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b_20161009s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6.10.08
開學事件簿
每年九月是學年的開始,在這個時候, 精神科醫生更多機會接觸某些學生。 開學後,入讀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開始接觸一個新環境,大家都要適應這種改變,大部份學生有足夠的適應能力,但有小部份有適應問題。適應問題有很多原因,其一是環境因素,學生在學校的一切發展障礙經歷,例如學習的壓力、師生關係、同學之間的關係等,使他們面對不同的問題,面對很多新面孔。有些小一學生可能覺得老師高高在上,在學校中未必願意將自己的問題和感受說出來,回家又未必跟父母分享,導致他們把情緒壓抑,沒有途徑宣洩出來,長時間可能發展成情緒障礙。 另一個因素,就是學生本身的問題。有些學生本身有發展障礙,例如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等問題。在幼稚園時的學習要求不高,所以問題未必顯著,入讀小一後,因為學校有更嚴格的規則,也有規範性的課程,他們的專注力、過動或衝動問題,可能更清楚易見,導致品行及學業分數受到影響。另一個例子就是輕微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學生,幼稚園的活動對他們沒有要求,小學時的社交生活令他們的困難明顯化;有言語發展障礙的,在語文方面的成績受更大影響。 這些學生的家長,會在他們入學後接到老師的投訴,要求家長盡快帶孩子尋求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士的協助,因為老師憑多年的教學經驗,能概括分辨出哪些是有發展障礙的學生。 有些家長得到老師的建議後,仍不願向醫生求診,因為他們擔心孩子需要長期接受藥物治療。但是,家長可能不太理解除了藥物外,也有其他方法,如行為治療; 也可能不理解趁早介入的重要性。 每年九月後,亦會有一些學生因在學校的品行學習問題而接觸精神科醫生,也因此而得到診斷和治療。但更理想的,當然是在小學前發現問題,盡早處理。 
kjy01_20160925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9.24
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循序漸進 助小一生適應
每年新學年,剛升上小學的一年級生均需學習適應全新的校園環境,不少學校也會像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下稱「聖伯多祿」)般,以關顧的態度及循序漸進的方式,協助新生們去適應。 (本報專題)就讀小一的何逸朗和陳祉妤說,現在的小學生活與從前的幼稚園生活很不一樣。祉妤表示雖然她對幼稚園的同學和老師有點不捨,但對新階段卻不大擔心,逸朗則在開學前的訪問中透露有一點點擔心。祉妤有一個哥哥在聖伯多祿就讀,當他得知妹妹會在新學年與他同校,便第一時間向祉妤簡介小學生活的情形,例如他們可以在小息時吃點東西,或到電腦室、圖書館等蹓躂,總之會有不同的玩意等著她去嘗試。陳太(鄭玉梅)指,「祉妤幼稚園畢業前寫了感謝信給老師,我還為此與她談過,她感到好一點。其實,我不太擔心她會不適應小學生活,當年哥哥的適應力很強,升小一之初沒出現過困難,我相信現在祉妤有哥哥陪伴,可有助適應。」 輕鬆愉快迎挑戰 逸朗是家中長子,親朋間沒幾個小學生,他在入學前對新生活沒太多的認識,而且現在與他同校的幼稚園校友都不與他同班,使逸朗最初對與其他同學相處的情形有點擔心;可幸正式上課後,他的疑慮一掃而空。何太(李影珊)說: 「開學前,當逸朗告訴我這個擔心時,我開解了他,並給了他一些建議。」陳太和何太在協助孩子適應升小方面,同樣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在剛過去的暑假,他們分別多進行與孩子一起去游泳等戶外活動,或到各區探訪親朋遊玩。「畢竟小學生活真的與幼稚園生活很不同,例如上課時間較長、功課比較多等等。我們就趁暑假先讓他們玩夠,『充足電』,以最輕鬆和愉快的心情迎接新階段。」何太說。 一如同校的其他小一生,祉妤和逸朗在暑假前參加了校方於今年六月底和七月初在校內舉行的「K2暢聚伯多祿暨小一適應課程」。三次聚會中,校方以遊戲和互動的形式讓學生初步體驗中英數等各科的學習情形。負責該課程的徐玉蓮副校長(小圖) 說:「這些全是小一生會在新學年學習的科目,我們提早讓他們有初步的認識。」至於小一課程中的宗教科,則留待開學後才正式教授。她還指,舉行適應課期間,學生上課,家長則留校聽校長和嘉賓主持包括如何適應升小生活、學生情緒和心理等方面的講座。「適應課早一點開始,一方面有助學生及早認識師生和環境,另一方面則有助家長消化、融會講座內容,了解學生的情形,從而協助適應。」 家校同一目標 記者曾參與其中一天的觀課,在英文科體驗活動中,目睹學生在老師的帶引下,跟著電腦屏幕顯示,邊唱歌做動作邊學生字,學生表現投入、認真,課室內充滿笑聲,祉妤便是其中一個樂在其中的學生。她自言眾多科目中,較喜歡電腦科,她也喜歡在視藝科體驗活動中用布所造的銀包。祉妤說:「小學生活與幼稚園生活真的很不同,現在上課所玩的遊戲已有所不同了。」至於一向喜歡數學的逸朗,在電腦科體驗活動中也在玩數學遊戲。他記得在視藝科體驗活動中以紙碟造了一尾魚。 對於如何協助小一新生適應,校方和家長的目標一致,都希望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和有效的學習環境,暑期活動的安排可稍為放下學業上的操練, 多進行親子閱讀和各項有益身心的活動。