岐說最初學習韻律泳,幾乎每次也會哭,「在水深五米的泳池中學習多個難度動作感到很吃力,當不明白或未能達到教練要求時會感到十分絕望。」她回想自己兒時難以掌握韻律泳的姿勢,例如在水中擺出倒立動作時只勉強露出腳趾,但經過長年累月訓練,她現在已能輕易在水中倒立時展露膝蓋甚至大腿部位。其他的腿臂動作、托舉、隊形及其他造型等變化,也是默默地努力練習下一一做到,即使疫情期間泳池關閉,她與隊員也在家中接受密集式的體能訓練以維持體格。   母親無條件支持追夢   欣岐的母親為支持女兒在韻律泳的發展,在女兒九歲時,報考韻律泳裁判班,學習評審韻律泳運動員根據動作上的難度、準確性,以及舞蹈組合等作裁判,她也不時與女兒談論韻律泳的技術與姿勢,儼如她的私人裁判;欣岐感激母親的支持,「我比賽時,母親負責其他裁判崗位,當她見到有高水準的運動員,賽後便會與我分析,發掘可取經的地方。」   韻律泳能反映運動員自信的一面,欣岐也不例外,「我經常提醒自己在水中張開雙眼時,必須笑著做好每個動作,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她的母親也經常提點她,由運動員出場的一刻,舉手投足已得到評判注意, 「母親時常提醒我要多與裁判眼神交流,以自信的目光給予裁判一個好印象。」   欣岐升讀該校後一直入讀精英班,積極參與學校活動,把運動員自強不息的精神發揮出來。剛在10月的陸運會上,她在女子乙組800米賽跑、擲鐵餅、推鉛球的項目奪冠, 更贏得女子乙組全場總冠軍。她形容韻律泳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除非有一天我不能再游泳,我不會放棄韻律泳運動員的身份。」(高)
kjy07_20221002_fade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9.30
德蘭中學學生張惠貞
推鉛球 擲鐵餅 集合技術力量與速度
「我喜歡推鉛球和擲鐵餅,兩者之中鉛球會是第一位,在鉛球運動中,看到自己的進步,每次擲出好成績,更成為我努力向上的動力。」德蘭中學中六學生張惠貞是推鉛球及擲鐵餅的校隊成員,六年的訓練,她認識到為取得好成績需要努力不懈的去訓練, 「只要盡力做到最好,令自己無悔。」   德蘭中學的學校主保是聖女小德蘭,多年來教導學生學習主保聖人信靠上主、純樸平實、明辨是非、捨己為人、永不氣餒的芳表,實踐校訓「慎思明辨」的精神。田徑運動員張惠貞表示,每一次在比賽上創出佳績,都驅使她持續向上,學校的教導更鼓勵她從運動中培養堅毅精神。   張惠貞在上學年的中學校際田徑比賽(第二組)獲得女子甲組鉛球季軍及鐵餅亞軍,上月初她在香港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女子18歲組別鉛球項目獲得第四名,更在剛於9 月24日的屈臣氏田徑會周年大賽推鉛球U18 組別比賽上,刷新了9.71米的個人紀錄。   技術型運動 講求技巧與速度   張惠貞形容田徑擲項並不是女生熱門的運動,一般人認為只有身形健碩、肥胖的人才會參與,外形並不討好,「我卻認為是屬於技術型的運動。每個動作均需要觀察自己的身體,如何在投擲區運用整個身體的力量推出鉛球。」   以鉛球為例,運動員要在直徑2.135米的圓形投擲區內,在一至兩秒之間完成整個預備動作,她形容推鉛球是一項速度與力量型的運動,既要學習上下肢協調,推球過程在最短時間爆發身體的潛能:用右手掌心承托鉛球,擺出側身姿勢並向後擺,同時配合轉腰、左大腿向後、右腿蹬腿並沿地面迅速滑行,前臂及手腕要快速向前推球,她表示要把球擲得更遠,需要不斷練習出手的角度和速度,「擲球是一瞬間的動作,要顧及身體不同部位,每次擲球時,我也會大喝一聲,這股聲勢幫助我保持當刻的最佳狀態, 同時為自己打氣。」   熱愛繪畫 動靜皆宜   惠貞自幼喜愛繪畫,直到中四她選修視覺藝術科時,不少作品也與運動相關。其中她的一份作品,便以她擅長的擲項為創作靈感:一條一事無成、看似沒有目標的「鹹魚」在運動場找到自己的多項,鹹魚站在田徑場上大放異彩,擲標槍做出驕人成績。張惠貞說,作品是對自己的一番勉勵,「只要發掘個人才能,便有目標,一定會做到最好。」   張惠貞表示,本學年是她中學生涯的最後一年,面對即將來臨的公開試,她坦言也有許多憂慮,幸好她多年來在田徑場上學會不放棄的態度,她現在每週持續接受擲項訓練外,也為自己設下溫習時間表,以運動員的精神,「朝著目標堅持到底。」(高)
kjy07_20211024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1.10.22
