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綠滿窗前
「濯清漣而不妖」新解
刊登日期: 2012.02.05作者: 張漢青
周敦頤的〈愛蓮說〉是多年來中學課程選讀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描寫蓮花的特性有如下的幾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濯清漣而不妖」一句,一般課本把「妖」字解釋為「美麗而不端莊」,含有貶意,全句則解作「洗浴於清水微波中,沒有美麗而不端莊的姿態」。對這樣的解釋我有所保留。照常理看,經清水洗濯後,應該是鉛華盡去,污垢滌除,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怎麼還會「美麗而不端莊」呢?
其實,「妖」字雖可指怪異、邪惡的事物,諸如,妖魔、妖怪、妖氛、妖術等;但很多時亦作「美麗」解,例如,曹植的〈美女篇〉:「美女妖且閑,採桑岐路間」;張衡的〈定情賦〉:「夫何妖女之淑麗,光華豔而秀容」,妖女就是美女,並無絲毫貶意。直至宋代,此義亦沿用,陸游〈西湖游春〉:「清明後,上巳前,千紅百紫爭妖妍」,妖妍一詞是指美麗嫵媚,亦無貶意。
//php print_r($node); ?>崇基精神 【張漢青老師】
刊登日期: 2011.12.04作者:
參加崇基六十周年校慶晚宴,千多位崇基人聚集灣仔會展中心,好不熱鬧。當晚有講者提到崇基精神,內容很新鮮,於是引起我也思考甚麼是崇基精神。以我理解最能顯示崇基精神的,無疑是校名、校歌和校訓三者。 校名崇基,是崇奉基督之意。校歌的內容大致也與校名配合,試看校歌一些關鍵句子:「崇奉基督,勵志篤行,⋯⋯漫漫長夜,屹立明燈,使命莫辜負。學成致用,挽救狂瀾,靈光照寰宇。⋯⋯聖教宏其緒。濟濟菁英,天降大任,至善勉同赴。」很明顯,信奉基督,篤行主道,在世上,如明光照亮,驅趕黑暗,造福人群,這是創校者交與崇基人的使命,當然,這也崇基精神。 崇基的校訓是「止於至善」。這四字出自四書中的《大學》,原句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說明大學教育有三個目的,「止於至善」是其中一個。止是足趾,這裡作動詞用,有站立、停留、到達的意思。「止於至善」是說,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學子,使他們站立/到達最美善的境地。至於最美善的境地是甚麼?在儒家來說,應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境界,是由本有的四端,擴充而成的仁義禮智四德。在基督教而言,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你的神,其次是愛人如己」的信德。 如果簡單地說,弘揚中國文化是新亞精神;那麼,崇基精神,應可用「崇奉基督,勵志篤行,止於至善」十二個字概括。 寄語崇基人,「使命莫辜負」。
//php print_r($n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