校方早於小一生入學前,已廣邀區內的幼稚園低班和高班學生參加該校的適應課,增加幼兒認識校舍和學習環境的機會。祉妤在低班和高班時均有參加,加上陳太是家教會委員,有時還會帶她一起往學校做義工,令祉妤對該校並不陌生;至於逸朗,雖只在高班時才參加適應課,但亦早於開學前已來過校舍兩三次,何太認為這樣有助逸朗在新學期盡快適應。徐副校指,體驗課以活動形式進行,是不想加重學生的壓力。該模式校方已沿用多年,對協助新生適應恆之有效。 天主降福不可少 校方重視學生的基礎和品德培育,開學之初, 中文科和英文科均以認字和閱讀為主、數學科則著重數理的講解,當中中文科會多講解字型結構和筆順,甚至會重新指導學生正確執筆的方法,讓他們打好學習基礎。開學前的家長會中,除向家長講解上課時間表和午膳安排等實務,校方還特別邀請中文大學和教育局的課程發展主任到校分別簡介課程內容。該校會在學期初使用由兩個機構為中文科和英文科所設計的課程內容。此外,校方明白到學生在適應上可能會有個別差異,在開學首兩週,特意邀請小一學生的家長在上課期間入課室當老師助理,每班四名義工家長,協助帶學生上洗手間或處理通告交收等。義工家長們不會被安排往自己子女就讀的課室當值,以避免造成孩子依賴。徐副校坦言,每年這樣的安排均大大有助新生適應新環境。在全校上下及家長的攜手合作下,每年新生們均很快便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作為一所公教小學,徐副校表示,每年開學感恩祭必不可少,雖然小一等低年級學生未能隨小四至小六等的高年級生往堂區參加彌撒,但校方會邀請校監陳德雄神父在上課日到校為小一至小三學生在校內舉行開學感恩禮儀,以讓全體師生都在天主的祝福和帶領下於新學年內努力學習。(敏)  
kjy08_2016091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9.15
天主教幼稚園各校2017-18年度報名日期一覽表
  〔pdf file;按圖放大〕 
kjy01_20160918s_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9.15
第21屆「表揚教師計劃」 春風化雨永在 桃李芬芳頌師恩
九月是開學的季節, 也是敬師日舉行的月份。每年,敬師運動委員會均在此時舉行「敬師日慶典暨表揚狀頒發典禮」,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與努力。今年,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的行政主任陸蘊霞老師, 和天主教聖伯多祿幼稚園的姜芷程老師,亦榜上有名。 (本報專題)教學多年,今次已是陸蘊霞主任第二次獲頒表揚狀,她說既意外又開心。身為非班主任的她,也能獲得學生和家長如此愛戴,令她感覺在教學生涯中無憾。任教中文科和體育科的她,形容自己是位嚴師,學生在上課期間不准交談,且要認真學習。不過,若有學生在上課時打瞌睡,她會關心地問是否身體不適,而非只是責罵,只因她相信每個學生也希望做好,做不到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故事。 希望學生成長成功 她還記得有個女學生每次上課也將桌子弄得歪歪斜斜、坐姿極難看,後來她了解到這名學生是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爸爸忙於工作,只餘年邁的長輩照顧。陸主任因此多在校內關心這名學生,平時多喚她的名字,讓她感到受重視,逐漸這名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有改善,還主動發奮用功,令陸主任甚感欣慰。已為人母的陸主任表示:每個孩子在父母眼中都很寶貴,家長將孩子交到老師手中,老師便有責任以愛心教好學生,這是老師的使命。從小已立志要當老師的她,有幸在自己求學時期遇到很多好老師作為楷模。「我時常提醒自己,我的嚴厲是要教好學生,而非發洩情緒。」她很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因此早前有學生在一個新生世代需具備的條件的公開選拔賽中摘冠,她很感動,「老師最想見學生成長和成功。」  以愛 溶化學生 陸主任說她選教小學生是喜歡他們純真的臉孔,無獨有偶,姜芷程老師當初選擇加入幼稚園教師的行列,也是喜歡孩子的天真。入行七年,姜老師說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今年首次獲表揚狀,是對她教學生涯的肯定。幼稚園教師堪稱十項全能,要懂得唱遊、做手工,甚至彈琴等,而且更要極富愛心和同理心。 目前開學階段,作為幼兒班班主任多年的她,每天也面對有幼童不願與家長分離上學去的處境,及由零開始教導學生守規則過群體生活,「有些學生因為捨不得家長而哭或者會在課室走來走去,都是正常,我不會立即制止,這樣反而會嚇怕他們。」姜老師說。校方在開學初期會多安排老師入課室提供協助,可讓她有充裕的空間去照顧個別學生的需要。「一般來說,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或吃茶點, 但每人的性格和習性都不同,我會慢慢去觀察和了解,因材施教。」姜老師說與幼童相處是要多給他們選擇,而非勉強他們去服從, 只因她相信學前教育十分重要,一件小小的不愉快事件,也足以在稚嫩的心靈留下深刻的烙印, 影響他們日後漫長的學習生涯,「我們會以愛溶化他們。」姜老師能這樣做, 是因為她從老師之間也感受到愛,她相信這與學校本身的天主教背景有關。教學相長,姜老師的耐心和愛心,正隨年月有增無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