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_2013091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9.15
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
從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得獎名單 看「真正的」圖畫書 霍玉英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顧問.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會長 我們曾經都是孩子,卻永遠沒法重返昔日童稚的模樣與心境。為孩子創作圖畫書, 該如何跨越成人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我想是放下吧!放下身段,與孩子站在同一地平線,從他們的角度看世界;放下身段,細心聆聽孩子的聲音,了解他們的需要;放下成人的倨傲,摒棄枯燥乏味的說教。 為孩子創作,兒童觀點是最簡單顯明不過,卻實在知易行難!  在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2013)獲獎名單中,我們深幸能有關注孩子的朋友,他們辛勤地、精雕細琢地為孩子創作。獲佳作獎的《阿里愛動物》,故事情節不單吸引,而生動、富節奏的語言,更是鏗鏘悅耳,便於朗讀。《最可怕的一天》真實地表現了孩子難以名狀的恐懼,而單純的幾何圖形則是創作者最得心應手的創作方式。《看不見》以幾乎全然的黑白用色,摹擬了「看不見」所產生的不安,但中間摺疊的彩色雙跨頁,卻是神來之筆,最能喚起對「看不見」的關懷。《很慢很慢的蝸牛》所表達的是一種生活哲學——慢,但作者又處處繫念孩子,在書中佈置了他們最愛的玩意與遊戲,折射了創作者對兒童本位的洞見與掌握。獲首獎的《我看見一隻鳥》屬知識類圖畫書,創作者借助孩子與成人間的問答互動,並重複的手法,從孩子的視角,為讀者指陳了台灣大坑風景區的各種鳥類。是書不但精準地展示各種鳥類的細微處,還透露了創作者對自然生態的長期觀察與關懷,在在說明經年累月所積澱下來的紮實工夫。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委實愈趨複雜,而圖畫書所關注者,也許有更為廣闊的天地。雖然,圖畫書並不如問題小說,尋得療救藥方解決社會問題為宗,但反映、表現紛繁而日趨多元的題材,也許是目下圖畫書未來的趨勢,而本屆入圍作品中,就有不少題材開拓之作。《蘋果甜蜜蜜》借助接枝而成的甜蜜果實,寫台灣外籍媽媽融入社會的歷程,揭示現代社會接納異己所呈現的多元文化;《弟弟的世界》則以自閉症為題材,為讀者提供了解有特殊需要孩子(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的窗口;《不能靠近的天堂》指涉和平議題,並牽引出天道自然的關懷,刷新讀者的思考角度。三者無不表現了創作者的人文關懷。 圖畫書題材的開拓雖是必然趨勢,但創作者如何切中現代孩子的需要,從他們的角度來表現多元而紛雜的題材?這是創作者必須深思的問題。因此,當我們努力於建立共融而多元社會的同時,我們該應如何擺脫公式化的口號演繹,表現一種平等的關懷?孩子中雖或有特殊需要的照顧與關懷,我們該應避免以憐憫與解放者的心態自居,讓孩子真正享有快樂地做自己的權利。思考和平,關懷自然生態也是當下社會所關注的嚴肅議題,但我們以孩子熟悉的語言,從他們的視點出發,讓孩子自己去了解、探索未知的世界。   雖然,我們無法回歸童年,但以真心重訪,嘗試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也許能拉近成人與孩童的距離。我們相信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創作孩子的書,是最能貼近他們的心思與世界,成為一本真正的圖畫書。     首獎.《我看見一隻鳥》評語 唐亞明 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決審評審•(日本)福音館資料童書編輯 打開書,台灣大坑風景區的地圖映入眼簾。我知道了,作者是在描繪這個特定地方發生的事。小女孩和媽媽在風景區裡玩,發現了一隻從未見過的野鳥。女孩把小鳥的形狀和顏色畫在筆記本上,然後高興地把這個發現告訴媽媽。「喔,你看到的是麻雀吧!」媽媽不漫經心地回答說。圖畫書的畫面上出現了精心繪製的麻雀,似照片一樣逼真。「不,不是麻雀!牠的身體比麻雀大很多。」「那是野鴿子吧。」畫面上又呈現出兩隻漂亮的野鴿子。「你一定看到了五色鳥。」銜著蟲子的五色鳥站在樹枝上……。作者用這樣的手法,不斷向讀者展現出風景區裡的各種鳥類。 