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30924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9.24
聖嘉祿學校
培育嘉祿孩子的特質
(本報專題)「請大家準備祈禱,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亞孟。……」聖嘉祿學校學生代表在早會上領禱時如是說。該校著重靈修教育,其中在「一片祝禱一片情」活動中,學生為自己、家人、朋友及世界上有需要的人撰寫禱文,從而學習關愛他人,實踐愛德。六年級學生黃伊樂曾被教師挑選在早會上,讀出自己的祈禱意向,她認為在同學前讀出禱文,「就好像由我將天主的愛,顯現於全校面前一樣。」   聖嘉祿學校本年慶祝創校70周年,校長李永佳稱,學校一直以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為基礎, 致力為學生提供充滿愛的學習環境,期望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培育學生具備「嘉祿孩子」的特質「SCS」,即「Self-regulated」(自我規範)、「Courageous」(勇敢)及「Spiritual」(靈修性)。   李校長提到學校透過提供不同學習機會, 讓學生發展天主賜予的塔冷通,從而增強自信心及給予學生肯定。學校近年積極幫助學生養成自理、自覺和自律的習慣,讓他們從小學習如何自我管理,好能在長大後持續學習,追求卓越。   宗教活動 關愛他人   在靈修層面上,學校除了推行「一片祝禱一片情」活動外,聖嘉祿學校與聖母玫瑰堂相連。宗教科科主任王馨稱,這地理位置上的方便,使學校與聖堂時常合辦活動,例如聖經問答比賽、誦讀經文活動等,為學生提供更多宗教教育的機會。   此外,學校每年會在聖堂舉行開學祈禱會、將臨期及四旬期祈禱會等;並在玫瑰月及聖母月,邀請學生誦唸玫瑰經及向聖母像獻花。學生黃伊樂表示,教師在活動前會講解活動的緣由及聖經故事, 使並非教友的自己也能更了解活動的意義。   伊樂在小息時,也喜歡到校園內的祈禱室閱讀宗教故事書,聆聽牧民助理說聖經故事;她也愛與牧民助理聊天,分享心中憂慮,一起祈禱。在不同的祈禱活動下,伊樂培養了恆常祈禱的習慣,為社會上有需要人士祈禱,關愛他人。   養成自理、自覺及自律習慣   「每當我們有良好的表現或進步, 校長及教師都會透過獎勵計劃,為我們加分。當我們儲夠分數,便能換領獎品!」五年級學生胡永悅所說的獎勵計劃,就是「嘉祿突破自我獎勵計劃」。   永悅指出,除了憑學術成績可以在計劃中得分外,學生憑著良好的表現,例如準時交功課、在宗教課中認真祈禱,或參與學校服務如風紀、學生會、英語大使、圖書館管理員等都可以獲得分數。而得到一定分數後,學生便可以兌換不同獎品, 例如玩具、做一天小校長、與校長午膳等,永悅曾兌換海洋公園體驗活動,獎勵十分多元及吸引。她認為這計劃有效地幫助她養成自理、自覺及自律的習慣,學習自我規範。   勇敢面對挑戰   聖嘉祿學校為幫助學生培養各自的塔冷通,為學生提供不同活動,STEM及常識科教師徐雪盈提及一位學生原來有少許膽怯,但參與競技疊杯活動後,慢慢找到自信心與成功感,除了會勇敢參與比賽外, 在早前學校拍攝的宣傳片中,也勇敢對著鏡頭說對白。   另外,五年級學生陳子浩受哥哥影響,參加了跳繩校隊和STEM無人機編程訓練。在跳繩活動中,子浩從初班升上中班,再到近年加入校隊,他學習了不同難度的花式動作,不斷挑戰自我。   他提到學校為學生安排不少比賽的機會,有次參加跳繩比賽時,雖然之前已經努力練習,在練習中也沒有失誤,但到正式比賽時竟然出現失誤,「這令我懷疑自己,思考自己是否練習不夠。」雖然當時有些失望,但他提到校長、教師、家長時常到場支持學生比賽,而他們的鼓勵,幫助他順利調整情緒及心態,各種活動也幫助他培養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吳)
kjy14b_20230611_f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3.06.11
達標
回想當初到校時,既興奮又擔心未能「達標」。不經不覺在華德學校已經第五年了,轉眼時光匆匆溜走,我「達標」了嗎?   「達標」?目標是甚麼?標準是甚麼?作為牧民,我又是否完成使命呢?還記得當初天主祢派我到學校當牧民的時候,我認為是時候將自己所學、所得的要奉獻(還)給祢,結果是祢讓我學得更多。在工作中,我與學生、同事彼此合作、互相學習,我就像是一塊海綿一樣, 每天都在滋潤中不斷吸收。當中,我與祢的關係比以前更親密了。   很快一年又一年,我們經歷了很多, 尤其是這幾年的疫情,由當初的停課到之後學生維持上半天課,新常態都已經變得習以為常了,去年比較特別的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原本七月八月的暑假提早變成了特別假期,四旬期準備的活動,都因為這個特別假期不能舉行或延誤,整個學期都因為半天課,活動比較難以實體進行。   雖然是這樣,我與基督小先鋒及公教學生,利用放學的時間,進行了網上聚會,大家一起進行了玫瑰聖母月、將臨期等的活動。