力量的表現突破自我 彩天健兒梁梓汧:鉛球 鐵餅 欖球
「我就讀小學時,已經覺得自己氣力大,當時老師推薦我參與投擲類型的運動,例如擲壘球,當時純粹貪玩,沒有進行過特別訓練」。現時就讀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彩天)中五的梁梓汧,坦言知道彩天往日孕育了許多頂尖香港田徑運動員,升中時特意揀選它作為第一志願,慶幸達成夢想,成功進入這間田徑運動員的搖籃地。 田賽健兒 艱苦鍛鍊 梁梓汧主攻鉛球和鐵餅兩項田賽項目,亦是學校欖球隊的前鋒。鉛球和擲鐵餅運動皆講求力量,他在全港學界比賽中使用的鉛球和鐵餅,重量分別是5公斤和1.5公斤,的確不容小覷。梓汧的身形算不上魁梧,卻是手瓜起腱,小伙子坦言全是訓練成果:現時每星期練習五天,其中兩天前往健身室使用器材輔助,進行阻力訓練,每次兩至三小時,主要強化上身及肩膊的肌肉力量,下肢亦需鍛鍊力量,比賽時保持身體平衡。飲食和體重控制方面,梓汧表示,每天皆吃三隻雞蛋(其中兩隻只吃蛋白),並吃大量雞肉,藉此吸取更多蛋白質。 梓汧自言妹妹專注學業,母親亦不愛運動,父親偶爾跑跑步,只有自己醉心於運動:「猶記得中一時, 我在學校陸運會的推鉛球項目贏得獎牌,當時申錦耀主任邀請我加入學校田徑隊,並推薦我參加『公民暑假田徑訓練班』,使我在鐵餅項目上進步神速,更取得全港學界比賽(丙組)亞軍。」梓汧在今年九月底舉行的屈臣氏田徑會周年大賽(全港男子U18組別),在鉛球和鐵餅項目中,分別贏得亞軍和季軍,同時獲選2020-2021年度屈臣氏學生運動員。  學懂分配時間 平衡學業與運動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梓汧取得驕人的運動成績全憑平日勤奮練習,不過,昔日卻因為過於專注練習田賽,導致學業成績退步,母親更致電申主任表示憂心。申主任協助梓汧制訂時間表,並開放課室,讓他在訓練前,先做妥功課及溫習書本。梓汧虛心接受教導,善用時間,例如在乘車往返學校和練習場地的車程中,努力溫習課本內容。溫故而知新,梓汧的學業成績逐漸有所改善,更在文憑試選修科之一的體育科取得學科獎。 除了參與田賽項目,梓汧覺得欖球講求速度和爆炸力,與自己擅長的田賽相輔相承,所以參加了欖球隊訓練班,更負責前鋒位置。然而,他直言欖球訓練容易受傷,故近期轉為投放更多時間,專注練習鉛球和鐵餅項目。過去五年,他察覺到運動令自己有所成長,特別是改善了人際關係。 互相勉勵 薪火相傳 彩天的運動氣氛非常濃厚,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一大群年輕小伙子一起練習,互相討論如何提升技術,沒有單調或沉悶感覺。梓汧自豪地表示,在兩年前的陸運會上,打破了學校(男子乙組)的擲鐵餅紀錄(43米29):原來該項紀錄由梓汧的田賽教練所創, 他也是彩天的畢業生。梓汧秉承了彩天「薪火相傳」的精神,目前擔任田徑校隊的助教,指導學弟有關鐵餅和鉛球技巧。 訂下奮鬥目標 爭取佳績 作為運動員,梓汧早已為自己訂下目標,希望在即將舉行的全港學界比賽(甲組)及教區聯校運動會中,取得佳績及打破大會紀錄。至於長遠目標,當然寄望藉著優秀表現獲選加入香港田徑隊。刻下梓汧亦為DSE作好準備,為優異的成績奮鬥,特別是體育科考取5**,將來入讀心儀的體育系。 梁梓汧銘記彩天的「望.救」精神, 學習天主的教訓,懷著謙卑和希望,迎接救贖,助人自助,超越自我。(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170326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03.25
青苗天地 2017.03.26
震夏情── 難忘的校園趣情 梁智鴻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二A  我的校園生活豐富多采,我的學校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這裡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情。 去年中一試後活動,我們一甲班到了桂林,四日三夜的歡樂時光,至今我仍歷歷在目。那次我們除了參觀桂林的著名景點外, 還跟小組隊員一起完成不少任務。最令我難忘的是,我在這次外遊中交了兩個知心朋友,我們住在同一房間,每晚我們都很晚才睡,有時玩手機,有時講鬼故事,有時一起聊天,玩著、說著,說著又玩著,每晚都這樣糊裡糊塗地入睡,和同學們度過的日子是格外開心的。