我看明白了,女孩和媽媽是我的嚮導,領我走進大坑風景區,觀察那些五顏六色的野鳥。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語言和筆跡,告訴讀者「我看見的一隻鳥」。後來,母女倆看到了一隻綠尾紅嘴長尾的鳥站在樹梢上。「啊!原來是一隻鸚鵡!」媽媽恍然大悟,我也恍然大悟。書中的每一隻鳥都畫得那麼真實細緻,甚至連每根羽毛都一清二楚,而女孩子和媽媽則畫的輕鬆。作者用虛實對比,把寫實的部份和引導的部份區別開來,而又統一諧和在一起。作者力圖把科普知識的書繪畫得生動且有吸引力的努力值得讚賞,他對大自然的熱愛躍然紙上。 我想,作者如果沒有長期觀察野鳥和寫生,沒有對鳥類生態和森林的研究,是很難畫出如此形像、如此具有國際水準的野鳥的。而這種在日常生活中並不顯眼的辛勤耕作,有時需要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這一點正是我欣賞這本書的關鍵所在。我衷心希望這種引導孩子觀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關懷小生命的圖畫書更多。特別是在人們的生活不斷城市化、電子化的當今,把孩子們的興趣更多地引向五彩多姿的大自然是我們大人的責任。 精心做好一本圖畫書,至少要花數年的功夫。希望通過這本書,提倡認真的精神,提倡不懈的努力;而不提倡閉門造車、異想天開、靈機一動、潦草下筆、一氣呵成。現在,粗製濫造的書太多了,而真正下工夫做出來的書又太少了。在圖畫書的領域裡,靠巧、靠靈、靠快取勝,不如靠拙、靠笨、靠慢取勝更能長久地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圖畫書要經看,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幾十年的時間考驗。製作的速度快,也許消失得也快。真正花功夫下力氣去做圖畫書,看似費時長,但有可能一直受讀者喜愛。 寫實主義是圖畫書極為重要的理念之一。圖畫書不是作者光自我表現自我滿足就行了,因為它不是畫冊,而是給孩子們帶來快樂,使孩子們得以進行情感交流的工具。如果說《我看見一隻鳥》這本書有美中不足的話,我想在書的最後,除了各種鳥類的名稱以外,再加上鳥的生態特徵等有關知識,讀者的收穫會更大。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供稿)  =================================================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旨在表彰作家、畫家創作優秀的華文兒童圖畫書,鼓勵出版社積極出版原創的兒童圖畫書,並促進社會大眾閱讀及重視華文的原創兒童圖畫書。 該書獎為全球三大兒童圖畫書獎項(安徒生獎、凱迪克獎及凱特格林納威獎)以外,首項以語文載體(華文)設立的兒童圖畫書獎項。 首兩屆書獎先後於2009年及2011年舉行。今年8月23日,書獎公布了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評審結果,同時繼續貫徹設立書獎的宗旨,在中、港、台三地, 透過論壇、講座、展覽、親子閱讀等相關活動,致力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華文圖畫書閱讀世界,以優秀的華文原創圖畫書,陪伴孩子度過幸福而美好的童年。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由陳一心家族基金會於2008年創辦,並獲豐子愷先生的幼女豐一吟女士的支持與允許,得以豐子愷先生的名義命名。 資料整理 / 編撰 編輯部     官方網站:http://www.fengzikaibookaward.org/
kjy02_2013091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9.15
友情真摯難分離 九龍灣聖若翰天小畢業生 攜手同走中學路
「我們可以升讀同一家中學,很開心!」陳芷瑩表示。「開心的程度達到百份之一百!」譚嘉豪以手語把話接下去。這個九月開始,十五位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的畢業生,包括六位聽障同學,便成為聖母院書院的中一生。與三位聽障和一位健聽的同學訪談,發現他們間真摰的友誼是多麼難能可貴。 殘障無阻友誼長 (本報專題)因著「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聽障和健聽同學在小學相識相知,感情非常要好。聽障同學黎珈佑表示在小學裡,能與同學以手語溝通, 十分融洽。「就讀小一時健聽同學不懂手語,我們很少一起玩耍;後來老師教他們手語,我們一起成長,愈來愈認識對方, 現在已非常熟稔」,珈佑以手語表達。 