在聚會中,我除了會講解是次的主題外,我每次亦加入了不同的手工環節,如:串玫瑰念珠、製作將臨環等…… 聚會中,雖然我與學生隔著電腦螢幕,但學生表現積極,而且耐心地聽我講解,天主我要感謝祢,感謝祢賜給我這份塔冷通,讓我在每一次與學生的聚會中,都能夠想出與當天配合的活動,亦感謝祢賜我一班可愛的學生。   「達標」?還沒有!遠遠的未夠!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我帶著期待和喜樂的心加緊腳步「緊貼」和學習天主祢的教導,繼續信靠天主,努力工作,期待將來祢對我說:「翠瑩,你達標了!」   華德學校   霍翠瑩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1-2022年度的體會  
kjy01_20230402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4.02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電子平台 CEO 計劃
(本報專題)深井天主教小學三年級學生陳鍏依興致勃勃地分享她在「CEO 計劃」裡閱讀過的故事。其中,她談到一個有關愛德的故事時說,「從故事中,我學習到愛比金錢重要,因為金錢買不到愛,但只要有愛,我們便有無窮的力量。」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於2019年開展「CEO 計劃」,一個融合英語及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的電子平台。   計劃負責人、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解釋項目名稱「CEO」時指出,「C」代表「Core Values」,即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和家庭。「E 」代表「English Language」(英國語文)、「E-learning」(電子教學)及「Education」(教育)。   此外,這計劃於2019年將臨期時開展,所以「O」象徵邁向圓滿,亦有如將臨環;期望能好好準備孩子的將來,在期待美滿的將來同時,亦期待主耶穌光榮再來。   「我們重視五大核心價值,亦期望讓小朋友有實踐的機會。」葉介君希望這計劃,能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並真切地感受到這五個核心價值,自小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300篇英語故事 學習核心價值   這項計劃就著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和家庭共五個主題,提供300篇英語故事。故事分為五個程度,適合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另外,這些故事取材於聖經及經典故事,圍繞著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學生在閱讀篇章時,就像與他們一起經歷和成長。   這計劃於2022年9月開展2.0階段,除了擴闊學生對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的理解,也加入教育局推行的學生首要價值觀和態度,豐富學生的學習。此外,2.0版本也新設錄音功能,除了閱讀和聆聽外,學生也能記錄自己的發音,訓練英語朗讀技巧。   朗讀文章 分享看法   深井天主教小學學生鄭仲軒最喜歡與父母一起閱讀CEO計劃內的故事。除了由仲軒向父母朗讀故事文章,訓練說話技巧外,他們還會一起討論故事內容,分享看法。   當中,他提到故事中有兩兄妹遇見大熊的情況時, 他不讚同兄長的做法,說:「故事中的哥哥很壞,他留下妹妹不理。如果我是哥哥,會先幫妹妹爬上樹避開大熊,再爬上樹。」從故事中,他反省到家人之間要彼此愛護。   「每一個故事都有發人深省的道理。」另一位學生張晴安說。學生除了自行閱讀故事,教師也會在課堂上與學生共讀文章,並進行遊戲、話劇,增加學生對故事的認識。晴安喜歡故事中精美的插圖,及有趣的故事內容, 所以期待有更多故事的加入。   推動學習和閱讀   每個故事閱讀後均附有問題, 以測試學生對故事的理解程度,教師及家長也可以知道小朋友的學習進度;平台上更有排名,記錄學生的表現,當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將有機會獲取獎勵。   坪石天主教小學學生馬永超喜愛閱讀,平日閱讀中文或英文圖書,遇到生字時,便會查閱字典, 並記錄在筆記本裡,方便自己重溫及以後作文時使用。永超認為,平台上能看到自己與同學的排名, 使他更有推動力去學習和閱讀。   學生黃宇軒從故事中學習到孝順父母的重要,所以在家中也會主動做家務,以行動去愛父母。此外,在閱讀時,同學可以播放錄音聆聽正確的發音,學生鄭詩雅認為有時遇到不認識的字,這平台方便她立刻認識該詞語的發音,所以喜愛這學習平台, 「學到英文單字的同時,也認識到與聖經相關的故事。」(吳)  
