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220313_s
400400視藝
中學視藝廊
2022.03.11
喜樂中學 中學視藝廊 2022.03.13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設計主題:藝術‧探尋  創作媒介:石膏倒模、針筆、木顏色、乾粉彩、炭筆   迷-徐千茹 Wonder-侯湘婷 美好-葉詩晴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20220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2.18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弱能人士見牙醫 絕不簡單的消費
(本報專題)你有沒有每半年到牙醫診所洗牙作為牙齒護理?每次進入牙科診所,聽到洗牙時儀器的轉動聲,牙齒被刮的聲音會使你感到雞皮疙瘩和不安嗎?一般人見牙醫的時候,或會因著以上檢查而感到恐懼,更何況是社會上有特殊需要的人士?當自閉症患者或弱智人士需要看牙醫時,他們又會面對甚麼困難呢?  「我記得有親人患有自閉症,兒時見到他接受牙科服務時的掙扎、不適和不愉快的經歷,更試過被拒接受治療的情況,一般人認為只是普通的問題,對他們而言是非常恐怖與難受。」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的中六生陳映言希望探討弱能人士,使用牙科服務的消費處境,了解他們以及其照顧者遇到的困難。她上學年便與另外三位同學梁凱晴、沈思賢及黃珮儀一起,參與由消費者委員會及教育局合辦的「第22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以《艱難 —— 考察弱能人士與監護人找尋牙科服務的消費處境》奪得冠軍及最佳選題獎。  弱能人士只求不要蛀牙  四名學生從訪問五位人士:牙醫、家長及在弱能人士院舍工作的人士,探討弱能人士在接受牙科治療與牙齒護理方面所面對的障礙。 在進行研習時,令黃珮儀回想自己小時候第一次剝牙的經歷,「感到很恐懼,見到牙醫診所很多的設備會感不安,但在父母陪伴及細心解釋下也懂得學習忍耐」,她難以想像弱能人士的境況,可能會因為不明白而感到焦躁難耐。 當她們訪問牙醫時發現,弱能人士甚少因為外觀而使用牙科服務,他們只是進行口腔檢查、洗牙的基本程序。相比一般人,他們已經要用上好幾倍時間,更遑論接受箍牙或戴牙套等治療; 當遇上牙科疾病時, 大多會選擇直接脫牙;亦有弱能人士需要全身麻醉才能接受牙科服務,陳映言表示,單是全身麻醉便要花上兩萬港元,「當我們訪問家長時,他們也感到十分無奈,每次帶著弱能的孩子去洗牙,只為了他們不要蛀牙, 其實是很困難。要讓孩子全身麻醉對一般家庭而言,根本是難以負擔的消費。」  被忽視的一群 梁凱晴說,進行研習的過程並不容易,她們前後共發出20多封電郵,最後才有兩位牙醫回覆願意受訪,而要找到弱能人士的群組作此消費的研究也是一大難題, 「他們是社會上被忽視的一群,當想到這裡便教我們要繼續做下去。」 訪問中,她們發現部份私營牙醫拒絕向弱能人士提供相關牙科服務的原因,與設備的限制、診治的風險,以及診症時間較長有關,即使政府有為弱能人士推出護齒計劃,要找尋相關資料並不容易。沈思賢最深刻的,是聽到牙醫為弱能人士檢查牙齒前的歷程,「頭兩次的『治療』,第一次只能引領弱能人士站在診所門口,第二次引導他進入診所,坐一會便要再等下一次再試,直至令他感到安心才能進入治療室檢查,這些耐性令我感到佩服。 