自此,我們也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了。 大概一個多月前,學校剛剛舉辦了陸運會。陸運會上,有許多精彩賽事,如賽跑、擲鐵餅、跳遠等,而最別具意義的比賽,就是師生接力賽了。在這個比賽中,老師與學生們一起合作,共同努力,既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又可讓老師看到學生的另一面。比賽進行期間,同學們戮力同心地為健兒打氣;一看見老師跑步,同學們更是興奮得手舞足蹈,不停吶喊歡呼。 前幾天,我們二甲班發生了一件令我十分感動的事情,就是為兩位班主任慶祝生日。同學們主動幫忙購買生日會所需的各樣物品,購買生日蛋糕、生日卡……甚至有同學犧牲了自己遊玩的時間,悉心安排生日會的活動。在生日會那天,當我們看到兩位老師的驚喜表情後,內心也感到無比激動,令我愈來愈覺得二甲班是一個溫馨洋溢的大家庭,同學們和老師就好像一家人一樣!我相信以後無論我們是否在同一個班,我們都會互相幫助,友誼永固的。 學校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不僅給予我們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送給我許多如親人般的朋友和師長。今年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三十周年,我祝願學校愈來愈美好!  我在刺激中找到快樂 黃善慈 藍田聖保祿中學 四丙 所謂的刺激,就是做出一些不合乎某些規則(不管是明文或不明文)或法律 、挑戰身心或權威中,得到的感覺,稱為刺激感, 此感令人又愛又恨。古代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只有被禁止的樂事才深為人愛,一旦合法,樂事就沒有刺激性了。有些人被它逗得樂不可支,有些人卻聽到它的名字就膽顫心驚。對我而言,是前者。我不僅享受它的過程,更享受的是結果。 回想起舊時的種種刺激,至今嘴角還是會泛起絲絲笑意⋯⋯ 那年四月,我在網絡上看到前往烏干達的義工團,心想:機會如此難逢,一定不能錯過,於是便跟家人商討。父母當然反對, 他們覺得非洲太危險,怕我沒有足夠的抗逆能力而被嚇得患精神病,更怕我身葬異鄉。欠缺世界觀的我,當然被他們的說話嚇得有半點卻步,但固執的我認為,我應該毋忘初衷,接受刺激,為人生添加新一頁。於是, 我偷偷地報名。 直到面試成功被取錄,我才戰戰兢兢地告訴媽媽,同時帶著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此刻母親的瞳孔,是由憤怒、深切的擔憂及幾分自豪所組成的。 上機那天,媽媽哭了,我的感覺很難受,又同時擔心在那邊的機場會遇到恐襲, 辜負母親十五年的養育之恩。到了那邊後, 的確,困難重重,不論是夜半敲門 、窗聲, 還是在生理期間,足足一星期沒有熱水洗澡⋯⋯都為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只因它們全都是「刺激」。偶爾回想,一定很掛念那段時光,感恩那時的決定,為人生留下了璀璨、光輝的一頁。 「身體髮膚,受諸父母」,愛追求刺激的我,又再一次不理會這句話,去做一件母親極力反對的事──溜冰,就是因為她曾在溜冰場上狠狠跌過。而我,卻狠狠仰慕那些花式溜冰員,很想一嘗在溜冰場上翩翩起舞的滋味。 一穿起溜冰鞋,我便後悔莫及,怎可能靠兩塊刀片站穩?可是,錢也付了,就去摔一次吧!結果,我摔了三次,過程有刺激, 有快樂,有痛苦,我卻因有新嘗試,而感到快樂,人生嘗試過,挑戰過不同事物,是多姿多彩的。 人生中,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刺激,例如快將遲到、沒有帶功課、犯校規等。這些都是不合家長、老師及學校的規定。我不是鼓勵人多做不合校規和法律的事,而是偶爾的刺激,會為你乏味的人生添上色彩,加上味道。 刺激能帶來快樂的過程,也許之後會感到少許後悔,只要那份刺激是符合道義的話,往後,你一定會因這件事而快樂。 到了人生的最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 一定是那些「刺激」。你會感恩以往的勇氣。畢竟,人生將逝,甚麼也帶不走,能陪著你走進墳墓的,就只有你的回憶。 難道有人會想在遲暮之年時,回憶舊事怎樣想也想不到,只得出一句結論:我甚麼也記不起了,我一生循規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