「起初和健聽同學溝通有困難,他們不明白我的手語, 只好用紙筆表達自己」,嘉豪回想。他繼續手上的動作, 「關於小學,我最難忘是小六時我們到西貢參加教育營,活動中同學們亦會幫忙翻譯,和健聽同學一起很開心。」聽力和說話能力較好的芷瑩道,「我也很喜歡和健聽同學、老師聊天」,她續說,「老師是我最好的朋友,面對升中,我最捨不得的就是他們。」 蕭凱乘雖是健聽學生,但他熱衷於學習手語,「因為可以和聽障同學溝通得更好。」他表示剛開始學習手語時並未有足夠能力與聽障同學溝通,不時也要依賴「做口型」。經過數年,他的手語已不錯,能給有需要的同學翻譯。 結伴同行走前路 聖母院書院是「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的銜接中學,六位聽障同學亦順理成章升讀該校。升讀聖母院書院,凱乘卻經過一番掙扎。凱乘成績不俗,升中有不少選擇,但他希望繼續小學共融班的生活,堅持和聽障同學升讀同一所中學,一起學習。凱乘媽媽本來並不贊成,但她到學校了解情況後,最終亦同意兒子的決定。「到中學這個新環境,聽障同學可能會遇到很多障礙,我可以給他們作手語翻譯」, 凱乘解釋道。願意付出,全因深厚的情誼。 面對中學的新生活,嘉豪表示有擔憂的地方,「我會擔心成績, 希望將來的成績足夠讓我升讀大學。」但他強調自己會勇往直前, 「我會認真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出色的畫家,用成功來證明自己!」珈佑亦認為升中有壓力,「但我相信有困難的話, 老師和同學會幫助我。」珈佑也喜歡繪畫,「希望將來能透過圖畫或影片,給小朋友帶來歡樂。」 訪問尾聲,凱乘開玩笑道,「用手語來說秘密也不錯。」記者不懂手語,沒有翻譯的話,的確不明白他們的說話;但他們交流中燦爛的笑容,融洽的關係可是悄悄地感染了我。(澄)       兩文「四」語    二〇〇六年,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獲香港賽馬會撥款,試行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讓聽障和健聽學生均能在語言和學習上共同受益。九龍灣聖若翰天小於二〇〇七年起參與此計劃的小學部份。在言語治療師、手語雙語教師、聾人導師及主流學校教師的合作下, 學生得以在學校裡學習和運用兩文三語以外的「第四語」—— 手語。   然而,聽障和健聽學生的得著並不止於語文,正如此計劃的目標,計劃改善聽障學生的社交生活,聽障和健聽學生間建立得以深厚真摰的友誼。聖母院書院於今年起試行共融計劃六年,九龍灣聖若翰天小畢業的六名聽障和部份健聽同學升讀該校,延續共融計劃。
kjy06_20130915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9.15
童書中的生命樂章
根據 科學家的研究,聲音對人類的影響早在出生前就開始了,嬰兒在媽媽的子宮裡,就可以對特定的聲音感到熟悉,而且會將這些熟悉的語調和舒適安全連結在一起。日本圖畫書作家長谷川義史,獨具的幽默創意常為讀者帶來驚喜,他的作品《肚臍的洞洞》(遠流)改變了視角,從一個還在媽媽子宮裡的小寶寶來看、來聽外在的世界,他聽到家人活動的聲音,也感受到全世界都在歡迎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和孩子共讀這樣的圖畫書,就像用溫暖的愛擁抱孩子,他們一樣會感受到自己的出生是被期待與祝福。  圖畫書的圖與文都是針對兒童的特質和需求所設計,孩子是圖畫書的主人,一起共讀的成人是演奏者,圖畫書是親子間最好的溝通橋樑。親子除了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為孩子朗讀圖畫書還具有潛移默化的功能,父母親不僅為孩子親身示範閱讀的方法,還用自己的嘴、自己的心,將想要告訴孩子的話,想和孩子分享的人生經驗,一字一句像播下種子般,撒在孩子的心田,書中的內容和語言,自然對孩子產生強烈的影響力。 《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小魯)是美國的夫妻檔圖畫書作家菲力普.史戴和艾琳.史戴合作的第一本書。動物園管理員麥基先生每天上班、下班,過著準時規律的生活,他在動物園中溫柔的照顧他的動物朋友,體貼牠們不同的需求。有一天,麥基先生感冒了,不能去上班,動物們決定離開動物園,到麥基先生家去照顧他,這是一個充滿了美好互動與深摯情誼的故事。圖畫書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經常帶著開放自由的態度,視物我為一同,和生命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  生命教育和品格教育不同,品格教育比較強調外在行為的規範, 而生命教育是身、心、靈均衡協調的全人教育,直接探索生命的源頭和本質,來認識生命、欣賞生命,進而尊重與愛惜生命。