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首頁 > 校園隨筆
主題曲
刊登日期: 2019.04.26作者: 鄭小鋒
歌詠是祈禱的另一種方式。在許多公教學校中,詠唱聖詩是件非常普遍的事。我校在每月都選定不同的主題曲,讓同學們在早會中詠唱,作為早禱的一部份。這些歌曲內容,大多是與聖經內容相呼應的,期望讓同學們透過歌曲的內容,認識聖經的教導。
“Whatsoever you do to the least of my brother, that you do unto me.” 這是最近我校在四旬期時節中詠唱的主題曲,提醒同學們實踐仁愛的真正意義:為「最小的兄弟」服務,正是服務天主。
作為宗教科老師,應該向同學介紹不同的祈禱方式,也致力培養同學祈禱的習慣。歌詠既然是祈禱的另一種方式。因此,我們也應該致力促進學生喜歡歌唱聖詩。
我在宗教課堂上,總嘗試安排給同學們練習唱歌的機會。例如在課堂祈禱前後,也鼓勵大家詠唱當月的主題曲,期望讓學生習慣詠唱。
班上總有一些同學,他們似乎不習慣在大庭廣眾中唱歌,他們對唱歌感到尷尬、有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要予以空間, 說明在課堂上練習唱歌,是為了讓同學認識主題曲的曲調,讓他們有所習慣。同時,老師也需要致力培養全班的正面氣氛,鼓勵大家一同詠唱,是建立團體感的事。
除此以外,要讓同學習慣詠唱,還有一個小秘訣:就是老師的領頭參與。有些時候,可能因教學工作勞累了,使得聲音沙啞了,在唱歌的時候也有可能走音了。這當然會引來部份同學的一陣騷動和取笑,然而更多的同學,明白有了老師一同陪伴下,詠唱的信心也愈來愈大了。
在任何時候,「陪同」總是有意義的。當老師願意牽頭詠唱,同學們習慣詠唱後, 在日後的祈禱中,總有幾位有信心的同學會牽頭帶領,最後那些較不願意在群體中唱歌的同學也轉變過來。這樣,團體感建立了, 習慣也建立了。在這樣的練習過程中,不正好也是一種「彼此服務」的美好經歷嗎?願我們繼續以歌聲讚美天主。
//php print_r($node); ?>