kjy16_20230226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2.24
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建設信仰小團體 分享生活
(本報專題)本主日是四旬期第一主日,踏入四旬期, 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聖詠團逾100名學生,每星期落力地練習多首聖詠,準備於聖週五到聖文德堂獻唱。負責聖詠團的教友老師、音樂科主任譚頌朗說,儘管大多數學生並非教友,透過講解聖詠內容,有如訴說耶穌基督的故事,把福音的故事,潛移默化地放進他們的內心深處。   「因祢聖血身上流,山園祈禱見心憂⋯⋯」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聖詠團過百位成員唱著《頌恩》歌詠《因祢聖血身上流》時,負責聖詠團的譚Sir會一邊教授唱歌技巧,另一邊廂向學生說聖經故事,引導學生默想耶穌基督的苦難,想像耶穌流血時的情景與淒慘,同時邀請學生分享箇中心情,「在祈禱中會發現,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面對一些令人憂心的事情⋯⋯讓學生從歌詞表達自己感受到耶穌的悲慘。」   譚Sir認為每次誦唱聖詠也是福傳機遇,「唱聖詠時,歌詞比旋律更重要,因為是藉著唱歌,帶出信仰的信息。」   該校於每年的教會慶期,如四旬期或將臨期,或是學校校慶等,也邀請聖詠團在聖堂獻唱。去年擔任聖詠團團長的中五學生洪樂瑤,自小學部四年級加入聖詠團至今,她表示,藉著聖詠團時有演出及表演的機會,從中建立她的自信心。   聖奧斯定曾說,音樂是雙倍的祈禱,就讀中五的教友溫麗欣對此也感到認同。她平日在聖母訪親堂擔任輔祭,至中三開始在聖詠團擔任司琴,她尤記得首次伴奏時的難忘經歷,「由於不習慣在人前彈琴,即使只伴奏亞肋路亞,未能掌握拍子和音準,當時心情十分緊張。」後來她在其他司琴的示範下並多加練習,逐漸與團員及指揮建立默契,現在她認為能夠與聖詠團團員一起透過音樂福傳,與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音樂而高興,專注音樂使她感到療癒。   因著音樂相聚   「Shalom to you my friend, Shalom until we meet again, The word shalom means peace hello and goodbye, so sing shalom shalom.」上學年的散學禮上,聖詠團唱著《Shalom to you my friend》歡送參與聖詠團已有15年的李樂兒老師,洪樂瑤回想由初中起,跟隨李老師一起學習的時光,「在聖詠團有許多回憶,練歌以外也會聚會,老師也願意聆聽我的心事⋯⋯中三面對選科壓力,她會給予意見, 有如媽媽一樣關心我。」她將對老師的感謝憑歌寄意,希望成為師生最難忘的回憶。   中四學生宏灝錇於本學年代表學校參與聯校合唱團,有機會與其他學生交流,擴闊視野,他說自升中後一直受疫情影響,唯獨參與聖詠團才可享受團體生活,「每到演出前的一星期,便有機會練歌,令我珍惜每次練習的時候,享受在團體當中的樂趣。」   中五學生廖芷瑤自中一開始參與慕道團,去年起加入聖詠團。她說,不少好友也是聖詠團的一份子,遂吸引她參與。短短一年,她已和洪樂瑤和另外兩名男同學代表學校,在去年的聯校音樂大賽參與四人合唱,並贏得金獎。她倆在校方推薦下在校外接受聲樂訓練,廖芷瑤善用所學,在團隊中協助老師帶領同學進行個別聲部的練習;洪樂瑤也曾在校內舉行的周年音樂會上擔任指揮,以所學的聲樂知識應用於團隊之中。   設信仰小團體推動信仰 該校由2007學年開始,首先設立聖詠團及Jesus' Club的信仰小團體,隨後相繼成立心靈茶座、慕道團、天主教同學會,以及愛心服務團。   該校校長林志江指出,能夠在校內建設不同的信仰小團體,需倚靠公教教師的參與,按其福傳意願推動信仰小團體,「有教師熱愛誦唱聖詠,便透過組織聖詠團福傳;有老師樂於分享福音,成立慕道團與學生要理講授; 亦有公教老師熱愛煮食與種植,在心靈茶座向學生福傳。」   林校長認為,在學校推展信仰小團體的方式,可以使學校成為推動福傳的園地。他曾於2018年到訪澳洲悉尼的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以及參觀當地的天主教學校,他發現不少學校均以信仰小團體的方式,培育學生信仰,使他更肯定學校福傳可以多元化:愛德服務、要理講授、聖詠團等,「不同種類的信仰小團體,以強化學生對信仰的接觸。」先凝聚學生,建立團隊精神與自信心,繼而再進一步讓學生認識信仰。   東涌天主教學校的校訓「立己愛人」,期望學生從校園生活中達到「自愛、承擔、欣賞、犧牲」的價值觀,譚頌朗主任觀察到, 參與聖詠團的學生從中也有所成長,「學生在聖詠團也樂意分享,演出使他們愈來愈願意放膽詠唱,從中提升自信心。」而團體感也使團員學會自律與願意承擔。正如林校長所言,要具備以上素質發展自己,「這一切也源於學習耶穌基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