」 透過這次研習,四位同學皆表示從校訓「純潔仁愛」學習到愛自己、愛身邊的人、也要愛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和學會感恩, 在訪問中,她們見證牙醫的無私付出,願意犧牲私人時間,參與義務服務,照顧弱能人士的牙科護理;更有家長的弱能子女早已因病離世,仍繼續參與學前弱能家長會的服務,希望幫助其他正面對照顧弱能人士牙齒健康的家長等,其行為令她們感動。沈思賢說,「我們關注的護牙議題只是冰山一角, 弱勢社群仍面對著許多問題,有待我們去關注。」陳映言則希望日後能在生物科技方面的發展,通過不同的生物醫學研究,或是研發相關應用程式,去幫助更多有特殊需要的人士。(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11010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1.10.08
蕭明中學泳手何樂晴 規劃燦爛人生全力游向夢想
「四種泳式之中,我覺得蛙式最容易,蝶式最難掌握。」四歲經已習泳的何樂晴,現時就讀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中五。年幼選擇游泳,原來一切出於好奇:「猶記得當年家中信箱經常收到泳會招收學員的宣傳單張,我覺得好奇,很想去看看,碰巧當時姐姐亦在該泳會習泳,父母理所當然地讓我一同學習。」過了不久,樂晴的姐姐放棄習泳,只餘樂晴繼續下去。看來是天主給樂晴安排了游泳之路,讓她發揮潛能。 擅長蛙式 恆常練習   保持最佳狀態 小妮子通曉四種泳式,最初學背泳,其後轉攻蛙式,但在接力比賽中則負責自由式一環。 樂晴為了保持游泳的最佳狀態,現時每星期有四至五天放學後,前往泳會練習(稱為「操水」),每次練兩小時,聽從教練指導,練習某種泳式,以400米或800米為一組。除了操水,樂晴亦需要做運動作為輔助,鍛鍊體能和肌肉,例如仰拉練手力、以及每星期跑步90分鐘。飲食方面亦要控制,尤其是出賽前,樂晴刻意吃得清淡一點,當然亦要早睡早起。樂晴表示,一眾隊員每次操完水,教練也給她們沖調蛋白奶粉飲用,笑言味道欠佳, 但為了補充體力只好接受。 父母是自己的最佳啦啦隊 因著疫情關係,何樂晴解釋,自2019年3月起,接近一年半停止練習,只能透過網上zoom,聽從教練指導練習方向。疫情前樂晴參加的學界游泳比賽最叫她印象難忘:當天舉行50米蛙泳決賽,樂晴跟賽事中的幾位對手自幼經常競賽,彼此熟稔。當時四名選手戰況激烈, 幾乎同時間觸及池壁,最終樂晴以0.2秒輸了,失去獎項,登時哭起來。幸好她得到教練及隊友鼓勵,重新振作。樂晴每次出賽, 父母皆前來觀看及打氣,並給女兒拍下游泳片段,讓她在賽事完結後重溫,作出改善。 與隊友並肩同行 焗蛋糕減壓 作為游泳運動員,只管望著池底的線不斷向前衝,會否感到寂寞?樂晴語氣堅定地說:「絕對不會! 我與隊友一起練習,互相支持和勉勵。比賽進行時,她們會在泳池邊為我打氣。我們認識已久,彼此感情非常要好。」不過,她不諱言團體接力賽承受的壓力遠較個人賽事大,因為若果失手,便會連累所有隊友輸掉比賽,所以每次出賽皆不容有失,為自己添上無形壓力。比賽過後,樂晴通常與教練和隊友一起用膳,或是在家焗製蛋糕,藉此減壓。 剛於本年(2021)9月初舉行的全港分齡短池比賽(第3組)50米背泳贏得金牌的何樂晴表示,游泳除了給自己帶來強健的體魄,更從中學懂自律,做事更富效率,例如計劃每週的作息時間表,平衡讀書和練習。刻下的奮鬥目標是努力打破個人游泳紀錄, 盡力游出最佳時間。樂晴聽從教練提點,在跳水及轉池動作方面作出改善,令自己可以游得再快一些。 規劃燦爛人生 向商業管理進發 現時就讀中五的何樂晴盡力兼顧學業與運動,功課日漸繁重,更要準備來年的DSE考試,明言若兼顧不了游泳,屆時只能放下,因一直希望成功考入大學,修讀有關商業管理的課程:「他日入讀大學後,再次燃點游泳的心火,延續游泳錦標賽的夢想。」 