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_20221030b_fade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2.10.30
孩子的自癒能力
六歲的曉天(化名),升上小一後情緒轉差,家長不太理解孩子的狀況,因此安排他到中心接受遊戲治療。由於曉天很難用說話表達自己,社工嘗試從遊戲中了解他,協助他疏理埋藏在內心的情緒。   曉天常常創作相同的故事內容: 他把消防車、警車和救護車排在一起等候,當飛機失事撞毀時,車隊即時出動救援。他井然有序地把每一架車放在不同位置,直至救援行動成功。   他不斷重覆「等待、失事、部署、救援」,後期他更會加入一些積木和椅子,令救援過程更具挑戰性。其實孩子重覆又重覆做相同事件,正是他們整理思緒和學習新事物的內化過程。   假如遊戲是溝通,玩具是語句, 究竟曉天表達了甚麼呢﹖   以我的理解,縱使只有六歲,曉天面對生活上或學業上的難關,他仍然有一顆純真和堅韌的心。當他在遊戲中不斷嘗試救援行動,無論失事現場或救援車隊,都是他內心不同部分的呈現。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之下,他慢慢地整理內在掙扎,思考各種方法去幫助自己,建立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   當曉天媽媽聽完社工的分享,眼泛淚光,說:「好多人都話阿仔有問題,令我坐唔安瞓唔落,當阿Sir你話『曉天係得既,我哋要明白佢,要俾多啲信心佢』,我第一次明白阿仔嘅心情,鬆咗一口氣,多謝你……」   每個孩子都有自癒能力,也有屬於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鄧偉基   恩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家庭社工╱註冊遊戲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