美國的圖畫書作家藍.史密斯曾創作過許多富後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品,他的近作《花園都記得》(格林)卻似返璞歸真,非常的安靜素樸,卻深蘊著動人的力量。當爺爺年老失智,開始忘東忘西,但是他細心照顧的花園,為他記錄下一生成長和努力的軌跡;雖然生命的循環流轉必然走向衰老、甚至死亡,但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仍無私地給予生命療癒、以愛重生的機會。 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天,生命的旅程中總是會面臨許多困頓難解的課題,該如何和自己對話?該怎麼和外在溝通? 圖畫書為生命閱歷還不豐富的孩子,提供了迥異於日常生活的經驗, 協助兒童具體的建立各種事物的概念,書中的人物常成為孩子情感投射的對象,角色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困難,常成為小讀者在現實生活中行事參考的依據。孩子透過模仿來學習,而主題包羅萬象的圖畫書,好像為他們開了一扇窗,能看到人間無限的風景,也像為他們裝上了想像的翅膀,能飛越既有的藩籬,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和文化。 長谷川義史的另一本作品《我吃拉麵的時候》(遠流),描繪身在不同環境、不同國家孩子的生活樣貌,就在同時同刻,甚至連命運都大相逕庭,就在一個孩子大快朵頤拉麵的時候,在遠方的異國,卻有一個無辜的孩子,受戰火波及而倒下;這麼深沉的控訴,透過圖畫書圖文的刻畫,小讀者也能感同身受。故事能幫助兒童去了解他人的關係、感覺和動機,對於真實世界的理解和同理心也會更為豐富。   近來有許多特別標示主題為生命教育的童書出版,以主題先行的創作有時流於刻意的說教,反而不被小讀者喜愛,也無法打動人心。是不是好的兒童文學作品仍要以文學和美學的表現為基準,只要是真誠的描寫人性和人生的創作,一定能引起小孩和大人的共鳴,在每一本優秀的童書中,都能聆賞到生命的樂章。
kjy08a-20130915
喜樂書房
2013.09.15
2013.09.15(中小)
1. 《一百件洋裝》(東方) 艾蓮諾.艾斯提斯  每天都穿著同一件藍色舊洋裝上學的汪妲,居然說她的衣櫥裡有一百件美麗的洋裝。同學們非但不相信她,更開始取笑她。汪妲畫的漂亮圖畫讓同學們對她徹底改觀,這時卻突然傳來汪妲要搬到大城市的消息。同學們到底來得及補救嗎?  2. 《躲貓貓大王》(信誼) 張曉玲 / 文,潘堅 / 圖  小勇玩躲貓貓時,總是第一個被找到的,因為他只會躲兩個地方。他不用上學,整天待在家裡;他也分不清楚一塊錢和十塊錢,沒法幫助爺爺賣魚。最後,當小勇要離開村莊時,卻得到大家送他「躲貓貓大王」的美譽。由躲貓貓這平凡的遊戲,這群小孩子建立了真摯的友誼。從輸家到大王,小勇身邊的一群好朋友沒有離棄過他。 3. 《吸墨鬼來了》(遠流 / 小天下) 艾力克.尚瓦桑  在爸爸的書店中,奧迪發現了吸吮書中墨水維生的吸墨鬼。好奇心更驅使他跟蹤吸墨鬼到地下墓穴……法國暢銷童書的作者透過恐怖小說的橋段、懸疑的情節,帶領我們走進吸墨鬼的世界,體會墨水的好滋味。 4. 《11個小紅帽》(聯經) 林世仁  小紅帽的故事大家早是耳熟能詳。可是,如果小紅帽不再戴紅色的帽子,如果打算吃掉祖母的也不再是大野狼,連森林之神也來參上一腳 ⋯⋯這個格林童話的經典故事又將會如何發展呢?  5. 《又醜又高的莎拉》(三之三) 佩特莉霞.麥拉克倫 6. 《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小魯文化)小林豐 / 文、圖 7. Amazing Grace ( Frances Lincoln, 1991 )  Grace是個想像力豐富的黑人小女孩。學校戲劇表演時,她的班級將要演出《小飛俠》(Peter Pan)。Grace勇於嘗試,試演成功,終於在舞台上扮演小飛俠。這本書是英國女作家Mary Hoffman的感人之作,作者描寫黑人女孩戰勝種族和性別的歧視,揭示一個尊重孩子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有父母的正面鼓勵,才會孕育出自信心;有父母的正向期望,才會培養出成就感。 8. The Witch's Dog series ( Puffin, 1998 )  The Worst Witch series ( Puffin, 1980 )    兒童經典系列,The Witch's Dog 系列屬圖多字少類;The Worst Witch系列則屬字多圖少類。作為過渡階段的讀物,小三或小四學生仍會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