跟許多運動員一樣,樂晴當然目不轉睛,在電視機前收看東京奧運所有游泳項目。在芸芸的港隊游泳運動員中,她最欣賞歐鎧淳:「她多次代表香港出戰奧運,覺得她很勤力練習,做人有目標;除游泳外,在其他項目亦有不錯的發展,例如拍廣告甚至拍電影,均取得不錯的成績。」 何樂晴堅守信念,努力游向自己的目標,在人生的賽道上繼續發光發亮。(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01101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0.10.30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與學生合製歷史模型 細看史實
為了讓學生認識魏晉南北朝的水陸武備的課題,可以去到幾盡?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中史科教師陳嘉雯便帶學生到馬術學校,讓學生從騎馬活動中跳進秦漢至唐朝戰馬裝備的歷史知識中,她又邀請學生製作戰馬紙版模型,形象化地教學,以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拉近對歷史的距離感。 有參與活動的中六生葉芷茵說,早上先認識歷代的戰馬裝備,下午到騎術學校騎馬,在嘗試舉起馬鞍感受重量時,她會想像古代打仗時的情景,「馬鞍非常之重,重過一包十公斤的米。當馬匹穿上整副裝備時,重量更難以想像。戰爭短則數個月,長至三至四年,可以想像士兵的辛苦」。 另一中六生羅曉彤上學年應陳老師邀請,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戰馬紙版模型。她說, 事前要搜集戰馬資料,再找合適的材料,又請修讀視藝科的同學畫出模型外觀,「過程中要向同學講解馬匹裝備的特徵,解釋它們的功用,為求把戰馬的模樣再現眼前」。見到製成品時她深感滿足,也因而更認識當時的水陸武備。 學生參與製作教材 燃起對中國歷史興趣 陳嘉雯老師認為讓學生跳出課室的體驗學習,富有趣味性,教導歷史時更不限課程內容。她以戰馬裝備的教學為例,課程只提及魏晉南北朝時期,而活動會把馬匹裝備由秦漢講至唐朝,會對中國馬備歷史有更廣及宏觀的認識。 葉芷茵說,中三時中史科由陳嘉雯老師任教後,開啟她對中史的興趣,「陳老師以有趣的活動和遊戲教學,我要溫書才懂得玩遊戲,這加深了我對歷史的記憶」。她最深刻的是認識近代史的題材時,本來難以掌握抗日戰爭的史料,「陳老師以桌上遊戲幫助我整理時間線,讓我了解事情的因果關係,使我更易吸收」。  初中生砌出歷史模型  2018學年,陳嘉雯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表揚她教學時善用創意,設計出多款歷史遊戲。過去她設計了20多個遊戲, 也和學生合力製作歷史模型,題材涉及不同歷史時期。當中她為使學生深入認識初中課題「鄭和下西洋的概況與影響」,三年前她與十多名初中生製作巨型的「鄭和寶船」,學生製作寶船內貌時,會細緻地展現船內物品,「學生會問:鄭和不是回教徒嗎?為何在他的船上會有媽祖廟?他拜媽祖?我便解釋拜媽祖是中國航海的傳統。」 學生以3D繪圖和立體打印製作「鄭和寶船」模型。船上的設置帶出歷史知識:印度人手持魚網,讓學生知道中國把撒網捕魚技術傳到印度;船上出現非洲人,表達當時朝貢者遠至非洲等。她說,學生製作教材,要先認識鄭和寶船歷史,以及中國古船的結構,再把這些資料化成圖畫呈現眼前,她期望學生從遊戲與合作中彼此學習,過程達致「三高」:高投入、高互動、高能力。(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